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仇小玲就和大家講一下斯巴達克起義的故事。
在公元1世紀時的羅馬,奴隸主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就是觀看角鬥。經過訓陳練的角鬥士互相之間或者與猛獸進行搏鬥。那些角鬥士的境況十分悲慘,他們不是倒在同胞的刀下,就是成為野獸的食物。
在古羅馬的這些角鬥士中,有一名叫斯巴達克的色雷斯人,他在戰爭中為羅馬所俘,被迫充當角鬥士。斯巴達克有著強壯的身體,在許許多多的角鬥中,他都取得過勝利,但為此他也付出過慘痛的代價,身上那一道道傷痕似乎在控訴奴隸主們的慘無人道。終於有一天,斯巴達克再也忍受不了這種非人的生活。
公元前73年夏季的一天早上,斯巴達克率領著角鬥士們舉行暴動。共有七十多人從所在的卡普亞城的巴提亞角鬥學校逃了出來。他們在斯巴達克的領導下,直奔城南的維蘇威火山。維蘇威火山已有幾個世紀沒有爆發過了,山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和野果,是起義者們極好的藏身之地。他們沿著一條小路,翻過幾道連動物都難以上來的峭壁,才到達一個平坦的山岡。斯巴達克望著能容下很多人的山岡,長長地噓了口氣。他遙望山下,眼中溢出幾顆熱淚。和他-起逃出來的角鬥士們看著斯巴達克,不知他為什麼傷心。斯巴達克擦去眼角的淚水,對著天空喊道:「自由!自由!我們現在有了自由!自由來之不易!從今天開始,我要和大家起向剝奪我們自由的奴隸主們宣戰!」
安營紮寨之後,斯巴達克立即對山下的奴隸主進行打擊。他的隊伍神出鬼沒,不時襲擊附近奴隸主的莊園。但對於和他們一樣命運的奴隸,卻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心。於是,斯巴達克受到了奴隸們的歡迎,甚至連一部分農民也來投奔他。起義隊伍越來越大,維蘇威火山在當時簡直成了自由的代名詞,奴隸們嚮往的天堂。
折巴達克勢力的壯大,再加上角鬥土們的起義越來越頻繁,引起了奴隸主們的恐慌。第二年春,元老院派遣行政長官克勞狄率三千人前往維蘇威火山,去鎮壓斯巴達克的隊伍。
斯巴達克早就知道元老院會派軍前來鎮壓。他及時制定了計劃,準備引誘克勞狄上山,再一網打盡。哪知克勞狄根本不上當,他只封山,不進攻。斯巴達克可真傻了眼,如果這樣拖下去,一旦山上的糧食吃光,起義軍就會不戰而敗。斯巴達克連著幾夜都沒有睡好。清晨他又倒背著雙手,皺著眉頭,在山間的小路上走來走去。忽然他望見個戰士正在用牛皮、草藤修補盾牌。修好之後,那個戰士還用一根長劍戳了戳盾牌。斯巴達克眼睛一亮,計上心頭,他衝過去一把握住那個戰士的手,連聲說:「謝謝你給我出了這個好主意。」說完,斯巴達克就興奮地跑回了大帳。
第三天深夜,夜色正濃,斯巴達克帶領著眾人從懸崖上下來了。原來,斯巴達克和大家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用樹藤編了一條條非常結實的繩子。他們把繩子的一頭系在了懸崖邊的大樹上。然後,每個人就沿著繩子滑下來。如此一來,所有的戰士就到了敵人後方。而敵人此時正蒙頭大睡,一點都不知道。這一仗,斯巴達克大獲全勝,一下子就把土氣調動了起來。來投奔他的人更多了,不久隊伍就達到了七萬人。
羅馬城的那些元老們聽到這一消息,有的嚇得直打抖,有的天天跑到議事的地方催促派兵。他們商量後,派出了最得力的部隊。兩個新上任的執政官兵分兩路,前後堵截斯巴達克。斯巴達克的隊伍並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短暫的勝利後,有人就被喜悅衝昏了頭腦。此時他們雖然已經佔領了南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但起義者的內部分歧卻越來越大,有的要求北上,有的則要求去圍攻羅馬城。在爭吵了通之後,有三萬人脫離了斯巴達克開始獨立行動。羅馬的軍隊對於起義者的內訌是求之不得的,他們盯上了那支單獨行動的隊伍,很快就將其消滅。
斯巴達克面對那些兄弟們的慘死,感到萬分悲哀。他本來打算揮師北上,讓曾經是奴隸的戰土們回到家鄉,不再受欺侮。可現在他看清楚了,就是回到家鄉,自己的兄弟們也是沒有人身自由的。與其這樣,不如與那些統治者拼個魚死網破。斯巴達克的軍隊伍浩浩蕩蕩地南下了,直奔羅馬。
統治者大為恐慌。元老院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任命大奴隸主克拉蘇為獨裁官。克拉蘇募集大軍,全力鎮壓起義軍。克拉蘇還宣布非常時期實行「什一法",就是把在戰鬥中臨陣脫逃的士兵拉出來分成組,每組十人,再由他們抽籤,抽到死籤者,就當眾被活活砸死。
斯巴達克雖在一些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由於前方的抵抗太頑固,所以一直無法靠近羅馬。於是他只好帶著隊伍來到義大利半島南端,花重金請海盜們將隊伍渡往西西里島,以便與那裡的奴隸們並肩作戰。但是斯巴達克上了當,那夥海盜在騙取了定金後就跑得無影無蹤。斯巴達克並沒有因此氣餒,他決定率隊伍北上。
公元前71年秋季的一天,斯巴達克和克拉蘇的軍隊相遇,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羅馬士兵排成密集的隊形朝起義者衝擊。起義者們誰也不害怕,他們奮力抵抗著,但終因各方面的原因,遭到了慘敗,斯巴達克壯烈戰死。克拉蘇把活著的六千名起義者釘在通往羅馬城的柱子上。
斯巴達克起義失敗了,但在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斯巴達克以他的勇敢堅強,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個人品質為後人稱道。
仇小玲今天就說到這裡了,如果有想對仇小玲說的話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