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2020-12-14 騰訊網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陳勝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等極具煽動性的口號。橫豎都是一死,不如拼個魚死網破,或許還有稱王拜侯的機會,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900人的貧苦農民隊伍在陳勝的號召下,萌生了起義的欲望。

隨後陳勝和吳廣將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大雨延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迅速攻下蘄縣縣城。

吳廣沒有稱王,難道是因為他能力不夠,配不上王位嗎?並非如此,從吳廣協助陳勝把寫有「陳勝王」的丹書藏在魚腹中,從他半夜完美地扮演狐仙,高呼「大楚興,陳勝王」,讓大傢伙對「陳勝才是順應天命」一事深信不疑等一系列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吳廣哪裡是沒有能力,那能力可是相當高啊。

剛開始他們的起義是非常成功的,陳勝、吳廣也得到了下屬的強有力的支持,一段時間後,弊端顯現,吳廣不會指揮軍隊,這讓下面的人慢慢生出了反心,於是乎,殺掉了他,更可笑的是,陳勝沒有怪罪他們,反倒讓他們代替吳廣,說好的「苟富貴,勿相忘」呢,陳勝在取得小勝利後,狂妄自大,手下的人看不慣,紛紛自立為王,在之後,他抵抗章邯的進攻失敗,逃跑中被馬夫所殺。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慢慢的消失得無影無蹤。

相關焦點

  • 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是什麼?陳勝、吳廣為起義做了什麼準備?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02陳勝吳廣謀划起義、分析形勢陳勝就找來好兄弟吳廣一起謀劃:「現在逃跑是死路一條,起義幹大事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而死好不好?掌控戍卒,正式起義反秦陳勝、吳廣帶著100多號屬下,成功控制了局面。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但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這場起義僅僅維持了六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陳勝吳廣起義路線圖陳勝最終也以陳縣為根據地,並在此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說起農民起義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幾乎每個朝代更替時期都有這種事情發生,可為什麼其他人起義就被稱之為謀反,但是農民起義的鼻祖陳勝吳廣起義卻被稱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呢?既然事已至此,況且如今的皇帝也非明君,為何我們不自己當家做主?」陳勝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在他還是一個農民的時候就有下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裡也看出此人非池中之物,本身就有遠大的志向。於是陳勝就成為了這九百人的老大,而吳廣就相當於是陳勝的軍師了。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曾幾何時,語文課本中一篇《陳涉世家》,讓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陪伴了一代學子的青蔥校園生活。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氣概,「苟富貴,無相忘」的情誼,無不在一次次背誦與考試中,成了莘莘學子們最難忘的回憶。然而,課本中的陳勝吳廣起義雖然豪情萬丈,可歷史上陳勝吳廣的下場並沒有那麼美好。
  • 陳勝吳廣起義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卻成全了劉邦項羽他們?
    最先揭竿而起的是陳勝吳廣,本來他們兩個是要去服役的 ,卻因為大雨沒有辦法按時到達,在當時,如果不能按時到達就要被處死,陳勝吳廣兩個人商量一下,決定要起義,畢竟橫豎都是一死。
  • 古代農民起義為何很少成功?看看隋末這個反王就明白,幾乎沒好人
    中國數千年的歲月裡,無數的王朝興衰交替,不過讓人疑惑的事情是,中國歷史上爆發的農民起義數不勝數,單單是特別大,足以對王朝構成威脅的,就有43次,包括程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再到漢末的黃巾軍、唐末的黃巢以及清代的太平天國,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他們都曾經擁有過龐大的土地並建立了政權,但是最終這些人起義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 吳廣同陳勝一起出生入死,為何卻被陳勝除掉?《史記》記載了真相
    在殺死幾名秦朝的官員之後,由陳勝和吳廣率領的大澤鄉起義,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反對秦朝暴政的農民起義的序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和吳廣提出的這個振聾發聵的呼喊,像一記驚雷,震醒了在秦朝暴政之下苦苦掙扎的窮苦百姓。
  • 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後來的劉邦斬白蛇起義,號稱赤帝子,也是向陳勝學習,有異曲同工之效。
  • 古羅馬鬧得沸沸揚揚的斯巴達克起義,為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
    但讓人可惜的是,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非常轟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導致這個擁有10萬起義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的幾個原因。一、戰略上出現失誤,起義後的目標過於混亂,導致錯失了很多好機會。
  • 大澤鄉起義為何半年內迅速消失?因為陳勝吳廣二人死得很窩囊
    導讀: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勾起了多少人兒時上學時光的回憶,那會兒語文課本上學的這句話,講的是秦朝末年平民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於是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帶領大家揭竿起義,可惜僅僅過了半年,陳、吳二人建立的張楚政權就迅速被消滅殆盡,而「苟富貴勿相忘」也成了後世茶餘飯後的笑柄。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世人都知陳勝兵敗被殺,但極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更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公元前209年,一個平凡的雨夜裡,石破天驚的話從一個平凡的農民口中講出,從此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於大澤鄉(今宿州)帶著900名老百姓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伐無道,誅暴秦」開始。
  • 陳勝吳廣起義的目的就那麼單純嗎?他們其實被忽悠了,都是棋子啊
    「大楚興,陳勝王(wàng)」,這是秦末農民起義首領陳勝玩的一個鬼把戲,這種把戲自他開始,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軍幾乎都耍過這些手段。無論是造反,還是起義,總是封建迷信開通,要不,沒人信。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意義重大,而且還刻上了碑。其實,我們仔細地分析、解讀,陳勝、吳廣起義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至少邏輯上比較混亂。秦二世元年,陳勝等900多人被徵兵戍守漁陽,他們從陽城出發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途中遇到暴雨把道路衝毀,無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