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南南合作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9禮嚴和通

2020-12-22 大方家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今日節日:聯合國南南合作日

公元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射手座

本年第51周剩1周·第354天剩12天·過年還有54天

夏曆冬月初五日·庚子戊子丙申山下火·鼠年鼠月猴日衝虎煞南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見災殃·申不安床鬼祟入房·成可入學爭訟不強

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

《康熙庭訓格言》2.039禮嚴和通

訓曰:

有子曰:

「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1]

蓋禮以嚴分,而和以通情。

分嚴則尊卑貴賤不逾,

情通則是非利害易達。

齊家、治國、平天下,

何一不由於斯?

訓示說:

《論語》學而篇第一裡記載,有子說:

「禮儀的運用,和諧是為珍貴,

先前賢明君王的道法,這個是為俊美,小事大情都是原由這個。

有的地方不能通行,知道和諧而和諧,

不以禮儀節制這些,也是不可行的吧。」

大概禮儀用以嚴格分別,然而和諧用以溝通情感,

分別嚴格,那麼尊長卑微、高貴低賤不能逾越;

情感溝通,那麼是非對錯、利益損害容易暢達。

整齊家庭、治理國家、平定天下,

哪有一樣不是原由在於這裡呢?

注釋

[1]引自《論語》學而篇第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大方家訓三言兩語#

相關焦點

  • 今日大雪丨天天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27讀書明理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 不丹王國國慶日丨天天學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7冠帽最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 擁抱情人節丨天天學點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4天秉潔淨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中國的家訓傳統源遠流長。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以《庭帷雜錄》《了凡四訓》《內訓》《女範捷錄》為代表的勸善家訓、女訓湧現,則體現了明清之際家庭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晚清至民國時期,江蘇家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轉向。揚州何氏家訓、南通張謇家訓、無錫榮氏家訓、體現了實業報國、毀家紓難的愛國主義情懷。  陳延斌認為,一部江蘇家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蘇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生活史和奮鬥史。
  • 蒙學讀物訓誡類,《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賞析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1],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裡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先秦家訓大體上包括帝王家訓、貴族家訓和自由民家訓。王美華說,先秦家訓是中國家訓的「原點」,處於產生階段,有些方面還沒有展開,如對子女的教育等。但周初王室家訓,特別是周公訓誡子侄一事在家訓歷史上具有特別的意義。周成王曾與小弟一起站在樹下,他拿了一片桐葉給小弟說:「我封你。 」周公聽見了,便拜見成王說:「大王封弟,甚善。」成王說:「我不過是與他開個玩笑而已。」
  •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言簡意賅!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 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 看《戴氏家訓》怎麼說
    >戴氏家訓(一)首盡孝道孝之大端, 曰立德、 曰承家、曰保身、曰養志。(三)次訓子弟人生善惡,基在童蒙。迪以詩書,養其廉恥,成於遵循,敗於放肆。倘姑息容縱,愛之實則害之。(四)次睦鄉黨械鬥之事, 鄉曲常多。端由見理不明,遂為血氣所使。況一言一事,起於細微。忍之則平,激之生變,甚至亡身及親,後悔無及,能不謹哉。
  • 古代帝王家訓,既教子也勸民
    現在能夠看到比較完整的家訓有唐太宗《帝範》、清康熙《庭訓格言》和雍正輯撰的《聖諭廣訓》。在這些家訓中,都宣揚和倡導傳統儒家思想。唐太宗在《帝範》中向兒子李治講述了做皇帝的法則,這是李世民自己政治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封建社會興替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其中貫穿著運用儒家思想治國育民的理念。如《帝範》「崇文篇」說:「夫功成設樂,治定製禮。禮樂之興,以儒為本。」
  • 這些家訓名句,你讀過嗎?
    文 | 卓訓 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重家庭及家庭教育,中國文明能夠延綿不絕、一以貫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家庭觀念的支撐與支持。「家規、家訓與家風」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 治家格言:僅僅634字,卻是教子治家的最經典家訓
    上為《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 治家經典《朱子家訓》導讀
    這句名言便出自著名的治家經典《朱子家訓》。你不要以為這個影響巨大、內容豐富的治家格言的作者朱子就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其實他是清代學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伯廬)。吳昌碩題寫的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也許你會以為這篇以儒家「修身」、「齊家」為核心思想、集萃人生處世處事經驗的治家經典是一部鴻篇巨製,其實這個廣為傳誦的《家訓》全文只有506個字。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前面幾天發布了四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十個方面。
  • 中國古代20大家規家訓,持家、旺家、傳家
    朱伯廬的治家格言一直為世人所傳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短短幾百字的家訓從衣食起居到為人處世,朱氏家訓無不詳盡。朱氏家訓不僅規範著族人的生活習慣,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個家訓,你知道幾個?
    而家訓是最能體現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的經典代表。什麼是家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家訓?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學習下。什麼是家訓?家訓,別稱家誡、家範、庭訓,是指族中長輩對子孫的垂誡與訓示。家訓是隨著家庭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種教育形式,隨著家庭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完善,與社會制度也有著密切聯繫。每個家族,一般都有族規、家訓,內容也因家族而異。
  • 一代名臣張英家訓:治家之道 謹肅為要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在教育子孫時,極其推崇張英的《聰訓齋語》家訓,並將其與聖祖康熙皇帝的《庭訓格言》相提並論,稱其「教家者極精」「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足見張英家訓的價值,及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以此為家訓教導家人,在寫給子孫的《聰訓齋語》講到「治家之道,謹肅(謹慎恭肅)為要」。他告誡子孫說,你們既然都享受了衣食富足無憂的福澤,就更應該做到敦厚謙謹、慎言守禮。這便是張英富有遠見的地方。他深知「一家溫飽,千家怨忿」,位高權重之家更容易受到各種責備、妒忌、怨尤、毀謗、譏刺等攻擊,「有榮則必有辱,有得則必有失,有進則必有退,有親則必有疏。」
  • 觀察專欄|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作為家風的重要載體,家訓歷來也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古代眾多著名家訓中,廉政文化是所強調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學習和借鑑。修身自律對於家訓,《辭源》的解釋是:「家訓言居家之道,以垂訓子孫者。」《顏氏家訓》告誡子孫千萬不要不學無術:「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 宋朝時袁採在《袁氏世範》中說:「 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有所許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心誠實。」
  • 傳承良好家訓 培育優良家風
    而家風是家族子孫體現出來的處事風範,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尚、風格,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家庭成員起著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像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範》、朱熹的《朱子家訓》等,一直規範、鼓舞著後人為人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揚光大。縱觀古今均重視家訓。
  • 詩禮傳家,中華家訓:王家大院對聯合集
    1、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東 2、靜以修身 儉以養性。 1、天何言哉四時行而日月光亮 地不語矣萬物生而江河奔流 2、書閣雲山起 ,琴齋洵月留
  • 南安眉山鄉小眉村欲樹碑鐫刻石氏家訓
    ­  近日,小眉村的「石家人」正籌劃著一件「大事」,將被《福建家訓》收錄出版的石姓「好」家訓《眉山石氏族譜——鄉飲賓一俊公家訓》刻在村裡祖厝的石碑上,教誡村民。石禮周告訴記者,一俊公生於順治年間,生前為壯大祖業家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且遵守道德規範,勤儉好學,在鄉裡被視為有聲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為言傳身教,以示後人,故擬下《家訓》。­  「不僅是《家訓》,整部《眉山石氏族譜》對於教導後人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300多年來,家訓口口相傳延續至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