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2020-12-14 狐仙說歷史

做好一個人,最好不要妄為,否則違背自然之道,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一定不要互相忘記

陳勝就憑這一點,讓笑話他的人,徹徹底底地打了一次眼,如此切勿狗眼看人低。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陳勝:敗於自身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不加以改正,陳勝起義失敗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這個人太自我了,容不得別人。所以,陳勝因自身的局限性,致使了對起義失敗,起著直接的因素。首先,陳勝起義後,率領起義軍向秦國發起了進攻,他的手下葛嬰不僅攻佔了東城,還擁立襄強為王。

△葛嬰被委派攻打東城

其次,葛嬰後來聽聞陳勝自立為楚王,局勢再次發生轉變,襄強被葛嬰殺害,進而,葛嬰向陳勝報告,結果,葛嬰反而被殺,這是為什麼呢?通過分析可得:在陳勝眼裡是容不得別人稱王,葛嬰之所以被斬殺,原因就是他擁立別人為王,這才被處死的,可見陳勝一點,是不利於起義攻秦的,能攻秦者他若不斬殺掉,起義很有可能就成功了。

△立陳勝為王,自立楚王

吳廣:與秦僵持不下,命喪手下

此時,吳廣帶領的大軍圍困秦軍於滎陽,然而,其對手是秦國的名將李由,連續的幾次攻打,滎陽久攻不下。作為起義的首領陳勝,久攻不下的滎陽,究竟採取什麼措施呢?其實,陳勝召集了群臣商議對策,聽從了武臣的建議,把善於用兵的賢士周文曾拉出來,增援吳廣,但增援沒有起到作用,反而,造成了吳廣死亡。

△吳廣率領大軍圍困滎陽

秦二世,得知陳勝的起義軍規模龐大,派出了大將章邯,並赦免驪山的罪犯,周文曾潰敗於章邯,自殺而亡了。值得一提的是:武臣攻佔了邯鄲,陳勝在挾持其家人的狀況,進行了妥協,封武臣為趙王,陳勝指望著趙王出兵,結果,趙王違抗命令。

△秦軍大將章邯

為此,一直與李由僵持不下的吳廣,他的手下就起了疑心,手下的將軍認為吳廣不勝任領導,便不以為然了,將軍田臧聯合謀劃,傳陳勝的假命令,殺死了吳廣,掌握軍權。從中可分析出:吳廣命喪於手下,這還是與陳勝脫離不了關係,趙王不出兵,這就證明了陳勝的政權動搖了,再加上吳廣攻不下滎陽,軍心不穩,自然會引起兵變,吳廣就是因這兩點致死的。

△與吳廣僵持的李由(神話劇照)

陳勝:戰事不利,因舊友起義失敗

田臧等幾位將軍取得軍權後,陳勝面對吳廣被害,無奈只能任命田臧為上將軍,因為滎陽被攻下佔領,並由李歸等幾位將軍駐守。而田臧率領精銳到敖倉迎戰秦軍,事實上是進行了決戰,為何這麼說呢?其結果就知曉,楚國的軍隊大敗,田臧戰死,章邯乘勝追擊,沒有實力抗衡了,導致了陳勝的楚軍,無力阻擋,這不是進行決戰,還是什麼呢?

不僅僅是如此,哪怕是陳勝親自督戰,沒有正規軍隊的規劃的楚軍,被秦軍的正規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因此,田臧主動出擊一戰,就是進行了最後的決戰。所以,往後剩下來的戰鬥,幾乎都是節節敗退,唯有撤退於陳縣。

△田臧準備與秦軍決戰時

如果根據課本中的歷史介紹,僅僅只是簡單地介紹,陳勝大軍敗於秦軍就滅亡了,事實上詳細的事件是這樣的。之前與陳勝一起耕田的夥伴,主動來找他,如果陳勝的夥伴不來找他,說不定也不會致使陳勝滅亡。陳勝的夥伴通過了一系列的阻攔後,見到了陳勝,並住上了堂皇的宮殿,久而久之,就放肆起來了,之前就有「夥涉為王」的俗語流傳天下。

所以,就有人勸陳勝殺了他的夥伴,因為他損害了陳勝的威嚴,結果陳勝的夥伴真的被處死了。然而,就是因為一點,導致了陳勝的許多的舊故,紛紛離去。還有一點則是:朱房、胡武二人,胡亂作為,苛刻地針對群臣的過失。如若陳勝沒有聽從,這兩人的建議,就不會致使將領們叛變。因此,陳勝失敗的原因,是因早先追隨的部將,因失去信任,這才讓他們相繼離去,如此一來,失去臂膀的陳勝,沒有力量與秦軍作戰,這才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陳勝失去將領信任,導致起義失敗

總結:

結合以上,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其一:陳勝沒有克服自身的原因,沒有統籌兼顧,沒有大局觀念,導致了失敗。其二:陳勝的軍隊,軍紀不嚴格,沒有正規軍隊的一半強大,人數是居多,但統領能力過弱,讓趙王不增援吳廣,進而,讓吳廣的手下田臧產生質疑,進行了奪權。其三:陳勝的夥伴導致,他眾叛親離的,使軍隊的以及人心的動搖,紛紛離開,導致了陳勝成為光杆司令。總之,陳勝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管理制度不好,導致了全軍潰散,原先凝聚成一股力量的起義,現變成了散沙,還能與秦軍作戰嗎?

想了解更多關於農民起義的歷史事件,可通過該書進行詳細了解。

大家是否贊同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文獻:《道德經》—處世之道,自矜不長—陳勝自傲而遭致失敗#歷史那些事#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開啟中國古代「三皇五帝」的鑰匙—傳說,是神話與真實的虛實結合

天地之始的冷知識,盤古他也是有「母親」的,不然也不會有開天地

功成之後,要懂得謙退,範蠡知進知退,保全自己,成為了一名智者

和珅當貪官,為何乾隆不治罪?嘉慶反倒治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相關焦點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幾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的話語,伴隨著陳勝吳廣起義,成了一種魔力,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為後世農民起義開啟了先河。陳勝吳廣從大澤鄉起義開始,帶領著900戍邊農民,短短時間幾萬人跟隨,也拉開了秦朝滅亡的帷幕。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陳勝吳廣起義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卻成全了劉邦項羽他們?
    最先揭竿而起的是陳勝吳廣,本來他們兩個是要去服役的 ,卻因為大雨沒有辦法按時到達,在當時,如果不能按時到達就要被處死,陳勝吳廣兩個人商量一下,決定要起義,畢竟橫豎都是一死。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人殺害,但鮮有人知道,吳廣下場更加悽慘
    陳勝佔領陳縣時,已經擁有軍隊數萬,農民起義獲得成效。全國各地農民見此,紛紛拿起武器「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口號,加入到陳勝軍隊中。見到軍隊日漸強盛,陳勝確定「主力西徵,偏師略地」的進攻方針。他封吳廣為假王,讓吳廣進攻滎陽;派周文攻打關中,分散秦軍主力。
  • 世人都知陳勝兵敗被殺,但極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更慘!
    以章邯為首的驪山軍團迅速出擊,大敗周文,隨即趁勝出擊,集中全部兵力攻打張楚政權中心陳縣,陳勝本不是一個擅長派兵遣將之人,加之做了皇帝之後愈加驕傲,手下之人為爭奪政權早已離心,一路兵敗如山。從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到兵敗之後的黯淡落幕,這場氣勢宏大的農民起義在歷史上只存在了短短6個月時間,縱觀這場起義失敗的原因有二。
  • 陳勝起義後兵敗被殺,但卻少有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2000年前,陳勝、吳廣高舉反抗的大旗,說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的話,開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 陳勝和吳廣起義後經歷了什麼?起義是怎麼失敗的?
    陳勝和吳廣帶領900個戍卒宣布起義之後,打著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號,大家一致擁戴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稱號為「大楚」,這隻農民起義軍在竹竿上掛塊布當旗幟,用木棍、農具做武器,就像一股澎湃奔騰的洪流,一舉佔領了大澤鄉,接著又攻克了蘄縣。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 秦末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各自的經營哲學!
    在朝代毀滅的因素中,無外乎農民起義、宦官和外戚。宦官持政,欺上瞞下,最後權力喧天;外戚持君,欺負幼主,將皇權己用。而農民起義,被迫反抗,終成燎原之勢。農民起義的本質,一定是君主的殘暴。農民質樸,無權益之心,但也符合利益人的身份。起義被殺,是大概率事件,即使在動亂的朝代裡面。所以百姓除非別無選擇,否則不會選擇起義這條路。
  • 大澤鄉起義為何半年內迅速消失?因為陳勝吳廣二人死得很窩囊
    導讀: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勾起了多少人兒時上學時光的回憶,那會兒語文課本上學的這句話,講的是秦朝末年平民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於是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帶領大家揭竿起義,可惜僅僅過了半年,陳、吳二人建立的張楚政權就迅速被消滅殆盡,而「苟富貴勿相忘」也成了後世茶餘飯後的笑柄。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陳勝領導的起義是歷史上第一次以農民為主導起義的事件,所以這次起義在歷史上的影響很深遠,尤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言流傳。可為什麼作為農民的陳勝和吳廣要一起反了秦朝的統治呢?並且明明是謀反的起義,但這次起義卻被認為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又是為什麼呢?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對。 於是陳勝、吳廣合力殺死了隊伍中的兩個軍官,隨即召集屬下號召說:」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勝吳廣是如何謀划起義造反的?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按照秦朝的律法,不按期到達指定的戍守地點是死罪,是要殺頭的,李慶、張祥只顧吃酒,陳勝和吳廣卻急得睡不著,吃不下,擔心900個兄弟之後的命運。一晃十多天又過去了,吳廣悄悄地問陳勝:「咱們肯定是不能按期到達了,咱們怎麼辦呢?」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吳廣同陳勝一起出生入死,為何卻被陳勝除掉?《史記》記載了真相
    揭竿而起,是當時走投無路的陳勝和吳廣為了活下去唯一的選擇。在殺死幾名秦朝的官員之後,由陳勝和吳廣率領的大澤鄉起義,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反對秦朝暴政的農民起義的序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和吳廣提出的這個振聾發聵的呼喊,像一記驚雷,震醒了在秦朝暴政之下苦苦掙扎的窮苦百姓。
  •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這是來自於大澤鄉起義青年的一句靈魂拷問。自以為可以「傳之萬世」的秦王朝,在這位「翁牖繩樞之子」領導的暴動之下搖搖欲墜,走向了崩潰的邊。然而,這位起義的始作俑者卻慘死於自己的車夫莊賈之手,為天下笑,何也?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會背一些重要的文言文,那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場農民起義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要記住的。其中一支隊伍由陳勝吳廣帶領,走到了大澤鄉,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就算趕到漁陽郡也註定會延期。按照當時的秦朝法律,凡是延期的一律問斬。陳勝吳廣自知難逃一死,為了自我救贖,就借著天下人對秦朝的不滿,殺死了將尉,鋌而走險領帶著九百多人造反了。也正是在這次號召大會上,陳勝有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可現在,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暴雨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因素。離朝廷規定的期限越來越近,陳勝等人也越來越絕望。到了後來,陳勝眼見生還無望,於是,毅然對吳廣說道:「朝廷的刑罰已經苛刻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現在我們繼續去漁陽是死,逃跑被抓也是死。既然沒有活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地作一番大事業呢?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伐秦的隊伍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結局?
    吳廣攻擊滎陽受阻,陳王任命周章為將軍,出奇兵入關伐秦。周章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突破函谷關,抵達戲地(今陝西臨潼)時,已經戰車數千,士卒數十萬。周章突然出現在關中,讓胡亥十分驚恐,這才重視對起義軍隊重視起來。胡亥聽從章邯建議,赦免刑徒,讓章邯帶領著抵抗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