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快對上阿里,油管盯上亞馬遜,視頻巨頭野心勃勃乾電商

2021-01-1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全天候科技張超   、羅麗娟,36氪經授權發布。

「不是三四千、不是一兩千,真的只要998!八星八箭工藝、99大主流功能,上網不要錢、打電話不要錢。真的表面有金哦!不要在猶豫了,馬上拿起電話訂購吧!」

十多年前,觀眾在電視上經常能聽到這段「洗腦」的廣告,加上不斷循環播放的電話鈴聲背景音效,這讓大多數人心生厭煩,恨不得立刻換臺。

諸如此類的電視購物方式多數存在於當時各電視頻道的非黃金檔時段,雖然售賣貨品品類繁多,但廣告方鮮有主流品牌。

但就是這樣一個大眾曾經「嗤之以鼻」的銷售模式,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萬億巨頭爭搶的生意。

近期有媒體曝出,谷歌要把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變成用戶主要的購物目的地,從而成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國內電商平臺和視頻平臺之間的戰爭早已打響,暗戰不斷。如今再有谷歌攜YouTube這樣的重量級選手宣布加入戰局,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這也讓外界意識到,視頻網購已經成為當前主流線上購物模式,越來越多的平臺都想要分一杯羹,平臺間競爭態勢在全球蔓延。

谷歌叫板亞馬遜、阿里?

YouTube是谷歌旗下視頻搜索和分享平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用戶數超20億,僅次於Google搜尋引擎。因此,它也被外界稱為「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

20億用戶是什麼概念呢?全球化社交媒體數字營銷機構Wearesocial聯合Hootsuite發布的《2020全球數字報告》顯示,到2020年1月,全球網民達45.4億。這也就意味著,全球近一半網民都註冊或使用過YouTube。

Beyond Summits研究也指出,YouTube在印度的網際網路人口中滲透率達80%,在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滲透率已經高達90%。

流量即金錢。在一個用戶規模如此龐大的平臺,任何一個動作引發的流量轉化價值不可估量。

今年初,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次公布了YouTube的財務數據,稱其2018年廣告總收入突破100億美元;2019年繼續上漲,這一數字更是超過150億美元。同比50%的廣告收入年增長率,足以顯露出YouTube的「吸金力」。

而YouTube過去的廣告形式多是以視頻開始前和中間時段插播的形式呈現,用戶只有點擊視頻才會跳轉至第三方平臺或數字商店,瀏覽信息或購物。

顯然,這樣的形式已經無法滿足YouTube的收入增長野心了。根據媒體報導,谷歌想要將YouTube打造成一站式購物目的地,將平臺上的大量視頻轉化為一個龐大的商品目錄,讓觀眾可以仔細瀏覽、點擊並直接購買,無需再跳轉至亞馬遜等其它購物平臺。

目前,這一功能正在YouTube有限數量的視頻頻道上測試,尚處於試驗階段。

此外,谷歌還宣布,YouTube還在測試與電商公司Shopify的進一步整合,通過YouTube來銷售商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舉措有可能讓YouTube從廣告巨頭變成電商巨頭,從而成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等領先電商企業的新競爭者。

縱觀全球電商市場,隨著網際網路用戶逐漸增加,網購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習慣之一,電商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曾預計,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保持同比16.5%的增長,達到3.9萬億美元。

即使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電商巨頭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也仍然保持了銷售額增長趨勢;相反,谷歌母公司Alphabet卻遭遇了上市16年來首次營收下滑,即使是全球最大搜尋引擎Google,廣告收入也出現了下滑,這令谷歌有了危機意識。

發展視頻網購,成了谷歌順應潮流下的解決方案之一。

事實上,谷歌高管近幾個月一直對外傳遞出要「將YouTube打造為電子商務戰略核心」的想法,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上,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還表示,YouTube上大量受歡迎的產品「拆箱」視頻可以轉化為一個購物機會。

一旦YouTube真的轉型成功,其創造的價值和給傳統電商平臺帶來的衝擊難以想像。

抖音、快手加入電商大戰

利用流量和內容優勢向電商平臺轉型,並非YouTube的獨創路徑。在此之前,中國視頻平臺已經嘗試了這條道路,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抖音、快手的「電商化」。

上線於2012年的短視頻社區快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積累流量、擴大用戶規模的階段,給外界最突出的印象也是「佛系」。

直到2019年,這家公司吹響了戰鬥號角,發起向電商化升級的信號。這一年,也是快手電商爆發元年,平臺直播帶貨發展如火如荼,辛巴、散打哥、蛋蛋等主播創下一個又一個銷售紀錄。據36氪報導,2019年快手電商交易額約為350億元。

雖然較阿里巴巴當年在中國零售市場的GMV(57270億元)相去甚遠,但作為一個「新玩家」,這個成績已然值得說道了。

今年5月,快手電商相關負責人還公開披露,快手電商日活已經突破1億;同時,逾100萬快手帳戶具有潛在的經營行為。

與此同時,快手被媒體曝出,其2020年電商業務GMV目標較上年翻了兩番多,達2500億元,勢頭兇猛。

日活用戶超4億的抖音正後來居上,在2020年開啟了「電商化」路徑。

從高調籤下羅永浩,正式開啟直播帶貨模式後,抖音電商也在迅猛發展。有媒體稱,抖音今年GMV目標已經達到2000億元。

不僅如此,抖音還在不斷完善直播購物路徑,打造購物閉環。自10月9日起,直播帶貨第三方來源的商品將不再支持進入直播間購物車,而抖音小店商品不受影響。

要知道,抖音直播中很大一部分商品來自淘寶。新的政策一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三方跳轉頻次,減少流量導出。儘管目前抖音小店發展並不完善,但仍然可以看出,抖音完善電商轉化路徑、控制直播貨源的決心。

眼見著視頻平臺殺入腹地,電商平臺也不會熟視無睹,而是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近期,手淘首頁全新改版,首頁焦點圖從橫版變為了豎版,展示形態也從圖片升級為了靜態圖片、動態創意和短視頻等多種形式。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就指出,此次改版是為了適應用戶習慣逐步向視頻化、直播化發展,同時,「隨著淘寶直播/聚划算等頻道位置繼續精簡,首頁信息流產品的位置繼續實現了上移,使用戶在首頁第一屏即可進入信息流產品中,從而進一步將流量向信息流產品傾斜,加強手淘APP』逛街』屬性。」

另外,「淘寶直播」這個極具殺傷力的武器,也成為了淘寶抵禦視頻平臺電商化發展的有力法寶。

據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玄德透露,2019年淘寶直播已積累4億用戶,GMV突破了2000億元。這一數字還將繼續高速增長,36氪從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2020年淘寶直播目標GMV(即總成交額)預計為5000億元。

不同平臺間競爭激烈,但也免不了合作互補。艾瑞諮詢在《2020年中國視頻內容電商行業白皮書》(簡稱「《白皮書》」)中就指出,2019年,直播帶貨成為新風口,電商平臺的內容布局和短視頻平臺的電商體系搭建初見成效,開始由深度合作向競爭合作轉移。

今年8月,有報導稱,經歷了合作和「分家」緋聞的抖音與淘寶在經過多次談判後,已籤訂新一輪年框合作,包括廣告和電商兩個部分,合作規模整體超過去年。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我們跟抖音之間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視頻電商成全球趨勢

回想十多年前,電視購物形式興起,售賣的商品也從保健品、生活百貨,到家用電器、3C產品,各式各樣、應有盡有。

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後來的爆發增長,電視購物曾經歷了一段野蠻生長期。根據東吳證券的報告,自1992年廣東省珠江頻道播出中國大陸第一個購物節目,標誌著電視購物正式在國內出現;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國內電視直銷公司已經達到1000多家,行業總收入達到200多億元。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規模。

但買回來的「物美價廉」商品,真正有人長期使用,且給予了好口碑的寥寥無幾。更多人有著一種「上當」、「受騙」的消費體驗,覺得商品價值與價格並不匹配。

隨著後來更便捷、更優惠的購物平臺淘寶興起,電視購物聲量逐漸變小,甚至慢慢淡出人們視野。

到了2016-2017年,網際網路紅利漸漸消退,電商獲客變得艱難。《白皮書》顯示,在電商平臺獲客成本方面,2015年阿里巴巴為150.4元/人,到了2016年達到412.3元/人,漲了近2倍;唯品會從2015年的160.7元/人漲到了2017年的522.6元/人;京東從2017至2018年翻了近三番。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一方面,傳統電商亟需新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內容平臺也在紛紛拓展變現渠道。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和以快手等為代表的內容平臺就率先試水了視頻內容+電商的模式。

視頻內容+電商模式快捷、直接、高效的特點,使得消費者能夠更直接瀏覽商品、進入營銷場景,還能全面了解產品和服務,實現邊買邊看。這一模式也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2018年,在短視頻和直播的高速滲透下,催化了視頻內容電商發展,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開始打通,建立起了合作。

但近兩年來,在視頻內容蓬勃發展下,電商平臺開啟了防禦態勢,「相愛相殺」場面逐漸增多,電商驅動型和視頻內容驅動型平臺整體走向競合。

視頻內容電商的發展模式也受到越來越多廣告主的認可,《白皮書》顯示,未來一年,廣告主增加預算的線上媒體營銷模塊主要就在直播營銷和短視頻營銷。

而此次YouTube轉型升級,無疑發出了一個新的信號——視頻內容電商發展模式已經不再局限於中國,全球化競爭趨勢顯露。

只是,YouTube雖然背靠谷歌,擁有強大的技術和流量支撐,但在電商領域仍然算是「新手」,距離匹敵亞馬遜、阿里巴巴,贏得全球競賽,或尚有一段距離。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菜籃子
    在那一年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CFO黃宣德直言:「整個垂直品類,騰訊帶來的流量轉化出現了顯著下滑。」這句話有點繞,但意思很明白:京東從騰訊花大錢買流量,但還需額外補貼轉化。無奈之下,京東搞出了「京X計劃」,與流量大戶合作。後又推出克卜勒平臺,輸出可定製化的電商解決方案,想方設法解決外部流量單一的問題。
  • 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為何在國內沒有市場?帥小夥的答案令人信服
    反倒是世界首富貝索斯的亞馬遜,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前就有消息稱,亞馬遜跟拼多多達成合作,將店鋪至於拼多多的網購體系中,這個現象就比較有意思。明明是國際電商巨頭的亞馬遜,為何不能融入國內的電商領域呢?想必這樣的疑問大家都有,如今在某檔韓國綜藝中,有個帥小夥給出的答案令人深感信服。
  • 巨頭早已「盯」上,一天收入上萬,阿里連開6家
    8月12日的時候,阿里在上海連開了6家早餐店。這一情況也令不少人感到好奇,阿里怎麼又突然看好早餐市場了?難道一個新的造富風口又要出現了?與傳統模式相比,阿里開設的早餐店有什麼不同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早餐店都開在地鐵口,採用的是顧客通過手機點單,然後自助櫃取餐的這一模式。
  • 做「代購」,阿里京東亞馬遜哪家強?
    五一前夕,亞馬遜中國官網因搶購「大塞車」,被送上了微博熱搜榜。當億萬熱情買家焦慮守在入口處時,亞馬遜去意已決。 7月18日,亞馬遜將關閉中國境內的部分電商業務,停止為本土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屆時,其中國版圖將僅剩閱讀、全球開店、海外購、雲計算業務。 看似「敗走」中國,但對於亞馬遜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其更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
  • 電商巨頭亞馬遜Prime Day和阿里巴巴「雙十一」能否一較高下
    最新有關方面數據透露,截止2018年9月,亞馬遜的市值已經高達1萬美元,在整合零售領域,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並且亞馬遜還在推動著該領域的發展。亞馬遜和國內的淘寶一樣,也有年度大型的購物節,但是它並不是「雙十一」。
  • 騰訊與永輝超市結盟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盯上線下連鎖店
    一直是冤家對頭互搶蛋糕的電商與傳統實體店如今卻紛紛互相表現出好感進而開始結盟合作。網際網路電商巨頭結盟線下實體連鎖渠道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阿里此前與蘇寧的相互入股其實就是順應了這一趨勢。而就在騰訊與永輝超市結盟的當天,京東也宣布與另一家南京起家的家電連鎖超市五星電器在家電零售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國內連鎖超市巨頭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確認了傳言已久的騰訊入股傳言。
  • 對比國內外電商平臺貨幣化率 亞馬遜(AMAZON.US)和阿里(BABA.US...
    要聞 對比國內外電商平臺貨幣化率 亞馬遜(AMAZON.US)和阿里(BABA.US)、京東(JD.US)差別有多大?2019年1月14日 09:29:34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金點睛」,作者吳越,原標題為《中金2019年電商行業展望:滲透率和貨幣化率有望持續提升》。
  • 了不起的阿里!10多年「不務正業」後,這個部門擊敗美國萬億巨頭
    最近,馬來西亞電商巨頭PrestoMall宣布,公司已拋棄甲骨文資料庫,轉而採用阿里雲自主研發的POLARDB雲資料庫。為什麼要和阿里雲POLARDB雲資料庫牽手?效率更高,成本還更低!作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電商巨頭,PrestoMall這幾年發展迅速,3年來的營收增長超過250%,線上流量更是井噴式上漲;這時,PrestoMall卻發現一個悲哀的現實:老邁的甲骨文資料庫已經有些支撐不起公司的業務發展了,長此以往,公司的整體業務會因為資料庫管理落後而拉大和第一大電商lazada的差距。
  • 繼亞馬遜後,美企巨頭關鍵業務撤出中國,700億市場被放棄
    作為世界第一的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市值有目共睹,然而能做全世界人的生意,卻做不了中國人的生意,在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瓜分國內電商市場的背景下,亞馬遜最終只能放棄中國電商市場。如今在亞馬遜之後,又有一家美企巨頭的關鍵業務也將撤離中國。
  • 2020年日本電商平臺Top 10,亞馬遜棋逢對手?
    除了精通技術的人口,日本還擁有著熱衷於線上購物的富裕民眾。此外,由於日本的科技文化,移動商務的市場同樣龐大,甚至老年人也會用手機購物。日本可以說是電商的成功典範,樂天和DMM等本土品牌與亞馬遜、雅虎拍賣等國際電商巨頭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了良性競爭。
  • 「FAAG」盯上數字支付,透過中美科技巨頭布局看支付浪潮
    與此同時,其他傳統科技巨頭如蘋果、亞馬遜、Facebook也沒有落下,紛紛在此落子。目前,FAANG中的四家都已正式加入與Paypal、Square等C2B支付企業的競爭戰局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行動支付領域將催生出新的變化。FAAG四家齊聚三方支付亞馬遜以及eBay誕生後,電商市場開始興起。
  • 當京東愛上步步高,社區團購之後,區域零售也被盯上了
    當京東愛上步步高,社區團購之後,區域零售也被盯上了 2020-12-20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屢次出現辱華風波,全球第一大電商最終敗走中國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平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電商迅速崛起,將實體店的生意搶走了大半,相信很多實體店主都有些「恨」馬雲,因為國內第一電商平臺就是馬雲創立的阿里。雖說阿里在國內份額非常大,但是要放眼世界,阿里還算不上最大的電商平臺,亞馬遜才是真正的全球第一電商。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身價在全球範圍排第一,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了新世界首富。亞馬遜既然如此強大,為什麼在中國幾乎見不到呢?
  • 菜攤的「兩分錢」為何被巨頭盯上?就連二馬都出動了
    2020.11:阿里入股團購平臺——十薈團;2020.12:馬化騰投資」興盛優選「。……可能很多人都搞不同,菜攤賺的「兩分錢」,為何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上呢?而且吃相還如此難看。就連口口聲聲說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馬雲也入局了!其實原因很簡單,涉及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是賺錢的生意,特別是「食」這一塊。
  • 怎樣做亞馬遜無貨源店鋪,無貨源電商怎麼做,靠譜嗎?
    做無貨源電商,是不是經常會有下面的問題:什麼工具分類批量解析亞馬遜、淘寶等平臺的商品圖片?怎樣做淘寶、拼多多阿里、亞馬遜等平臺無貨源網店,無貨源如何開網店全套教程?一鍵複製採集淘寶買家秀描述圖原圖的方法有哪些?淘寶評論圖片視頻快速解析下載器,固喬電商圖片助手穩定嗎?
  • 這家東北零售巨頭年營收跟阿里電商相當,也超3000億
    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片面,之所以會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同,主要還是因為電商發展太快了,讓很多人一時難以接受。提電商,我們就繞不開一家巨頭,即阿里巴巴。這家誕生於中國杭州的公司,如今市值高達4852億美元,最高時甚至衝破60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南美國家阿根廷GDP為4557億美元,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7。
  • 阿里盯上網紅經濟,或取代淘品牌成為淘寶新動力
    GMV突破3萬億,阿里為何還盯上了網紅經濟? 這個說法引來一些爭議,但不論怎麼說,阿里平臺的體量迅速增長是事實。且不看外媒如何評論,以阿里目前的增長趨勢,單純按照GMV來計算的話,阿里超過沃爾瑪那是遲早的事情。 應該說,阿里的確是富可敵國,越來越強大了。
  • 阿里「屠龍的少年,終將變成惡龍」|李成東
    外行人眼裡,今年或許應該是阿里的本命年吧!蔣凡緋聞,螞蟻IPO暫緩,電商二選一反壟斷監管立法,負面新聞不斷。比如:歐盟指控亞馬遜涉嫌壟斷,稱該公司利用規模和大數據等手段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並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精準推薦。這些舉措使亞馬遜能夠保持對用戶的吸引力,並將其他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美國監管機構也開展了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
  • 搶灘會員電商2.0,巨頭算盤已打響:20%的人將貢獻80%的利潤
    如今在電商領域,巨頭們紛紛從「電商會員」轉向「會員電商」,體現的亦是對戰略的不同理解。電商會員經過兩次迭代後,會員電商逐漸浮出水面,被消費者所接受。如今京東 1 號店轉型會員電商,阿里考拉升級為會員電商,當拼多多跟進的時候,巨頭的會員電商之戰已然打響。
  • 亞馬遜在瑞典開設了北歐首家在線商店 電商巨頭繼續在歐洲擴張
    騰訊證券10月30日訊,隨著亞馬遜希望在歐洲大陸進一步擴張,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周三宣布,已經在瑞典開設了第一家北歐在線商店。 亞馬遜還因錯誤翻譯某些產品描述而受到批評。例如,一個含有黃色油菜花的兒童拼圖被描述為具有「性侵犯特徵的花朵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