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2020-12-14 騰訊網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陳勝在陳縣稱王后,不斷的招兵買馬擴張地盤,因此手下搜羅了大量的能人異士。兵強馬壯之後,陳勝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布局。

陳勝派出了五路主力大軍,第一路大軍是以吳廣為首,向西進攻滎陽。第二路大軍是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為首,他們進攻原來趙國的轄地。第三路大軍是汝陰人鄧宗為首,進攻九江郡。第四路大軍是以周文為首,進攻秦國的函谷關。第五路大軍是以周市為首,繼續向北進攻。

其中,周文的部隊在進攻函谷關時被秦國將領章邯所阻,沒能獲得任何戰果。後來周文數次敗退,最終部隊被章邯剿滅,戰敗後的周文自殺而死。

相較於周文的部隊,武臣這路大軍顯然更順利一些。不過武臣到邯鄲後,卻自立為趙王,又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這讓陳勝很是氣惱,但是為了安撫這些人繼續抗秦,陳勝也只能冊封武臣為趙王,並敦促他們早日進攻函谷關。

武臣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讓他去進攻函谷關做炮灰什麼的他才不會做,而是將心思放在了擴張地盤方面。武臣盯上了舊時燕國的土地,於是就派韓廣北攻燕地。可誰知韓廣也效仿武臣的做法,在燕地自立為燕王。

周市的部隊向北進攻,直接打到了狄縣,可是卻被狄縣人田儋擊敗。田儋在狄縣自立為齊王,而潰敗的周市則帶領殘餘部隊逃到了魏地,立原魏王后裔寧陵君咎為魏王。

進攻滎陽的吳廣不懂軍事,部隊一直未能獲勝。而此時章邯即將打到滎陽,再加上吳廣為人又驕橫無禮,於是田臧等人便殺了吳廣,將人頭獻給了陳勝。之後將軍田臧分兵兩路,一路阻擊章邯的部隊,一路繼續圍困滎陽。田臧未能取勝,章邯則在獲勝後繼續追擊,解決了滎陽之圍。

最後的那路大軍,汝陰人鄧宗奪得了九江郡。這幾路大軍,也只有這路大軍獲得了令陳勝滿意的結果。

自此,秦末格局完全改變,各路諸侯完全再現了戰國末期的局勢。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陳勝,則在不久後被殺,沒有活到最終爭奪天下的時候。

其實,當時陳勝的勢力早就被章邯逼的沒有什麼退路了,不管如何努力,陳勝依舊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陳勝的車夫莊賈殺死他投降秦軍,陳勝的勢力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陳勝稱王短短六個月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卻引領了天下抗秦的熱潮。最終,秦朝在各路諸侯的進攻下覆滅,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陳勝的大澤鄉起義。

相關焦點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但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這場起義僅僅維持了六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陳勝吳廣兩位屯長成了隊伍中的領頭人,最後藉助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聲,拉著900戍卒一起起義。這件事情中,陳勝吳廣先是利用大家對於神怪力量的敬畏,導演了「陳勝王」。又通過共同殺死縣尉,切斷了眾人的退路,最後藉助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威望,拉起眾人跟隨。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既然事已至此,況且如今的皇帝也非明君,為何我們不自己當家做主?」陳勝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在他還是一個農民的時候就有下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裡也看出此人非池中之物,本身就有遠大的志向。於是陳勝就成為了這九百人的老大,而吳廣就相當於是陳勝的軍師了。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讓六國野心家看到了機會,紛紛起兵響應,一時之間大江南北硝煙四起。其中,身為會稽郡守的殷通也蠢蠢欲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伐秦的隊伍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結局?
    大澤鄉起義後,葛嬰在攻打蘄縣時脫穎而出,成為最早湧現出的優秀將領,得到陳勝重用,被任命進行南徵。葛嬰遇到楚王后裔襄疆,一時腦子發抽,擅自擁立襄疆為王。後來,陳勝在陳縣稱王的消息傳到,葛嬰又殺了襄疆,向陳王表達忠誠。葛嬰擅自廢立惹怒了陳勝,葛嬰返回陳縣後,被陳王誅殺。陳王猜忌和殺害功臣的行為,讓其他降將領也心生警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陳勝對起義軍的領導力,讓在外徵伐的將軍們開始產生異心。
  • 陳勝反秦第一人,他的結局是什麼?他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年秋,陰雨綿綿,一群隊伍浩浩蕩蕩地走到大澤鄉之時,雨大無法繼續前行,行程已誤,按律當斬。於是這群隊伍中有兩人早已不滿嚴苛刑罰,並說到反正橫豎都是一死,不如造反而死。他們的建議很快得到了下面的人的同意,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暴政運動很快展開。為首的兩人,一人叫陳勝,一人叫吳廣。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這是來自於大澤鄉起義青年的一句靈魂拷問。自以為可以「傳之萬世」的秦王朝,在這位「翁牖繩樞之子」領導的暴動之下搖搖欲墜,走向了崩潰的邊。然而,這位起義的始作俑者卻慘死於自己的車夫莊賈之手,為天下笑,何也?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 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是什麼?陳勝、吳廣為起義做了什麼準備?
    陳勝被徵調戍邊時,可能還想過在漁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不巧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阻礙了戍卒們的行程,這支隊伍已經沒法按時到達漁陽。《史記》裡說「失期,法皆斬」,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按時到達,就要斬首。現在,有出土秦律反駁了這一說法。
  • 湖北出土秦簡,陳勝起義之謎終揭開,專家:我們誤會秦始皇2000年
    ——《貞觀政要》 皇帝與皇帝之間也有鄙視鏈,唐太宗李世民評價秦皇漢武時雖然肯定了他們平天下拓邊方的功績,卻也指出不足:秦始皇太暴虐,刑殺不止;漢武帝太驕奢,窮兵黷武。 說起來,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開創了前無古人功績的帝王,一直是歷史劇甚至古裝偶像劇都很青睞的對象。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當他們的隊伍到達大澤鄉的時候,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過了規定的期限,到了也是死,逃走也是死,不如起義幹一番大事業,說不定還有一番作為!」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讀《資治通鑑》:陳勝為何用秦朝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幟反秦?
    這些人是來自閭左(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閭左為貧苦人民群體)的貧民百姓,不久前朝廷徵調他們前往漁陽屯戍守邊,他們來到這大澤鄉時剛好遇上了這場大雨,隊伍不得不停下來修整。 當時大家都樂觀地認為,這雨頂多下一兩天,等雨停了,大家立刻啟程離開。誰也沒有料到,這場大雨會持續這麼久,而且還有越下越大的趨勢。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秦朝末年,在秦始皇殘暴的統治下,天下的百姓是苦不堪言。秦始皇駕崩後,新即位的胡亥不僅沒有體恤民眾,反而更加地窮奢極欲了起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和吳廣為首的九百多名窮苦民眾奉朝廷之命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吳廣大晚上偷偷跑出去,點燃火把,幽幽喊到:「楚國將興,陳勝會成為楚國的王。「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反秦,各地紛紛響應,一時間天下反秦,而陳勝更是自稱楚王,建立了所謂的張楚政權,但陳勝很快就在戰爭中遇害。雖然陳勝死了,但陳勝撒下的反秦的種子已經在各地生根發芽,因此各地反秦的步伐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有燎原之勢。
  • 大澤鄉起義:太史公在書中記下的這句話,隱藏著巨大的歷史真相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的爆發反映了秦朝社會的深刻矛盾已經到了無法圜轉的地步。作為這場起義戰爭的領導者,陳勝因此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並因此被太史公列入世家之列。但這場農民起義僅僅經歷了九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死於非命,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此告一段落。關於這場起義,還有一些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探尋。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壯丁因連綿大雨錯過前去戍邊的時辰。按照秦律,這是當斬的死罪。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
  • 陳勝吳廣起義的目的就那麼單純嗎?他們其實被忽悠了,都是棋子啊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意義重大,而且還刻上了碑。其實,我們仔細地分析、解讀,陳勝、吳廣起義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至少邏輯上比較混亂。秦二世元年,陳勝等900多人被徵兵戍守漁陽,他們從陽城出發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途中遇到暴雨把道路衝毀,無法通行。
  • 世人都知陳勝兵敗被殺,但極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更慘!
    據史料記載,薊縣原為楚國領土,也是楚國大將項燕抗秦戰死之地,陳勝以楚人自居,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以光復楚國為由,很快得到了舊楚百姓的支持。隨後勢徵兵擴軍,先後攻下了包括苦縣、柘縣在內的五六個縣城。起義軍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響應,至攻至陳縣時,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