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生育4個子女全是研究生

2020-12-17 天擇雜談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在中國華東地區有一個人才輩出的省份安徽省,在安徽省的西部有一條非常出名的山脈大別山,大別山的東部有一條小溪向東流去並逐漸匯集其他河流,這便是杭埠河,杭埠河向東進入安徽舒城,過龍河口,到達合肥與舒城、廬江交界的三河鎮,與豐樂河並為南大河,最後注入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在上個世紀,處於合肥、舒城與廬江交界處的三河鎮土地肥沃,不過三河鎮屬於廬江縣,這裡交通條件好,自古經濟便非常發達,在近代中國歷史上,這裡誕生了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孫立人,孫立人在緬甸戰場的出色表現令美國人刮目相看。孫立人出色的軍事天才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然而任何一個軍事將領都需要一個發揮才能的舞臺,可惜孫立人選擇了國民黨這個落後的平臺。蔣介石用人主要有四個圈子,即黃埔軍校圈、江浙同鄉圈、保定軍校圈、留日歸國圈,而孫立人則是非常異類的留美歸國圈。這就好比一塊黃金扔進糞坑裡,陷得不深的時候還可以發點光,一旦深陷其中便就發不出光了。孫立人就好比一塊黃金被逐漸淹沒在糞坑中。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孫立人。

孫立人於1900年12月8日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的一個小鄉村,因為他的祖父孫炳炎是富豪,為躲避戰亂由廬江三河遷至廬江金牛,孫立人的父親孫熙澤是前清舉人,曾四處做官,在孫立人9歲時,他父親到山東濟南府任職,孫立人全家北上,孫立人被父親送進濟南的一所德國教會辦的小學讀書,所以孫立人從小就學會了德語,這是他後來遊歷歐洲尤其是德國沒有語言障礙的原因。

1912年辛亥革命前後,孫立人的父親孫澤熙被任命為中華大學副校長,於是全家繼續北上在北京安家,而就在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辦了一所留美預備學校,這便是清華大學的前身,這所學校招收十四五歲的高等小學畢業生,這所學校各方麵條件都非常好,而且思想非常新潮,但非常難考。

因為當時庚子賠款的錢是從各個省徵集來的,因各個省出錢的多少不一樣,於是清華按照每個省出錢數的多少確定名額,越窮的省名額越少,比如新疆、青海幾年才輪到一個名額,而江浙等富省一年就有幾十名額,因為清華規定學生按籍貫入學,所以孫立人只好回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備考,在千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

孫立人清華大學畢業後到美國普渡大學學習,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後又到維吉尼亞軍校學習軍事,回國後歷經挫折被國民黨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孫立人也不負所望,為宋子文打造了戰鬥力很強的稅警總團,孫立人的軍事才能終於顯現。

然而不在蔣介石派系裡的孫立人空有一身軍事才能,僅有宋子文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蔣介石才是國民黨的老大。而且孫立人不太聽話,所以受到蔣介石的猜忌,蔣介石敗逃臺灣後,一度傳出美國人企圖利用孫立人取代蔣介石的消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55年,臺灣的蔣介石父子通過製造「郭廷亮匪諜案」和「屏東兵變案」,解除了時任總統參軍長孫立人的職務,總統參軍長是在國防軍事方面輔佐總統的首席幕僚。孫立人被解職後即被蔣介石父子囚禁,這是蔣介石慣用的招數,蔣介石對付張學良用的也是這一招。

1956年,一身戰功的孫立人被驅出臺北市南昌街官邸,遷到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居住。他結束了28年的軍旅生活,由「轟轟烈烈」的歲月轉入「塵封冰凍」時期,從此過著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

蔣介石為孫立人準備的宅邸佔地400多坪,因為臺灣曾長期被日本霸佔,所以面積常以坪為單位,1坪大約是3.305785平方米,也就是這個宅邸大約1320平方米,面積也算不小了。這個宅邸四周築有圍牆,牆外環繞著又寬又深的水溝。深紅色的大鐵門整天閉鎖,門前的向上路兩頭堵死,周圍全是稻田,住宅為一座日式木板屋,四周院落花木扶疏,大門至住宅之間的場地開闊,生長著一棵百年大榕樹,主幹挺拔,枝繁葉茂。

宅邸門禁森嚴,由國防部派來的6名保衛人員日夜看守著,這些人名為保衛實為監視,外人不得入內,孫立人和家人也不得隨便外出,孫立人任何活動,包括接打電話,都須通過保衛人員向上頭請示,得到允許後方可進行,凡是上頭認為不方便的事,孫立人均不得擅自去做,孫立人外出,保衛人員必須陪同前往。

孫立人猛然間遠離刀光劍影的戰場,走出勾心鬥角的政壇,一下子被禁錮在這偏僻的地方,開始時還真的有點不習慣,心情十分惡劣,常常無端地對身邊的侍從咆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心也逐漸平靜下來,開始回歸家庭生活,他的夫人和子女們給了他最大的慰籍。因為孫立人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他開始靜下心來努力培養子女們。

孫立人共有4個子女,都是他的第3任夫人生的。傳奇人物通常都有傳奇的婚姻,而孫立人就是這樣。

孫立人的第一位夫人是龔夕濤,1920年,年僅18歲的她與20歲的孫立人結婚。當時孫立人還在清華大學上學,龔夕濤也是知識分子出身,她在幼時讀過私塾,後在濟南、天津女中上學,按照當時的風俗,龔夕濤出嫁前先回到家鄉,孫家派人到合肥去接到廬江,隨後便北上住進了孫家在北京的住所。因為當時孫立人全家已在北京生活。

應該說孫立人剛開始對這樁婚事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孫立人的父親是非常開明有遠見的人,雖有封建意識,但不濃厚。而孫立人平時住在學校,只是周末回家與妻子團聚,龔夕濤侍奉老人,賢惠孝順,頗得公婆歡心。

此時孫立人的夫妻生活還是非常美滿幸福的,因為雙方處於一種平衡狀態,然而這種平衡狀態逐漸被打破了。1923年,孫立人赴美國學習,知識不斷增長,視野不斷開闊,而龔夕濤則過起了中國傳統的兒媳生活,由新女性回歸舊女性,每天的生活便是幹家務、伺候公婆、盼望孫立人回來。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比翼齊飛。比翼齊飛的前提是雙方勢均力敵,當雙方差距過大時,便會各飛各的,夫妻關係也是一樣,當雙方差距過大,除非外力的強制作用,否則就會分道揚鑣。

孫立人的元配龔夕濤到1923年孫立人出國,兩人僅過了3年多夫妻生活,而且這段時間孫立人仍在清華大學就讀,周末和假期才能得以團聚。孫立人留學美國和遊歷歐洲期間,孫立人和龔夕濤時不時鴻雁傳書,彼此牽掛,而龔夕濤則一直和公婆同住,侍奉雙親。

1928年夏,孫立人回國,他還是和妻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此時喝過洋墨水的孫立人覺得和龔夕濤說不到一起了,龔夕濤說的是家長裡短,孫立人考慮的則是前途命運和國家大事,兩人已經沒有共同語言,孫立人雖然和龔夕濤在一起,但是他感到了寂寞,於是有時就到舞場去打發時光。

後來孫立人到南京任職,此時父母和妻子住在上海,他也不可能天天回上海,於是就常去舞廳跳舞,在一次舞會上,經一位軍官舞伴的介紹,孫立人認識了那名舞伴的同學張晶英,年輕活潑的張晶英立即給孫立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高高大大、英俊瀟灑的孫立人也使張晶英怦然心動。

當時張晶英在南京匯文女子中學讀書,是學校的校花,她於1913年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大戶人家,後隨父母來到南京。由小學到中學,張晶英漸成出水芙蓉,率直天真、生性好動,她遊泳、騎馬、跳舞樣樣在行,頗具新時代女性氣質,這些更讓孫立人頗為動心。同時,孫立人不僅風度翩翩,還頂著名校畢業生的光環。才子佳人,很快就相互吸引。

孫立人的性格非常果敢,這是優秀軍事將領的必備條件,遇事優柔寡斷乃軍事將領的大忌,這就是孫立人和杜聿明最明顯的區別,孫立人對待婚姻問題也是一樣,當孫立人把欲娶張晶英的想法同元配龔夕濤和盤託出時,龔夕濤不得不接受了一個突發的現實。其實從孫立人留學美國起,龔夕濤就感覺得與孫立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也感到了婚姻的危機,但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她沒有與時俱進,她擔心的婚姻危機最終應驗。

娶二房,找姨太太,在那個時代對官宦大戶人家來說是很尋常的事,儘管蔣介石已經倡導新生活運動,但在這方面似乎沒有具體的界定,而受過歐美教育的孫立人在愛上了張晶英之後也不屑恪守一夫一妻制了。可是孫立人的父母不滿意了。與其說看不慣兒子,倒不如說是憐愛在身邊朝夕相處、晨暮請安的兒媳婦,孫立人父親孫熙澤脾氣火爆起來,甚至對兒子又踢又打,然而「兒大不從父」,兒子已經做過的事,又如何能扳得回來!

龔夕濤把痛楚埋在心底,仍然盡心盡責伺候公婆,代孫立人盡孝心。而在外另住的孫立人時不時也還回到父親和龔夕濤身邊。時間長了,也就相安無事。孫立人在海州練兵時,龔夕濤還去看望過他。

雖然孫立人和張晶英朝夕相處,然而總是耕耘卻沒有收穫,這令張晶英非常著急,張晶英雖然是新女性,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道理她是懂的,在求醫無果的情況下,他開始去寺廟燒香拜佛,結果寺裡的和尚告訴她,她之所以不能生育,是因為她和佛有緣。結果令人想不到的是,張晶英開始信起佛來,以後幾十年裡堅定不移。她晚年在臺灣還擔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和佛光山八品功德主。

隨著孫立人在國民黨軍中的名聲漸起,他在國民黨軍的處境也日漸不妙,因為他游離於國民黨軍中的主流派系,而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又鶴立雞群,這自然引起諸多的不滿,尤其是孫立人的留美背景,使孫立人與美國人的關係非常好,這使得敗退臺灣後的蔣介石如坐針氈,生怕美國人輔佐孫立人取代自己,但他又不敢得罪美國人而對孫立人下死手,最後選擇了將孫立人軟禁的辦法。

而在此之前,孫立人的夫人張晶英雖然和孫立人夫妻關係非常和睦,但是她因不能生育而自責,因此決定想辦法解決此事,她後來在談到她和孫立人的婚姻生活時平靜地說:

「他軍中的應酬愈來愈多,我本來就不好此道,過去和立人恩恩愛愛,如今各做各的也相安無事,他有他的自由,我拜我的佛。學佛後有很多事較能隨順因緣。到現在,我敬他如兄長,彼此的情分還好。」

忽然有一天,孫夫人張晶英對孫立人說: 「立人,我對不起你,至今沒有生一男半女。」

孫立人笑了: 「看你說的,有沒有孩子這有什麼關係呢!」

孫立人雖然這樣說,但他心裡還是非常想要孩子的,因為中國是講究中華傳統的社會,中國傳統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和「多子多福」,而張晶英也開始著手解決這件事,她的辦法是以招募一位家庭護士為名,為孫立人物色妻子,當然張晶英會在對方入職後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合適的話就和對方把話挑明。最後能不能成功,一看張晶英的眼力,二看孫立人和對方有沒有緣份了,不過當時孫立人是國民黨的陸軍總司令,在臺灣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能嫁給孫立人是一種榮幸,就這樣,一名叫張美英的女性走進了孫立人的生活。

張美英是臺灣高雄人,當時不滿30歲,護士學校畢業,知書達禮,性情和順,相貌端莊。她應徵為孫立人的家庭護士後,她工作踏實,深得孫立人賞識,她對孫立人也非常敬佩。這天張晶英在臥室對張美英說:「姑娘,你今天應該答覆我了!」

一朵紅雲立刻飛上張美英的面頰,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特別豔麗。她低頭不好意思地說:

「我恐怕配不上將軍!」

「不,不,你配得上,他有你在身邊照顧,會幹出一番事業來的。」

姑娘默默地點了點頭。張美英便成了孫立人的第三任夫人。因為張美英已經和孫立人相處過一段時間,兩人你情我願,於是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張美英給孫立人生了2個女兒和2個兒子,在孫立人被軟禁後,張美英仍然對孫立人無微不至地照顧,直到1992年病逝。

有人要說張美英是不是看上了孫立人的地位,其實不然,因為任何女人都有英雄情結,而孫立人就是一位英雄形象。孫立人非常正直,並沒有多少財富。

因為當年孫立人任臺灣「陸軍總司令」時,巨額特支費都做了部下在急難中的救助金,從無一文中飽私囊。居家日用,特別儉樸。在未去職前,臺北家中有不少客人來住,所以吃起飯來總是一大桌。但孫立人限制不許額外花錢,買菜錢有限,因此,菜不但質量差而且客人一來,常不夠吃,只有添菜。添的菜不是皮蛋就是炒蛋,不然就是鹹鴨蛋,背後故有「三蛋」之譏。後來孫立人的堂妹敬婉有位同學在孫府吃過兩頓飯,對敬婉說:

「總司令家的飯菜怎麼那麼瞥腳!」

孫立人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後,他在屏東原官邸的天花板與地板都被撬開,銀行也清查過孫有無存款,結果不但一無所獲,孫立人從安徽老家帶來的一些祖傳古物卻不翼而飛。敬婉回憶當時的情況笑著說:「立人有什麼給他們可查的。」

在幽禁的頭3年,臺灣政府不發給孫將軍生活薪津,收入毫無,所以張美英貴為將軍夫人也不得不靠養雞賣蛋掙點錢,她常用自行車載著水果和玫瑰親自推向市場,出售給水果攤販。或自行擺攤銷售,以補家計,主要靠力耕自持。工薪有著落後,又時為籌措兒女及義子的教育經費而發愁,又不時照顧舊部屬的急難,所以日子過的始終並不富裕。

隨著孫立人和張美英的孩子陸續出世,加之孫立人之前又收養過幾個義子,所以經濟非常拮据,每逢開學,孫立人面對高昂的學費一愁莫展,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因為經濟困難,當然請不起家庭教師,但是這難不倒孫立人,他親自教孩子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因為孫立人當年在安徽上千的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當時最好的清華大學,後來又留學美國,教孩子們學習對他來說並不難。

當時孫立人有一條原則,一定要將他們培養成才,他對子女們要求非常嚴格,從小就要求孩子們注意言行舉止及待人處世,教育孩子「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他對孩子們的成績並不要求名列前茅,但是要求在中等以上,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也不多加幹涉。

但是最令孫立人痛苦的是不能和其他家長一樣去參加學校的家長會,而由於家庭的特殊背景,孩子們在學校總是被同學們以奇異的眼光來看待。1974年,大女兒孫中平從臺灣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畢業,孫立人想去參加畢業典禮,結果臺灣當局沒有批准。1977年、1978年,長子孫安平、次子孫天平分別於中原理工學院、輔仁大學數學系畢業,孫立人想去參加畢業典禮,也沒有得到批准。

直到1979年,小女兒孫太平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長子孫安平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這兩次上頭才同意他去參加畢業典禮,但是約法三章:不許上臺說話,不準戴花,不準與任何人交談。1980年,大女兒孫中平在美國結婚,孫立人更無法獲準去主持婚禮。

雖然別人看待孫立人子女們的眼光不一樣,不過孫立人教育他們不要太在意的別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強大,一樣可以出人頭地。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孫立人的孩子們都學有所成,全憑各自本事,考取美國各院校的獎學金。

孫立人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在1952年的時候,已經52歲的孫立人終於等到了第一個孩子的誕生,他為這個取名為孫中平。

在孫立人的教育之下,孫中平健康長大,並且還在學習上取得了不錯的的成績,而由於孫立人是清華出身,因此在其影響下孫中平也去了新竹清華大學,並在該校的核子工程系畢業,後又獲美國康奈爾大學材料工程學碩士,可以說孫中平在學習上的履歷是非常有分量。

在畢業之後,孫中平如願的進入了IBM全球八所研究中心中,最頂尖的紐約研究中心任研究員,並在其中任職了長達22年的時間,為IBM科技事業群的總經理。而在國外住了二十多年的孫中平,最後終於如願的調回了臺灣,2001年1月時擔任了臺積電行銷業務部門的產品定價暨事業流程處主管。

從小就喜歡數理,且外表嬌小的孫中平,最終能夠在男性當道的數理世界中爭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說除了天賦之外,靠的就是自己那不服輸的個性以及喜歡新事物的努力,而這種不服輸的個性便是來自父親孫立人的言傳身教。

孫立人的第二個孩子是男孩,於1954年出生,取名孫安平,與姐姐相同的是,在父親的教導下,孫安平也對學習非常的上心,並於1973年考入中原理工學院物理系,而由於父親對於清華的推崇。因此之後又去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研究所進修。最終於1979年時獲得了清華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在畢業後任職於美國矽谷。

而除了工作上成績不俗之外,孫安平也肩負起了他作為長子的責任,由於孫立人在晚年時蒙受冤情而終,而身為其長子,孫安平深知父親的性格與品行,因此他多年來都在四處申訴奔走,一心只想為自己的父親平反,而最終他也做到了。

可以說,孫立人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給自己的兒子做出了好的榜樣,而這也讓兒子明白他的為人,因此才會不懈奔波的為其平反。

孫立人的第三個孩子是男孩,取名孫天平,於1956年出生,當孫天平回憶起父親孫立人時總是感慨良多,在孫天平出生時,孫立人早已被軟禁了。因此,當孫天平回憶起往事時,總會記得家裡都是情治單位的人,甚至連進出都要報備。

而在他的印象之中,他的父親孫立人既嚴厲又仁慈,在他犯錯之時,孫立人經常動手打他,有時候急了還用馬鞭抽過,然而這也只是愛之深,責之切罷了,孫天平也記得自己趴在父親的大腿上睡覺的溫馨時光。

而有了前面的兄姐作為榜樣,孫天平自然不會拖後腿,在畢業於輔仁大學數學系之後,孫天平又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榮獲電子計算機工程以及清華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且在畢業之後去了一家上海公司擔任了區域總監。

作為孫立人的第三位孩子,他曾代表自己的父親在北京參加了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以及相關紀念活動。對於他來說,父親就是他的榜樣,他也像哥哥一樣的信任著自己的父親。

孫立人最小的女兒於1958年出生,取名孫太平,她是孫立人的最後一個孩子。有了父親的期望,因此孫太平長大之後努力考取了清華大學的化學系,後赴美留學,獲得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後任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子女是父母的影子,孫立人常以子女們的成就為榮,他曾對好友說:老子沒有立業,兒女有出息就好了,孫立人80多歲時,又開始抱著他孩子的孩子,心情非常愉悅。

除4位子女外,孫將軍還有義子7人,都是當年部隊裡收養的年幼的孩子,也有的是烈士遺孤,或是無家可歸者。在孫立人的教養培育下,都個個品學兼優,學有成就,其中尤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終身教授揭鈞與天文學家李嚴為最。前者是幼年兵,無家可歸,後者就是「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為國捐軀的原稅警四團第一營營長李欽邦的遺孤。

孫立人原配夫人一直留在大陸,於1981年病逝。晚年的孫立人對故鄉無比思念,恢復自由後派兒子孫安平回大陸探望,吩咐一定要到龔夕濤墳前祭拜。龔家後人將她數十年來一直保護照顧孫立人弟弟孫叔平一家人及其他親屬的情況告知孫安平。

孫立人拿著龔夕濤墳墓的照片,聽著龔夕濤的遭遇,老淚縱橫,久久無語。後來他在臺北善導寺為龔夕濤做了三天法事,以告慰在天之靈。

孫立人的第二位夫人張晶英女士晚年常年吃齋拜佛。1992年7月22日因患淋巴癌不治與世長辭,享年81歲。

孫立人的第3位夫人張美英於2016年1月15日在美國北卡醫院逝世。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享年90歲。在葬禮上張梅英奉上輓聯,把夫人張晶英和本身比喻成大小喬。

孫立人的婚姻比較傳奇,孫立人第二位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並成為第三位夫人,生育4個子女全是研究生,而且有一位還是博士研究生。雖然說孫立人在與蔣介石的爭鬥中失敗導致被軟禁,但是孫立人的婚姻總體上看是幸福美滿的,而且教育子女也是非常成功的,我想這也是孫立人成功的地方之一。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平臺真的很重要,如果孫立人不上國民黨這條破船,不跟隨蔣介石,結局肯定大不一樣。

人騎上自行車,兩腳使勁踩1小時只能跑10公裡左右。

人開上汽車,一腳輕踏油門1小時能夠跑100公裡左右。

人坐上動車,閉上眼睛1小時也能跑300公裡。

人登上飛機,吃著美味1小時居然跑1000公裡。

人還是那個人,平臺不一樣,載體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了。

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把國民黨的平臺比作自行車的話,解放軍的平臺就是飛機了。

西方有一句名言: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其意思是歷史雖然不能重演,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解決事物的思路與方法,以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而從孫立人的事業與家庭等等方面去分析思考,更能使我們悟出很多道理。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曾在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

相關焦點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結果4個子女均是學霸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蔣軍當中也有一些「能打」的將領,這當中,孫立人就尤為顯著。在抗日戰場上,他曾一戰擊斃過3.3萬日軍,是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在緬甸戰場上,他成功拯救了7千英軍,被譽為中國軍神。此外,他還戰勝過林帥。都說虎父無犬子,那麼孫立人的子女後代又發展得怎麼樣了呢?
  • 抗日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4個科學家!
    抗戰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了4個科學家!清華大學走出的國軍名將,抗戰殲敵最多,四個子女都是清華高才生。 1/「東方隆美爾」孫立人 提起孫立人的名字,大多數讀者都非常熟悉。孫將軍是安徽舒城縣三河人,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
  • 名將孫立人,被軟禁33年,兩紅顏相伴,賣荔枝養家,四子女皆學霸
    而蔣介石敗退臺灣不久,卻徹底解除了孫立人兵權,將他遣往臺中,軟禁起來,跟張學良一樣,一關就是幾十年。 被軟禁期間,也像張學良一樣,孫立人身邊有忠心耿耿的紅顏知己相伴,一個是他美貌賢慧的妻子張晶英,另一個是為他生了四個子女的護士、側室張梅英,在他身後,張梅英所寫的輓聯上,自稱與張晶英為「大喬」、「小喬」。
  • 孫立人50歲時無兒無女,妻子幫他納妾,害得一對姐妹花坐了10年牢
    寶馬香車,英雄美女,這位二夫人張晶英性格剛烈,是個潑辣的湖南妹子。結婚之初,因孫立人帶兵打仗,聚少離多,她氣得拿刀要砍他一條胳膊,讓他做不了軍人。嚇得老母親連連求饒,攔下這暴躁女兒的衝動行為。也是她這種堅強獨立的性格,陪伴孫立人半生,度過那暗無天日的囚禁生涯。兩人非常恩愛,但是張晶英不能生育,導致孫立人年過半百還沒子女。1947年,孫立人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奉命到臺灣,建立新軍。
  • 英軍命令孫立人繳械,孫立人怒道:如遇繳械,立刻開槍
    新38師在孫立人的指揮下,連續作戰17個月,攻克了日軍1100多個據點,其中最經典的,就是胡康河谷一戰。在胡康河谷,新38師面對的是日軍第18師團,這是入緬日軍中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王牌對王牌,雙方一開始就較上了勁。
  • 孫立人:被軟禁33年的戰神,妻子不孕幫他納妾,生下4個科學家
    一、能力出眾孫立人出生在安徽省廬江縣,從小在金牛鎮長大的他,卻因為母親的早逝過了一個不完美的同年,雖然孫立人未曾體驗過母愛,但是孫立人的父親卻很疼愛這個孩子,也正是孫立人父親的關愛,使得孫立人沒有因母親的不在就此沉淪,相反,孫立人從小就表現出了遠超其他孩童。
  • 英國授予孫立人帝國勳章,20年後才發現,最該表彰的人正在賣煤球
    劉放吾部於4月17日到達前線,與日軍發生接觸。師長孫立人認為一個團兵力過於薄弱,另外再派了一個團第二天出發。同時電話請示司令部要求到前線指揮作戰。但在這之前,蔣介石已經當面向他交代,要求駐守曼德勒不得輕舉妄動。羅卓英拒絕了他的要求,他仍不死心,要到司令部找羅卓英當面匯報。羅安排參謀長跟他見面,勸孫駐守曼德勒。孫立人拋下「願承擔一切責任」乘吉普車於18日到達前線。
  • 「清華驕子-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的傳奇故事
    練兵實景他一生四次練兵第一次就是在海州訓練稅警第4團第二次是1938年抗戰軍興時,在貴州的都均訓練緝私總隊,也就是後來遠徵軍新38師的前身第三次是在印度的蘭姆伽訓練遠徵軍駐印的新稅警第4團駐紮地和訓練的場地江蘇海州。在這裡,孫立人按照「孫氏操典」對稅警第4團進行了6年的嚴格訓練,這支部隊的官兵無論是武器的使用與保養,還是體能、紀律、團結精神和士氣都與當時其他的國軍軍隊截然不同,稅警4團成為了初露鋒芒的一支勁旅。
  • 孫立人:被侵略者反咬一口的抗日英雄,一戰打出中華威名
    也正是這一戰,讓孫立人初到緬甸便名聲大噪,讓當時的日本人聞風喪膽,同盟軍隊更是對中國軍隊肅然起敬。然而這還不是真正的大展神威之際,真正讓孫立人徹底在日本人軍隊之中打響名聲的,是一次活埋處死日軍之事。當時孫立人向部下下令,凡是俘虜的日軍之中有過前往中國大陸本土作戰的,一律可以不經過請示便就地正法。然而正是這次這個命令,讓孫立人的名聲徹底為人所知。在第二次緬甸戰爭中,孫立人的38師俘虜了日軍千多人,在孫立人的命令之下,當時的看守部隊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將這一千二百多人活埋了。
  • 抗日名將被軟禁了33年,妻子不孕讓他納妾,生下4個科學家
    作為一代戰神,他卻被軟禁了33年,妻子不育求他納妾,生了四個兒子!國軍中迎娶了兩個老婆的將領,就是孫立人將軍,作為一個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譽的將軍,可把孫將軍的一生稱為傳奇。孫立人率領國軍將士遠徵緬甸,以其指揮指揮得當和戰略眼光,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因而又稱「東方隆美爾」,我軍亦稱其為戰神。
  • 揭秘「孫立人兵變」一案,讓我們見識一下美國人一貫的陰謀手段
    當年,關於抗日名將「孫立人兵變」一案,可謂是轟動一時,眾說紛紜。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撥開層層歷史迷霧,深入探究上個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在臺島所發生的該事件的始末。從今天的角度,我們先跳出這一事件回頭看,不難發現孫立人本人在與國家的思想觀念上面,表現出一種相互矛盾或者舉棋不定的一些舉動。
  • 抗戰名將孫立人,率一個軍殲滅日軍10萬人,活埋數千日軍俘虜
    孫立人,1900年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1913年,孫立人以安慶府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讀書。1920年,孫立人升入清華高等科。在清華大學期間,孫立人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後來又參加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畢業之後,孫立人回國進入國民政府。1931年,孫立人擔任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任第四團團長。稅警總團雖然名義是財政部的緝私部隊,但是武器裝備都很精良,軍官都是宋子文從國外軍校畢業回國的精英。稅警總團一共有四個團,其中戰鬥力最強的就是孫立人的第四團。
  • 抗戰名將孫立人,傳世楷書行書作品賞析,網友:筆力遒勁恣意縱橫
    孫立人孫立人的書法筆鋒剛勁有力,回筆果斷自如,有見其字如見人之感。孫立人將軍的字端莊大氣,正氣凜然,行筆用筆習慣劍走偏鋒,不拘一格。給人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快感。孫立人將軍的書法字裡行間透著儒將氣概神韻,磊落灑脫,一手好字。神完氣足 意蘊超卓,格調高古曠達 收放揮灑自如,點畫生輝。實在是難得的好字。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書法體現的是個人對事物和世界認識的不同維度和層次,是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判的,就像對待藝術,那只是個人對事物的不同感受,關鍵是表達出自己的風格來。而孫立人的書法正式體現了他軍人的氣魄,運筆獨特,放到今天絕對是妥妥的書法大家。
  • 孫立人虎落平陽被囚33載,賣荔枝貼補家用,太太一夢保老將軍九旬善終
    孫立人本是蔣校長麾下的一員悍將,抗戰期間率中國遠徵軍在滇緬作戰,因戰功卓越,被譽為「東方的隆美爾」,深得盟軍大佬史迪威的器重,加之其有赴美軍校求學的履歷,因此蔣校長開始對孫立人起疑,原因之一便是蔣氏父子懷疑其與美國走得太近。
  • 被軟禁33年的抗日英雄,靠賣荔枝養家餬口,子女4人皆是科學家!
    孫立人出生在安徽,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但是孫立人很懂事,也很爭氣,7歲的時候開始用功念書,後來以優秀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在用功讀書的同時,孫立人也很注意身體鍛鍊,在空閒的時候,他也會做適當的體育運動,從清華畢業後,孫立人獲得了公費留學的好機會。
  • 備受史迪威器重的孫立人因何事不惜與其翻臉直接用英文激烈爭吵
    在中國遠徵軍所有軍官當中,新38師師長孫立人無疑是最受當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器重的高級將領,在孫立人將軍取得仁安羌大捷後,史迪威對自己身邊的人說道:「好得很,這傢伙太有種了,又不怕打仗,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軍人,我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孫立人」。
  • 孫立人率遠徵軍大破日軍,戰場變成「軍需庫」,廖耀湘:恭喜發財
    孫立人:先打加邁,後攻孟拱1944年5月,英軍聯絡官貝森上校接到英軍的情報,說來自曼德勒的日本援軍,今晚在卡薩附近突破了英軍第3師陣地後,繼續向加邁靠近。加邁城下,我軍的有利態勢可能逆轉!一直在猶豫中的孫立人,立即變得堅定無比:先打加邁,後攻孟拱。決心既下,孫立人回頭一看,覺得自己剛才很可笑。迷惑徘徊這半天,其實就因為眼前一團霧。
  • 1950年孫立人計劃兵變,誰曾想突發大事,孫將軍瞬間回到解放前
    不僅是蔣介石沒有想到,孫立人更是沒有想到,因為,此時孫立人正在計劃一場兵變,來徹底改變臺島獨裁、腐敗的現狀。所以,他正在積極準備當中,尤其是得到美方的大力支持。然而,美國人的態度卻突然來了一個大轉彎,過去承諾持援孫立人的事宜,也都擱置不談。這樣一來,孫立人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樣,進不得,也退不得。
  • 駐印英軍竟要繳新38師的械,孫立人:你動老子一下試試
    1942年4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向仁安羌發動進攻,英軍再次不戰而逃。但這次在逃跑之前,他們總算幹了一件靠譜的事兒,把仁安羌的油田給破壞掉了。自從日軍進攻緬甸以來,英軍就一直在逃,這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因此從來沒有被日軍包圍過。但這次卻出了意外,逃跑的大軍中除了作戰部隊外還夾雜了數百名傳教士和記者,大大拖慢了速度。
  • 甲午之後,中國首次境外作戰獲勝,孫立人救出7000英軍
    劉放吾將軍 當遠徵軍進入緬甸之後,英國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向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請求援助。因為當時的英緬軍在日寇的猛攻之下,死傷慘重,幾近崩潰。孫立人將任務交給了113團,團長是黃埔六期生劉放吾。 4月14日,7000日軍佔領仁安羌油田,將英緬軍一師包圍在油田東北、平牆河以南地區。劉放吾得知英緬軍被包圍的消息之後,立即帶領部隊向仁安羌地區進發。兩日之後,113團到達仁安羌區域,隨後立即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