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反秦第一人,他的結局是什麼?他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2020-12-03 歷史真鑑

公元前209年,秦朝又一次發動貧民去漁陽戍邊。這年秋,陰雨綿綿,一群隊伍浩浩蕩蕩地走到大澤鄉之時,雨大無法繼續前行,行程已誤,按律當斬。於是這群隊伍中有兩人早已不滿嚴苛刑罰,並說到反正橫豎都是一死,不如造反而死。他們的建議很快得到了下面的人的同意,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暴政運動很快展開。為首的兩人,一人叫陳勝,一人叫吳廣。

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就此爆發。他們約定起事之後,殺死了軍官,陳勝和吳廣被推舉為領導,他們一路上勢如破竹,攻城掠地,攻下了多個地方。不過,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那就是這群農民軍未能消滅暴秦,最終是劉邦定鼎天下,奪取了勝利。作為首義的陳勝為何沒能取得勝利呢?這其中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離不開他們之間的矛盾。

1、起義過程

陳勝和吳廣屬於老鄉,陳勝屬於陽城人,吳廣屬於陽夏人。但如果沒有這次的戍邊他們也不會認識。兩人都是貧苦出身。然而,貧苦出身的陳勝卻有著比天高的雄心壯志。他曾經對人說,將來如果有人富貴了,不要忘記了這群難兄難弟。別人都嘲笑他,但他卻說他們目光短淺,不懂得鴻鵠的偉大志向。可悲的是,當他舉事起義稱王之後,卻早已忘記了當初的那群兄弟,其中一人還被他殺死了。

實現宏圖大志的機會終於在公元前209年到來。由於天氣的原因,不能按時到達預定的地點,於是在一番思考之後,和吳廣等人一起殺死了押解戍卒的軍官,開始起義。

在起義之前,他們很懂得輿論的重要性。於是他們利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吳廣還叫人在魚的肚子裡塞下了寫有「大楚興,陳勝王。」的帛書。於是,二人很快得到了眾人的擁護。就這樣,這群農民軍憑藉著對暴秦的仇恨和高昂的士氣,很快就席捲全國,陳勝也被推舉做了大王,建立張楚政權,吳廣被任命為假王,即代理的意思。不過,就在此時,陳勝和其他人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2、吳廣被殺

建立政權之後的起義軍繼續反秦的鬥爭。並制定了「主力西徵,偏師略地」的策略,他派吳廣進攻滎陽,周市、鄧宗等人進攻趙國地區。無奈的是吳廣雖「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但不懂得戰爭謀略,久攻不下,他只能派周文對抗秦軍,可是周文很快也失敗了。

面對滎陽失敗的慘劇,越來越多的人心生不滿,尤其是田臧認為「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於是他利用陳勝之名將吳廣殺死。而陳勝對此的態度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獎賞了田臧等人。

3、陳勝之死

陳勝稱王之後,逐漸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有一次一位同鄉相見他,敲了好久的門都沒能見到。這位同鄉還說了一些陳勝的舊事,結果惱怒的卻將這位同鄉殺死。陳勝的種種作法引來了眾人的不滿,手下的部將也開始紛紛自立,最終導致了他眾叛親離。例如武臣就自立為趙王,周市擁立魏咎稱王,自己則為相國。其他人也不再聽命於陳勝。

孤立無援的陳勝只好自己率領軍隊與秦軍抗衡。但敗勢終不可逆轉,退至時候,卻被自己的車夫殺死。浩浩蕩蕩的反秦鬥爭就此失敗。

4、失敗原因分析

陳勝吳廣起義的失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內部矛盾鬥爭。第一次矛盾是在陳勝攻取陳縣之後,不少人希望他稱王,建立政權,但陳餘、張耳卻極力反對。陳勝過早稱王,暴露了諸多問題,陳勝私慾得到膨脹,也引起了各路將領不滿。張楚旗號也引發了諸侯割據的局面。吳廣被殺之後,張耳、陳餘開始割據政權,是矛盾衝突的頂峰。農民軍的分裂導致了勢力被秦軍各個擊破,章邯得以反撲,起義軍最終走向失敗。

除此之外,陳勝有偏信、專斷、任人唯親、不辨是非的缺點。他的部下有兩人分別叫朱房和胡武,二人濫用刑法,專門向陳勝打小報告,凡是他們二人不喜歡的人不經過審訊,就直接收押,處以刑罰,但陳勝卻將二人當作忠臣。與自己一同起義的吳廣被殺之後,他卻不辨是非地封賞殺死吳廣之人,其昏聵之狀早已失去那個「鴻鵠之志」的壯舉。陳勝暴露的種種弊端,給了秦軍以可乘之機,農民軍最終走向了失敗。

陳勝的失敗告訴我們做一件事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能操之過急,同時要團結好其他人,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兼聽則明」,只有充分利用好團隊的力量,才能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陳勝、項羽和劉邦都是反秦頭領,為何結局不同?看看他們說的話就...
    可能有人感到不可思議,項羽和劉邦怎麼與陳勝扯到一塊了呢? 其實,陳勝和項羽、劉邦都是同一歷史時期的人,而且都是秦末起義反秦的生力軍,只是三人的人生態度和最終命運不同罷了。 陳勝出身農民,也沒多少學問,但有「鴻鵠之志」,而且還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是什麼?陳勝、吳廣為起義做了什麼準備?
    01陳勝走投無路、壯志難酬陳勝素來有大志向,他年輕時,曾經和一些夥伴幫富人種田。在田間休息時,陳勝像那些偉大人物發跡前一樣,回顧自己過往,感覺時光穿梭,自己卻一事無成,淪落到為人種田,心生鬱悶。他忍不住對身旁的夥伴提議「苟富貴,無相忘」。夥伴們不免覺著好笑,逗趣說;「你幫人種田而已,靠什麼富貴呢?」,陳勝只得嘆息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也就是「你們這些小鳥雀,怎麼懂得大雁的志向呢?」。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自陳勝起義成功以後,各方豪傑屆時紛紛響應。雖然說最後陳勝的結局不是很好,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所留下的功績,當他做了別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已經很值得佩服了。那麼當時被情形所逼迫而起義的陳勝吳廣用什麼作武器的呢?其實也不難猜,當時陳勝和吳廣殺死了押送他們的將領,這些將領手中是有刀劍武器的,所以像陳勝吳廣這些主要的領導集團手中就有了兵器,而其他人可能會用樹枝樹幹做一些簡陋的武器。
  • 讀《資治通鑑》:陳勝為何用秦朝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幟反秦?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一個是秦國長公子,另一個是楚國大將,二人擺在一起明顯有強烈的違和感,即便是為了獲取人氣,也顯得有些詭異,他們為何會認為自己「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就會有很多人響應呢?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陳勝是陽城人,少年的時候曾作為僱農給人種地。據說有一次,他蹲在田間,咬牙憤慨,說出「苟富貴,勿相忘」這樣一句話。旁邊一起種田的人就嘲笑他,說如果一直種田的話,哪裡有富貴呢?陳勝不屑的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到了公元前209年,秦朝徵發第四梯隊男子戍守漁陽郡。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伐秦的隊伍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結局?
    前209年,大澤鄉起義獲得階段性成功,陳勝在陳縣稱王,建立了「張楚」掌權,陳勝後來被稱為「陳王」。稱王后,陳勝多面出擊,加快了攻伐秦國的步伐。那麼陳勝伐秦的隊伍主要有哪些,又各自有什麼結局呢?今天我們就來簡要匯總介紹下。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撼動了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如此,他還建立起了張楚政權,並且自立為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農民引導的起義,存在了局限性,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難怪陳勝起義後迅速失敗,你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終究是場笑話 陳勝躊躇滿志起來,在部下的鼓譟下,急不可耐的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自封為王后,為了籠絡人心,派出多路使者,把大將軍等官職隨意封賞給各地義軍首領。
  • 陳勝,留給我們的名言
    提起陳勝,當今有人會問這誰啊?再提陳勝,吳廣起義,有人回想起來,奧,首先起來反秦的人,中國古代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隨著話題的深入,慢慢對陳勝有了些印象。但始終有些遙遠和模糊,下面和諸位一起看,陳勝除了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標籤之外的,他給我們留下的名言。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三、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大環境再如何的好,陳勝吳廣起義再如何迅猛,還是失敗了。陳勝吳廣起義如同曇花一現,僅僅六個月便走向了終點。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十二金人陳勝吳廣起義前期勢如破竹,也是秦王朝沒有真正將領出來抵抗的原因。
  • 秦時明月十四集預告:陳勝吳廣起義拉開反秦大戰?時間對不上啊!
    農家與帝國軍隊也算是進行了第一輪的交鋒,第一輪交鋒的結果是,農家烈山堂受到了一定的損傷,而被陰的神農堂卻沒有什麼事情。面對帝國軍隊強大的壓力,農家原本心思各異的堂口終於走到了一起。雖說表面上和好了,不過朱家與田言內心有多少的算盤,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看了預告片之後,小編對下一集的劇情挺期待的,不過下一集是下周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和各位小夥伴聊一聊第十四集的預告片。
  • 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西楚霸王項羽的結局可以說十分盪氣迴腸,他在與劉邦的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最後自刎於烏江。不過歷史上關於項羽之死,流傳著很多不同的說法,甚至有傳言他被劉邦的部下五馬分屍,最後屍骨無存,這是不是真的?如果這樣,那最後項羽的墓裡豈不是沒有屍體了?但是後世關於項羽的墓葬一直存在著很多爭議,項羽死後真正的霸王冢在哪裡,至今沒有準確的說法。
  • 細談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反秦的真相,我們是不是被忽悠了?
    按照我們所了解的記載,陳勝吳廣之所以選擇造反,是因為根據秦律,如果拖延時間,900多人將被斬首。所以,陳昇造反的原因是:「既然我們去是要被殺頭的,逃也是要死的,為什麼還要等著被秦朝殺呢?為什麼不站起來反抗?」在中國歷史上,這種說法可以說一直是人們心中定論,毋庸置疑。
  • 陳勝兵敗被殺,但有多少人知道吳廣的結局?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重視的就是等級制度,周天子式微,全國的諸侯虎視眈眈,完全忽視了禮法,孔夫子一生都在克己復禮,要說我國第一場農民起義,挑戰等級權威的,就是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
  • 陳勝起義後兵敗被殺,但卻少有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世人也都知道陳勝兵敗後被自己的車夫莊賈所殺害,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吳廣的結局,說起來吳廣的下場比陳勝還慘。 原本大家是團結一心,想要推翻暴政,造福百姓,然而當起義軍將領攻打其他地方回到陳縣,若是稍不服從陳勝的命令,就會被抓起來治罪;不交由負責司法的官吏審理便擅自懲治也是常事,簡直與暴政不相上下,秦朝還未滅亡,陳勝並與將士們離心了,他的失敗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 陳勝兵敗被殺,但有多少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重視的就是等級制度,周天子式微,全國的諸侯虎視眈眈,完全忽視了禮法,孔夫子一生都在克己復禮,要說我國第一場農民起義,挑戰等級權威的,就是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過了規定的期限,到了也是死,逃走也是死,不如起義幹一番大事業,說不定還有一番作為!」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始皇帝的緣故,始皇帝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
  • 世人都知陳勝兵敗被殺,但極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更慘!
    見此,全國上下的農民紛紛拿起武器響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口號,加入陳勝的隊伍,見反秦形勢大好,陳勝進一步確定「主力西徵,偏師略地」的戰略。他封吳廣為假王,讓他繼續領兵攻打熒陽;同時指派周文攻打關中,分散秦軍兵馬,一時間,陳勝大軍在各地燃起戰火,起義軍士氣高漲,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