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日軍被困島嶼,英軍計劃正面交鋒,卻在前夜被鱷魚搶先立大功

2020-12-14 騰訊網

距離二戰結束,雖然已有70多個年頭,但時過境遷之後,大家還是會對曾經的種種給予假設,看看是否存在某些戰役結局不一樣的情況。太平洋戰爭得以爆發,無非是日本自己太自信,將美國牽扯其中,而後日軍將戰線越拉越長,一度長到國內凡是能夠扛得動槍的娃娃兵一律上戰場的境地。確實不可否認,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還有著勢如破竹之勢。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相繼被日軍入侵,到中途島以西一帶之後,緬甸也被日軍緊盯。

1942年1月4日,日軍派出兩個師團從泰國出發,分別朝著緬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發動進攻,緬甸戰役由此打響。論緬甸的軍事力量,自是無法和日軍抗衡。儘管當時屬於英國殖民地的緬甸境內有英軍駐守,但依舊無法抵擋住來勢洶洶的日軍,截至月底兩地均被佔領,日軍的野心逐漸擴大,兵力逐漸向南方調遣,目標即全軍佔領緬甸。

緬甸戰役從1942年1月打到了二戰最後一年的3月份,期間中國遠徵軍、英盟聯軍相繼出發,只為幫助緬甸抵抗住日軍想要稱霸的心。確實初期的日軍勢如破竹,但東南亞地區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這對日軍而言非常不友好,尤其是緬甸某些島嶼上還有著大量兇猛動物守衛著,這可沒少讓日軍吃苦,蘭裡島戰役就是典例,因為千名日軍登島作戰,幾乎全軍覆沒,死於鱷魚之口。

蘭裡島是緬甸第一大島,位於緬甸孟加拉灣東岸。當時間進入1945年後,法西斯的敗局已然註定,可德日兩國依然不肯放棄,甚至日本國內還在不斷進行新兵訓練,舉國上下都在為戰鬥做準備,緬甸戰場上的日軍也還在為帝國主義而努力戰鬥。駐守在蘭裡島的日軍是由長沢貫一指揮的第54師團步兵121聯隊,裝備在緬甸戰場上還算得上精良,但當日軍被英軍驅趕至紅樹林區域並且實現包圍,陷入爛泥、傳染病、蚊蟲叮咬,甚至是鱷魚的攻擊後,日軍的優勢便全然盡失了。

想要奪下蘭裡島的控制權,得先控制下北邊先端的皎漂港。由於該地距離機場較近,通過偵查後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派出戰艦和航母,先進行支援任務。1月21日,伊莉莎白女王號戰艦抵達港口既定港口附近,英國航母國王號上的飛機順勢而起,為該戰艦完成岸轟任務定位。本以為轟炸部隊會遭到日軍全力抵抗,但事實上日軍並不能估計到全局,部分兵力當天晚上就成功登陸島嶼。五日後,登陸蘭裡島的部隊遭遇日軍反抗攻擊,火力很是猛烈。於是盟軍派出第36印度步兵旅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一起登陸,計劃從側翼進攻對日軍一處堡壘進行包圍。或許是日軍明白難以抵抗,900餘日軍便直接放棄側翼基地,轉而加入到另一側的步兵營防線的戰鬥中。想要和另一側軍隊會合,日軍必須橫穿16公裡的紅樹林區域,和這並不是一件易事。英軍也趁此機會將紅樹林包圍,企圖來個甕中捉鱉。不過最終英軍並沒有和日軍展開正面交鋒,反而直接手到擒來。

因為橫穿該區域的日軍,被困其中後不僅在爛泥途中行走困難,還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傳染病頻發,蚊蟲的叮咬也讓日軍舉步艱難,尤其是日軍還遇上了鱷魚。鱷魚本身就是肉食動物,只見「食物」自行送上門,必然沒有不享受之理。在英軍將紅樹林包圍之後,便不斷對著樹林播放呼籲其投降的廣播,告知他們已然沒有負隅頑抗的意義。但自始至終英軍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在英軍進入紅樹林,計劃和日軍正面PK的前一晚夜裡,英軍陸續聽到槍聲,樹林中很是嘈雜。但苦於天色昏暗英軍沒有行動,翌日才進入林中一探究竟。空氣中濃濃的血腥味和隨處可見的屍體,讓英軍驚掉了下巴,很多奄奄一息的鱷魚依然咬著日軍的屍體不肯鬆口......經過多方尋找,英軍只俘獲了20名傷勢嚴重的日軍,雖然能夠逃過一劫,但大多都陷入崩潰的邊緣,各個目光呆滯。也就是說,此戰是鱷魚立了大功,英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該部隊打敗。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動物與一千名日軍的一場生死搏鬥,日軍將近全軍覆沒!
    在孟加拉灣東南側30公裡的海域有一座島嶼,名為蘭裡島。這裡植被茂密,遍地沼澤,棲息著萬隻鱷魚。從遠處望去,看似一片平靜,偶爾傳來幾聲鳥叫,卻處處暗藏危機。
  • 二戰緬甸神秘島,全副武裝1000多日軍:幾乎被上萬鱷魚吃光?
    在90年代奧秘雜誌說過一個故事,在二戰後期的緬甸戰役,日軍被英軍追得走投無路,陰差陽錯地闖入了蘭裡島上一片沼澤地裡。1000多名荷槍實彈的日軍遭到了鱷魚襲擊,結果全部都被吃掉。蘭裡島,又稱延別島,隸屬緬甸,位於孟加拉灣東岸,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是緬甸的第一大島。
  • 當年在緬甸島上,荷槍實彈的一千日軍,為何幾乎被鱷魚吃光
    1945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日軍近千名士兵,在孟加拉灣東岸緬甸的蘭裡島,被成群的鱷魚包圍,幾乎全軍覆沒。  那麼,這群日軍怎麼就到了蘭裡島的呢?裝備精良,手握輕重武器,戰力強悍的日軍,又怎麼會被一群鱷魚給生吞活剝了呢?
  • 鱷魚吃掉1000多日軍是真是假,來自親歷者的真實回憶
    黎明時分,禿鷲開始清理鱷魚留下的殘肢,進入蘭裡島沼澤的大約1000名日軍士兵中只有大約20人還活著。」記錄這一幕的野生動物學家萊特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二戰期間擔任加拿大皇家海軍蛙人部隊指揮官。目前的資料無法判斷萊特是親眼目睹還是從他人轉述,一些細心的讀者提出了質疑:萊特的敘述中只是提到了各種聲音,在漆黑的夜裡能否做到親眼目睹?
  • 據說二戰末期,曾有一隊近千人的日軍部隊被鱷魚消滅,這是真的嗎
    根據布魯斯·賴特所著的《野生動物的素描遠近》記述,1945年他在英軍中服役,參加了第二次緬甸戰役。當時有一千多鬼子逃到了孟加拉灣的蘭裡島上。布魯斯·賴特所在的部隊尾追而來,向日軍發起了進攻。由於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嚴重,這股鬼子儘管知道敗局已定,但是拒絕投降,在島上繼續負隅頑抗。
  • 二戰緬甸戰役,日軍擊退英軍,夜裡卻全都被這種生物咬死了
    二戰中,在緬甸蘭裡島,日軍和英軍曾展開過激烈的對戰。當時日軍以蘭裡島作為據點,英國海軍用艦隊包圍了蘭裡島,炮火齊鳴。在這種攻勢下,日軍仍然沒有被擊潰,反而還隱隱佔據上風。誰知天黑以後,在英軍沒有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島上的日軍卻傳來一陣陣慘叫和槍聲,英軍派人去查探,得到的消息卻令人恐懼。
  • 二戰時兩千多名日本兵被一群「怪物」屠殺,最後僅20人生還,究竟是...
    這個島嶼地處孟加拉灣東岸,隸屬緬甸,是該國的第一大島。這個島嶼的名氣不甚出眾,但是在70多年前,這個島嶼卻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足以震驚整個世界,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當時駐紮在蘭帝島的日軍居然有兩千多人被一群怪物在這裡殺死,最後只有二十多人得以生還。
  • 馬六甲海峽英軍痛擊日軍艦隊
    1944年,二戰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歐洲戰場德國和義大利已經是強弩之末,日本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也節節敗退,日軍在太平洋被美國一路逼退,失去了曾經攻佔的島嶼,而在東南亞地區,日軍也是常常遭到英國艦隊的攻擊。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在馬來亞戰役中,英軍的失敗是註定的。英國政府上下都認為日軍在侵華期間不會對其發動進攻,而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沒作準備;而且在兵員素質、裝備差距等方面也與日軍有著不小差距;當然更多的是英軍指揮官對戰術使用和戰略決策失誤。日軍為什麼要發動馬來亞戰役?
  • 據說二戰末期,曾有一支近千人日軍部隊被鱷魚消滅,這是真的嗎?
    漆黑沼澤中傳來稀稀拉拉的步槍射擊聲,夾雜著受傷人員的尖叫聲,那些龐大的爬行動物用牙齒把他們撕碎,而擺動著的鱷魚發出令人恐懼的模糊聲音,地球上難得聽到這種來自地獄的雜音。破曉時分禿鷲前來清理鱷魚所留下的血肉……大約1000名日本兵進入了蘭裡的沼澤。只有約20人活了下來。」為什麼很多人相信布魯斯·賴特的話,因為他聲稱這是親身經歷。
  • 一夜吞食千名日軍?「大鱷魔」灣鱷:與我無關,不是我吃的!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也叫鹹水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常見於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不過分布範圍沿著東南亞的海岸線和河口,一直到越南中部,最遠位置達到斯裡蘭卡和印度東部。
  • 孫立人率新38師來解圍,7千英軍為什麼無動於衷?已做好投降準備
    所以,日軍在攻佔仰光後,第33師團的進攻方向就是仁安羌。仁安羌在緬語中是「油河」的意思,擁有緬甸最大的油田。中國遠徵軍在同古阻擊日軍的時候,西路的英軍紛紛向仁安羌地區撤退,這裡的守軍也越聚越多,兵力已達7千人。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進入平原,成英軍打擊目標,付出高昂代價
    日軍將如此眾多的部隊調到這裡,一下子打亂了斯利姆將軍的防禦計劃,迫使他和其他指揮官必須幫助第33軍保衛該城及位於鄰近的迪馬布爾的鐵路線。 第161印度旅曾經是守衛科希馬的部隊。斯託普福德後來將這一部隊撤回喬所馬,保衛西北部48千米處的科希馬到迪馬布爾的公路。這樣便將6萬名非武裝行政人員、後勤補給人員和一些在醫療中心養傷的傷病員留在了科希馬。
  • 《八佰》原型及結局:集體被英軍繳械,英雄淪為日軍苦役
    利用四行倉庫的易守難攻,1營將日軍的幾次瘋狂進攻打退,第一天戰鬥,1營以擊斃80多名日軍取得重大勝利。四行倉庫保衛戰紀念館四行倉庫的戰鬥從打響的一開始,明眼人都知道,僅僅四行倉庫這一點堅守陣地,不管裡面有多少人,整個上海都淪陷了,裡面的部隊被強悍的日軍師團消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二戰中日軍的另類「機械化」大軍,打得英軍毫無還手之力
    東南亞為熱帶雨林氣候,樹木茂密,河流縱橫,非常不利於日軍進行快速機動,因此英軍判斷,日軍短時間內不可能進攻新加坡,並表示新加坡至少能夠堅守1年半。山下奉文同樣也想到了日軍以後作戰所面臨的困難。經過改裝後的日軍自行車前部甚至可以架上輕機槍,此時的自行車已經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了,還成為了日軍的運輸工具,一輛自行車簡直就是一座流動的補給站和火力點。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本制定三線作戰計劃,兵鋒直指英軍第4軍團
    牟田口入侵印度的決心已定,他制訂了一個名為"烏號攻勢"的作戰計劃。除了要推翻英國對印度的統治這一宏偉目標之外,他還希望完成一個更為具體的目標。他料想佔領英帕爾和科希馬後日軍便可逼近英軍,這樣第15軍團就可以迫使英軍放棄對緬甸北部發動第二次攻勢。
  • 英軍官兵很激動,高呼:中國萬歲!
    劉放吾後來回憶這場戰事時寫道:「當時我們面對的是戰鬥力很強、配備也很精良的日軍33師團……他們不但有戰車和大炮,還有一隊飛機。18日凌晨,孫師長(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來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我的部隊在協同作戰的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向濱河北岸的日軍採取兩翼包圍態勢。這樣一來,日軍包圍了英軍,我軍包圍了日軍,日軍腹背受敵,形勢不利。
  • 世上最大的怪獸身長15米像大卡車,二戰曾吃掉日本一支部隊,嚇壞英軍
    再次遭遇了幾隻巨鱷的襲擊,周昭王這次說什麼也要打死一隻鱷魚來顯示他的王霸之氣,他不聽勸告,命令士兵向鱷魚射箭,一次射擊上千箭,只不過對於皮糙肉厚的鱷魚來說,好像在撓痒痒一樣,不過此舉徹底激怒了鱷魚們,它們瘋狂的向部隊發動攻擊,掀船咬人,一口氣吞掉了15個士兵,嚇得周昭王趕緊下令後退,可已經遲了,這些鱷魚發了狂,一時間人仰馬翻,船翻人亡,場面十分血腥,猶如地獄,這隻部隊就此和周昭王一起葬身於鱷魚腹中。
  • 一夜吞食1000名日軍?「大鱷魔」灣鱷:與我無關,不是我吃的!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也叫鹹水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常見於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不過分布範圍沿著東南亞的海岸線和河口,一直到越南中部,最遠位置達到斯裡蘭卡和印度東部。
  • 二戰最倒黴的英軍飛行員,日本投降當天與日軍空戰,倒在黎明之前
    英國海軍的記錄和日軍的檔案記錄被拿了出來做了對比。 英軍:8月15日晨,前往東京的途中遭遇了12架日本戰鬥機的攔截,有8架可能被擊落,擊傷3架,英國損失一架海噴火戰鬥機和1架格魯曼復仇者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