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國外已經上市的公司中,不少企業開始謀求二次上市,數量也越來越多,背後反映出一個現實問題,國產企業的競爭力開始加強。華為雖沒上市,但目前手握91份商業合同,在5G領域有著很高的話語權,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在穩定國內市場份額之際,已經開始布局海外。尤其是各項統計榜單中,中國企業通常也榜上有名。
既然有新人出現,必然會壓縮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而且甚至有些企業始終無法融入國內的商業競爭格局中。作為世界第一的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市值有目共睹,然而能做全世界人的生意,卻做不了中國人的生意,在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瓜分國內電商市場的背景下,亞馬遜最終只能放棄中國電商市場。
如今在亞馬遜之後,又有一家美企巨頭的關鍵業務也將撤離中國。據外媒報導,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公司,已經放棄了開發和推出為中國市場設計的雲計算產品的計劃,只不過在谷歌公司的表態中,企業關閉雲計劃且說明並沒有考慮向中國提供雲服務。
其實在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現在很多事情都需要藉助雲服務,谷歌的雲服務在幾年之前曾排名世界第三。最近還有消息表示,谷歌將與雷諾籤署一項多年期的雲服務合同,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獲得的同類合同中最大的一筆。按照上述消息推算谷歌的雲服務其實並不差,那為何如今卻表示不考慮對中國提供雲服務呢?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的雲計算市場成長空間潛力巨大,之前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市場,且總規模已經超過700億人民幣。2019年的第四季度市場規模就超過3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66.9%,在全球雲服務市場中的佔比已經超過10%。谷歌雲計算雖沒有亞馬遜佔比高,但作為谷歌的關鍵業務,要說撤出中國真不是明智之舉。
實際上,放棄中國雲計算超過700億的市場,或許谷歌也是無奈之舉。我們都聽說過阿里雲和馬雲的故事,而目前的阿里雲估值已經近5000億,國內市場佔比約為45%。在整個亞太市場,阿里雲牢牢掌控第一,且世界範圍內的市場份額由去年的7.7%上升至9.1%,位居世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日前拿到一項殊榮,整體安全能力排名全球第二,僅次微軟,谷歌也不是對手。
除此之外,國內其他從事雲服務的公司表現也不差,騰訊雲目前已經被華為雲所超越,二者所佔市場份額約在15%左右,而金山雲等企業的存在,使得排名前兩位的亞馬遜雲和微軟雲都沒有顯著的生存空間,自然谷歌布局中國雲服務市場就顯得更加困難。
當然中國雲計算市場乃至世界雲計算市場,都還有廣闊的生長空間。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的雲服務市場將達到1400億美元,增幅32%,到2024年將達到2840億美元。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市場,貢獻的規模自然是空前的,阿里雲和騰訊雲等企業的崛起,將進一步緊追或者壓縮谷歌等企業在雲服務領域的優勢,退出似乎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