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聲勢如此浩大,為何會走向失敗

2021-01-07 騰訊網

在公元2世紀左右,羅馬是一個橫跨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的奴隸制強國,但隨著連年的對外戰爭,大量的戰俘和被徵服地區的居民全部淪為奴隸。羅馬國內奴隸人數群體迅速擴大,奴隸制也發展到全盛時期。可與此同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人數一多,思想也變得複雜了起來。奴隸不再甘心被他人壓迫,開始了程度不一的反抗。隨著時間的推移,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奴隸的反抗也更加頻繁。公元1世紀80年代,轟轟烈烈的斯巴達克起義終於爆發了。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共和國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在斯巴達克這個奴隸的帶領下,高喊著「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200多個角鬥士謀劃暴動,但由於洩密,斯巴達克不得不提前帶領78人逃向附近的維蘇威火山,這場羅馬共和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正式拉開帷幕。周圍的奴隸聽說此事後,紛紛前來投奔,起義軍隊伍很快壯大到了上萬人。斯巴達克毋庸置疑的當上了他們的領袖。一時間,肩負正義的起義軍殺富濟貧,令當地的奴隸主無不聞風喪膽。

開始,羅馬當局對此並不放在眼裡,只派了3000名士兵前去鎮壓。卻被起義者偷襲,羅馬士兵的武器悉數落入了起義者手中。至此,起義者名聲大噪,慕名投奔的也來越來多。隨著他們挺進阿爾卑斯山,起義軍內部出現了重大分歧,以斯巴達克為代表的奴隸提出向北進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離開義大利重返家園。而以克裡克蘇為代表的自由農民表示反對,他們不願離開義大利,希望通過戰爭奪回他們失去的土地。之後,分裂的起義軍勢力大減。以克裡克蘇為首的部隊被殲滅。之後,斯巴達克南下西西里島,剿滅大奴隸主克拉蘇的幾支部隊後,到了義大利南端被海盜出賣,與克拉蘇最近的部隊展開死戰。但由於隊伍分歧,再次分裂,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追隨巴達克的6萬多起義將士戰死,6000名被俘官兵全部被釘死在從卡普亞到羅馬城一路上的十字架上。

起義軍失敗原因在於起義的總綱領不足以動員足夠的力量,起義的口號很簡單,就是為了自由,只是有些「不自由、毋寧死」的空頭理想。但起義宗旨只是停留在奴隸解放這個單一事件上,缺乏羅馬本土社會其他階層的大力支持,而且奴隸大都來自於外地劫掠過來的戰俘和居民,沒什麼戰力。以致起義軍缺乏長久遙遠的戰略方針。

相關焦點

  • 壓迫在角鬥場中的鬥士,爆發在羅馬帝國之中的斯巴達克起義
    在古羅馬的鼎盛時期,它就是西方國家中最為強大的帝國。歷經的時代也是十分悠久的。其中古羅馬帝國在公元前九世紀開始興起。一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斯巴達克的奴隸起義就發生在,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的歷史階段。
  • 斯巴達克起義:反抗壓迫和崇尚自由的英雄起義
    既然號稱為奴隸起義,那它必然與奴隸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古羅馬的奴隸制度。斯巴達克起義的背景古羅馬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奴隸制不斷發展,是古羅馬的奴隸制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奴隸數量空前龐大。
  • 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這時斯巴達克的隊伍本質上已經從逃跑的奴隸變成了起義,並且逐步形成了有組織的起義隊伍。斯巴達克本人絕非等閒之輩,他原本是高盧地區色雷斯軍隊中的優秀戰士,在原部族與羅馬人的戰鬥中兵敗被俘。克拉蘇明白這些人既不是自己的嫡系也沒有經過集訓磨練,也不可能為自己去拼命,於是克拉蘇重新啟用了古羅馬部隊的抽十一殺律。這項軍紀規定凡是臨陣脫逃者,一旦被抓回,分成十人一組,在這十人中隨機抽選一人在所有人面前用殘忍手段處死,所有人必須觀看整個行刑過程,並且逃兵以後的地位和待遇也會大幅下降。這項殘酷的軍紀促使克拉蘇軍隊的戰鬥力突然之間大幅提高。
  • 古羅馬鬧得沸沸揚揚的斯巴達克起義,為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
    但讓人可惜的是,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非常轟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導致這個擁有10萬起義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的幾個原因。一、戰略上出現失誤,起義後的目標過於混亂,導致錯失了很多好機會。
  • 世界史:斯巴達克起義,帶領奴隸反抗奴隸主,以失敗告終
    大家好,今天仇小玲就和大家講一下斯巴達克起義的故事。在公元1世紀時的羅馬,奴隸主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就是觀看角鬥。經過訓陳練的角鬥士互相之間或者與猛獸進行搏鬥。那些角鬥士的境況十分悲慘,他們不是倒在同胞的刀下,就是成為野獸的食物。在古羅馬的這些角鬥士中,有一名叫斯巴達克的色雷斯人,他在戰爭中為羅馬所俘,被迫充當角鬥士。
  • 斯巴達克起義:手撕猛獸的勇士引領奴隸起義,直面古羅馬帝國
    斯巴達克起義是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起義之一,甚至動搖了古羅馬的根基,影響後世長達千年。公元前73年的一個夜晚,一座防衛森嚴的鬥獸場裡突然衝出一群精壯男子,為首的一人高大威猛,他手持青銅劍殺潰前來追擊的士兵,並帶著77名角鬥士衝出了羅馬城,這人就是斯巴達克,傳聞斯巴達克力大無窮武藝精湛是高盧最勇猛的戰士,羅馬人為了抓住他,突出了200多人的慘痛代價,當他進入鬥獸場後,曾在眾目睽睽之下徒手殺死了一隻威猛雄獅。
  • 奴隸制度滅亡的前奏:斯巴達克起義,奴隸意識覺醒
    在無數的奴隸中,自然會有一個人願意帶頭反抗這一制度,而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在公元前74年開始爆發的斯巴達克起義。背景此時,正是羅馬奴隸制度發展的頂峰時期,大量的奴隸來自被羅馬帝國侵略的地區。這是奴隸主對這些奴隸的定義,不是人而是一個工具。在羅馬,奴隸可以做一切工作,家務、田地勞動、修建宮殿等都是由奴隸在做,而奴隸主也不用支付任何費用。
  •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
    這場進行了三年之久的,橫掃義大利各地的奴隸起義,極大地衝擊了羅馬共和國社會,甚至被一些是史學家看作是羅馬共和國走向全面衰落的標誌。一、揭竿而起斯巴達克是色雷斯人,據羅馬史學家普魯塔克描述:"他體魄雄健、勇猛異常,臂力過人,但他並非一介莽夫,而是擁有希臘人一樣的智慧和仁慈。"
  •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在奴隸主和奴隸矛盾日益激化的時代之中,各地頻繁爆發奴隸起義,而轟動一時的斯巴達克起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而關於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具體因素,近年來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我們從客觀原因進行分析的話,當時的古羅馬共和國正處於空前繁榮時的時期,因此羅馬元老院和執政官才能夠迅速調集部隊將這股強大的起義勢力撲滅在搖籃之中;但是另一方面,起義領導者(主要是斯巴達克斯)在各種決策制定上的失誤也直接導致了起義軍的全軍覆沒,而從某些因素來考慮,起義軍主觀行動上的失誤很多情況下都是致命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決策失誤,才使得這次聲勢浩大的奴隸終究在羅馬奴隸主的鎮壓之下慘遭失敗。
  • 斯巴達克起義為何很快被鎮壓?看看羅馬的十一抽殺律有就知道了
    羅馬的軍隊大多由400到500人組成,出現上述情況的軍隊便會被單獨出來,全隊人分為十人一組,從十人中抽籤選出一人,一旦被選出便立刻處死,從而震懾其他隊伍。至於存活下來的士兵,他們還會被趕出駐地外過夜,不但得不到軍隊的保護,而且糧餉也不再是小麥,而是餵養牲口的大麥。
  • 為什麼說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註定要失敗?只怪羅馬當時太強大!
    斯巴達克起義的時間是前73年到前71年,這段時間剛好馬略和蘇拉內戰之後,到凱撒三巨頭崛起之前,是羅馬進隊進入帝國前的第二個強盛時期。斯巴達克起義的核心成員是角鬥士、逃奴、破產農民等,這些人不少都是曾經和羅馬戰鬥的蠻族,有的甚至在羅馬軍隊裡服役過,所以軍事才能不缺,所以才能很短時間內組織了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甚至擊敗了執政官的軍隊。斯巴達克斯是原來是色雷斯的士兵,羅馬人攻打色雷斯,斯巴達克斯失敗做了戰俘。被送到卡普亞當角鬥士。卡普亞當時是羅馬共和國非常重要的城市,角鬥士之風盛行。
  • 斯巴達克斯擁兵可席捲大半個羅馬,為何最終卻吃了敗仗?
    斯巴達克斯起義地圖而斯巴達克斯起義會失敗,還與羅馬共和國當時的政治軍事環境分不開。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畫像斯巴達克斯起義會失敗不僅是外部原因造成,更源於其內部分裂。為何這麼說呢?斯巴達克斯起義結局畫像而斯巴達克斯起義最終會失敗,還是因為內部的分裂與叛亂。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但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這場起義僅僅維持了六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項羽二、為何陳勝吳廣起義如此迅猛?陳勝吳廣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完全是當時的大環境造就出來的。
  • 古羅馬大致相當於中國的什麼朝代?有沒有產生著名的人物?
    古羅馬相當於我國的周朝時期或更早,以後一直延續到中世紀,它對於我們的歷史而言好像是不存在的。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才使得我們看西方世界的歷史。古羅馬的著名人物有凱撒、屋大維、斯巴達克斯、龐培等,更早地有神話傳說中的一頭母狼養活的羅穆羅斯兄弟,他們最早建了羅馬城。很像我國突厥人的圖騰是狼,是狼的傳人。
  • 帝國崛起與貧富差距,也會使優越制度走向沒落,古羅馬就是例子
    這一種分裂,也令人想起古羅馬的興起、繁榮與衰落。古羅馬發展,一共經歷了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三個階段。古羅馬的強大,是由於建立了優越的制度。但古羅馬衰落,也就是由於國家擴張與貧富差距,使得優越共和制度隨著時間發展沒落,最後這個制度也使得國家走向衰落。現在,我們就看看古羅馬的建立、發展、繁榮與衰落的歷史。
  • 回眸一瞥:古羅馬皇帝尼祿為何會眾叛親離
    呂海峰話說,自公元前54年的一天,古羅馬的老皇帝突然死後,他的兒子尼祿便成為了古羅馬的新一任皇帝,但是,就在他上臺的7年後,最終卻是眾叛親離,直至死亡。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個一探究竟。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做好一個人,最好不要妄為,否則違背自然之道,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說起農民起義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幾乎每個朝代更替時期都有這種事情發生,可為什麼其他人起義就被稱之為謀反,但是農民起義的鼻祖陳勝吳廣起義卻被稱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呢?既然事已至此,況且如今的皇帝也非明君,為何我們不自己當家做主?」陳勝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在他還是一個農民的時候就有下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裡也看出此人非池中之物,本身就有遠大的志向。於是陳勝就成為了這九百人的老大,而吳廣就相當於是陳勝的軍師了。
  • 野蠻與瘋狂並存的競技慶典,是否是古羅馬走向衰亡的重要誘因?
    導語:競技慶典作為古羅馬擴張文化中另類且唯一的娛樂化活動,罕見的成為了數千年前羅馬全境上下全民追捧的特殊娛樂。血與火的交織背後,帶來的是死神深情的凝視。兵器碰撞背後帶來的死亡狂歡,為何在一個早已高度開化的文明古國之中,盛行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