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丨天天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27讀書明理

2020-12-24 大方家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康熙庭訓格言》2.027讀書明理

訓曰:

讀書以明理為要。

理既明,則中心有主,

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遇有疑難事,

但據理直行,

得失俱可無愧。

《書》云:

「學於古訓乃有獲。」[1]

凡聖賢經書,

一言一事俱有至理,

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

此可以為我法,

此可以為我戒。

久久貫通,

則事至物來,

隨感即應,

不待思索矣。

訓示說:

閱讀書籍以明白道理為要領。

道理既已明白,那麼內心之中就有主見,

而是非對錯、邪僻正直自然判別了。

遇到還有疑惑困難的事情,

但能依據道理徑直行動,

得成失敗俱都可以沒有愧疚。

《尚書》說命下篇裡面說:

「學習古代訓典,乃是會有收穫。」

凡是古聖先賢的經典書籍,

一句言語,一件事情,俱都具有最高道理,

閱讀書籍的時候,就應當留意細心體驗領會,

這裡可以作為我的法則,

這裡可以作為我的警戒。

久而久之,融會貫通,

那麼事務達至,物類到來,

隨時感觸,立即應對,

不必等待思考探索了。

注釋

[1]引自《尚書》說命下篇:「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惟學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家訓勸學歌】

望子古今同,人人都奢盼。

家訓平常事,天下第一難。

倘若求正念,唯有古經典。

流長思源遠,開來必承先。

每天跟隨學,看作衣食然。

自警又訓子,身教勝言傳。

#大方家訓三言兩語#

相關焦點

  • 不丹王國國慶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7冠帽最尊
    今日節日:不丹王國國慶日公元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射手座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52天剩14天·過年還有56天夏曆冬月初三日·庚子戊子甲午沙中金·鼠年鼠月馬日衝鼠煞北彭祖百忌:甲不開倉財物耗散
  • 聯合國南南合作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9禮嚴和通
    今日節日:聯合國南南合作日公元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射手座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54天剩12天·過年還有54天夏曆冬月初五日·庚子戊子丙申山下火·鼠年鼠月猴日衝虎煞南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見災殃
  • 擁抱情人節丨天天學點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4天秉潔淨
    >公元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射手座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49天剩17天·過年還有59天夏曆十月三十日·庚子戊子辛卯松柏木·鼠年鼠月兔日衝雞煞西彭祖百忌:辛不合醬主人不嘗·卯不穿井水泉不香·平可塗泥安機吉昌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中國的家訓傳統源遠流長。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以《庭帷雜錄》《了凡四訓》《內訓》《女範捷錄》為代表的勸善家訓、女訓湧現,則體現了明清之際家庭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晚清至民國時期,江蘇家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轉向。揚州何氏家訓、南通張謇家訓、無錫榮氏家訓、體現了實業報國、毀家紓難的愛國主義情懷。  陳延斌認為,一部江蘇家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蘇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生活史和奮鬥史。
  • 蒙學讀物訓誡類,《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賞析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1],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裡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 看《戴氏家訓》怎麼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話客家,ID:d8783908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老祖宗的話段志渝 - 老祖宗的話戴氏家訓>戴氏家訓(一)首盡孝道孝之大端, 曰立德、 曰承家、曰保身、曰養志。
  • 今日大雪 大雪·物語「大雪三候」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大雪 大雪物語大雪三候是什麼 今天(12月7日)開始,我國各地進入大雪節氣.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
  • 古代帝王家訓,既教子也勸民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帝讀書像》。(資料圖片)在我國古代,歷代帝王對選定接班人都十分重視,將其視為立國之基、社稷之本。他們對皇子皇孫從小就注重教育和培養,而運用家訓教育和培養後代是歷朝歷代的傳統做法之一。現在能夠看到比較完整的家訓有唐太宗《帝範》、清康熙《庭訓格言》和雍正輯撰的《聖諭廣訓》。在這些家訓中,都宣揚和倡導傳統儒家思想。唐太宗在《帝範》中向兒子李治講述了做皇帝的法則,這是李世民自己政治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封建社會興替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其中貫穿著運用儒家思想治國育民的理念。如《帝範》「崇文篇」說:「夫功成設樂,治定製禮。禮樂之興,以儒為本。」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大家極為推崇的,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那麼,何謂家訓?  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人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家訓,又稱家誡、家範、庭訓等,指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更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
  •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言簡意賅!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2、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4、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5、貧莫愁兮富莫誇,哪見貧長富久家。 6、寧可採深山之茶,莫去飲花街之酒。
  • 這些家訓名句,你讀過嗎?
    文 | 卓訓 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重家庭及家庭教育,中國文明能夠延綿不絕、一以貫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家庭觀念的支撐與支持。「家規、家訓與家風」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 治家格言:僅僅634字,卻是教子治家的最經典家訓
    上為《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十句格言分別說了哪些方面下面以更加簡便的文字為大家總結十句格言的內容:待人的要求:不要看見富人就巴結,不要看見窮人就看不起。安穩的要求:不能跟別人爭鬥訴訟,不要在別人面前亂說話。對待弱勢者:不要欺凌孤寡人家,不要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性情的要求:性格古怪會做錯事,頹廢懶惰也很難發揚家業。交友的要求:不要跟不良少年來往,要跟少年老成的人交往。
  • 今日大雪:白首天涯,雪落歸家
    圖片2|明太鯤 大雪節在比卦時空,「比」是兩個人互相攙扶的樣子。雖然冰雪積在地上,半化不化,對行人來說是危險之象。大雪|喝酒吃肉大雪節在冬月前後,對應十二音律中的第一律:黃鐘。鍾是雄渾音,代表聚,意思是陽氣聚在了黃泉之下。白天一天天短,陰氣一天天盛,唯酒甘溫。
  • 什麼是家訓?家訓指家庭或家族內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
    《顏氏家訓》是隋朝顏之推的著作,以其獨特的教育思想聞名而流傳千古。在這本家訓中,顏之推以自己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傳給後世子孫。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學術史名著。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 「格言」讀書貴多,冀其博而能通;行善貴多,冀其專而能久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97【格言】讀書貴多,冀其博而能通;行善貴多,冀其專而能久。——《修慝餘編》【譯文】讀書貴多,以期淵博而通達;行善求多, 以求專注而長久。【解讀】第一句首先從讀書的結果入手,「通達」現代泛指通情達理,就是為人豁達、從容、智慧,對誰都一團和氣,簡單說就是不拿架子,這就是儒家修身的要點,淺談就是讀書的目的,即增長見聞,拓展心胸,修練思維,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讀書的實際意義是為了使用,讓人覺悟,獲得人生圓融,人的內心無掛礙。
  • 中國古代20大家規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朱伯廬的治家格言一直為世人所傳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短短幾百字的家訓從衣食起居到為人處世,朱氏家訓無不詳盡。朱氏家訓不僅規範著族人的生活習慣,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 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宋代程頤說:「人生之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說:「愛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古人的這種看法,在當今社會也是頗具現實意義的。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人不立志,非人也。」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樹立遠大志向,做一個正直的人。顏子推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
  • 詩禮傳家,中華家訓:王家大院對聯合集
    1、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東 2、靜以修身 儉以養性。入則篤行 出則友賢(西門瞻月臺) 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資富能訓惟以永年(縹緗居) 4、與有肝膽人共事立身立業,從無字句處讀書明理明心 5、世事如棋讓一步不為虧我,心田似海集百川方見容人 6、繼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示兒孫兩條正路惟讀惟耕 (松竹院)
  • 一代名臣張英家訓:治家之道 謹肅為要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在教育子孫時,極其推崇張英的《聰訓齋語》家訓,並將其與聖祖康熙皇帝的《庭訓格言》相提並論,稱其「教家者極精」「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足見張英家訓的價值,及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以此為家訓教導家人,在寫給子孫的《聰訓齋語》講到「治家之道,謹肅(謹慎恭肅)為要」。他告誡子孫說,你們既然都享受了衣食富足無憂的福澤,就更應該做到敦厚謙謹、慎言守禮。這便是張英富有遠見的地方。他深知「一家溫飽,千家怨忿」,位高權重之家更容易受到各種責備、妒忌、怨尤、毀謗、譏刺等攻擊,「有榮則必有辱,有得則必有失,有進則必有退,有親則必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