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後,中國首次境外作戰獲勝,孫立人救出7000英軍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鍾一

戰爭史就如大海一般波瀾壯闊。當我們凝視它的時候,永遠無法看清楚它所有的面貌。只有當人們對戰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之後,人們才會更加珍愛和平。

在抗日戰爭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叫中國遠徵軍。他們為了保衛大西南後方,遠赴緬甸與日寇作戰。山川異域之下,埋藏了太多太多悲壯的故事。自甲午戰爭之來,中國軍隊在異域取得的首場勝利,便是中國遠徵軍實施的仁安羌戰役。

1942年,日寇進入緬甸,仰光告急。在此情況之下,我國派出十萬部隊遠徵緬甸,保護中國當時唯一的對外聯繫通道——滇緬公路。

劉放吾將軍

當遠徵軍進入緬甸之後,英國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向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請求援助。因為當時的英緬軍在日寇的猛攻之下,死傷慘重,幾近崩潰。孫立人將任務交給了113團,團長是黃埔六期生劉放吾。

4月14日,7000日軍佔領仁安羌油田,將英緬軍一師包圍在油田東北、平牆河以南地區。劉放吾得知英緬軍被包圍的消息之後,立即帶領部隊向仁安羌地區進發。兩日之後,113團到達仁安羌區域,隨後立即布防。

史萊姆得知113團到達之後,立即趕到陣地,與劉放吾商量戰略部署。隨後史萊姆將一張英文便條交給劉放吾,上面寫道:「致113團長劉上校,茲派貴官率領貴團全部兵力,乘汽車到達平牆河地區,然後你將與安提斯準將會合,他將配合你行動,你的任務是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兩英裡處的日寇。」

炮火中的113團戰士

劉放吾了解了史萊姆的安排之後,於次日向日寇展開兩翼包抄。包抄之勢形成之後,遠徵軍與被包圍的英2緬軍裡應外合,讓日寇兩面受到攻擊。整個戰局形勢,讓日寇成為了甕中捉鱉,但是日寇的裝備精良,猛攻「甕瓶」,試圖撕開口子突圍。

日寇在大炮和戰機的配合之下,向113團發動了猛烈的攻勢。任由日寇不斷轟炸的話,顯然對113團極為不利。劉放吾劍走偏鋒,帶領戰士們直接向日寇的正面陣地突進。如此下來,日寇的大炮和戰機就失去了作用,日寇將直面113團的戰士們。

雙方近距離激戰直接從早晨打到下午,最終打得日寇潰不成軍,日寇們只能放棄陣地,跳入平牆河,涉水逃竄。

當天晚上,113團佔領了平牆河以及周圍區域的各個要點,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應對日寇隨時可能到達的反撲。不久,孫立人命令劉放吾立即渡河接應在仁安羌油田被圍的英緬軍。

英緬軍與遠徵軍113團士兵合影

113團在次日拂曉成功抵達油田區域,劉放吾掃視了一下周圍環境之後,命令全團立刻開火,救援盟軍。子彈和炮彈在空中來回穿梭,天空被戰鬥的火焰照得慘白。戰鬥從拂曉打到當日的傍晚6時,日軍陣營血流成河,哀嚎不斷,眼見已經無法扭轉失敗的戰局,只能丟盔棄甲,倉皇逃竄。113團成功地解救了英緬軍一師總共7000餘人,許多英軍直接跪在戰士們的面前,表示感謝。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終會是中國軍隊在危急時刻拯救他們。在此之前,中國軍隊在他們心中一直是弱小的。

英軍撤到安全區域之後,日寇又發動了反攻。劉放吾率領部隊與日寇血戰3個小時,將反攻的日寇全部殲滅。

縱觀整個仁安羌戰役,劉放吾用不足1個團的兵力,擊退了日寇部隊,斃敵1200餘人,傷敵不計其數。而113團犧牲了189人,傷294人。兩相對比,戰績輝煌。

仁安羌紀念碑

甲午戰爭以來,舊中國飽受欺凌。仁安羌一戰,是中國在異域的首次勝利,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當時的重慶當局為紀念這場戰役,將113團取得勝利的4月20日,定為「克復仁安羌解救英軍日」。

相關焦點

  • 英軍命令孫立人繳械,孫立人怒道:如遇繳械,立刻開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早已磨刀霍霍的日軍很快出兵緬甸,打得英軍節節敗退。在英國的請求下,中國決定組建遠徵軍,趕赴緬甸參戰,孫立人的新38師也在其中,駐紮在緬甸北部重鎮曼德勒。曼德勒地處滇緬公路咽喉,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蔣介石特地命令孫立人:「務必死守,以期保全。」
  • 中國將軍在緬甸做了啥?英軍官兵很激動,高呼:中國萬歲!
    軍校畢業回國後,在宋子文的盛邀下,孫立人由陸海空軍司令部侍衛隊上校副隊長,調入到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抗戰期間,孫立人率稅警總團重創日寇,戰功卓著。 1942年1月,日軍將矛頭指向緬甸。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孫立人的稅警總團其中三個團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入緬作戰。
  • 「清華驕子-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的傳奇故事
    之後的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然後孫立人考取了庚子賠款公費留美學生,獲得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的資格,一年後取得學士學位。孫立人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畢業後他在美國橋梁公司任職不到半年後。目睹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後的孫立人決意改學軍事,決定從軍事入手上實現強國夢想。
  • 抗戰名將孫立人,率一個軍殲滅日軍10萬人,活埋數千日軍俘虜
    孫立人,1900年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1913年,孫立人以安慶府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讀書。1920年,孫立人升入清華高等科。在清華大學期間,孫立人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後來又參加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緊接著就考取了公費留學的機會,進入美國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專業,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孫立人畢業之後,在美國橋梁公司擔任了四個月的工程師,但是孫立人有志於學習軍事,又考入了號稱是美國南方西點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在美國學習期間,孫立人遊歷歐美各國,參加了英法德等國的軍事。
  • 以一敵七大敗日軍,救出數千英軍,有「叢林之狐」美稱的名將是誰
    日軍的戰力超乎了英、美的想像,短時間內東南亞地區英、美控制區域被日本橫掃,之後日本把矛頭指向了緬甸。中國遠徵軍出徵緬甸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國為了獲取國際上的援助,在雲南與緬甸的險峻山區之間修築了滇緬公路,正是依靠著這條公路,國際上的物資才能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
  • 駐印英軍竟要繳新38師的械,孫立人:你動老子一下試試
    1942年4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向仁安羌發動進攻,英軍再次不戰而逃。但這次在逃跑之前,他們總算幹了一件靠譜的事兒,把仁安羌的油田給破壞掉了。自從日軍進攻緬甸以來,英軍就一直在逃,這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因此從來沒有被日軍包圍過。但這次卻出了意外,逃跑的大軍中除了作戰部隊外還夾雜了數百名傳教士和記者,大大拖慢了速度。
  • 英國授予孫立人帝國勳章,20年後才發現,最該表彰的人正在賣煤球
    孫立人一戰成名獲頒英帝國勳章日軍一路尾隨追擊英緬部隊,1942年4月14日,英緬第一師和裝甲七旅7000餘人,被日軍兩個聯隊約2000餘人堵截在緬甸西北部的仁安羌油田。由於英緬軍隊缺彈缺水,士兵士氣非常低落,已有投降打算,情況十分危急。英緬軍司令緊急向中國遠徵軍司令部求援。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結果4個子女均是學霸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蔣軍當中也有一些「能打」的將領,這當中,孫立人就尤為顯著。在抗日戰場上,他曾一戰擊斃過3.3萬日軍,是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在緬甸戰場上,他成功拯救了7千英軍,被譽為中國軍神。此外,他還戰勝過林帥。都說虎父無犬子,那麼孫立人的子女後代又發展得怎麼樣了呢?
  • 這位中國將軍在美國隱居50年,亮出真實身份轟動美國,他是誰
    他率領部隊戰勝了日軍,救出了7000名英軍和約500名美國記者及傳教士,他的功勞不可磨滅。但世事難預料,明珠蒙塵,劉放吾將軍因為小人替代自己名號去欺瞞世人,因上級而受到牽連。對於這些不必要的災禍,他沒有放在心上,而且讓時間去安撫一切。劉放吾,湖南人,出生於1899年。畢業於黃埔軍校。
  • 孫立人率新38師來解圍,7千英軍為什麼無動於衷?已做好投降準備
    1942年3月8日,英屬緬甸首都仰光淪陷,中國遠徵軍雖然錯過了入緬作戰的最佳時機,但依然決定出國作戰奪回仰光,打通唯一的陸上國際援助通道——滇緬公路。但事與願違,不爭氣的英軍只顧逃跑,簡直就是遠徵軍的「豬隊友」。  同古阻擊戰,正是英軍不打招呼撤退,致使遠徵軍第200師深陷重圍。
  • 中國遠徵軍兩次入緬作戰,主要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但此時的英軍,被小日本嚇破了膽,不僅不支持「平滿納會戰計劃」,還不要臉地要求遠徵軍接管防區,並派出一個師,掩護其撤退,這給了小日本可趁之機。不聽忠告和勸阻的英軍一退再退,一發不可收拾,暴露了最重要的戰略能源基地——仁安羌,在此日軍僅僅以兩個聯隊,便圍住了7000多人的英軍第1師。
  • 這隊中國軍人把2000名日軍趕進山谷活活餓死
    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有幾萬英軍駐紮在緬甸。但是,英軍的作戰能力,根本比不上日軍。中國派了三個軍,去保護滇緬公路。這支軍隊就叫中國遠徵軍。在貴州都勻山中的孫立人,經過兩年的艱苦訓練,練成了一支威武之師。有一股英軍,和記者牧師等人,大約7000人,被日軍包圍在一個叫仁安羌的地方。孫立人帶兵救援。不管包圍的是誰,先和日軍幹一仗再說。當時,仁安羌遠遠近近有上萬日軍,新38師只有8000人。
  • 他是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戰功顯赫,連岡村都曾送寶刀表敬意
    前幾年一部名叫《中國遠徵軍》的電視劇在各大衛視播出,一經播出後收視率噌噌的往上漲,也讓大家再次關注到了中國遠徵軍遠赴緬甸作戰的這一壯舉。都知道在緬甸作戰的時候是與英國共同作戰抵抗日軍,而在影視劇中有著這樣的一個橋段那就是英軍在一個叫做仁安羌的地方被日軍圍困,是中國遠徵軍將其救出,而且當時的兵力是中國遠徵軍以一個團的兵力戰勝當時有著4000人日軍,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也因這一場大捷讓外國人真正的領略到了中國軍隊的強大。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全面侵華,中國軍民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八年的較量。這八年,是中國最為困難的八年。中國軍民用堅韌和毅力守衛住祖國河山,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在中國抗日的幾年時間中,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同盟軍一起抗擊日軍,打出中國軍人的氣勢。說起中國遠徵軍,便不得不提孫立人將軍。
  • 孫立人率遠徵軍大破日軍,戰場變成「軍需庫」,廖耀湘:恭喜發財
    日軍佔領緬北地區後,中國通往印度的陸上交通線被切斷。為了支援中國戰場的作戰,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軍,中、美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開闢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道。但由於飛機運載能力有限,運輸量並不能解決中國軍隊武器裝備消耗和更新需要。唯一辦法是儘快開闢一條直接通往中國的陸上交通線。
  • 孫立人:被侵略者反咬一口的抗日英雄,一戰打出中華威名
    當時孫立人向部下下令,凡是俘虜的日軍之中有過前往中國大陸本土作戰的,一律可以不經過請示便就地正法。然而正是這次這個命令,讓孫立人的名聲徹底為人所知。在第二次緬甸戰爭中,孫立人的38師俘虜了日軍千多人,在孫立人的命令之下,當時的看守部隊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將這一千二百多人活埋了。
  • 他是中國男籃主力,更是戰場上的軍神
    清華歷來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鍊,孫立人在校風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
  • 這個中國老兵 被人冒領軍功 隱居38年無人知 總統都親自來感謝他
    名英軍的性命。 在英國求助下,中國方面組成遠徵軍入緬對日作戰。 1942年4月7日,日軍33師團為奪取仁安羌油田,並殲滅西線英軍主力,擬定作戰計劃。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下令全面爆破仁安羌油田,並電告蔣介石請求中國部隊增援。 4月17日,劉放吾率113團進抵賓河北岸,4月18日凌晨,劉放吾率團800餘人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兵力7倍於己的日軍發動攻擊。
  • 一個賣煤球多年的中國老人,英國苦苦尋找,柴契爾夫人當面感謝他
    1950年,駐香港英軍司令菲士廷到處託人打聽當年中國遠徵軍113團的劉團長。菲士廷曾在緬甸戰場被中國遠徵軍解救。然而菲士廷被一個自稱劉放吾的騙子騙了很久,卻沒有找到劉放吾本人。一直到40多年後,柴契爾夫人見到了93歲的劉放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