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隸屬於蘭州軍區,軍部駐地現位於陝西臨潼。
翻看47軍軍史會發現,無論打仗、生產還是紀律,第47集團軍都非常過硬,「樣樣不拉」,被稱作「常勝軍」。這支部隊也可謂人才輩出,原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王克上將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任47軍軍長;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將曾於1990年至1993年任該集團軍軍長;剛剛卸任總裝備部部長的中央軍委委員常萬全上將曾於2000年至2002年任該集團軍軍長。
南徵北戰的英雄部隊
第47集團軍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是在湘贛邊根據地成立的紅軍獨立1師。該師1932年10月改為紅8軍22師,次年6月又改為紅6軍團17師,後參加了長徵。抗戰爆發後,17師改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1940年底,該部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赴延安東南的南泥灣,執行黨中央屯田墾荒政策。至1943年,共墾荒26萬餘畝,除實現部隊吃穿用全部自給外,還上交糧食150多萬斤,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
抗戰勝利前夕,359旅先後分兩批組成「南下支隊」,進軍華南。當南下第二支隊到達河南時,日本宣布投降,於是又奉命轉往東北,開進遼陽地區。在此擴編後,該部恢復359旅番號。1947年1月,359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1師。此後,獨立1師參加了解放哈爾濱、合江剿匪等戰鬥。當年9月,獨立第1師與獨立第3師、東滿獨立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司令員為梁興初,政委為周赤萍。3個師也分別改為第28師、第29師、第30師。在遼瀋戰役中,10縱參加了黑山、大虎山阻擊戰。
1948年11月,10縱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入關後,該軍參加了平津、宣沙戰役後,又配合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向川黔進軍。1950年1月起,47軍進駐湘西執行剿匪任務。著名的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描述的就是該部隊的故事。
1951年2月,47軍入朝參戰,先擔負後方道路橋梁的搶修任務,後開赴一線,參加了粉碎敵人的夏季攻勢、秋季攻勢等戰鬥。在天德山戰鬥中,該部一個營堅守陣地3天,擊退美軍以2個團兵力實施的10餘次衝擊,全營最後打到只剩10餘名傷員。1952年1月,該部第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英勇犧牲,被譽為「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1954年9月,47軍從朝鮮回國後駐防雷州半島。1960年,又移防湖南衡陽。1963年11月,該軍戰士歐陽海為保護列車安全,勇攔驚馬壯烈犧牲,後被授予「愛民模範」光榮稱號。1970年,47軍調入陝西。
1985年,我軍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47軍改編為第47集團軍。原19軍的步兵第56師編入該集團軍。2003年,原21軍第55摩步旅轉屬該軍。
首任軍長「梁老虎」
47軍首任軍長梁興初,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一個貧苦的手工業者家庭。他自幼為僱主打鐵,深受剝削和壓迫。1930年,梁興初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15師346旅658團的營長、副團長,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1938年11月,他隨115師挺進山東,任蘇魯豫支隊副支隊長兼四大隊隊長。在指揮崔莊戰鬥中,梁興初率隊殲滅偽軍4個團,為開闢湖西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1939年12月,四大隊進入魯南,在兌頭溝設伏,全殲日寇90餘人。
而後,梁興初任東進支隊支隊長,率部進入郯(城)馬(頭)地區,開闢了郯馬根據地,並建立了抗日政權。1940年,梁興初任115師教導5旅旅長,後奉命南下支援新四軍,任獨立旅旅長,打了許多勝仗,受到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的嘉獎。1943年1月,梁興初指揮部隊在山東膠東一帶給來犯的日寇以沉重打擊,贏得了「梁老虎」的威名。同年7月,梁興初指揮部隊全殲偽「皇協軍」第5旅旅長以下700餘人,佔領了五蓮山區,鞏固和擴大了濱北抗日根據地。當時在山東成立了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梁興初任司令員。日本投降後,他擔任山東解放軍1師師長,指揮部隊攻克膠縣,收復諸城,馳騁齊魯平原,殲敵5000餘人。
此後,梁興初率領1師千裡跋涉,進入東北。1946年2月,他率軍協同兄弟部隊在遼寧省法庫縣秀水河子全殲來犯之敵5個營,打了東北戰場上的第一個殲滅戰。接著在大窪、金山堡一帶指揮1師,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將敵87師大部殲滅。由於這次戰鬥指揮得當,傷亡小,戰果大,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嘉獎。1947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成立時,梁興初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員。在遼瀋戰役中,他指揮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堅守五晝夜,抗擊了敵人重兵的輪番攻擊,為保證我軍全殲國民黨廖耀湘兵團做出了貢獻。
1948年,第47軍成立,梁興初任首任軍長,周赤萍任政委。後梁興初又調任第38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梁興初曾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5年10月5日,梁興初病逝於北京。
毛澤東的「心腹大將」
47軍第二任軍長曹裡懷,因是湖南老鄉,曾被稱為毛澤東的「心腹大將」。毛澤東曾用一首辛棄疾的詞稱讚曹裡懷,其中一句是「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毛澤東解釋說:「曹就是曹裡懷,劉就是劉震。」後者曾任39軍軍長。
1909年,曹裡懷出生於湖南資興縣一個貧苦家庭。他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岡山,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起,曹裡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的連黨代表、軍部參謀,紅3軍7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他參加過長沙、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東安宜黃等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央紅軍長徵初期,曹裡懷因向有關人員表示擁護北上抗日主張,被張國燾撤銷職務、開除黨籍,派遣到紅軍大學任軍事教員。不久恢復黨籍,任「紅大」上級指揮科科長。到陝北後,曹裡懷任抗大第4、第6隊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調任八路軍留守處副參謀處長,後任留守兵團參謀長,參與指揮了保衛黃河河防的20餘次作戰,為保衛黨中央、保衛陝甘寧邊區做出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曹裡懷歷任東北民主聯軍長春衛戍區司令員、吉林軍區司令員、吉黑縱隊司令員、獨立第3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1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9年5月,任47軍軍長,同年兼任湘西軍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宜沙、湘贛邊等戰役和湘西剿匪作戰。
1951年,曹裡懷率47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第二年因病回國。他在任47軍軍長時,有一件事廣為人知,那就是他曾率領近萬名「湘西土匪」,走上抗美援朝戰場,並打出了威名。
湘西重山疊嶺,密林深洞,是土匪們絕佳的天然藏身處。到1949年全國解放時,這裡聚集了逾10萬土匪,是全國土匪最集中的區域。
從1950年10月開始,按照部署,湖南軍區調集47軍(包括湘西軍區)、46軍的136師和地方武裝共4萬多人,在駐湖北、四川、貴州等省部隊協同下,對湘西地區的土匪進行會剿。解放軍組成南、北兩個進剿指揮部,分別由47軍軍長兼湘西軍區司令員曹裡懷、副司令員劉賢權擔任指揮。至1951年2月47軍赴朝參戰時為止,共殲匪92081人,基本肅清了湘西的匪患。
據位於沅陵縣的湘西剿匪勝利紀念館資料記載,1949年到1951年,湘西的沅陵、會同、永順3個專區,共關押土匪3萬餘人進行教育改造,其中在鎮反運動中2萬餘人被處決,剩下「罪行輕、表現好」的近1萬人隨47軍赴朝作戰。
幾十年後,曹裡懷在《湘西剿匪史稿》定稿座談會上曾動情地說:「湘西土匪大多是貧苦農民,是被舊社會逼上梁山的。你們想像不到他們在朝鮮打仗有多勇敢,他們打出了國威。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戰死了,很壯烈,我常在夢中念著他們……」
曹裡懷後來歷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8年在北京病逝。
責任編輯: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