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國國慶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7冠帽最尊

2020-12-21 大方家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今日節日:不丹王國國慶日

公元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射手座

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52天剩14天·過年還有56天

夏曆冬月初三日·庚子戊子甲午沙中金·鼠年鼠月馬日衝鼠煞北

彭祖百忌:甲不開倉財物耗散·午不苫蓋屋主更張·破宜治病主必安康

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康熙庭訓格言》2.037冠帽最尊

訓曰:

冠帽乃元服,最尊。

今或有下賤無知之人,

將冠帽置之xuē一處,最不合禮。

滿洲從來舊規,亦最忌此。

訓示說:

冠頂帽子乃是頭腦衣服,最為尊貴。

如今或許有些下賤無知的人,

將冠頂帽子放置在靴子鞋襪同一處所,最不合於禮制。

滿洲從古歷來舊時規矩,也最忌諱如此。

#大方家訓三言兩語#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南南合作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9禮嚴和通
    >公元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射手座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54天剩12天·過年還有54天夏曆冬月初五日·庚子戊子丙申山下火·鼠年鼠月猴日衝虎煞南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見災殃·申不安床鬼祟入房·成可入學爭訟不強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 今日大雪丨天天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27讀書明理
    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康熙庭訓格言》2.027讀書明理訓曰:讀書以明理為要。《書》云:「學於古訓乃有獲。」注釋[1]引自《尚書》說命下篇:「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惟學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 擁抱情人節丨天天學點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4天秉潔淨
    >公元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射手座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49天剩17天·過年還有59天夏曆十月三十日·庚子戊子辛卯松柏木·鼠年鼠月兔日衝雞煞西彭祖百忌:辛不合醬主人不嘗·卯不穿井水泉不香·平可塗泥安機吉昌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中國的家訓傳統源遠流長。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以《庭帷雜錄》《了凡四訓》《內訓》《女範捷錄》為代表的勸善家訓、女訓湧現,則體現了明清之際家庭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晚清至民國時期,江蘇家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轉向。揚州何氏家訓、南通張謇家訓、無錫榮氏家訓、體現了實業報國、毀家紓難的愛國主義情懷。  陳延斌認為,一部江蘇家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蘇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生活史和奮鬥史。
  • 不丹國慶日,國王發了55張照片,只有一張吉增·佩瑪王后的側影
    去年關於不丹國王和王后吉增·佩瑪的愛情故事刷遍了公眾號和朋友圈,「純淨的土地」、」世外桃源的愛情「、「顏值擔當的王子與灰姑娘的童話」…… 不過,這個童話故事現在隱約有崩塌的危險,因為國王的某些舉動似乎透漏了點什麼。本周一(12月17日)是不丹第111個國慶日。
  • 蒙學讀物訓誡類,《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賞析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1],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裡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 藏傳佛教王國――不丹
    一小時後到達帕羅,色彩清晰起來,山、雲、土地、房子、空氣、群山下的谷地……寧靜,屬於不丹的寧靜徵服了每個人。   一個叫卡爾瑪的導遊和旅遊車司機都穿著不丹國服,那是一種類似我國藏袍的服裝,只是不像西藏人那樣將一隻手臂露在外面,而是兩隻手都套在衣袖裡,不到冬天不穿長褲,而穿及膝長襪,套皮鞋。國服可以是條紋、格子或純色的,忌花色,這是不丹國王規定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必須穿的民族服裝。
  •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言簡意賅!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大家極為推崇的,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那麼,何謂家訓?  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人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家訓,又稱家誡、家範、庭訓等,指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更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
  • 治家格言:僅僅634字,卻是教子治家的最經典家訓
    上為《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 印度為何不敢吞併不丹王國呢?
    最典型就是南亞小國,印度那麼強大,可以說隨時可以吞滅。但是在滅亡錫金王國後,為何印度至今不敢吞滅不丹王國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五個字。我們知道,在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時期,幾乎整個南亞,還有緬甸都是英屬印度的。正是基於此,印度獨立後,就一直耿耿於懷,認為南亞都應該是自己的。所以從獨立之後,那是無時無刻不想將南亞小國給滅了。
  • 看《戴氏家訓》怎麼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話客家,ID:d8783908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老祖宗的話段志渝 - 老祖宗的話戴氏家訓>戴氏家訓(一)首盡孝道孝之大端, 曰立德、 曰承家、曰保身、曰養志。
  • 古代帝王家訓,既教子也勸民
    現在能夠看到比較完整的家訓有唐太宗《帝範》、清康熙《庭訓格言》和雍正輯撰的《聖諭廣訓》。在這些家訓中,都宣揚和倡導傳統儒家思想。唐太宗在《帝範》中向兒子李治講述了做皇帝的法則,這是李世民自己政治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封建社會興替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其中貫穿著運用儒家思想治國育民的理念。如《帝範》「崇文篇」說:「夫功成設樂,治定製禮。禮樂之興,以儒為本。」
  • ...吉增·佩瑪|國慶|不丹_歷史|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
    不丹國慶大閱兵,29歲不丹王后挺孕肚亮相,雪域美人終於笑了!最近不丹熱鬧非凡,迎來了112年國慶日,整個王室也參與其中。「不丹」這個名字來自於梵語,漢語的意思是「吐蕃的終結」,指的是藏族文化能傳播到的最南端。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不丹二十九歲的王后吉增·佩瑪。
  • 這些家訓名句,你讀過嗎?
    文 | 卓訓 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重家庭及家庭教育,中國文明能夠延綿不絕、一以貫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家庭觀念的支撐與支持。「家規、家訓與家風」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釋義看到富貴的人,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橫跋扈的姿態,是很鄙賤的。 居家過日子,切莫爭鬥訴訟,爭訟都沒有很好的結果;為人處世,不可亂說話,話說多了必然有過失。千萬不要用勢力來欺凌逼迫孤寡人家;也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將家業發揚光大的。
  • 不丹王后冷麵抱娃亮相,拒絕與國王同框,夫婦之間生分了
    不丹國王夫婦的婚姻曾經是這個雪山小國最美麗的愛情童話,英俊的國王完成了10多年前許下的諾言,娶了美麗的姑娘,還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兒子,讓人感動得一塌糊塗。但誰知道婚後的生活才是真實的人生,夫婦感情並沒大家想像的那麼完美。
  • 中國古代20大家規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朱氏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 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傳最廣的勤儉持家訓戒,成為中國傳統士子耕讀文化的標誌。
  • 讀名人家風家訓
    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周公旦家訓
  • 吳氏家族之所以能夠興旺,道理全在「家訓」裡!
    吳氏族譜 吳氏家族是一個來源眾多的千古望族,一個家族之所以能夠越發展越強大,靠的不單單是血脈傳承,家風家訓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家訓是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 《南岑吳氏宗譜》就清楚地記載了家風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