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緬甸戰役,日軍擊退英軍,夜裡卻全都被這種生物咬死了

2020-12-22 騰訊網

二戰不僅是人類史上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爭,有不少動物也為戰爭付出了生命,做出了貢獻。例如反坦克狗,蝙蝠炸彈,搬運熊,這些無意間成為某場戰爭的主角的動物,無意間成了保家衛國的勇士。在緬甸蘭裡島住著許多灣鱷,在日英交戰時,它們卻成了絕對的主角。

二戰中,在緬甸蘭裡島,日軍和英軍曾展開過激烈的對戰。當時日軍以蘭裡島作為據點,英國海軍用艦隊包圍了蘭裡島,炮火齊鳴。在這種攻勢下,日軍仍然沒有被擊潰,反而還隱隱佔據上風。誰知天黑以後,在英軍沒有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島上的日軍卻傳來一陣陣慘叫和槍聲,英軍派人去查探,得到的消息卻令人恐懼。

原來在蘭裡島上,住著許多灣鱷,這些灣鱷白天收到了炮火聲的驚嚇,紛紛躲在水底不敢出現,而晚上潮水退去,加上日軍傷員身上的血腥味,引起了它們的襲擊。數千條灣鱷將島上的近千名日本士兵分食咬死。等第二天英軍上島,看到的只有一些灣鱷的屍體,及日軍的殘肢。這場戰役結束後,灣鱷也一戰成名,就此被稱為食人鱷,而自此夜晚再也沒有人敢在蘭裡島上休息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千名日軍被困島嶼,英軍計劃正面交鋒,卻在前夜被鱷魚搶先立大功
    距離二戰結束,雖然已有70多個年頭,但時過境遷之後,大家還是會對曾經的種種給予假設,看看是否存在某些戰役結局不一樣的情況。太平洋戰爭得以爆發,無非是日本自己太自信,將美國牽扯其中,而後日軍將戰線越拉越長,一度長到國內凡是能夠扛得動槍的娃娃兵一律上戰場的境地。確實不可否認,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還有著勢如破竹之勢。
  • 二戰緬甸神秘島,全副武裝1000多日軍:幾乎被上萬鱷魚吃光?
    在90年代奧秘雜誌說過一個故事,在二戰後期的緬甸戰役,日軍被英軍追得走投無路,陰差陽錯地闖入了蘭裡島上一片沼澤地裡。1000多名荷槍實彈的日軍遭到了鱷魚襲擊,結果全部都被吃掉。蘭裡島,又稱延別島,隸屬緬甸,位於孟加拉灣東岸,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是緬甸的第一大島。
  • 中國將軍在緬甸做了啥?英軍官兵很激動,高呼:中國萬歲!
    1942年1月,日軍將矛頭指向緬甸。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徵軍,開赴緬甸。孫立人的稅警總團其中三個團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入緬作戰。 在緬甸,孫立人率領遠徵軍重創日寇,打出了國威。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在馬來亞戰役中,英軍的失敗是註定的。英國政府上下都認為日軍在侵華期間不會對其發動進攻,而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沒作準備;而且在兵員素質、裝備差距等方面也與日軍有著不小差距;當然更多的是英軍指揮官對戰術使用和戰略決策失誤。日軍為什麼要發動馬來亞戰役?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談及二戰,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一幅幅血肉模糊的場景,相比於其他戰爭,當然也包括一戰,二戰的持續時間、傷亡程度,以及波及範圍都是數據中的「佼佼者」,難以超越當然也最好不要再被超越。二戰的話題,討論的絕不僅僅只是「孰勝孰敗」,反而更應該以全球視覺和人類文明視角來客觀嚴謹對待。
  • 鱷魚吃掉1000多日軍是真是假,來自親歷者的真實回憶
    黎明時分,禿鷲開始清理鱷魚留下的殘肢,進入蘭裡島沼澤的大約1000名日軍士兵中只有大約20人還活著。」記錄這一幕的野生動物學家萊特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二戰期間擔任加拿大皇家海軍蛙人部隊指揮官。目前的資料無法判斷萊特是親眼目睹還是從他人轉述,一些細心的讀者提出了質疑:萊特的敘述中只是提到了各種聲音,在漆黑的夜裡能否做到親眼目睹?
  • 二戰時期日軍組建的乙級師團,戰鬥力方面與甲級師團是沒有分別的
    說到二戰時期日軍成立甲級師團,人們往往認為是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這17個師團幾乎代表著日軍全部戰力代表,而往往忽略日軍二戰時期成立乙級師團,而日軍對乙級師團劃分是從21到110編號以內作為乙級師團編號,比如常駐廣東嶺南地區日軍第140師團就是屬於日軍丙級守備師團,其性質是海岸防衛部隊師團
  •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英國的瓦倫丁輕型坦克日本戰車噩夢
    日本發動的突然打擊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高潮的來臨,1941年末到1942年四月份是二戰反法西斯戰役最為艱苦的時間段,當時那段時間德軍已經兵臨莫斯科郊外,英國在亞洲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說是全面淪陷,在日軍海陸空一體化的突然打擊下,特別是英軍簡直潰不成軍,當時英國在南亞的兵力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當時裝備上唯一可以跟日本一較高下的軍事力量,但卻在戰役開始之初一潰千裡,戰意全無,當時英國在日軍發動攻擊之後
  • 二戰日軍部隊中為什麼會有5萬印度兵?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二戰中,日本除了侵略我國,還攻陷了朝鮮,南下進攻了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還向東攻擊了美國。 可以說,在當時的地球上,能打得到的國家,日本全都去打了。但是日本國小民乏,他哪裡來的那麼多兵力,源源不斷地支撐著這場戰爭呢?
  • 13萬人被7萬日軍俘虜,統帥被活捉,這一戰,英軍創造兩項恥辱記錄
    然而,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作為盟軍中的重要參戰國,雖然在歐洲和北非戰場,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亞洲戰場,面對日本侵略者,他們卻經常打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敗仗,就比如馬來亞戰役。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動了馬來亞之戰。而這一天,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國的珍珠港也遭到了日軍的進攻,相當於日本是同時與美、英等國宣戰。
  • 二戰時,動物與一千名日軍的一場生死搏鬥,日軍將近全軍覆沒!
    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地區開闢多方戰場,人力物力的開支讓日軍消耗殆盡,節節敗退。此時的日軍只能急於收攏戰線,將緬甸越南等地區軍隊撤回日本。1945年2月,剛從緬甸戰場撤下來的日軍,由炮艇護送準備稱船回國。沒想到,從緬甸出海沒過多久,卻遭遇英軍的巡邏艦。此時日軍不再擁有制空制海的霸權,不一會兒,幾艘護衛艦就被炸沉了。
  • 英帕爾戰役 日軍65,000人傷亡
    1944年3~7月日軍對印度的英帕爾地區發動進攻,此戰日軍派出強悍的第15軍出戰,總兵力高達9.2萬人 1943年蘇德庫爾斯克戰役與日美瓜島戰役結束後,法西斯軸心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希特勒要求日軍在印度發動一場攻勢, 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
  • 二戰奇聞:日軍司令官竟然認為日本是食草民族,軍隊不需要糧食
    英帕爾,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小城,位于吉大港(今屬孟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二戰末期,英軍在中國軍隊的協助下,在這裡給驕狂的日軍以沉重打擊,這個地名從此也變成了日軍及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心頭永遠的痛。
  • 二戰期間,日軍幾乎橫掃整個東南亞,為何最終在印度栽了個大跟頭
    1944年,日軍發動了對印度的侵略,在英帕爾戰役中,日軍調動了9萬多的軍隊進攻印度,然而卻被當頭一棒,日軍主力軍隊慘遭重創。激戰過後,英印軍隊用了一萬六千多人殲滅了日軍兩萬五千人,日軍慘敗,自此以後,日軍再也不敢對印度發起進攻。不過能橫掃整個東南亞的日軍,實力自然是沒的說的,那麼為什麼會在進攻印度的時候慘敗呢?
  • 二戰中日軍的另類「機械化」大軍,打得英軍毫無還手之力
    東南亞為熱帶雨林氣候,樹木茂密,河流縱橫,非常不利於日軍進行快速機動,因此英軍判斷,日軍短時間內不可能進攻新加坡,並表示新加坡至少能夠堅守1年半。山下奉文同樣也想到了日軍以後作戰所面臨的困難。二戰配備自行車的日軍士兵還原模型自行車簡單易造,山下奉文很快就籌集到了大批自行車,其手下五萬多人部隊竟然裝備了12000多輛自行車,自行車的使用節省了大量日軍士兵體力,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日軍自行車幾乎可以暢通無阻
  • 克侖會戰——影響二戰非洲戰場的關鍵戰役
    在此集結的英軍中,包括由蘇丹的機槍手、印度步兵和英國炮兵組成的「羚羊」突擊部隊,以及從尼泊爾招募的僱傭軍——廓爾喀「彎刀兵」。然而,由於地形不利,再加上意軍也十分頑強,英軍先頭部隊強攻10天竟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許多山頭得而復失,只好暫時罷兵修整。
  • 以一敵七大敗日軍,救出數千英軍,有「叢林之狐」美稱的名將是誰
    所以緬甸對我國來說不容有失。從1941年開始,我國就與英國籤訂了《共同防禦滇緬公路協定》。我國在第一時間籌備了遠徵軍,其司令部就在大理,先頭部隊200師進駐保山,隨時準備入緬甸支援。而英國在沒看到日軍對緬甸進攻的情況下拒絕我軍進入緬甸。即使如此,我國已經預料到日軍進攻緬甸只是遲早的事情,在國內加緊動員。
  • 二戰中,英軍戰鬥力到底有多差?日軍靠自行車,55天推進1100公裡
    不管怎麼說,此役成為二戰中最為成功的戰術之一,人類戰爭史上的航母時代開始了,尤其是美軍,痛定思痛,從此大力研發航母。 大英國協軍隊毫無鬥志,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反抗就迅速後退,日軍也是「不計後果」的追擊。 於是,一場自行車追逐賽開始了。可笑的是,炎熱的馬來半島讓車胎很快爆裂,日軍士兵乾脆去掉車胎,幾千輛只有鋼圈的自行車發出的聲音,遠遠過來就像坦克的輾軋聲。這下可好,本就驚恐萬分的14萬英軍,更是不戰自垮,紛紛潰逃。
  • 馬六甲海峽英軍痛擊日軍艦隊
    1944年,二戰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歐洲戰場德國和義大利已經是強弩之末,日本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也節節敗退,日軍在太平洋被美國一路逼退,失去了曾經攻佔的島嶼,而在東南亞地區,日軍也是常常遭到英國艦隊的攻擊。
  • 這個日軍大將在二戰中用2個單詞羞辱英軍,戰後被英國點名絞刑
    這個日軍大將在二戰中用2個單詞羞辱英軍,戰後被英國點名絞刑。怎麼回事呢?這個大將叫山下奉文,1885年出生,日本高知縣人,後畢業於陸軍大學。七七事變後,他奉命率部到北京參戰,指揮所部攻南苑,戰長辛店,襲廊坊,大肆屠殺中國軍民,並晉升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