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二戰結束,雖然已有70多個年頭,但時過境遷之後,大家還是會對曾經的種種給予假設,看看是否存在某些戰役結局不一樣的情況。太平洋戰爭得以爆發,無非是日本自己太自信,將美國牽扯其中,而後日軍將戰線越拉越長,一度長到國內凡是能夠扛得動槍的娃娃兵一律上戰場的境地。確實不可否認,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還有著勢如破竹之勢。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相繼被日軍入侵,到中途島以西一帶之後,緬甸也被日軍緊盯。
1942年1月4日,日軍派出兩個師團從泰國出發,分別朝著緬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發動進攻,緬甸戰役由此打響。論緬甸的軍事力量,自是無法和日軍抗衡。儘管當時屬於英國殖民地的緬甸境內有英軍駐守,但依舊無法抵擋住來勢洶洶的日軍,截至月底兩地均被佔領,日軍的野心逐漸擴大,兵力逐漸向南方調遣,目標即全軍佔領緬甸。
緬甸戰役從1942年1月打到了二戰最後一年的3月份,期間中國遠徵軍、英盟聯軍相繼出發,只為幫助緬甸抵抗住日軍想要稱霸的心。確實初期的日軍勢如破竹,但東南亞地區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這對日軍而言非常不友好,尤其是緬甸某些島嶼上還有著大量兇猛動物守衛著,這可沒少讓日軍吃苦,蘭裡島戰役就是典例,因為千名日軍登島作戰,幾乎全軍覆沒,死於鱷魚之口。
蘭裡島是緬甸第一大島,位於緬甸孟加拉灣東岸。當時間進入1945年後,法西斯的敗局已然註定,可德日兩國依然不肯放棄,甚至日本國內還在不斷進行新兵訓練,舉國上下都在為戰鬥做準備,緬甸戰場上的日軍也還在為帝國主義而努力戰鬥。駐守在蘭裡島的日軍是由長沢貫一指揮的第54師團步兵121聯隊,裝備在緬甸戰場上還算得上精良,但當日軍被英軍驅趕至紅樹林區域並且實現包圍,陷入爛泥、傳染病、蚊蟲叮咬,甚至是鱷魚的攻擊後,日軍的優勢便全然盡失了。
想要奪下蘭裡島的控制權,得先控制下北邊先端的皎漂港。由於該地距離機場較近,通過偵查後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派出戰艦和航母,先進行支援任務。1月21日,伊莉莎白女王號戰艦抵達港口既定港口附近,英國航母國王號上的飛機順勢而起,為該戰艦完成岸轟任務定位。本以為轟炸部隊會遭到日軍全力抵抗,但事實上日軍並不能估計到全局,部分兵力當天晚上就成功登陸島嶼。五日後,登陸蘭裡島的部隊遭遇日軍反抗攻擊,火力很是猛烈。於是盟軍派出第36印度步兵旅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一起登陸,計劃從側翼進攻對日軍一處堡壘進行包圍。或許是日軍明白難以抵抗,900餘日軍便直接放棄側翼基地,轉而加入到另一側的步兵營防線的戰鬥中。想要和另一側軍隊會合,日軍必須橫穿16公裡的紅樹林區域,和這並不是一件易事。英軍也趁此機會將紅樹林包圍,企圖來個甕中捉鱉。不過最終英軍並沒有和日軍展開正面交鋒,反而直接手到擒來。
因為橫穿該區域的日軍,被困其中後不僅在爛泥途中行走困難,還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傳染病頻發,蚊蟲的叮咬也讓日軍舉步艱難,尤其是日軍還遇上了鱷魚。鱷魚本身就是肉食動物,只見「食物」自行送上門,必然沒有不享受之理。在英軍將紅樹林包圍之後,便不斷對著樹林播放呼籲其投降的廣播,告知他們已然沒有負隅頑抗的意義。但自始至終英軍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在英軍進入紅樹林,計劃和日軍正面PK的前一晚夜裡,英軍陸續聽到槍聲,樹林中很是嘈雜。但苦於天色昏暗英軍沒有行動,翌日才進入林中一探究竟。空氣中濃濃的血腥味和隨處可見的屍體,讓英軍驚掉了下巴,很多奄奄一息的鱷魚依然咬著日軍的屍體不肯鬆口......經過多方尋找,英軍只俘獲了20名傷勢嚴重的日軍,雖然能夠逃過一劫,但大多都陷入崩潰的邊緣,各個目光呆滯。也就是說,此戰是鱷魚立了大功,英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該部隊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