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軍在緬甸做了啥?英軍官兵很激動,高呼:中國萬歲!

2020-12-14 騰訊網

孫立人將軍是一位讓日寇膽寒的名將。在緬作戰時,他率軍多次重創日寇,擊敗了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十八師團。在緬期間,共殲滅日軍3.3萬餘人。

孫立人早年在清華大學學習。在清華,孫立人的同級的同學有:梁實秋、梁思成、吳文藻、顧毓琇等人。後來,孫立人赴美留學,先後畢業於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事學院。

維吉尼亞有「南方西點」之稱,美軍五星上將喬治·馬歇爾、四星上將喬治·巴頓都畢業於該校。

軍校畢業回國後,在宋子文的盛邀下,孫立人由陸海空軍司令部侍衛隊上校副隊長,調入到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抗戰期間,孫立人率稅警總團重創日寇,戰功卓著。

1942年1月,日軍將矛頭指向緬甸。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孫立人的稅警總團其中三個團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入緬作戰。

在緬甸,孫立人率領遠徵軍重創日寇,打出了國威。

1942年4月17日,在緬甸西線的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七千多人(其中含有數百各國記者、傳教士等))被日寇33師團某聯隊包圍於仁安羌。英軍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

誰拯救被圍英軍?英軍把最後的生存希望寄托在中國軍隊孫立人所率的新編38師。

孫立人接到救援任務後,立即派新38師113團上校團長劉放吾率團(800人)星夜馳援。劉放吾是熱播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頭「炮灰團」團長龍文章原型之一。

劉放吾率軍趕到仁安羌後,立即部署戰鬥。戰鬥打得異常慘烈。

劉放吾後來回憶這場戰事時寫道:「當時我們面對的是戰鬥力很強、配備也很精良的日軍33師團……他們不但有戰車和大炮,還有一隊飛機。18日凌晨,孫師長(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來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我的部隊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濱河北岸的日軍採取兩翼包圍態勢。這樣一來,日軍包圍了英軍,我軍包圍了日軍,日軍腹背受敵,形勢不利。但日寇仍恃其精良配備,負隅頑抗,同時以巨炮及飛機向我軍陣地猛烈轟射。我113團以昂揚戰志,必勝信念以及熾熱活力,除施以兩面夾擊外,並向敵正面反覆衝殺……午後4時,日寇傷亡慘重,放棄陣地,紛紛涉水逃竄。」

19日拂曉,孫立人下令113團渡河攻敵,解救英軍。劉放吾率部渡河後,繼續猛攻日寇33師團。

日軍自知遇到了強勁的對手,更擔心被中英部隊聯手吃掉,於是全部撤出戰鬥。

這一仗,孫立人、劉放吾和他的800弟兄抗擊日軍1萬餘人,斃敵1200多人。113團不僅救出了英軍7000多人,還救出了被日軍俘去的美籍記者和傳教士500餘人。

戰後,被解救出來的英軍官兵看到「救世主"一樣的中國官兵,就立即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軍人頂好!中國軍人真勇敢!」英軍官兵稱孫立人是"救世主"。

還有許多英軍官兵壓制不住感激的熱情,含著感激的晶晶淚水抱著中國官兵就跳了起來。

英緬第一師師長思高特率領數十名軍官於來到新38師司令部,要當面向孫立人師長表示感謝。此時孫立人還在前線指揮作戰未歸。於是,英方軍官們就把在場的副師長齊學啟高舉起來,歡呼了十幾次。

仁安羌之戰,孫立人僅率一團,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了10000日寇。該戰是"二戰"中中國軍隊在異域禦敵首次取得輝煌戰果的一次戰役,並作為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以一敵七大敗日軍,救出數千英軍,有「叢林之狐」美稱的名將是誰
    日軍的戰力超乎了英、美的想像,短時間內東南亞地區英、美控制區域被日本橫掃,之後日本把矛頭指向了緬甸。中國遠徵軍出徵緬甸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國為了獲取國際上的援助,在雲南與緬甸的險峻山區之間修築了滇緬公路,正是依靠著這條公路,國際上的物資才能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
  •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日本的死神將軍:在全世界屠殺70萬人,臨終前仍高呼天皇萬歲 二戰期間日本在全世界都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受害國了,在14年的抗戰中,日本造成了咱們國家3500萬人的傷亡,這個數字真是觸目驚心啊!
  • 全國人大代表趙巖泉:護航軍艦驅離海盜後,中國船長高呼「祖國萬歲」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某飛彈驅逐艦艦長趙巖泉在回答「如何理解中國海軍在維護世界海洋公共安全方面發揮的作用」的問題時,回憶起了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時的經歷。在強大的海空兵力威懾下,兩艘海盜小艇轉頭就跑,剩下的那艘小艇不甘失敗,假裝逃跑以後突然轉向,奔向編隊最前方的一艘中國商船。我們立即指揮直升機,對其進行低空盤旋,警告射擊,最終成功進行了驅離。之後為了確保這艘中國商船的安全,我們派遣4名特戰隊員對其進行隨船護衛,當這名中國船長得知消息後,激動地在電臺裡高呼『祖國萬歲!』」
  • 這位中國將軍在美國隱居50年,亮出真實身份轟動美國,他是誰
    1942年,中國派出遠徵軍赴緬甸。劉放吾當時在孫立人手下擔任團長一職。1942年4月17日,孫立人聽聞英軍在緬甸戰場上被日軍包圍,日軍採用斷糧斷水的極端手段打算慢慢消耗掉英軍。而且當時緬甸天氣炎熱,沒有水源和糧食的補充,飢餓和缺水,加上炎熱天氣讓英軍苦不堪言,孫立人立馬派自己的團長劉放吾去營救被困的7000名英軍。儘管不知道日軍的具體情況,但劉放吾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命令。劉放吾決定從兩翼包抄日軍,配合被內部包圍的英軍打包圍戰,形成夾擊之勢與英軍共同圍攻日軍。經過猛烈的攻擊,日軍被打的落花流水。
  • 甲午之後,中國首次境外作戰獲勝,孫立人救出7000英軍
    在抗日戰爭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叫中國遠徵軍。他們為了保衛大西南後方,遠赴緬甸與日寇作戰。山川異域之下,埋藏了太多太多悲壯的故事。自甲午戰爭之來,中國軍隊在異域取得的首場勝利,便是中國遠徵軍實施的仁安羌戰役。 1942年,日寇進入緬甸,仰光告急。
  • 這位中國將軍在美隱居50年,揭露身份後引起轟動,他是哪位?
    當時緊靠著中國領土邊界的緬甸,也受到了日軍的迫害。在1942年時,中國組建了一支支援隊伍,叫做中國遠徵軍,前往緬甸進行支援。在這支遠徵軍當中,有一位中國將軍創造功勳無數,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位中國將軍在美隱居了50年,但後來身份被揭露後引起轟動,他是誰?其實這位中國將軍的名字叫做劉放吾,1899年出生,曾在黃埔軍校接受過軍事教育,後來接受組織上的調配,在1942年時出徵了緬甸。當時的劉放吾還並不是將軍,而只是一個團長,由於在戰場上殺敵無數,並且還拯救了英軍。在歸國之後,被提攜到了將軍的位置上。
  • 這位中國老兵厲害在何處?讓柴契爾夫人訪美的時候親自拜訪
    在1992年4月11日,洛杉磯的《世界日報》登載了這樣的一條消息,就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在芝加哥的卡爾酒店的大廳裡,緊緊握住93歲中國抗日老兵的手,感謝他在抗日期間解救英軍的壯舉?那麼這位老兵是誰?它做了什麼事讓柴契爾夫人都親自拜訪呢?
  • 中國老人在美國隱居50年,身份曝光後柴契爾夫人親自拜訪,他是誰
    錢鍾書說過這麼一句話:中國有三個半人,兩廣人、江浙人、湖南人、這最後半個就是山東人,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湖南一直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自古以來湖南就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美譽。日軍切斷了英軍前哨部隊的彈藥、醫藥,糧食,他們是打算一點點消磨,英軍水糧斷絕,再加上日軍的猛烈進攻,已經完成崩潰了,在這種危急關頭,率先達到了中國遠徵軍113團接到了救援任務。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全面侵華,中國軍民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八年的較量。這八年,是中國最為困難的八年。中國軍民用堅韌和毅力守衛住祖國河山,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在中國抗日的幾年時間中,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同盟軍一起抗擊日軍,打出中國軍人的氣勢。說起中國遠徵軍,便不得不提孫立人將軍。
  • 一個賣煤球多年的中國老人,英國苦苦尋找,柴契爾夫人當面感謝他
    剛巧,當年他的一個老部下楊振漢在做煤球生意,他跟楊振漢學會了打煤球,自己開了一家店,把自製的煤球取名「將軍煤球」。 劉放吾掙的是辛苦錢,生意原本還不錯。可是到了六十年,液化煤氣正在臺灣興起,煤球生意越來越難做。劉放吾連摩託車都買不起,天天蹬著自行車趕很遠的路。 所幸一個人好心人幫助了他。
  • 「清華驕子-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的傳奇故事
    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氣,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而中國人一向有的特長,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國家所趕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及犧牲精神。」因此,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真正適合自己部隊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任何部隊都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 法蘭西最強戰力也救不了拿破崙,高呼:「近衛軍寧死不降!」
    圖為:蘇格蘭騎兵衝鋒滑鐵盧戰役中,法軍名將雲集,拿破崙帶著背水一戰的決心帶上了:總參謀長蘇爾特元帥、內伊元帥、皇帝近衛軍軍長德魯奧將軍、近衛獵步師師長莫隆將軍、近衛擲彈步兵師師長費力昂將軍、近衛重騎兵師師長蓋特將軍等自己能夠調動的所有精幹力量。
  • 英軍命令孫立人繳械,孫立人怒道:如遇繳械,立刻開槍
    2014年6月12日,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在雲南騰衝國殤墓園舉行。緬甸南坎、八莫等地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的部分遺骸和陵墓泥土,歸葬到了國殤墓園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墓,以緬懷那些在異國他鄉英勇捐軀的抗日先烈。這個活動功莫大焉,告慰了無數先烈,也包括當年的抗日名將孫立人。
  • 孫立人率新38師來解圍,7千英軍為什麼無動於衷?已做好投降準備
    顯然,毫無鬥志的英軍,決定放棄緬甸撤往印度,他們更希望遠徵軍掩護其撤退,甚至不惜說謊、提供假情報。而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為什麼大罵英國人和中國人?  緬甸戰役同樣如此,但命好的是,他們在緬甸有中國遠徵軍「保駕護航」。  這一天,日軍第33師團前鋒3千餘人,兵分兩路突然包圍了仁安羌。情急之下,英軍一邊炸毀油田,一邊組織突圍。按理說,兵力兩倍於敵,突圍不是太難的事情,但士氣全無的英軍,始終打不開缺口,只得再次不顧臉面,請求中國人救援。
  • 戴安瀾:滇緬抗戰第一英雄,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在「關門大虎」包圍全殲的戰術指導下,中國軍隊迎接著日軍的狂轟亂炸。戰爭越發慘烈,此時,戴安瀾親率兩個團的兵力,用大刀、鏟刀和血肉之軀做武器,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帶領著士兵們向崑崙關最後一道坎——界首陣地發動攻擊。  在激血奮戰中,雖然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終究是拿下了這場戰役。日本戰史中也說崑崙戰役的失敗,是他們在「中國事變以來,日本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
  • 「萬歲」一詞究竟有何特殊含義,為何中國古代要稱皇帝「萬歲」?
    當然,現在畢竟已經不是封建時代了,所以這個詞的政治含義有些減弱,一般在一些日常時期用也不算什麼問題,舉個例子,比如:學校因為某些意外情況突然放假一天,學生們高呼「萬歲」。這當然不算什麼事情,沒必要追究。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12月12日,日軍越過克拉地峽,攻破英軍的「基託拉防線」,從而使英軍的「鬥牛士作戰計劃」成為了空談。19日,日軍佔領了維多利亞空軍基地,切斷了英國空軍從印度、緬甸與馬來亞的空中航線,自此,馬來亞的英軍已成了孤軍作戰。
  • 中國遠徵軍出國首戰告捷——200師同古防禦戰
    滇緬公路自中國昆明直達緬甸臘戍,並經由鐵路公路,南抵仰光港連通海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最重要的一條國際交通運輸線。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這就是一條堅持抗戰的生命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條生命線也面臨著被日軍徹底切斷的危險。
  • 二戰緬甸戰役,日軍擊退英軍,夜裡卻全都被這種生物咬死了
    在緬甸蘭裡島住著許多灣鱷,在日英交戰時,它們卻成了絕對的主角。二戰中,在緬甸蘭裡島,日軍和英軍曾展開過激烈的對戰。當時日軍以蘭裡島作為據點,英國海軍用艦隊包圍了蘭裡島,炮火齊鳴。在這種攻勢下,日軍仍然沒有被擊潰,反而還隱隱佔據上風。誰知天黑以後,在英軍沒有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島上的日軍卻傳來一陣陣慘叫和槍聲,英軍派人去查探,得到的消息卻令人恐懼。
  • 史萬歲,從將軍到囚徒再到將軍,讓突厥不戰而逃,蒙冤暴斃朝堂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總是面臨一個棘手的對手,盤踞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兩者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從出生到死亡,一直在爭鬥。 在這一爭鬥過程中,中原王朝的天驕紛紛登場,在歷史的夜幕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璀璨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