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了4個科學家!清華大學走出的國軍名將,抗戰殲敵最多,四個子女都是清華高才生。
1/「東方隆美爾」孫立人
提起孫立人的名字,大多數讀者都非常熟悉。孫將軍是安徽舒城縣三河人,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孫立人是國軍將領中的著名儒將,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與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身上多處遭子彈擊中。1942年至先後兩次率部入緬作戰: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 。
孫立人將軍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由於其在緬甸戰場上的特殊表現,孫立人將軍先後獲得蔣集團頒發的四等雲麾勳章、青天白日勳章以及英王喬治六世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
國軍敗逃臺島後,孫立人於1950年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次年升為二級上將。1955年遭遇「孫立人事件」後,被蔣長期軟禁達30多年,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享年90歲。
孫立人將軍的一生是輝煌而坎坷的,他的個人情感生活也波折多變。孫將軍的一生,經歷了四段感情、三樁婚姻,最終擁有完美的家庭生活,這也是對將軍一生徵戰的一種補償與慰藉吧!
2/原配妻子的堅守
孫立人將軍的第一位夫人龔夕濤,是他還在清華學校讀書時,遵父母之命完婚的。
龔夕濤出身名門望族,她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龔積柄,與孫立人的父親孫熙澤是光緒同科舉人,兩人曾義結金蘭,成為拜把兄弟。孫熙澤得知龔積柄有個堂妹,便想給自己的兒子孫立人求親。但是,一開始龔家不同意,主要顧慮到這兩家姻親輩分不符。於是,孫熙澤決定不再與龔積柄兄弟相稱。並再三請求,終於成就了兒子的這樁親事。1919年冬天,20歲的孫立人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18歲的龔夕濤為妻。
但是,由於那時孫立人在清華學校讀書,受到新思想的影響很大,所以對這段包辦婚姻,懷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婚後,兩人的感情也並沒有加溫,以至兩人沒有生育。孫立人去美國求學後,兩人的感情就更越來越疏遠了。
1928年6月,孫立人學成回國後,在外工作的孫立人準備把妻子接走,可是公婆卻不捨得自己的兒媳遠離,這讓龔夕濤十分為難。儘管龔夕濤受過中等教育,但長期生活在偏僻山村的封建大家庭裡,公婆沒有發話讓她離開,她也只能不情願地選擇留下來。誰知道這個決定,讓龔夕濤悔恨終身。因為,孫立人這一去,就再也沒能給她再次翻盤的機會。
因為,身在南京的孫立人,在舞場上邂逅了18歲的張晶英。一個是風度翩翩的年輕軍官,一個是年輕貌端的女學生,並且因此兩人一見鍾情。孫立人愛上張晶英後,便決定和龔夕濤離婚。龔夕濤雖然無法接受這樣的殘酷事實。卻也不願意離婚,她對孫立人說:「你若嫌我不好,你可以再娶,但是我願在家侍奉你的父母。」
龔夕濤就這樣放飛了丈夫,自己一個人在家默默地侍奉公婆。兩人婚後因為聚少離多,且感情淡漠,所以,龔夕濤並沒生育。1935年,孫立人的父母相繼去世,龔夕濤親自為他們送終。孫立人回家奔喪時,對龔夕濤既感激又愧疚。然而,龔夕濤沒有一句怨言,她的寬宏大度,贏得了孫立人的敬佩和尊重。
抗戰期間,龔夕濤曾任合肥青龍場婦女抗日動員會理事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孫立人滿載榮譽從緬甸戰場歸來,他特意把龔夕濤接到南京,和他弟弟的一家一起生活,並經常去探望龔夕濤。1981年2月,龔夕濤在合肥病逝,享年80歲。
3/摯愛女人的退讓
得到了髮妻的不悔承諾後,孫立人與張晶英的感情飛速升溫。
張晶英原名張清揚,湖南人,母親為虔誠的佛教徒,家境富裕。她從小就讀於教會學校,對於各種宗教並沒有深刻的信仰。張晶英少年時期隨家人來到了南京,就讀南京匯文女子中學。正是在此期間,她認識孫立人將軍。1930年高中畢業後,當年10月17日張晶英與比年長她13歲的孫立人在上海完婚。
在孫立人的情感生涯中,張晶英是他的最愛,兩人婚後的情感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婚後多年,張晶英卻不能生育,這對於喜歡小孩子的孫立人來說,是人生一大憾事。
張晶英覺得愧對孫立人,為了給孫家留後,她就勸孫立人納妾,但是,孫立人卻不願意因此傷害張晶英。
硬拉不成,張晶英就來軟的。當時的孫立人已官居要職,張晶英就親自給他物色秘書。結果,一位名叫黃正的年輕女孩兒進入了張晶英的視線。
黃正也是湖南長沙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歷史系的高才生,1949年起,在孫立人領導下的「女青年大隊」工作,在張晶英的協助下,轉任孫立人將軍的英文秘書。
黃正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是,她的朋友圈人們卻非常熟悉——她的表舅是著名報人成舍我,表哥是經濟學者成思危,她母親的同學兼好友是向警予。擔任孫立人的秘書時,黃正20歲,孫立人50歲。張晶英一直暗中撮合二人,慢慢地,兩人也真來電了,不過,黃正卻覺得這樣暗戀著別人的老公是不道德的,所以,兩人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
其實,對於兩人的相互欣賞,張晶英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不便於直接插手,而是希望他倆自由發展,因為張晶英考慮黃正是新派學生,直接說合她給年長30多歲的孫立人做二房,她適得其反。
4/如夫人的溫良
黃正被捕後,張晶英為夫納妾的步伐並未停止,很快,她的心中又有了第二人選,那就是他們的家庭護士張美英(又稱張梅英)。張晶英選中張美英,看中的是她的兩個優勢:一是她的溫和人品,二是她護士職業。孫立人五十多了,到了特別需要人照顧的年紀了,護士出身的張美英,是再恰當不守的人選了。張美英與張晶英並不親緣關係,張美英原名張只,是臺島本土人,張美英的名字是孫立人後來給她取的。
張晶英選擇護士張美英時可沒費這般心機,很匆忙也很直接。一是讓孫立人遲早有後,二是告訴老蔣,孫立人又有女人了,黃正沒有用來脅迫孫立人的價值了,希望老蔣放過黃正姐妹,不要為難她們。
黃正出獄後,改名黃美之,曾任復興電臺編輯,並開始創作小說與散文創作,先後出版了《八千裡路雲和月》、《流轉》、《傷痕》、《烽火麗人》等。1963年,黃美之與美籍外交官傅禮士結婚後,移居美國。2014年7月16日,她在美國的家中離世。
作為如夫人的張美英,很會做人,她從不以孫立人夫人的身份拋頭露面,需要夫人列席的正式場合,都是張晶英出面。婚後的張美英,先後為孫立人將軍生育了4個兒女,這使得孫立人在年過半百後過上了兒女繞膝的生活。孫立人被軟禁的30餘年裡,也是張美英夫人服侍在側、相濡以沫。張美英對張晶英都十分尊敬,每次張晶英從事佛教公益回來都讓自己的孩子叫張晶英媽媽,張美英自己則下廚給一家人做飯。
5/虎父無犬子
孫立人將軍與張美英女士共同生活之後,兩人一共生育了兩男兩女四個孩子,孫立人的四個子女非常有出息,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長女孫中平,出生於1952年。她從小就成績優異,長大之後考取了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又去往美國深造,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拿到學位後,她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IBM。
長子孫安平於1954年出生,他原本是在臺的中原理工大學就讀,之後拿到了清華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拿到學位之後,孫安平去了美國矽谷。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父親蒙冤的事情,多方申訴奔走,一心只想為自己的父親平反,最終他也做到了。
小女兒孫太平,出生於1958年,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在大學就讀期間她選讀的專業的是化學系,後來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也選擇了去美國進修,系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博士後,為美國的杜克大學教授。
父親戰神,子女皆是科學家,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尤為罕見。皈依佛門,遠離世垢。畢生投入佛教事業,對護持佛法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