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專欄|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2020-12-21 中國發展觀察

作者:陳忠海

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建設,重視良好家風的培養與傳承。作為家風的重要載體,家訓歷來也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古代眾多著名家訓中,廉政文化是所強調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學習和借鑑。

修身自律

對於家訓,《辭源》的解釋是:「家訓言居家之道,以垂訓子孫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訓的形式較為廣泛,如家令、家誡、家戒、家規等,其內容在家範、家禮、家約以及教子詩、示兒書、家書中也經常有所涉及。《尚書》有《誡伯禽》一篇,講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6點訓示,主要內容是居安思危、謹慎做事等,這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家訓。其後,家訓文化一直綿延傳承、長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訓》《顏氏家訓》《朱子家訓》《袁氏世範》等,其中許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膾炙人口。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身與立志,《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在古代的家訓中,修身、立志是一項重要內容,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誡外甥書》中說:「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後的嵇康在《家誡》中強調「人無志,非人也」,他訓導兒子:「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於心濟。」南北朝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明代王陽明在《示弟立志說》中也指出:「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兒女們從小立志,這是父母的心願。所立之志,有的強調勤學成才,有的強調忠信篤敬,有的強調守身自律。西晉時羊枯在《誡子書》中說:「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顏氏家訓》告誡子孫千萬不要不學無術:「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 宋朝時袁採在《袁氏世範》中說:「 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有所許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心誠實。」

在古代許多家訓裡都有告誡子孫加強學習、提高個人修養的內容,強調通過修身守志,來培養道德人格。宋朝時呂本中認為修身立志是未來做一名清廉官員的基礎,他在《官箴》中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則知所以持身矣。」通過加強個人修養以省思慎獨、克己自律,這是古代大多數人的共識,也是古代家訓所強調的重要方面。

以儉養廉

節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周易》說「君子以儉德闢難」,《墨子》說「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李商隱在《詠史》詩中說「成由勤儉破由奢」。歷代以來的家訓往往都會提到勤儉持家,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顏氏家訓》強調:「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宋朝時倪思告誡後人:「 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儉則可以傳子孫。」明末時朱柏廬在《朱子家訓》中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為開篇,強調「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都體現出對子孫後代注重節儉、勤儉持家的要求和期望。

在古人看來,節儉不僅是家庭生活中的美德,而且可以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去看待。《逸周書》記載,周文王告誡兒子說:「厚德廣惠,忠信愛人,君子之行。不為驕侈,不為靡泰,不淫於美,括柱茅茨,為愛費。」 唐太宗李世民在親自撰寫的《帝範》中說:「夫聖代之君,存乎節儉。富貴廣大,守之以約;睿智聰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驕人,不以德厚而矜物。」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訓格言》中教諭子孫應當「清心寡欲」,認為這是保持基業長青的關鍵。

對於各級官員來說,養成節儉的生活作風還有助於廉潔從政。範仲淹以清廉為官著稱,在他的教育下,兒子範純仁也成為一名清廉的官員,範純仁通過切身體會提出「惟儉可以助廉」。司馬光在給兒子的《訓儉示康》中說:「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袁氏世範》強調:「勤與儉,治生之道也。不勤則寡入,不儉則妄費。寡入而妄費,則財匱,財匱則苟取,愚者為寡廉鮮恥之事,黠者入行險僥倖之途。」明朝時周怡在《勉諭兒輩》中說:「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平時生活奢侈的人更經不起誘惑,所以司馬光在家訓中告誡兒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袁氏世範》提醒子孫後代千萬不要因奢靡而不量財力,認為那些都是「妄費」。明朝時溫璜整理其母陸氏平日教誨所編著的《溫氏母訓》中說「做人家,切弗貪富,只如俗言『從容』二字甚好」,指出:「假如八口之家, 能勤能儉,得十口資糧;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八口資糧,便有二分餘剩。何等寬舒,何等康泰。」 晚清名臣曾國藩告誡在家鄉的子弟:「 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漪禾等事,亦時時學之。庶漸漸務本而不習於浮佚矣。」晚清另一位名臣丁寶楨告誡兒子:「家用務宜節省,肥濃易於致病,不如清淡之養人。華服適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適體。試看做官之家,奢侈無度者,究有幾人可長久?」

拒腐防變

中國人崇尚重義輕利,具體到為官從政,強調必須首先做到公私分明,不能假公濟私、因公廢私。戰國時田稷擔任齊國相,曾「受下吏之貨金百鎰」,母親得知後告誡他「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田稷「慚而出,反其金,自歸罪於宣王」。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晉朝時陶侃的身上,他曾是一名管理漁場的小吏,利用職務之便將公家一壇乾魚化為己有,陶侃將這壇魚送給母親,母親拒而不收,寫信批評兒子公私不分:「以官物遺吾,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宋朝時,歐陽修的侄子歐陽通理在外為官,打算買一些當地出產硃砂送給叔父,歐陽修認為這種做法不妥,寫信批評侄子說:「汝於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增廣賢文》,這部書裡就匯集了許多古代的家訓。古人不反對取利,但反對不擇手段地逐利。唐朝時盧氏經常告誡兒子要當一名清官,當聽說在外為官的人「貧乏不能存」時認為是個好消息,如果聽到是「資貨充足,衣馬輕肥」則是壞消息,盧氏在寫給兒子崔玄暐的信中說:「若其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明朝時龐尚鵬在《龐氏家訓》中說:「田地財物,得之不以義,其子孫必不能享。古人造『錢』字,一金二戈,蓋言利少而害多,旁有劫奪之禍。其聚也,未必皆以善得之;故其散也,奔潰四出,亦豈能以善去,殃其身及其子孫。」清朝時吳汝綸作《諭兒書》,其中說道:「作官之錢,皆取之百姓,非好錢也,故好官必不愛錢,吾雖無德,豈願以此等錢豢養汝曹、私妻子哉?」

公私分明才能拒腐防變,除此之外還要謹慎交友,這也是古代家訓強調的重要方面。孔子教導學生:「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顏氏家訓》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曾風行於唐宋之際的《太公家教》引荀子的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宋朝時江端友認為:「與人交遊,宜擇端雅之士,若雜交終必有悔,且久而與之俱化,終身欲為善士,不可得矣。」清朝時張英在《聰訓齋語》中認為:「人生二十內外,漸遠師保之嚴,未躋成人之列。此時智識大開,性情未定,父師之訓不能入,即妻子之言亦不聽。惟朋友之言,甘如醴而芳若蘭。脫有一淫朋匪友闌入其側,朝夕浸灌,鮮有不為其所移者。」

中國人重家國情懷,重視家庭教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家與國始終緊密相聯,強調「求忠臣於孝子之門」,認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在這種家國同構的傳統精神下,家風不僅是自家庭院之內的事,而且關聯著整個天下,而綿延不斷的家訓文化也就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本文刊於《中國發展觀察》雜誌2019年第10期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相關焦點

  • 觀察專欄|陳忠海:從諸葛亮身上學習「三忠」
    陳忠海歷代以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視諸葛亮為學習的榜樣,認為他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忠臣楷模。那麼,諸葛亮的「忠」,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截止到清代,關於諸葛亮的評論、考證文章就有400多篇,參與評論的涉及180多人,其中包括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帝王,程頤、朱熹、王夫之、章太炎等學者,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文學家,嶽飛、文天祥等愛國將領,評論者範圍之廣、規格之高在三國時期歷史人物中首屈一指,在各代歷史人物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 福建泉州法院系統探索「五位一體」廉政文化品牌
    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家庭助廉活動中!」今年年初,泉州中院即通過法院官微向全院幹警家屬發出家庭助廉倡議書。廉政建設是一項久久為功、潤物無聲的工作。泉州法院把日常教育搬到「線上」,建立廉政網絡平臺,拓展廉政教育形式。
  • 廉政文化浸潤 音樂劇載譽歸來
    廉政文化浸潤 音樂劇載譽歸來金羊網  作者:楊再睿、段建新、張瀟瀟  2020-12-16 在本屆藝術節中,該劇斬獲了三項大獎,分別獲得省藝術節二等獎
  • 西充縣紀委監委不斷豐富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形式 營造「人人學廉...
    ,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洗禮,涵養清風正氣,築牢防腐之「堤」,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村務清爽、社會清朗、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家風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從傳統家風家訓中汲取精神力量,進一步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營造家風好、民風純、黨風正、政風清的良好氛圍。」西充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洪波說,該館是西充縣打造的廉潔教育陣地,是集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市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於一體的重要基地。除了建家風館外,該縣還在西充縣青獅鎮老家灣村打造了「廉政廣場」。
  • 專欄|陳忠海:孫權的識人與用人
    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漢末三國亂世爭雄,群雄深知人才競爭是一切競爭的基礎,所以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劉備為求賢而「三顧茅廬」。
  • 長沙縣高橋鎮: 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強化陣地建設 營造廉潔氛圍  高橋鎮依託鄉村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和廉政故事碑刻,廣泛傳播清廉家風文化,形成家風建設的基地矩陣。引導鎮、村幹部和村民學習廉政文化,使每一個信步公園的人,都能獲取滋潤心靈的養分,在一草一木中得到精神的升華,讓廉政意識悄悄駐紮每個人的靈魂深處。營造以德齊家、以廉保家氛圍,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
  • 黨建引領、家訓加持,「清廉村居」遍東陽
    忠就是要愛黨、愛國、愛人民……」已經年逾八旬的葛希忠老人說起傳統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仍舊聲音洪亮、擲地有聲。葛希忠老人是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葛宅村童學館老師、退休校長。其所在的葛宅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名人輩出。
  • 黨建專欄 | 第十六黨支部組織開展黨風廉政警政警示大講堂
    黨建專欄 | 第十六黨支部組織開展黨風廉政警政警示大講堂 2020-07-28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代帝王家訓,既教子也勸民
    (資料圖片)在我國古代,歷代帝王對選定接班人都十分重視,將其視為立國之基、社稷之本。他們對皇子皇孫從小就注重教育和培養,而運用家訓教育和培養後代是歷朝歷代的傳統做法之一。家訓作為帝王思想的組成部分,它的影響是當時任何人的家訓所無法比擬的,剔除其封建思想的糟粕,也是我們今天了解和借鑑古代家訓文化的重要資料。
  • 于成龍廉政文化山西熱 取其精華「古為今用」
    中新網太原11月6日電 題:于成龍廉政文化山西熱 取其精華「古為今用」  作者 王燕君  一場大型廉政文化建設自9月底開始在山西開展,省直各系統廉政文化建設、于成龍廉政文化座談會等研討會等各類學習形式相繼展開,稱要「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優秀典型,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 黔西大關:揚優秀家風家訓 育清廉黨風政風
    走進前進社區黨員張再友老人家,老人指著牆上的家風家訓說到。黨員張再友向鎮紀委幹部介紹自家的家風家訓近年來,黔西縣大關鎮紀委把把黨風廉政建設宣教工作與倡導傳承優良家風相結合,動員黨員幹部、群眾互相交流,挖掘自家的家風、家訓,製成家風家訓牌,以「門牆掛標語」的形式懸掛於門前,從而引領帶動黨員幹部、群眾爭創優良家風,爭做廉潔家庭。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博、影響之深刻是世界各國文化所不具備的。  在遼寧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美華看來,流傳至今的家訓都屬於名人家訓,均為歷代的優秀之作。其核心是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其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訓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歷代帝王將相對此都很重視。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家訓堪稱是先人留下的為人處世寶典。
  • 傳遞「廉能量」「中國廉政文化.遂寧論壇」在遂寧舉行
    馬露苗 遂寧觀察 曹爽 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攝影報導11月16日,「中國廉政文化.遂寧論壇」在遂寧市開幕,本次論壇為期兩天,與會嘉賓將圍繞中國廉政文化的歷史沿襲和現實意義,通過主題演講、座談交流、現場參觀等形式,開展深入研討。
  • 新刊|《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7-8期合刊
    如何理解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解讀 李永寧 溫建東生物安全將得到空前重視和加強 谷樹忠疫情後人居環境新趨勢 李佐軍以善治善用善待為新型智庫發展賦能 劉西忠專欄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毫無疑問,家訓文化是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撰寫一部江蘇家訓史,批判繼承這筆文化遺產,是存續江蘇文脈乃至中華家訓文化的重要任務。」陳延斌說。  江蘇家訓,歷經五個發展階段  歷時數年編纂的《江蘇家訓史》,對江蘇家訓歷史脈絡做了完整梳理。陳延斌將江蘇家訓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定型、拓展、繁榮和轉向五個階段。  先秦至魏晉時期,是江蘇家訓的萌芽階段。
  •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言簡意賅!
    古代大儒是如何治家的呢?孔子、諸葛亮等才高八鬥之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不妨看看下文。 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 西安翻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黨委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為了強化黨內監督,加強黨員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持續糾正「四風」,不斷轉變工作作風,12月10日下午,西安翻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黨委組織50名在校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幹部前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廉政文物展廳參觀學習。
  • 乳山大孤山鎮:讓廉政文化活起來
    近年來,乳山市大孤山鎮發揮廉潔文化示範引領作用,以打造勤政廉潔鎮村、樹「知廉恥、明禮儀」村民形象為引領,切實打造「一鎮一品」廉潔文化陣地。在活動中,大孤山鎮結合自身特色優勢、發展理念和廉潔文化元素,將廉潔思想、廉潔元素與村規民約、村民日常生活有機整合、相得益彰,達到寓教於樂、潤物無聲的宣傳效果。  活動為媒,營造廉潔思想輿論氛圍。大孤山鎮紀委深入貫徹落實廉潔乳山六項主題行動以及新時代廉潔文化「十二進」工程,充分利用現有的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設計製作以廉政為主題的標語橫幅、宣傳展牌。
  • 白石坡社區打造廉政文化廣場
    近日,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以「樹清正之風,創文明社區」為主題,打造和諧廉政社區,多層次地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文化宣傳氛圍。為了更好地推動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近日,白石坡社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社區南邊遊園進行提檔升級,打造成廉政文化廣場,集休閒娛樂及廉政教育為一體。
  • 福建漳州:推進孝廉文化進千家萬戶 培育崇廉向善社風民風
    新穎的標題、俏皮的網絡語言、卡通的形象,薌劇、潮劇演繹,剪紙、沙畫展示,傳統的文化演繹新時代的精彩……從歷史中走來的孝廉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在當代「C位出道」。福建漳州市立足本地實際,運用現代傳播技術精心打造孝廉文化品牌,讓孝廉文化魅力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