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八大農民起義,三個成功兩個失敗,剩下的都是給別人做嫁衣

2020-12-04 騰訊網

大澤鄉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拉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浪潮,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導致天下諸侯個個都蠢蠢欲動,為後來劉邦和項羽滅秦提供了基礎。

儘管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撼動了秦朝統治,然後最終他們卻失敗了,章邯作為秦末最後的新星將領,陳勝吳廣不是對手,所以他們的起義,其實是為後人做了嫁衣,後來劉邦奪得天下,還要感謝陳勝吳廣呢。

赤眉軍起義: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當時天下亂糟糟一片,後來劉秀趁機崛起,與劉玄等推翻新朝,後來建立了''更始政權'',然而這時有綠林赤眉起義,這些人都是農民,不過卻在劉秀的鎮壓下滅亡了,成為西漢到東漢的過渡罷了。

黃巾軍起義:東漢末年分三國,在漢靈帝、漢桓帝等昏君的折騰下,東漢江河日下,朝廷腐敗不堪,稅負卻不減,於是全國各地都有農民起義,其中當屬張角的黃巾起義最耀眼。

黃巾軍起義也是全部由農民組成,不過後來都被鎮壓了,尤其是劉備,他為了建功立業,一開始就靠著鎮壓黃巾軍,積累了前期的資本,到三國時期,黃巾軍也被全部消滅了。

方臘起義: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宋江曾經帶手下兄弟鎮壓方臘,其實宋江在歷史上只是一個小頭目,他的造反規模很小,朝廷還沒派兵來打,他就投降了,反而是方臘起義鬧得轟轟烈烈。

宋徽宗時期,朝廷內的蔡京、童貫等人大肆貪汙,把全國搞得烏煙瘴氣,這種情況下方臘便起義了,很快席捲了安徽、江蘇南部,不過方臘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也寒冬了北宋朝廷的統治。

李自成農民起義: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儘管崇禎皇帝想治理好江山,可惜他沒足夠的才能,陝北連年旱災,民不聊生之下李自成起義了,很快他的部眾發展到百萬之眾,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最終滅掉了明朝,逼死了崇禎皇帝。

太平天國: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落地秀才洪秀全發動,從金田起義開始,短短兩三年就佔領了南京,並且建立了長達14年的政權,從農民起義的角度來說,洪秀全無疑是成功的了。

縱觀歷史上這些農民起義,大多都有不足,農民始終有局限性,很少有人能整個成功,要說歷史上靠農民起義建立政權的,似乎只有劉邦,但劉邦也是在陳勝吳廣的基礎上建立漢朝的,可見農民畢竟是目光短淺之輩啊。

相關焦點

  • 沙俄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勢頭席捲全國,終因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
    一時間原本禁錮的社會開始有了一絲開明的風氣,但開明專制並沒有帶來國家的繁榮,反倒是在這一階段,原本對沙皇制度極度不滿的大批農奴與農民爆發了一系列的反抗與起義。而在眾多起義中,以頓河哥薩克首領普加喬夫為首的農民起義成為沙俄史上最大最有規模的一場。其影響之深遠,傳播之久也是歷來所罕見的。
  • 「給別人做嫁衣」的南吳國
    如果要在五代十國裡,找出一個"為他人做嫁衣"做得最好的當屬楊吳。因為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透徹,要想透徹就得從裡到外都是為別人做的。既然是從裡到外都是為別人做嫁衣,那咱們先看對外。楊吳恰好位於北方中原正朔也就是五代的南邊,十國中有五國圍著它分布。由於地形因素,楊吳成為了中原進攻南方各勢力的要衝,打不下這裡,或者不經楊吳同意,是很難實現繞過它先吞併別的王國的。所以才使得諸如閩國、南漢等這些本身兵力並不雄厚,但依然能進入十國之列,並存在相當長時間的政權得以生存。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說起農民起義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幾乎每個朝代更替時期都有這種事情發生,可為什麼其他人起義就被稱之為謀反,但是農民起義的鼻祖陳勝吳廣起義卻被稱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呢?隨後他們便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最後成功殺死了押送他們的將領,並與下面的人溝通好,最後在宿州成功起義並且自號大楚。自陳勝起義成功以後,各方豪傑屆時紛紛響應。雖然說最後陳勝的結局不是很好,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所留下的功績,當他做了別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已經很值得佩服了。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幾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的話語,伴隨著陳勝吳廣起義,成了一種魔力,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為後世農民起義開啟了先河。陳勝吳廣從大澤鄉起義開始,帶領著900戍邊農民,短短時間幾萬人跟隨,也拉開了秦朝滅亡的帷幕。
  • 《水滸傳》:寫農民起義的書看不到農民?不怪施耐庵,只怪後來的我們
    文/夢都行者 很奇怪,一個看不到農民形象的作品居然被奉為描寫農民起義的經典。農民起義,從哪裡說起呢? 「英雄好漢」,描寫了他們聚義梁山泊替天行道,而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導致起義失敗的全過程。
  • 古代農民起義為何很少成功?看看隋末這個反王就明白,幾乎沒好人
    中國數千年的歲月裡,無數的王朝興衰交替,不過讓人疑惑的事情是,中國歷史上爆發的農民起義數不勝數,單單是特別大,足以對王朝構成威脅的,就有43次,包括程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再到漢末的黃巾軍、唐末的黃巢以及清代的太平天國,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他們都曾經擁有過龐大的土地並建立了政權,但是最終這些人起義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 秦末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各自的經營哲學!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發現更換了很多個朝代,有的經營了幾百年,而有的只經營了幾年時間就毀滅了。在朝代毀滅的因素中,無外乎農民起義、宦官和外戚。宦官持政,欺上瞞下,最後權力喧天;外戚持君,欺負幼主,將皇權己用。而農民起義,被迫反抗,終成燎原之勢。農民起義的本質,一定是君主的殘暴。農民質樸,無權益之心,但也符合利益人的身份。
  • 古羅馬鬧得沸沸揚揚的斯巴達克起義,為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
    相信有很多朋友一定都看過《斯巴達克斯》,你也一定會被裡面斯巴達克斯那充滿感染力的英雄主義給折服。但讓人可惜的是,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非常轟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導致這個擁有10萬起義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的幾個原因。一、戰略上出現失誤,起義後的目標過於混亂,導致錯失了很多好機會。當時正處於羅馬貴族和平民們爭奪權力的混亂時期,斯巴達克斯帶著奴隸們在這個時間段成功揭竿起義。
  • 古代眾多農民起義中,口號喊得最霸氣的是哪一句?
    打仗時缺士兵,他們就會被拉去充數,建築宮殿需要民工,他們也得被迫離家去做苦力,可以說在古代,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活得苦不堪言。在那段黑暗的時光裡,老百姓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來拯救自己,他們能做到的就是聯合其他手無寸鐵的同伴,一起拿起鋤頭木棒掀起農民起義。不論是哪個農民起義,都少不了喊幾句口號來壯壯士氣,口號的內容,也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背景和特徵,反映了百姓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 萬能的「農民階級局限性」有多搞笑?
    比如,在總結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時,往往會定義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貌似這句話屢試不爽,凡是失敗的農民起義都可以套用這句話。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了,是農民階級局限性;李自成起義失敗了,是農民階級局限性;太平天國起義失敗,還是農民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局限性,成為了一個萬能的失敗原因。問題是,劉邦也是農民,起義卻成功了。朱元璋是農民,起義也成功了。他們為何沒有農民階級局限性?
  • 中國古代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開國三百年,沒人能起義成功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似乎每個延續久一點、影響力大一點的王朝,都有一場巨大的農民起義在前面等著他們,西漢的赤眉,綠林,東漢的黃巾軍,西晉的流民起義、唐朝的黃巢、元朝的紅巾軍、明代的李自成張獻忠、清代的捻軍太平天國…
  •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這是來自於大澤鄉起義青年的一句靈魂拷問。自以為可以「傳之萬世」的秦王朝,在這位「翁牖繩樞之子」領導的暴動之下搖搖欲墜,走向了崩潰的邊。然而,這位起義的始作俑者卻慘死於自己的車夫莊賈之手,為天下笑,何也?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 八大金剛死後剩下四個,他們在天界的地位如何?事實令人驚訝
    這就不得不提他們的戰鬥力了,簡單總結一下,一帝一神將兩護法四天王八大將軍,二十八星宿。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十大金剛,他們是很早就出場了,當初白狼帶著小羽去找唐三藏時,在青樓前唐三藏就對他們拳打腳踢,這個名字叫紫賢金剛。後來持國天更是帶著八大金剛在流沙河上堵住唐三藏的一行人,那時八大金剛給我們的印象很弱。
  • 古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聲勢如此浩大,為何會走向失敗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共和國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在斯巴達克這個奴隸的帶領下,高喊著「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200多個角鬥士謀劃暴動,但由於洩密,斯巴達克不得不提前帶領78人逃向附近的維蘇威火山,這場羅馬共和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正式拉開帷幕。周圍的奴隸聽說此事後,紛紛前來投奔,起義軍隊伍很快壯大到了上萬人。斯巴達克毋庸置疑的當上了他們的領袖。一時間,肩負正義的起義軍殺富濟貧,令當地的奴隸主無不聞風喪膽。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後來的劉邦斬白蛇起義,號稱赤帝子,也是向陳勝學習,有異曲同工之效。
  • 差點搞定東北:吉林馬振隆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被清廷愈剿愈熾?
    1863年初,在三姓(依蘭)東南的黑背金廠,葛成隆領導礦工起義。葛成隆是朝陽李鳳奎起義的參加者,後到黑背金廠。葛成隆等領導礦工起義後進攻三姓,沿途群眾紛紛參加,起義隊伍迅速擴大,由最初四、五百人,發展到將近萬人的隊伍。攻三姓城未克,又轉道向東南發展。同年4月,在興凱湖一帶被清軍所敗,葛成隆英勇就義。
  • 大澤鄉起義:太史公在書中記下的這句話,隱藏著巨大的歷史真相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的爆發反映了秦朝社會的深刻矛盾已經到了無法圜轉的地步。作為這場起義戰爭的領導者,陳勝因此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並因此被太史公列入世家之列。但這場農民起義僅僅經歷了九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死於非命,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此告一段落。關於這場起義,還有一些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探尋。
  • 陝西為何成明末農民起義發源地?生活在那的朱元璋子孫都餓肚子了
    在明末起義的諸多頭領中,府谷山賊王嘉胤是初期最有影響力和最風光的唯一一位,就連帶頭大哥王二、闖王一世高迎祥都主動去向他入夥。後來的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紫金梁王自用、混天王張應金、不沾泥張存孟、八大王張獻忠等人,最初也都是王嘉胤隊伍裡的大小頭目,在王嘉胤死後才另立門戶建起自己的旗號。
  • 揭竿而起的明朝女首領唐賽兒,起義失敗後的下場有多悲慘
    其實在明朝初期,有位為拯救被壓迫的平民百姓而率領農民起義的女英雄,大名唐賽兒,她的舉動使全國上下震驚不已。 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唐賽兒編造了一個故事:「林三死後,我偶然間得一石頭做的匣子,匣子中裝著許多兵法和寶劍,我領悟透徹後通曉了役鬼神的法術和兵法。」信徒逐漸增多之後,唐賽兒成立了「白蓮教」。 這是白蓮教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登場,但遠遠不是最後一次。永樂十八年,沉寂的白蓮教在唐賽兒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