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爭10周年反思 久戰成疾自負受挫(組圖)

2021-01-09 搜狐網

6日,在喀布爾市中心,大約300名阿富汗人高舉寫著反美口號的條幅與宣傳牌舉行遊行示威。

一名美軍悼念在阿富汗死去的戰友。 (資料照片)

7日,在阿富汗戰爭迎來10周年的日子,喀布爾警察強化了安保工作。

  2001年12月1日,在阿富汗南部戰鬥的美軍在前線裝沙袋、部署打擊陣地,旁邊的紙板上標有打擊塔利班的標識。而10年之後,阿富汗塔利班依然「無處不在」。 (資料照片)  10月3日,一名阿富汗女孩從正在巡邏的美國士兵旁邊經過。如今,阿富汗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安全保障。  阿富汗戰爭10周年反思

  一場原本以為好打的戰爭,成為一場不知如何收場的戰爭;一場原本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戰爭,成為一場打了十年還不知道敵人在哪的戰爭;一場原本吶喊著要給這個國家帶去「西方模式」的戰爭,卻成為一場最終要靠部族首領們協調和談的戰爭。

  10年前的10月7日,美國在遭遇「9·11」恐怖襲擊後發起阿富汗戰爭。戰爭歷時10年,大筆軍費投入,而阿富汗民眾生活每況愈下,即便連生存權也在惡化安全形勢下搖搖欲墜。回顧10年戰事,外人看彈指一揮間,局內人卻是苦痛煎熬。  

拒絕佔領  阿富汗民眾示威抗議指責美「屠殺」阿民眾

  據新華社電 10月7日這天,為防範塔利班武裝人員襲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加大安保力度。在這一城市中心,民眾集會示威,用抗議表達對美國軍事存在的不滿。  

民眾「對佔領說不!」

  一些示威者6日上午發動集會抗議。在喀布爾市中心,大約300名阿富汗人聚集河邊,高舉寫著反美口號的條幅與宣傳牌,指責美國「屠殺」阿富汗民眾、謾罵總統卡爾扎伊政府是聽命於美國的傀儡政權。

  兩名罩著頭巾的女子舉起標語:「佔領、殘暴、野蠻!」另一條標語寫道:「對佔領說不!」示威者還焚燒了美國國旗。

  一幅宣傳畫印著美國士兵安德魯·霍姆斯射殺手無寸鐵的阿富汗青年後,在死者遺體旁咧嘴照相的照片。霍姆斯及其同伴射殺平民事件2010年爆出,霍姆斯因此獲刑7年。

  一些示威者把阿富汗暴力事件頻發歸咎於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一名男子用喇叭喊道:「這個國家發生流血事件,是美國入侵的結果。入侵者離開後,我們的國家將獲得和平。」示威持續大約3小時後平靜結束。  

向前一步 後退兩步

  阿西夫·汗,一名普通的阿富汗人,因沒有房屋居住,現與家人棲身於一座破敗的電影院內。颳風的日子裡,大風可穿過沒有玻璃的窗戶。

  說起自己的生活,這名男子更多是絕望。他說,大兒子知曉計算機操作與應用知識,卻因家貧無力行賄而賦閒;9個女兒正是上學年紀,同樣因囊中羞澀,無法負擔校服書本等費用,不得不輟學回家。

  回想當年,阿西夫·汗在獲知美國發動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後,滿心希望地從巴基斯坦返回祖國。如今,按他的話說:「我沒有希望。」

  美聯社這樣形容,對阿富汗人而言,阿富汗戰爭十年,是向前一步、後退兩步。  

塔利班再度強大

  政府貪腐與安全局勢不穩,令一些失望的阿富汗人接受塔利班「回歸」。

  一名自稱叫穆阿布拉的塔利班成員講述親身經歷說,塔利班政權倒臺時,武裝人員不得不逃遁山區,當時根本沒有容身之所。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返回鄉村,希望籌資啟動一項灌溉業務,但遭遇當地政府為難。

  按他說法,政府官員索要賄賂,以告發他曾效力於塔利班相要挾,自己不得不出走伊朗。兩年後,穆阿布拉回歸塔利班,入境阿富汗。令他意外的是,塔利班受到不少民眾歡迎。

  「人們很快看清外國人的做法,」穆阿布拉說,「他們夜間襲擊、入戶檢查時毫不避諱女子在內,還炸死無辜民眾和兒童……塔利班今天再度強大。」  

安全環境堪憂

  如今,阿富汗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安全保障。

  7月,卡爾扎伊的高級顧問、前烏魯茲甘省省長賈恩在位於喀布爾的住宅裡遭塔利班襲擊遇害;坎大哈市前市長吳拉姆·海德爾·哈米迪遭塔利班自殺式襲擊身亡。阿富汗高級和平委員會主席、前總統布爾漢丁·拉巴尼9月20日晚在家中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

  伴隨塔利班襲擊的還有地方勢力的抬頭。坎大哈前市長的女兒蘭吉娜·哈米迪在父親遇害前曾告訴媒體記者:「你現在不知道該懼怕誰。每條街道都有自己的頭目,到處是地頭蛇。」  

戰爭疲勞  北約商討從阿富汗撤軍「戰爭疲勞」侵蝕同盟國

  本報訊 阿富汗戰爭到目前已經進行了10年。5日~6日,北約國防部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就有序從阿富汗撤軍展開討論。北約的目標是:到2014年年底結束在阿富汗的任務。  

北約思考到底如何撤

  這場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以日計算;這場戰爭,以年計算,尚未徹底清除塔利班和「基地」組織。

  但美國總統歐巴馬上馬後隨即宣布了他任內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決定,重塑以撤軍為目的的阿富汗戰略。但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北約自7月開始在阿富汗中部和南部各地開始移交防務,但移交時,阿富汗亂象更甚,塔利班策劃並實施的各種襲擊不斷。

  阿戰中的同盟國承受著巨大的戰爭疲勞。因此,北約盟軍希望避免匆忙撤軍的局面出現。

  報導稱,阿富汗是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必談的議題。在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十年後,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是從阿富汗撤軍。到2014年,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應將擔負的安全任務移交給阿富汗當地安全力量。

  在北約防長會議上,德國國防部長託馬斯·德邁齊埃說了句「實話」。他警告,北約必須保持「戰略耐心」,確保撤出駐軍行動不以繼續留駐將士的安全為代價。  

10年後「和談」新起點

  十年前,連日轟炸之後,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派出代表,面見當時獲美國支持的卡爾扎伊,以示和談誠意。受美方壓力,卡爾扎伊未予回應,美國接過塔利班要求和談的話茬。

  今天,已是總統的卡爾扎伊,屢屢伸出橄欖枝,為推動與塔利班和談不斷努力。然而,塔利班以外國軍隊撤離為前提,一再拒絕。

  一張談判桌,雙方10年難聚。 時至今日,阿富汗境內衝突和自殺襲擊等暴力事件依舊頻頻發生,「和談」舊事重提,卻難以真正啟動。

  今年9月,前總統拉巴尼在喀布爾的宅邸內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這一事件重擊和談進程。

  一些分析師說,和談未能取得突破,塔利班卻日漸壯大,加之一些少數民族部族開始重新武裝,2014年外國駐阿作戰部隊撤離後,阿富汗局勢難料,甚至有可能演變為內戰。

  (綜合)  

十年反思  捲入阿內戰自負嚴重受挫「西式民主」野心煙消雲散

  據新華社電 一場原本以為好打的戰爭,成為一場不知如何收場的戰爭;一場原本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戰爭,成為一場打了十年還不知道敵人在哪的戰爭。英國《衛報》6日發表社論,感嘆、或說反思阿富汗戰爭10年來西方人的「心得體會」。  

速戰演變成持久戰

  過去十年,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發生著絕大多數其他地區不會出現的情景。

  樂觀的將軍們來了走,走了來;缺乏信心的外交官奔走於喀布爾和他們自己的首都之間;理想主義的援助機構最終發現相當一部分援助資金落入貪腐者的口袋;媒體記者們天天有題材可寫、日日有節目可做……

  「當年要給阿富汗帶去西式民主的野心不知何時已煙消雲散。」社論說。《衛報》反思,十年戰爭已足夠「讓我們反思教訓,回答一些我們應當回答的問題」。

  戰爭初始,「我們原以為戰爭不會拖沓,我們觀望一切轉折事件,觀察我們不成體系來回變化的政策,但眼看著這場速戰演變為持久戰,直至今日我們仍不知如何收場」。  

西方高估自身能力

  如果要從戰爭發動者的角度給這場戰爭作一個簡短的總結,文章說,「我們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大大高估了用我們的軍事、外交、情報系統改變另一個社會的能力」。

  「傲視的姿態,在美國最為明顯,但在英國也不少見……這種自負,讓人聯想起『冷戰』末期那種『一切皆有可能』的必勝信念。」《衛報》社論說。

  美國在軍事技術方面的優勢在塔利班「路邊炸彈」和「人肉炸彈」面前變得無處伸展拳腳;美國在政治層面宣稱的「靈巧外交」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迫「硬著陸」,在社會層面,帶有反西方情緒的阿富汗民眾越來越多,至少比戰前多。  

對捲入內戰認識不夠

  《衛報》社論認為,阿富汗是不是不可攻克根本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我們正在捲入一場內戰」。這種形式的內戰,是宗教派別間的衝突,是傳統派和革新派之間的衝突,是社會層級間的衝突。

  文章說,戰爭之初美英等國沒有意識到某一天會捲入內戰,當意識到這一點時卻對這場內戰的本質知之甚少,當了解許多後竟不知所措,想不出退路,這才是北約軍隊在阿富汗陷入僵局的根源。

  現狀是,想要用武力徹底清除塔利班基本沒有可能,而塔利班想要捲土重來也沒有可能。問題是,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之間缺乏和談的「共同利益」,這是現階段阿富汗政治進程難有進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UN055)

相關焦點

  • 美國為何要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每當提到伊拉克戰爭,很多人會認為是石油,但是美國人真的那麼在乎石油嗎?當然不是,美國真正在乎的是美元。薩達姆當時石油出口結算不用美元,這是美國最不能接受的。如果大家都這樣,那美國如何去薅世界羊毛,註定伊拉克非打不可,要為美元而戰,終究還是石油惹的禍。但阿富汗沒有石油,為什麼也要打?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 「揭秘」阿富汗戰爭:美軍學中國遊擊戰術,奧斯卡影片不保真!
    美軍在阿富汗武裝巡邏 2001年10月7日,美國總統小布希宣布開始對阿富汗發動軍事進攻,並在短時間內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重創了「基地」組織,
  • 911恐攻19周年阿富汗與塔利班首度和談!蓬佩奧出席開幕式
    文/中央社 歷經數個月的延宕,阿富汗政府與民兵組織塔利班(Taliban)的首次和平談判將於今天在波斯灣國家卡達首都杜哈登場。
  • 誰主沉浮——《阿富汗戰爭的悲劇》評鑑
    這是場徹頭徹尾的侵略幹涉戰爭,是沙文主義大國為了一己私慾對弱小鄰國的霸權欺辱。三十年後,通過А.利亞霍夫斯基所著《阿富汗戰爭的悲劇》,再次解讀阿富汗戰爭的決策過程,從文化角度研究戰爭發動和失敗的原因。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一書共10章,主要包括歷史回顧、軍事政治過程、現實的經驗與教訓等。書中包括大量檔案、卷宗、「絕密文件」戰鬥文件和政治建議的原文,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對認識當代軍事文化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阿富汗戰爭的誘因:內政與外交 (一)阿富汗區域對於蘇聯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意義。
  • 澳軍醜聞遭披露,回顧阿富汗戰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
    澳軍曾對阿富汗貧民的暴行遭澳大利亞軍方披露,這份歷時四年的調查,終於被公布出來,調查中指出,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期間,曾多次製造了殺害無辜平民和俘虜事件,已涉嫌戰爭罪,此份報告一出,國際社會紛紛對此行為發出強烈譴責,就連澳大利亞媒體也對澳軍罪行表示譴責,並稱這是澳大利亞軍事史上
  • 美軍海灣戰爭所向披靡,為什麼在阿富汗戰爭卻如此狼狽不堪呢?
    主要原因是海灣戰爭美國人打的太順了,飄了,於是,竟然以己之短克敵之長。所以,在阿富汗戰爭中變得狼狽不堪。首先,海灣戰爭的順利讓美國人自信心有點過頭了!戰爭打的如此暢快,連美國人自己都大吃一驚!此後,美軍也對自己的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認為自己真的可以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於是,在阿富汗戰爭中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兒。美軍在阿富汗是以己之短克敵之長!
  • 阿富汗戰爭19年後,美國人快要走了,俄羅斯能否重返阿富汗?
    美國式阿富汗戰爭將結束,俄羅斯能否捲土重來,主導阿富汗局勢?2001年,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小布希曾向阿富汗塔利班交出賓·拉登,但遭到塔利班的拒絕,於是小布希下令出兵阿富汗,一場「美國式」阿富汗戰爭開打了。在美國眼裡,阿富汗很窮,國家人口少,而且比美國德州還要小。
  • 從美國和蘇聯對阿富汗的戰爭中,了解阿富汗為何難於被統治?
    如果說蘇聯是想要統治阿富汗,並慢慢地同化阿富汗,使之成為自己的衛星國的話,那可以慢慢地做。但當時蘇聯是急於從中亞打開對印度洋的通道,攻打阿富汗是想要在阿富汗樹立一個親蘇並高效的政府,以便以阿富汗為橋頭堡,拉攏印度,威壓巴基斯坦和伊朗,長驅直入南下印度洋,威脅波斯灣和中東產油區。
  • 改變了阿富汗戰爭進程的武器裝備:「毒刺」飛彈
    阿富汗遊擊隊向蘇軍直升機發射出剩餘的3枚「毒刺」, 結果3架蘇軍武裝直升機全被擊落。當這3架直升機殘骸的照片擺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的辦公桌上時,凱西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看上去, 這場戰爭正在進入尾聲。幾個月後,到1986年底,有100多架蘇軍直升機被「毒刺」飛彈摧毀。
  • 從阿富汗戰爭來了解,美國為何總是陷入戰爭泥潭?
    其實塔利班曾經和美國有過非常好的關係,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塔利班基本成為了美國的準盟友,CIA跟其交往頻繁,並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用於抗擊蘇聯入侵,直到現在塔利班都還在說當年CIA承諾的武器裝備沒有給完,還想「要帳」。
  • 蘇聯入侵阿富汗回顧:珍貴彩色照片重現戰爭難忘瞬間
    1979年12月28日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裡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部隊開始越過邊界,氣勢洶洶的向阿富汗境內開來,至此揭開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序幕。本圖集以彩色照片的方式再現當年戰爭中珍貴的瞬間。
  • 美國是軍事強國,美國為什麼打不贏阿富汗戰爭,因為那是侵略戰爭
    美國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但美國卻不贏阿富汗戰爭,美國強大的軍事機器在阿富汗戰場被拖垮了,都說阿富汗戰場是帝國墳場,顯然這有點誇大阿富汗人的戰鬥力了。阿富汗戰場之所以能成為帝國墳場,是因為阿富汗發生的戰爭是侵略戰爭,侵略戰爭的最終結局是必敗,這是美國打不贏阿富汗戰爭的根本原因,二戰後,美國發動的哪一場侵略戰爭不是以灰頭土臉的慘敗收場的?美國又打贏了哪一次侵略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打贏了嗎?
  • 阿富汗戰爭爆發近20年,美國終於承認失敗,向塔利班武裝低頭
    據《參考消息》報導,美方和阿富汗塔利班此前達成的「減少暴力活動」協議順利進行,雙方將於2月29日籤署和平協議,美媒預計屆時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將從目前的13000人降到8600人。很快,震怒的美國便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誓要消滅製造9.11事件的幕後黑手和其同盟塔利班武裝。美國本以為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定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贏阿富汗戰爭,將賓·拉登和塔利班連根拔起,然而阿富汗無愧「帝國墳場」之稱,強大的美軍深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一直到阿富汗戰爭爆發10年後,賓·拉登才被美國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擊斃。
  • 俄羅斯默許,精確打擊,美國戰勝阿富汗塔利班卻陷入戰爭泥潭
    美國以車臣問題的讓步,獲得俄羅斯默許阿富汗戰爭不過當時的塔利班政府一心想要庇護賓拉登,就拒絕了美國的這項提議,於是美國開始派遣軍隊開啟了阿富汗戰爭;但是當時的阿富汗是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美國為了進入阿富汗作戰,就與俄羅斯商量,能否借用俄羅斯在阿富汗的軍事基地。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有意思,澳大利亞支持國際法院: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罪行
    近日,有關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地區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種種暴行正以"井噴"的態勢不斷被曝光。12月8日,阿富汗籍留學生沙明公開證實了種種暴行對阿富汗民眾的傷害,並指出,此類罪行對於阿富汗人民而言已經並非什麼大新聞,幾乎所有阿富汗人近年來都失去過親人和朋友。
  • 耗資萬億,阿富汗戰爭到底在打什麼?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200年前,英國人折戟阿富汗。30年前蘇聯敗走喀布爾,現如今美國人深陷在這片「帝國墳場」,舉步維艱,那麼阿富汗戰爭到底在打什麼,美國又是如何被榨乾的。美國政府認定是蓋達組織賓拉登策劃了這次襲擊,於是向塔利班發出通牒,要求其交出賓拉登以及蓋達組織高層,不料卻遭到拒絕,這也就成為了阿富汗戰爭的導火索。美國和英國以塔利班包庇窩藏911事件的幕後兇手為由,經聯合國授權,向阿富汗發動大規模空襲,阿富汗戰爭就此爆發。
  • 阿富汗的聲音為何無人傾聽?
    阿富汗,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於1747年建立,雖然是總統制+共和制的國家,但從全稱阿富汗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就可以看出,阿富汗還是以宗教為主的,不然也不會在國名上加一個「伊斯蘭」。
  • 美國於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反恐戰爭的出發點肯定是9.11,但目的還是一如既往,阿富汗雖然有戰略優勢,但這盤棋實在太大,不是幾十年能下完的,而總統也沒有那麼長任期,所以缺乏初始動力和長遠的規劃,而9.11事件給了美國絕好的藉口,以此為突破口,解決了以往的困難。
  • 讓澳總理氣炸的中國漫畫背後:長達465頁的阿富汗戰爭罪行調查究竟...
    據人民日報公眾號「俠客島」報導: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幅描述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暴行的漫畫,並敦促澳方對最近的戰爭罪指控進行調查。不料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惱羞成怒,稱這是「偽造照片」,是「對澳方的冒犯」,並「要求中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