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開國領袖和他們的「小夥伴」

2020-12-17 中國網文化

毛澤東與農民楊步浩(左)親切交談

親民重情一直是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在開國領袖中,不少領導人都很注重深入基層,與普通群眾交朋友,同各行各界人士交朋友。

毛澤東與農民楊步浩

戰爭年代建立起來的情誼並未中斷

在延安,流傳著毛澤東和農民楊步浩交往的佳話。

楊步浩老家在陝北橫山縣,1929年陝北遭了大旱災,為了活命,全家逃荒到延安縣石家畔落戶。1935年,紅軍來了。楊步浩在土改中分了地,分了窯,徹底翻了身。

1943年,楊步浩聽359旅王震旅長說:在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朱德都以普通人的身份參加生產,而且要完成一定的任務。楊步浩尋思:毛主席、朱總司令為咱操碎了心,我咋不能代他們完成生產任務呢?楊步浩堅決請求,縣委同意了,並報告給了毛澤東。

第二年麥收後,毛澤東會見了楊步浩,親自端水、敬煙。當問他為什麼要為自己代耕時,楊步浩講了自己的苦難身世,最後說:「吃米不忘種穀人。我過上了幸福生活,不能忘了共產黨的恩情呀!」毛澤東拉著他滿是厚繭的手,不住地誇讚說:「這才是無產階級鬧革命呀!」

從此,他們間的來往就頻繁起來,像親戚一樣。1946年春節,在楊步浩的提議下,鄉親們決定以延安縣人民的名義,給毛澤東敬獻一塊大紅金字匾,並一致同意寫上「人民救星」四個大字。楊步浩又是找能工巧匠做匾牌,又是跑延安城找書法家畢光鬥寫字,忙乎了幾天,一塊五尺長、三尺五寬的匾終於做好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各路秧歌隊聚集延安會演,楊步浩也給毛澤東獻匾來了。毛主席走出軍委大門迎接,他緊緊地握著楊步浩的手。楊步浩激動地說:「您是咱人民的大救星,祝您身體健康。」

全國解放後,雖然毛主席進了北京,同延安遠隔千山萬水,但是毛澤東同楊步浩在戰爭年代建立起來的情誼並未中斷。

1952年楊步浩作為延安老區的代表去北京參觀國營農場時,寫信給中央辦公廳,要求見見毛主席。很快,毛澤東就把他接到家裡,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給予了熱情招待。臨走時,還給楊步浩換了身嶄新的灰布棉衣。

1961年困難時期,毛澤東工作繁忙,仍惦記故人,託人給楊步浩捎去幾斤白糖和兩瓶酒。楊步浩見物更思人,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說:「主席,我很想念您,可否去北京看看您?」不久,毛澤東就回信說:「我同意,你跟地方上商量一下,只要地方上同意,我沒有什麼意見。」

楊步浩的願望得到了延安縣政府的支持。他高興得幾夜沒睡好,同老伴精心縫製了幾個白布小口袋,裝上了延安最好的小米、炒麵、綠豆、紅棗、乾菜等,於9月底趕到北京。

當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親切地會見了老朋友,並把他介紹給觀禮的外國友人。之後,又同他進行了交談。領袖同一位普通農民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平凡卻讓人感動。

周恩來與科學家李四光

「沒有個掛帥的不行,一定要等你回來」

周恩來同李四光的交往源遠流長。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就多次會見李四光,向他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分析當時形勢的發展前景。李四光深受感動,情不自禁地對家人說:「我在同周恩來的相處中有一個最大的感覺: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新中國建立後,李四光決心早日從海外歸來報效祖國。1950年5月,他輾轉回到了北京。第二天,周恩來就去看望他,高興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我們就打算召開第一次全國地質工作會議。我想沒有個掛帥的不行,一定要等你回來。」

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著名地質學家,在「文革」初期,也受到衝擊。

為了保護李四光,周恩來想方設法採取措施。首先,他讓北京衛戍區派幾名指戰員住在李四光家附近,防止發生意外。其次,他在有關會議上講話,充分肯定李四光「是個好同志」。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動脈瘤破裂,被送進北京醫院搶救。周恩來得知後,立即派自己的保健醫生趕到醫院,一直守護在手術室旁,隨時將李四光的病情和搶救措施向周恩來報告,直到李四光停止呼吸。

由於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辦公廳的代表說,中央決定追悼會上一律不致悼詞,有關負責同志就沒有安排準備悼詞。

5月2日,周恩來趕來參加追悼會,發現沒有準備悼詞,非常生氣,嚴厲批評有關負責同志。周恩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在講話中,周恩來稱讚「李四光同志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朱德與作家史沫特萊

君子協定——把你一生的全部經歷講給我聽

1937年,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獲得大捷。當年,朱德接待了許多慕名來訪的國內外人士,其中就有美國女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之後,朱德與史沫特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的一個工人家庭,在貧苦的礦區長大。她只活了半個世紀,而她短暫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歲月卻是在中國度過的。

「你來延安準備做些什麼呢?」朱德問她。

史沫特萊多少有些吃驚。在油燈的映照下,身穿藍灰色棉製服的紅軍總司令看起來完全是一副普通面貌,很容易把他當作中國哪個村子裡的農民老大爺。

然而,史沫特萊很快感到,在朱德的聲音和動作中,充滿了大丈夫氣魄。她說:「我希望你把一生的全部經歷講給我聽。」

「為什麼?」朱德感到驚訝。史沫特萊的回答更有意思:「因為你是一個農民。中國人10個有8個農民。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向全世界談到自己的經歷。」從此,朱德和史沫特萊就有了「君子協定」,朱德每周抽兩三個晚上的時間同史沫特萊交談,史沫特萊一邊聽一邊記。

不久,盧溝橋事變發生了,朱德奉命率領八路軍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史沫特萊眼看對朱德的採訪被迫中斷,十分苦悶。數月的採訪,史沫特萊對朱德充滿了敬佩之情。「我要去找朱總司令。」史沫特萊不止一次地在心中說。

1937年10月,史沫特萊毅然背起行裝,隨八路軍後續部隊開赴前線,到達山西五臺縣八路軍司令部。當時,朱德正好在理髮。

在以後的9個月裡,史沫特萊一直留在那裡,白天採訪、行軍,夜晚打字、整理。

對於史沫特萊,朱德是位父親式的人物。在採訪的過程中,朱德一直把她當作朋友,對她講述自己的生活;並也像父親一樣,關心著史沫特萊的戰地生活。

隨著日軍不斷地向華北增兵,山西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八路軍總部也經常轉移。朱德考慮史沫特萊的安全,勸說她離開山西。史沫特萊不願意,執拗地說:「不管你們到哪兒,我也要到哪兒!我在八路軍裡度過的日子是我有生以來僅有過的幸福的日子。只有同你們這支軍隊在一起,我才找到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安寧。」

彭德懷也在一旁勸說:「現在戰鬥頻繁,我們要不停地轉移。子彈不長眼睛,說不定你還有可能被打上。」朱德顯得很耐心,又說:「你先走吧,以後再回來嘛!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定能回來的。」

史沫特萊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傷心地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既然這樣,那我只好走了。」朱德不斷地安慰這位美國作家,還表示要為她開一個歡送會。1938年1月,史沫特萊依依不捨地向朱德告別。從此,她再也沒有見到朱德,但卻永遠銘記這位珍貴的朋友。

鄧小平與物理學家李政道

在解決國家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成了好朋友」

鄧小平曾說過,我就喜歡李政道的坦率直言。自1979年以後,鄧小平幾乎每年都要會見李政道。鄧小平認真地聽取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每一個建議,只要能做到的,都會馬上落實。李政道也不願辜負這位老人的慧眼識珠和厚愛。他每年回國,都力圖提一兩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這樣做才讓他感到安心。李政道覺得,在解決國家問題的過程中,和鄧小平成了好朋友。

1984年,李政道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鄧小平接見時,建議在中國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制度。當時,博士後制度在國外也只有40年的歷史。

鄧小平虛心地向他請教:「什麼叫博士後啊?」李政道就通俗地講給他聽。鄧小平笑眯眯地聽著,不斷地點頭表示同意。不久,中國首次建立起博士後工作站制度。在一次會見時,鄧小平真誠地對李政道說:「謝謝你,考慮了這麼多重要的問題,提了這麼多好的意見。」

李政道提出的一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在北京建立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建立一個高能加速器預製研究基地,一直是我國歷代物理學家的最大夢想。而李政道則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和一個特定的條件下,為建設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最後決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81年12月22日,請求批准建立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方案被正式提起。鄧小平認真閱讀了專家們提出的方案後,當日批示說:「我贊成加以批准,不再猶豫。」

1984年10月7日,中國第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在北京西郊破土動工。這天上午,鄧小平和李政道都參加了奠基典禮。剛一下汽車,顧不上休息,鄧小平就握住李政道的手,連連說:「應該感謝你的關心和支持,希望你繼續幫助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望著這位充滿智慧和魄力的老人,李政道滿心欽佩,「我很慶幸中國有鄧小平,也很驕傲有這樣一位朋友。」(王一 綜合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青年報》、《中華魂》)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分鐘版開國大典彩色影像公布
  • 揭秘開國大典第一幅領袖畫像的來歷!
    1949年9月,開國大典在即,中央領導層形成一致意見,要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毛主席的畫像,於是,究竟掛哪一幅畫像的問題,就擺在了周恩來的面前。為此,他多次派攝影記者來到豐澤園,為毛澤東拍攝了幾幅正面肖像。不久,這些照片擺在了菊香書屋的案頭,讓書屋的主人挑選。
  • 開國領袖們的廉潔自律
    原標題:開國領袖們的廉潔自律(圖) 嘉賓檔案 吳躍農 吳躍農,男,文藝學碩士,文史學者,經濟學家,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曾在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研究室工作,創作大量統一戰線理論稿、文史稿,現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一級調研員,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中國商業史學會理事
  • 陳姓四位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個不同的省份!他們分別是誰?
    陳姓是第一個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也是我國人口大姓,歷史上陳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戶籍人口數量達6000多萬,人口姓氏數量排名第5位,那麼陳姓有幾位百歲開國將軍呢?
  • 開國將帥中,跟隨領袖時間最長的是何人
    那麼在開國將帥中,跟隨毛主席時間最長的人是誰?張宗遜,原本是警衛團的連級幹部,秋收起義時,警衛團團長盧德鳴率警衛團參加起義,成為秋收起義的主體力量,張宗遜作為警衛團的中層將領,自然也是秋收起義的中堅力量。
  • 開國領袖的母親們/魯先聖
    開國領袖的母親們/魯先聖 損己利人的毛澤東之母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1867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縣唐家坨的一個富裕農家,18歲嫁到韶山沖,成為農民毛貽昌的妻子。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多次寄錢給生活困難的父老鄉親和師友,邀請他們到北京敘舊。而他自己則生活相當儉樸。 賢良的朱德母親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母親大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為黨的領導人的母親舉行的公祭儀式。中共中央送的輓聯是「八路功勳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
  • 開國中將回憶往事:和開國大將一路乞討,大將面相太兇總嚇退路人
    據了解,在《西遊記》六十二回南山大王中,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戶人家,開門的老者一看到孫悟空和豬八戒面色鐵青,渾身哆嗦,幸虧唐僧出面解釋,師徒四人得以進入。事實上,孫悟空和豬八戒因為外貌的原因而被排斥在外的事情何嘗只有六十二回呢!只因他們都是神仙志怪,心性堅定,不受人影響。
  • 盤點史書中歷代開國皇帝的出生記錄,看看哪一個最牛掰
    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歷代開國皇帝的出生記錄,看看誰的出生更加"驚天動地"。秦始皇我們從秦始皇開始說起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對於其出生記載有很多,《史記》與《資治通鑑》對其都有記載,那麼他的出生怎樣呢?
  • 【熱點消息回顧盤點】美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承認拜登勝選...
    【熱點消息回顧盤點】美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承認拜登勝選,二人將很快會面;① 美國勝選總統拜登周二與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通話,並稱雙方同意很快會晤。此前麥康奈爾承認拜登贏得大選,打破了他一直以來對總統競選結果的沉默。
  • 上饒開國將軍創造了多個第一!他們是誰?
    江西是我國開國將軍第一大省,江西的開國將軍主要分布在贛州,吉安,以及上饒。說起上饒,可能大家就奇怪,為什麼上饒的開國將軍也多呢?上饒開國將軍有幾個特點,職務高,長壽,上饒開國將軍創造了多個第一!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最後4分鐘彩色開國大典!
    而在《建國大業》中飾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的五位原班人馬也齊齊回歸,這幾位老戲骨特型演員曾經幾十次飾演開國領袖人物,觀影時難免引起種種回憶殺,也是一次很奇妙的熒幕體驗!看到任弼時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在一個晴朗午後邀請幾位老友聽自己拉奏小提琴時,想到我們閒暇時經常約上二三好友一起喝下午茶的愜意和不知下次聚首為何時的惋惜。這些頗費小心思的日常活動輕易就衝散了歷史的沉重感,相信許多小夥伴走出影院都會相視一笑:這個電影有點意思,原來這些偉人日常生活也跟我們差不多呀!3、「這一仗是為和平而戰」,黎明前的崢嶸歲月值得銘記!
  • 他們被授予開國中將,均來自一個省份,這也太巧了
    在這樣一個大省,曾經出現過很多重要人物,其中開國上將就有一位,他就是來自於河南新縣的許世友,在開國中將中更有9位來自於河南,那麼這9位開國中將都是誰呢?他們都來自於哪裡?大名鼎鼎的開國中將鄭維山鄭維山因為在革命戰爭時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在勝利之後他被授予中將頭銜。那麼它是來自於哪裡的呢?這人正是來自於河南河南新縣泗店鄉。
  • 全國還有多少開國將軍健在?1955年,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開國將軍,我們心中永遠的偉大英雄!他們帶領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為保衛祖國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在2020年,全國有多少位開國將軍健在呢?這些健在的開國將領,他們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 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四位健在,他們分別是誰?又是什麼軍銜?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開始對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著卓越貢獻的人,進行加官進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關於中國的十大開國元帥,他們在抗日戰爭年代為中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產生了1048名開國將軍。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但新四軍的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因為地理的原因,他們不僅要與日寇浴血廝殺,還要隨時防備頑軍的襲擊,這也讓他們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是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一下子失去四位高層將領,元氣大傷。幸好組織上力挽狂瀾,重建新四軍軍部,這才挽救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筆者整理了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十位高級將領,來緬懷下他們的豐功偉績吧。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他參加過長徵、平型關大捷等戰役,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中,他屢建功勳,表現非常出色,是解放戰爭中四野最強的將領之一。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
  • 57位開國上將,他們活了100餘歲,其中一個是最後入黨的
    ——趙鑫珊 眾所周知,新中國一共授予了57名上將軍銜,那麼讀者們可否知道在眾多上將中,哪兩位將軍壽命最長且是百歲壽星,下面跟隨筆者來認識一下他們。 他們就是蕭克將軍和呂正操將軍,兩位分別隕落於2008年和2009年。
  • 八一南昌起義走出許多開國將帥,其中有5位開國上將,他們是誰?
    1927年8月1日舉行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後來,8月1日相繼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從南昌起義中走出了很多開國將帥,如朱德、賀龍、劉伯承等。
  • 57位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董其武、陳明仁、陶峙嶽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思想轉變之後,積極投身於祖國現代化建設,功勞頗豐。那麼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其中9人黃埔軍校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黃埔建校之初,就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仁人志士,他們懷揣夢想,渴望徵戰沙場,報效祖國。57位開國上將中,9人黃埔畢業,他們分別是楊志成、蕭克、宋時輪、張宗遜、陳士榘、陳明仁、陳伯鈞、周士第、郭天民。
  • 偉大曆程領袖風採—孟凡靜紅色題材作品展即將在山東舉行
    100周年,毛主席誕辰127周年,由北京金源藝術館主辦,由(北京紅色偉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金源匯通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聖美博雅商貿有限公司,北京國禮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萬博藝術館,山東百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華夏容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山東瑤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佳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漢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寶蘊齋,河南中禮文化,河南中壹文化,北京藝族當代藝術館等)協辦的「偉大曆程領袖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