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2021-01-07 眼史

導語

在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是以大量奴隸作為勞動工具的莊園制經濟,而羅馬共和國的奴隸主要來自戰俘,本身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了消遣娛樂,奴隸主在羅馬各地使用大理石建立起無數角鬥場,驅使著被稱之為「角鬥士」的奴隸互相攻殺以此取樂。在奴隸主和奴隸矛盾日益激化的時代之中,各地頻繁爆發奴隸起義,而轟動一時的斯巴達克起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而關於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具體因素,近年來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我們從客觀原因進行分析的話,當時的古羅馬共和國正處於空前繁榮時的時期,因此羅馬元老院和執政官才能夠迅速調集部隊將這股強大的起義勢力撲滅在搖籃之中;但是另一方面,起義領導者(主要是斯巴達克斯)在各種決策制定上的失誤也直接導致了起義軍的全軍覆沒,而從某些因素來考慮,起義軍主觀行動上的失誤很多情況下都是致命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決策失誤,才使得這次聲勢浩大的奴隸終究在羅馬奴隸主的鎮壓之下慘遭失敗。

斯巴達克起義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

由於羅馬史官對起義的記載十分模糊,斯巴達克斯在成為角鬥士之前的個人經歷我們不得而知。他原本來自希臘北部的色雷斯,甚至曾經是一位優秀的羅馬士兵,只是後來因為戰爭原因被人賣為奴隸。由於斯巴達克斯本人聰明肯學、勤勞勇敢,因此收養他的奴隸主決定將他送往附近的卡普亞城充當角鬥士,希望他能夠為自己的名譽帶來更大的榮光。

進入當地的角鬥士學院之後,斯巴達克斯開始千方百計地組織學院的角鬥士反抗奴隸主,並且鼓動廣大角鬥士們要為自己的自由而戰,而不是在角鬥場之中充當奴隸主娛樂的犧牲品。在他的感召之下,有200多位角鬥士加入了他的反抗隊伍之中,由於起義的計劃遭到洩露,因此斯巴達克斯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最終他和70多位角鬥士掠奪了附近的武器庫,成功地從卡普亞城逃出生天。

但是一開始這件事並沒有引起當地奴隸主的高度重視,它只是被當作一般的「奴隸逃亡」來處理。然而斯巴達克斯在團隊之中的領袖氣質很快就得以體現。由於他能夠將每次搶奪而來的物品進行合理的再分配,因此他的團隊有著強大的向心力。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逃亡奴隸加入了斯巴達克斯的隊伍,他所率領的奴隸軍隊也越發強大,卡普亞城的守軍想要殲滅這股「強盜」,但是卻屢次被斯巴達克斯擊敗。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公然闖入城中搶掠武器,羅馬元老院和執政官對於這件事也感到惶恐不安。

為了鎮壓這些奴隸,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大法官克勞狄烏斯臨時徵發3千人的軍隊前往卡普亞城。此時羅馬元老院還認為這次奴隸暴動是一次偶發性事件,只要派出具有規模的羅馬軍隊,這些逃亡奴隸很快就會被擊潰。事實上,克勞狄烏斯的心中也是這樣想的,他使用軍隊將斯巴達克斯的奴隸部隊逼到了一處懸崖峭壁,以為在這樣的絕境之下奴隸們很快就會繳械投降,但是事實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而被逼至絕境的斯巴達克斯急中生智,他使用事先籌集到的繩索帶著一些兇猛勇敢的士兵從懸崖峭壁上溜了下去,率領這些士兵突然出現在克勞狄烏斯的身後,並且成功擊潰了這支軍隊,可見作為奴隸起義領袖的統帥,斯巴達克斯確實有著靈活多變的戰術思想。

正是因為這次戰爭的勝利,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軍聲名鵲起。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之中,附近羅馬帝國的貧困農民、逃亡奴隸以及羅馬軍隊的逃兵迅速加入了斯巴達克斯的隊伍,使得起義軍人數驟然增加到7萬人之多。此時的羅馬執政官和羅馬元老院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奴隸暴動,而是有組織的奴隸起義,因此當時羅馬的兩位執政官帶領著義大利本土僅有的兩個軍團前往鎮壓奴隸起義,而此時這兩個軍團的兵力十分孱弱,總共加起來也只有不到1萬人左右,而兩者之間的軍隊人數比例是7:1。

羅馬共和國鎮壓起義時所遇到的窘境與斯巴達克斯的錯誤抉擇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正在義大利半島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為什麼羅馬的兩個執政官只能率領區區1萬人的隊伍鎮壓起義呢?此時羅馬共和國的軍隊又去了哪裡?實際上當時羅馬共和國的軍隊正在東西兩線進行規模宏大的擴張戰爭:在西部,尚顯年輕的龐培帶領羅馬的7個兵團對佔據西班牙的塞多留髮動猛烈進攻,想要一舉平定西班牙半島發生的叛亂;在羅馬共和國的東部,另一位羅馬名將李錫尼·盧庫盧斯率領另外的5個兵團和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發生了激烈交戰,並且企圖奪取小亞細亞半島。

如果以羅馬宿敵的眼光來觀看斯巴達克斯起義軍所處的位置,我們就會發現他們處於一個絕對有利的位置上:此時,羅馬共和國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派遣到邊境進行作戰,位於羅馬帝國統治中心的義大利半島幾乎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因此當時的羅馬元老院只能讓兩位執政官帶著1萬餘人的羅馬正規軍隊面對數倍於他們的起義軍。

儘管遇到兵力不足的窘境,但是事實證明,奴隸軍隊的作戰能力是十分低下的。就在斯巴達克斯進軍義大利北部的盧卡尼亞之時,起義軍內部發生了爭執,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色雷斯人想要翻越阿爾卑斯山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軍隊之中部分日耳曼人認為應該南下繼續和羅馬軍隊死戰到底,直接攻克羅馬城,結果一支3萬餘人的起義軍部隊發動譁變,在南下的途中被羅馬執政官輕易擊潰。

不過這個時候斯巴達克斯的軍隊反而已經擴張到12萬人左右,如此之大的一支奴隸軍隊自然也需要自己明確的進攻方向。在當時看來,他有著3條可以選擇的行軍路線:第一,按照原本的計劃繼續北上,回到希臘北部的色雷斯,然後就地解散自己的部隊,各回各家;第二,南下前往義大利半島南端,從當地的港口奪取船隻前往西西里島,在那裡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第三,直接率領大軍進攻羅馬城。

考慮到斯巴達克斯當時軍隊的實力,無論他選擇哪種做法,只要堅持其中的一種決策,那麼他至少能夠取得暫時性的成功。但是就在斯巴達克斯帶領12萬軍隊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眼看就差一步就能夠回到自己家鄉的時候,這時的斯巴達克斯卻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軍方式:起義軍掉頭折返,重新返回義大利半島。

如果斯巴達克斯是一位優秀的軍隊指揮官,他就應該能夠意識到走「回頭路」的風險到底有多大,那麼他為什麼會作出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錯誤抉擇呢?據此有學者分析,當時的起義軍在義大利北部恰巧遇到河水暴漲,因此不得不被迫折返,但是如果從當時奴隸軍隊的組成成分來看,斯巴達克斯可能是被迫做出這種決定的。

要知道,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軍之所以能夠急劇膨脹,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中混入了很多動機不純的人,其中因為不滿羅馬共和國政策的自由民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對於他們來說,打仗是發家致富的途徑,而作為土生土長的義大利本土居民,他們自然不願意跟隨起義軍背井離鄉,前往遙遠的色雷斯,因此斯巴達克斯的北進策略遭到了這些士兵的強烈抵制。

另一方面,每位統帥能夠指揮的軍隊都是有極限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因此在第一次起義軍發生分裂的時候,斯巴達克斯就開始嚴格控制軍隊的擴張,卻為時已晚。由於起義軍在一開始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因此「向北前往色雷斯」這種戰略決策很有可能是斯巴達克斯自己到達義大利北部之後才臨時決定的,這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會作出折返義大利半島的決定了——因為跟隨他的義大利本土士兵先前並不知道他北上前往色雷斯的決定。

斯巴達克斯在外交上的短視與盲目信任

除了戰略上的錯誤抉擇,斯巴達克斯在外交政策上的鼠目寸光也葬送了起義軍的大好前程。如果斯巴達克斯真的有著長遠的戰略眼光,那麼他應該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當時的羅馬帝國正在東西兩側同時作戰,雖然說西班牙的塞多留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可能不會選擇和斯巴達克斯合作,但是東側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和羅馬共和國是世仇,而縱觀羅馬史料,我們卻並未發現斯巴達克斯與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有著任何接觸和交流。

與此相反,他帶著起義軍來到義大利南部之後,卻將起義軍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不值得信賴的西裡西亞海盜身上,並且還他們許以了高額報酬。結果等到斯巴達克斯需要用船前往西西里島的時候,這些見錢眼開的西裡西亞海盜卻早已經被西西里島的羅馬總督以更高的價格所收買了。

很顯然,正是斯巴達克斯這種盲目的信任導致了起義軍更大的損失,導致起義軍不得不回頭面對已經建立堅固封鎖線的羅馬軍隊,在衝破克拉蘇封鎖線的時候,起義軍的傷亡達到了三分之二,而羅馬軍隊卻基本上沒有損失多少軍隊。隨後,起義軍的形勢更是急轉直下,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斯與克拉蘇的羅馬軍隊爆發決戰,在這次決戰之中,斯巴達克斯和6萬奴隸軍隊全部壯烈犧牲,浩浩蕩蕩的斯巴達克起義就這樣迎來了悲劇的命運。

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整體強大固然是起義失敗的重要因素,但是斯巴達克起義軍自身的主觀因素也不容忽視:首先,斯巴達克斯未能明確起義軍的行動目標,在起義延續的3年期間前後變動了五次戰略計劃。這就使得每個戰略目標都未能貫徹到底,斯巴達克斯只能帶著羅馬軍隊在義大利半島上轉圈圈,無形之中損耗了起義軍的寶貴時間和有生力量;其次,斯巴達克斯自己作為統帥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未能及時與羅馬共和國的敵人達成合作,使得起義軍在孤軍奮戰之下逐步陷入被動,最終一敗塗地。

相關焦點

  • 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這時斯巴達克的隊伍本質上已經從逃跑的奴隸變成了起義,並且逐步形成了有組織的起義隊伍。斯巴達克本人絕非等閒之輩,他原本是高盧地區色雷斯軍隊中的優秀戰士,在原部族與羅馬人的戰鬥中兵敗被俘。斯巴達克率領的起義軍就好似點燃了蘇威火山的熔巖,沖天的火光照射得羅馬夜不能寐,元老院再也不能容忍這場火勢繼續蔓延,於是集結了三千羅馬正規兵團圍剿蘇威火山。剛剛組建起來的起義軍絕大部分是常年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的奴隸,當他們和羅馬兵團正面交手之後很快就被擊潰,斯巴達克命令部隊到高處,居高臨下死守蘇威火山。
  • 古羅馬鬧得沸沸揚揚的斯巴達克起義,為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
    但讓人可惜的是,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非常轟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導致這個擁有10萬起義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的幾個原因。一、戰略上出現失誤,起義後的目標過於混亂,導致錯失了很多好機會。
  • 斯巴達克起義:反抗壓迫和崇尚自由的英雄起義
    但羅馬軍隊早已在此設下了埋伏,斯巴達克軍隊受到了重創。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過三次連續的失敗,斯巴達克軍隊的軍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原因如此轟轟烈烈的一場奴隸起義,最後卻慘澹收場,這其中的原因不禁令人深思。從雙方實力上來看,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 古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聲勢如此浩大,為何會走向失敗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共和國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在斯巴達克這個奴隸的帶領下,高喊著「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200多個角鬥士謀劃暴動,但由於洩密,斯巴達克不得不提前帶領78人逃向附近的維蘇威火山,這場羅馬共和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正式拉開帷幕。周圍的奴隸聽說此事後,紛紛前來投奔,起義軍隊伍很快壯大到了上萬人。斯巴達克毋庸置疑的當上了他們的領袖。一時間,肩負正義的起義軍殺富濟貧,令當地的奴隸主無不聞風喪膽。
  • 壓迫在角鬥場中的鬥士,爆發在羅馬帝國之中的斯巴達克起義
    其中斯巴達克的奴隸起義就發生在,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的歷史階段。而相傳斯巴達克就是古羅馬競技場上的一個角鬥士。因為起義失敗,而後羅馬帝國之中,為了鎮壓斯巴達克的起義,在後世的記載中,對於斯巴達克的歷史記載是很少的。所以對於斯巴達克的身份,至今都是存疑的。只是大多數學者們都推測,這個斯巴達克可能是色勒斯人,在對抗羅馬的戰爭中失敗被俘,因為他曾是一個士兵,所以被壓迫成為了競技場內的一個角鬥士。
  • 世界史:斯巴達克起義,帶領奴隸反抗奴隸主,以失敗告終
    大家好,今天仇小玲就和大家講一下斯巴達克起義的故事。在公元1世紀時的羅馬,奴隸主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就是觀看角鬥。經過訓陳練的角鬥士互相之間或者與猛獸進行搏鬥。那些角鬥士的境況十分悲慘,他們不是倒在同胞的刀下,就是成為野獸的食物。在古羅馬的這些角鬥士中,有一名叫斯巴達克的色雷斯人,他在戰爭中為羅馬所俘,被迫充當角鬥士。
  • 奴隸制度滅亡的前奏:斯巴達克起義,奴隸意識覺醒
    奴隸主的殘暴,使得奴隸心中生起了反抗之心,尤其是那些在角鬥場中經受過嚴格訓練的奴隸,斯巴達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起義軍的壯大公元前74年末-公元前73年初,得知斯巴達克起義,早已對奴隸主的剝削心存不滿的人很快加入了起義的隊伍,選擇追隨斯巴達克,其中還有一些羅馬士兵。
  • 斯巴達克起義是羅馬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
    在娛樂方面也不例外,除了歌舞表演外,就連羅馬人最喜愛的角鬥表演,也由經過訓練的角鬥奴進行。羅馬整個社會都建立在奴隸勞動的基礎上,雖然這種發達程度在古代世界無人出其右,但過於單一的社會結構也為國家的崩潰埋下了隱患。布匿戰爭後,羅馬各地奴隸起義不斷,但大都被軍隊鎮壓。
  • 斯巴達克起義:手撕猛獸的勇士引領奴隸起義,直面古羅馬帝國
    斯巴達克起義是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起義之一,甚至動搖了古羅馬的根基,影響後世長達千年。公元前73年的一個夜晚,一座防衛森嚴的鬥獸場裡突然衝出一群精壯男子,為首的一人高大威猛,他手持青銅劍殺潰前來追擊的士兵,並帶著77名角鬥士衝出了羅馬城,這人就是斯巴達克,傳聞斯巴達克力大無窮武藝精湛是高盧最勇猛的戰士,羅馬人為了抓住他,突出了200多人的慘痛代價,當他進入鬥獸場後,曾在眾目睽睽之下徒手殺死了一隻威猛雄獅。
  • 秦朝二世而亡的背後,除了選擇失誤之外,還有歷史客觀性
    其實這個問題要說複雜,也確實有些複雜,不過深入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所有原因不過就是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層,不信我為你深入分析一下。恰好在秦朝建立初期,一直習慣了法家思想統治,並且一直比較尚武的秦帝國還沒有立即轉變過來曾經自己制勝的思想,還沒有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治國的制度,這是當時的一種客觀因素,換成任何一個人去完成這樣的大業,在建立新時代初期,都很難發現問題所在,更何況秦始皇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做,根本沒有時間立即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導致底層人民也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一個不穩定因素,比如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等
  • 斯巴達克起義為何很快被鎮壓?看看羅馬的十一抽殺律有就知道了
    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中,羅馬軍隊被斯巴達克人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軍隊潰敗,為了重整軍心,懲戒臨陣脫逃的行為,指揮官克拉夫下令實施十一抽殺律,此次懲罰,包括將軍在內,共有4000多名士兵被處死。面對如此殘酷的處罰,羅馬士兵對指揮官克拉夫的恐懼遠遠超過了對斯巴達克軍隊的恐懼,因此在之後的戰爭中,羅馬士兵變得英勇無畏,悍不畏死。
  • 為什麼說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註定要失敗?只怪羅馬當時太強大!
    斯巴達克起義的時間是前73年到前71年,這段時間剛好馬略和蘇拉內戰之後,到凱撒三巨頭崛起之前,是羅馬進隊進入帝國前的第二個強盛時期。斯巴達克起義的核心成員是角鬥士、逃奴、破產農民等,這些人不少都是曾經和羅馬戰鬥的蠻族,有的甚至在羅馬軍隊裡服役過,所以軍事才能不缺,所以才能很短時間內組織了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甚至擊敗了執政官的軍隊。斯巴達克斯是原來是色雷斯的士兵,羅馬人攻打色雷斯,斯巴達克斯失敗做了戰俘。被送到卡普亞當角鬥士。卡普亞當時是羅馬共和國非常重要的城市,角鬥士之風盛行。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攝影鏡頭語言:拍攝方式之主觀VS客觀
    取景人物的簡單法則:拍攝方式之主觀VS客觀《大偵探福爾摩斯》客觀拍攝鏡頭演員一般不能直視鏡頭,甚至不能靠近它。如果演員看了鏡頭,或是對著鏡頭講話,就叫做「打破第四堵牆」(breaking the fourth wall )如果攝影機是在一個房間裡拍攝演員的表演的話,攝影機可以看到後面和左右兩邊的牆。在攝影機後面的那堵牆,也就是說物理上處於攝影機所在位置的那堵牆,就是「第四堵牆」。第四堵牆是拍攝表演的地方,基本上也是觀眾坐下來觀看故事的地方。
  • 體育史上經典失誤!詭異魔咒埃蒙斯,人生贏家潘曉婷
    職業運動員能在賽場上爭金奪銀苦練基本功必不可少,但能拿到冠軍除了紮實的基本功,心理因素也是能影響比賽導向因素之一,心理素質不過硬往往會導致和獎牌擦肩而過,往往失誤大部分的因素就是心理素質不過硬,當然還有一些其它不可控因素導致失誤。今天兩位主角就其實一位可能就是心理壓力在比賽中過於緊張,還有一位就是其它不可控因素了。詭異魔咒埃蒙斯,人生贏家潘曉婷!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但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這場起義僅僅維持了六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在別人可以讀書寫字、吃喝玩樂的時候,陳勝吳廣需要為填飽肚子而奔走,也需要考慮能不能活著服完勞役。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人受命去防守漁陽。陳勝等人行進到大澤鄉時,因大雨道路不通,耽誤了報導的期限,按照秦朝律法是要殺頭的。
  • 除了八一起義,南昌歷史上還發生過哪些教科書未提及的著名大戰?
    除了文化、經濟的發展歷程,更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戰爭史了。每當看戰爭片時,那金戈鐵馬、轟轟烈烈的場面無不讓人血脈膨脹。在我國5000年的歷史進程當中,幾乎每一個地方都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即使是南昌這個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著稱的城市也不例外。
  • 做完雙眼皮手術六個月失敗了,怎麼辦?
    雙眼皮手術失敗是任何人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然而手術中由於醫生操作失誤或者一些意外情況常常會發生手術失敗的情況。通過重雙眼皮修復可以改善眼部不佳的形態,因而雙眼皮手術也叫重瞼術,受到了很多求美者的青睞。雖然重瞼術是一種小手術,可是要保證百分百的成功還是很難的。雙眼皮修復屬於外科整形手術中要求最細緻、精準,難度很大的手術之一。
  • 揭竿而起的明朝女首領唐賽兒,起義失敗後的下場有多悲慘
    永樂十八年,沉寂的白蓮教在唐賽兒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 朝廷可以調來源源不斷的精兵能將,但是唐賽兒的起義部隊勢單力孤,沒有後援,最終持續了兩個月,此次起義以失敗告終。
  • 沙俄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勢頭席捲全國,終因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沒有公開自己起義的旗幟,而是以葉卡捷琳娜女皇的丈夫彼得三世的名義發動了起義活動,目的是讓廣大的起義民眾擁護一位"好沙皇",來推翻"篡位謀權"的舊貴族和統治者。卡爾將軍見大勢已去,只能告病回家,沙俄政府對普加喬夫起義的第一次徵討以失敗而告終。不甘心失敗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又授命亞歷山大·比比科夫將軍全權組織指揮鎮壓起義。比比科夫精明強幹,文武雙全,是女皇最信賴和賞識的優秀將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