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很多人對新的一年的美好規劃,2020年的年初,疫情的爆發使得各大城市近乎停滯,全國人民幾乎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中,過了一次不一樣的新年。對於不同的人群來說,這場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同樣也是不同的。很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就因為這場疫情的原因,使得這一年的收入較之以往大幅下降,更別提那些依靠售賣農作物或是家禽的農業大戶,更是在這一年虧的血本無歸。
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同品類的蝦都可以做成一道可口的美食。尤其是對於北方地區並不沿海的省份來說,新年宴席上更是有一道以蝦為主的硬菜。因此,蝦的價格一直都是趨於穩定的,對於養蝦大戶來說,養殖蝦也算得上是一個賺錢的買賣。可沒成想因為疫情的緣故,養蝦虧了不少,更是面臨著無人收購的窘境。
在2020年的年末,我國多個地區的白蝦價格崩盤,以往白蝦的價格可以達到一斤接近30元左右,然而現如今白蝦的價格幾乎下滑了一半。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大量剩餘的蝦沒辦法賣出去,很多養蝦戶都是在虧本賣蝦,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損失更少一點,就算這樣,在市場上這些白蝦還是賣不出去。
白蝦的過量囤餘
市場價格的崩盤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在緩慢穩步地進行。白蝦價格出現頹勢的時候,很多養蝦戶因為習慣了往年的高價,不願意草草地將這些蝦低價賣出去。他們自認為只要多等上一段時間,至少可以在新年前夕將這些蝦全部賣出去。因此這些白蝦便被養殖戶囤積了起來,放到自己的池塘裡面繼續養一段時間。殊不知絕大多數養殖戶都是這樣的想法,就導致他們手中的白蝦數量進一步提高。
正是因為沒能在第一時間將這些白蝦拋售出去,使得他們再一次回歸市場,想要賣蝦的時候,卻發現了這樣一個尷尬的事實。那便是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備好了新年要用的蝦,他們手中積攢的白蝦,即便價格一降再降也難以吸引顧客。白蝦在產地堆積萬斤無人問津,養殖戶:這回真「白瞎」了。
白蝦在我國的興起也有一段時間了,為何前幾年白蝦的價格一直都趨於穩定,到了今年便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呢?這絕非是偶然現象,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便可以找出這一事情的本質。表層原因很好發現,那便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產品價格都有所下滑,商戶售賣自己的產品時,也要受到嚴格的管控,因此市場普遍呈現出萎靡不振的態勢。
白蝦價格崩盤的原因
除此之外便是白蝦的需求彈性較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離不開米麵這類主食,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社會環境下,家家戶戶基本上不是在吃米飯便是在吃麵食。因此,米麵的價格是趨於穩定的,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劇烈的幅度。農戶只要種植水稻或是小麥,便不愁自己的糧食賣不出去,最多也就是價格低一些。
可是絕大多數人對於白蝦並沒有這麼高的需求,畢竟它不過是一道菜品,並不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的主食。我們吃蝦的頻率也不會像吃豬肉、牛肉這樣頻繁,因此當白蝦的數量提升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很輕易地將其購買,至於剩餘的白蝦價格或高或低,我們都不會過於關心。
最後一點便是市場行為的通病,那便是養殖戶的紛紛湧入。眾所周知,市場上蝦的種類豐富,比如說傳統的青蝦,還有近幾年來興起的小龍蝦、皮皮蝦等,正是因為很多養殖戶賣這類蝦的時候賺了不少錢,自然便吸引了更多養殖戶加入。然而,當有購買這幾類蝦的人群是固定的情況下,養殖戶的紛紛湧入,只會導致市場上這些蝦的數量更多,出售價格不斷下跌。
當這些蝦最終變得無利可圖的時候,養殖戶們便會紛紛退出這一市場,尋找著下一個目標。因此,白蝦價格的不斷下跌,也反映了白蝦市場的過度飽和,養殖戶們如果想賺到更多的錢,最好及時尋找下一個目標,而不是在這一顆樹上吊死。
總而言之,既然現如今白蝦已經很難賣出去,那麼我們便更要及時地低價將其拋售處理,爭取讓我們所受到的損失最小化,並及時尋找下一個新興目標,在新的領域將這筆虧空賺回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