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孫立人計劃兵變,誰曾想突發大事,孫將軍瞬間回到解放前

2020-12-06 地平線薦賞

1950年6月25日,韓戰突然爆發,可以說這的確改變了一切。不僅是蔣介石沒有想到,孫立人更是沒有想到,因為,此時孫立人正在計劃一場兵變,來徹底改變臺島獨裁、腐敗的現狀。所以,他正在積極準備當中,尤其是得到美方的大力支持。

然而,美國人的態度卻突然來了一個大轉彎,過去承諾持援孫立人的事宜,也都擱置不談。這樣一來,孫立人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樣,進不得,也退不得。因為,孫立人領導的陸軍總部,從師長再到各營級軍官,都已經準備就緒,只需孫將軍的一聲令下。

不過,經驗老到、老謀深算的蔣介石,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在美國人那裡,翻身的一個好機會。而他也在之前,一直進行著向美國人示好的努力。雖然,當時美方表現得不是很積極。但現在,由於戰火的點燃,讓老蔣看到自己重獲美方寵信總算來了。

戰爭的突然來臨,使美國人不得不重新衡量臺島的戰略價值。毫無疑問,此時他們當然不再願意看到島內鬧兵變,出現一種不可預知的混亂場面。因為,美國人已經無暇顧及這些。所以,保持現狀是美方分析後的一個最明智的選擇。顯然,孫立人被美國人無情地拋棄了。

另外,蔣介石早先作出的一些「友好」表態,雖然對於當時緊張的東亞局勢,幫不上什麼大忙,但是無疑給危機中的美方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畢竟臺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對於美方來講,他們意識到重新把握住蔣介石,也許是讓臺島這艘航空母艦,永不沉沒的重要條件之一。

況且,就目前而言,這樣的結果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決定,也是蔣氏利益集團所期望的一個雙贏的買賣。不過,事態發展到這裡,作為棋子之一的孫立人,其處境就非常不妙了。他知道,老蔣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等到其穩定住局面,一定會來個秋後算帳。

正是這一場韓戰的爆發,徹底改變了臺島的歷史軌跡。在韓戰開始以前,美方對臺島的態度已經有了一些微妙轉變。從當初不對臺提供任何軍事援助等,再到總司令麥克阿瑟指出臺島地位的重要性,他形象的比喻臺島有如一艘不會沉沒的航空母艦。

同樣,韓戰的發生也影響到美方對蔣氏父子的態度。根據杜魯門總統圖書館的檔案資料記錄,韓戰爆發的第二天,總統杜魯門在閣員會議裡就提到,說他在一個月以前,收到蔣介石的一封信,信中主要誠懇表達,如果美國有需要他隨時都可以下臺。

據檔案資料記載,總統說:他大約在一個月前收到大元帥(蔣)的來信,大元帥表示,如果有必要的話,他願意下野。我們也許可以考慮這麼做,這樣便於讓中方軍隊幫助我們。另外,如果讓麥克阿瑟接管臺島指揮權的話,大元帥應該願意下臺。

然而,國務卿艾奇遜則認為,不應該將韓戰和臺島的政權問題,混為一談。杜魯門同意,這個問題下個階段在處理,美國還是先將重點放在韓戰上面。但是,杜魯門在會議當中強調,美國不會再給臺島一毛錢。因為,過去的援助都被拿去美國投資房地產。

1952年,由於韓戰的停戰協議一直不籤,這就給蔣氏政府帶來更加積極的一個局面。由於大陸直接介入戰爭,使美國的挫折感越來越重,甚至美國一度想放棄朝鮮半島。相反,臺島的政治、軍事地位在不斷提高,臺島慢慢地變成了一種政治資產。

隨著蔣氏父子頻繁向美國人投懷送抱、暗送秋波,很快雙方之間進入了一段蜜月期。蔣氏政權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相反,孫立人和美國的友好關係,價值則瞬間開始降低。

其一、國民政府不再需要孫立人作為給美國人看的一件裝飾品,不再需要通過他來取得美國人的支持。而現在,孫立人對蔣介石來說,卻成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

其二、美國人也不再期望孫立人的具體利用價值,因為孫在政治上的幼稚,實在不是美國人眼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說白了,孫立人就是美國人隨時都可以拋棄的棋子。

其實,孫立人跟蔣氏父子所面臨的政治鬥爭,在韓戰前,就已經一步步地出現了。只是,當時孫將軍與美方處在互信階段,並不影響大局。而這一系列的內部鬥爭,隨著臺島國民政府的變遷和沉浮,終於落在了孫立人自己的頭上,造成了他晚年的悲劇。

1950年3月25日,孫立人在總統府宣誓就職陸軍總司令。當天,他的隨從參謀潘申慶,秘書黃正和姐姐黃鈺,統統被保安司令部扣押。隨後,黃氏姐妹被判刑10年,罪名是過失洩露軍事機密。雖然,這個案子已經發生了半個多世紀,黃珏的記憶仍然深刻。

黃珏回憶道,當時她的案子跟李鴻將軍一伙人是同屬一個案子,都是「孫案」裡面的小案。當時,她們都被關在延平南路情報局的一個偵防組裡,其中包括李將軍,還有其部下的師長、團長以及營長等一批軍官。看守都說,這簡直就是陸軍總部的分部。

當時,黃氏姐妹沒想到事情會如此嚴重,她們還以為孫司令只是跟小蔣與彭孟緝鬧意見,所以把大家暫時關起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不斷有新人進來,而且都是以洩露機密和反叛等罪名。這時,姐妹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再幻想明天就能出去。

事實上,在孫立人上任陸軍總司令後,他與小蔣的接觸越來越緊密。但是,相互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張。他們二人對於軍隊應不應該有政工制度,看法完全不同。孫立人認為軍事以作戰為主,以打勝仗為主,所以,一軍統帥的指揮權不能夠被分散。

而蔣經國則認為,政工人員完全可以統領軍隊,完全可以勝任軍隊裡的一切職務。另外,加之二人的性格相差較大,孫將軍是一個典型古板的軍人,而小蔣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其次,小蔣是一個性格內向、內省的人,有話不講。而孫將軍是一個粗獷外向的人,有話就說。

由此可見,兩個工作理念和個人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被捆綁在一起。就這樣,二人之間是矛盾重重,簡直無法溝通。所以,兩人之間是愈走愈遠,以至於到最後,二人從暗鬥變成了明鬥,經常在不同的場合發生一些激烈的爭吵。

甚至有一次,大年初一,蔣經國與幾個幕僚一起來到南昌街孫立人官邸,例行拜年。不過,孫立人不想見小蔣,就吩咐自己的參謀陳良壎,說我生病不舒服,已經休息。於是,自己就跑上二樓躲了起來。

不過,小蔣一聽孫將軍不舒服,馬上表現出一種很緊張、很關心的樣子,並誠懇地說:嚴不嚴重?要不要去醫院瞧瞧?我還是上樓去看看孫將軍。陳參謀上樓向孫稟報小蔣之意,孫大聲道:不用了,不用了。當然,小蔣也聽到了,這無疑更加深了二人的心結。

我們知道,在孫立人擔任陸軍司令期間,他與小蔣之間的種種摩擦和不快,進一步加深了老蔣對他的戒心和仇恨。當時,孫一心抱著少去碰觸政治糾葛,遇事能躲就躲的心態,他將主要精力放在軍隊整頓和復興上面。但是,這卻反倒讓他捲入了更深的政治糾葛當中。

相關焦點

  • 揭秘「孫立人兵變」一案,讓我們見識一下美國人一貫的陰謀手段
    然而,孫自從和蔣經國在軍權上產生了摩擦、對立以後,他就與自己心目中的主公,失去了彼此間的信任。因此,「兵變」一事,無論是出自誰的手,似乎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1984年,美國出版了一本叫《史蒂文森的文件》的書。史蒂文森,曾經是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 「清華驕子-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的傳奇故事
    蔣介石落魄到臺灣之後,為爭取美援,打出孫立人牌,然而當鳥盡弓藏之時,便以冤案軟禁孫立人。——李敖你知道被李敖給予如此高評價的孫將軍是誰嗎?你知道近四百年來揚國威於海外的人是誰嗎?你知道誰被譽為「東方隆美爾」和「叢林之狐」嗎?你知道誰是張學良第二嗎?(先上圖)
  • 英軍命令孫立人繳械,孫立人怒道:如遇繳械,立刻開槍
    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的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也一戰成名,英皇喬治六世授予其「豐功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授予其「國會勳章」,並稱讚道:「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孫立人放棄從野人山回國的計劃,率軍撤往印度。
  • 孫立人50歲時無兒無女,妻子幫他納妾,害得一對姐妹花坐了10年牢
    1929年,已婚10年的孫立人,在一場舞會上認識南京匯文女子中學的張晶英,兩人相差13歲。顧不得家中原配妻子,他等到第二年張晶英一畢業,就帶到上海結了婚。這事讓老家合肥的父親十分惱火,要知道原配龔夕濤,可是僅次於李鴻章家族的龔家之女,當年父親為他定下這門親事,孫家可是高攀龔家的。
  • 孫立人虎落平陽被囚33載,賣荔枝貼補家用,太太一夢保老將軍九旬善終
    後來美蔣減生嫌隙,美國人企圖扶正孫立人,即便孫立人無意配合老美,但走太近就未免瓜田李下,落個自辨無果。再加上孫將軍生性耿直,曾數度直言頂撞蔣介石,最終導致蔣一紙禁令,將其軟禁在臺灣長達33年。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生育4個子女全是研究生
    當時孫立人還在清華大學上學,龔夕濤也是知識分子出身,她在幼時讀過私塾,後在濟南、天津女中上學,按照當時的風俗,龔夕濤出嫁前先回到家鄉,孫家派人到合肥去接到廬江,隨後便北上住進了孫家在北京的住所。因為當時孫立人全家已在北京生活。應該說孫立人剛開始對這樁婚事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孫立人的父親是非常開明有遠見的人,雖有封建意識,但不濃厚。
  • 名將孫立人,被軟禁33年,兩紅顏相伴,賣荔枝養家,四子女皆學霸
    3、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龔夕濤 孫立人是安徽廬江人,其父孫熙澤曾任晚清登州知府,在他的安排下,1919年,孫立人娶了山東省長龔積柄的異母妹妹龔夕濤為妻,孫家與龔家都是合肥望族,孫熙澤又與龔積柄同在山東為官,交情深厚,稱得上門當戶對。
  • 抗日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4個科學家!
    抗戰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了4個科學家!清華大學走出的國軍名將,抗戰殲敵最多,四個子女都是清華高才生。 1/「東方隆美爾」孫立人 提起孫立人的名字,大多數讀者都非常熟悉。孫將軍是安徽舒城縣三河人,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
  • 孫立人:被軟禁33年的戰神,妻子不孕幫他納妾,生下4個科學家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抗戰名將就是有 「叢林之狐」之稱的孫立人,一身戎膽,只為保家衛國,赤子之心,只為國民安康。可是誰又曾想到,被讚譽為一代戰神的孫立人,卻在其鼎盛時期被人誣衊,遭到了軟禁,當時全國上下都以為很快就會為孫立人平反,畢竟當時正是國家危難時刻,急需孫立人這樣的領軍人才,可是沒有人敢相信孫立人直接被軟禁了三十餘年!
  • 英國授予孫立人帝國勳章,20年後才發現,最該表彰的人正在賣煤球
    孫立人到達前線時,劉放吾已經率主力迂迴到日軍右側,兩人未能見面。此時攻擊陣型已經擺開,也不好再做調整。孫立人到前線的作用大概也只能是了解情況,給大家加油打氣鼓舞士氣。19日中午,戰鬥結束。此戰救出了7000多名英緬士兵,以及500多名美國記者和傳教士。
  • 這個中國老兵 被人冒領軍功 隱居38年無人知 總統都親自來感謝他
    仁安羌大捷中被劉放吾解救的一位英軍炮兵團長菲士廷於1950年晉升為中將,當上了英國駐香港陸海空三軍司令。他想要找到當年在仁安羌的救命恩人,表示感謝。 一個叫林彥章的難民聽說此事後,打聽到一位茶樓的掌柜曾是中國遠徵軍的一名副師長,便設法與其套近乎。
  • 備受史迪威器重的孫立人因何事不惜與其翻臉直接用英文激烈爭吵
    在中國遠徵軍所有軍官當中,新38師師長孫立人無疑是最受當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器重的高級將領,在孫立人將軍取得仁安羌大捷後,史迪威對自己身邊的人說道:「好得很,這傢伙太有種了,又不怕打仗,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軍人,我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孫立人」。
  • 抗戰名將孫立人,傳世楷書行書作品賞析,網友:筆力遒勁恣意縱橫
    孫立人孫立人的書法筆鋒剛勁有力,回筆果斷自如,有見其字如見人之感。孫立人將軍的字端莊大氣,正氣凜然,行筆用筆習慣劍走偏鋒,不拘一格。給人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快感。孫立人將軍的書法字裡行間透著儒將氣概神韻,磊落灑脫,一手好字。神完氣足 意蘊超卓,格調高古曠達 收放揮灑自如,點畫生輝。實在是難得的好字。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書法體現的是個人對事物和世界認識的不同維度和層次,是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判的,就像對待藝術,那只是個人對事物的不同感受,關鍵是表達出自己的風格來。而孫立人的書法正式體現了他軍人的氣魄,運筆獨特,放到今天絕對是妥妥的書法大家。
  • 1950年,華野準備解放臺灣,此人叛變致使在臺地下黨全軍覆沒
    由於各種原因,在近代歷史上,臺灣曾多次被列強侵佔。抗戰結束之後,臺灣回歸祖國,但是沒過多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又逃到了臺灣島上,致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 很多人都說後來之所以沒有能解放臺灣,主要是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其實當時還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地下黨在臺領導人蔡孝乾叛變,致使在臺地下黨全軍覆沒。 1908年,蔡孝乾出生於中國臺灣省彰化縣,1924年,蔡孝乾來到中共創辦的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蔡孝乾受到了瞿秋白,任弼時等人的思想影響,參加了臺灣進步青年組織的上海臺灣青年會。
  • 這位中國將軍在美國隱居50年,亮出真實身份轟動美國,他是誰
    劉放吾當時在孫立人手下擔任團長一職。1942年4月17日,孫立人聽聞英軍在緬甸戰場上被日軍包圍,日軍採用斷糧斷水的極端手段打算慢慢消耗掉英軍。而且當時緬甸天氣炎熱,沒有水源和糧食的補充,飢餓和缺水,加上炎熱天氣讓英軍苦不堪言,孫立人立馬派自己的團長劉放吾去營救被困的7000名英軍。儘管不知道日軍的具體情況,但劉放吾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命令。
  • 他是抗日名將,被稱為「東方隆美爾」,卻被自己人軟禁長達33年
    可有一位將軍,他是抗日名將,有著「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卻在戰爭結束後被自己人軟禁了長達33年。他就是孫立人。至於孫立人為何會被軟禁33年之久,還要從他參加抗日戰爭說起。孫立人作為從清華大學和美國佛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其軍事素養和戰略知識儲備量毋庸置疑。
  • 1950年中國為何沒有解放臺灣?蔣介石為何在臺灣省失去民心?
    建議美國政府已宣布臺灣中立化的形式出動軍隊,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事實上,到了1950年六月,也就是韓戰爆發前的時候,美國武裝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和對臺灣實施軍事佔領的決心的已經悄悄的下定。美國人當時只是在等待時機,這個決心之所以能夠下定,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遠東協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促成的。
  • 「闢謠」所謂「臺灣當局1970年出兵救援印尼華人」真相
    網絡上曾經廣泛流傳這樣一個謠言帖,大概是說「1970年印尼爆發血腥排華事件,臺灣當局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出兵撤僑,行動由孫立人指揮。其中,廖鈞少尉在作戰中表現勇猛,在『大使館』重創印尼軍警,被稱為『雅加達之獸』」。謠言帖的作者趁機吹噓臺灣當局,並把髒水潑到祖國大陸身上。
  • 孫立人:被侵略者反咬一口的抗日英雄,一戰打出中華威名
    也正是這一戰,讓孫立人初到緬甸便名聲大噪,讓當時的日本人聞風喪膽,同盟軍隊更是對中國軍隊肅然起敬。然而這還不是真正的大展神威之際,真正讓孫立人徹底在日本人軍隊之中打響名聲的,是一次活埋處死日軍之事。當時孫立人向部下下令,凡是俘虜的日軍之中有過前往中國大陸本土作戰的,一律可以不經過請示便就地正法。然而正是這次這個命令,讓孫立人的名聲徹底為人所知。在第二次緬甸戰爭中,孫立人的38師俘虜了日軍千多人,在孫立人的命令之下,當時的看守部隊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將這一千二百多人活埋了。
  • 戎馬半生的一代戰神,被軟禁長達33年,生下4個科學家
    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位比較傳奇的人才,他立下過很多戰功,卻被軟禁長達33年的時間,因為妻子不孕被迫納妾,後來四個兒子都成為了科學家。孫立人,優秀的軍事人才,大學畢業出國深造,回來後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國家。戰爭時,他帶著部隊趕赴前線,總是能拿到主動權,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