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留給我們的名言

2020-12-14 百家號

提起陳勝,當今有人會問這誰啊?再提陳勝,吳廣起義,有人回想起來,奧,首先起來反秦的人,中國古代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隨著話題的深入,慢慢對陳勝有了些印象。但始終有些遙遠和模糊,下面和諸位一起看,陳勝除了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標籤之外的,他給我們留下的名言。

1.苟富貴勿相忘。意思是說,如果哪天富有了,大家不要相互忘記,要同苦共福。這是他在給別人做僱農時所說,就這句話本身而言有兩個信息,一是雖然目前貧困但是有想富的想法,有志向;二是有情懷,富貴不忘兄弟,同苦共富。就是那句經典——兄弟你在受苦,我富貴了也不會快樂。就當時的情景,我們要為陳勝點讚,有志向,有情懷,也有感動。如果最終這句話落到實處,也可以成為經典。但對陳勝來說那是莫大的嘲諷。陳勝起義後取得階段性勝利,在陳地建立了張楚政權,自己做了君王。昔日的一位農民朋友聽說陳勝發達了,就來看他。陳勝剛開始很高興,用車子載著朋友回王宮。後來朋友說了些陳勝以前的事,他就有些不高興,認為這影響自己君王的威信和形象。結果朋友還說,陳勝一怒之下殺了那位朋友。嚇得別人不敢來找他。苟富貴勿相忘,就成了一句空話,也成了一面鏡子照出了貴而忘本的醜陋人性。真情,友誼本應與財富地位無關。但是現實卻是隨著財富地位的變化,一份真情早已不復存在。你感覺姿態夠低了,在別人眼中還是高高在上。別人看到你居於高位不由的就產生距離感。還是那句俗話,珍惜一份友誼,一份真情。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是說燕雀怎麼能夠知道大雁的志向,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當時背景是,有人嘲笑陳勝的富貴不忘本的言論,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就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反駁。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勝當時雖然是一個僱農,一無所有,但是不甘心於目前的現狀,有改變命運的想法,而且是大的鴻鵠之志。後來遇到了時機,發動了大澤鄉起義,舉起了反秦起義的大旗,點燃了反秦的熊熊大火。英雄人物都會有大的志向,大的志向遇到了合適的機遇,就可以開創一番豐功偉業。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說,王侯將相是天生的嗎?後來喻指一切的富貴地位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這是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政治綱領,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可以取得別人與身俱有的東西。這在當時有很大的政治鼓動性,當時的將相諸侯都是繼承制,貧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階層的跨越是不可能的。加上文化傳統和統治者的思想禁錮,下層人認為自己出生如此,就該這樣,就該認命,就該聽天命。而陳勝,提出了出生貧寒也可以深居高位,命運不是上天決定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這政治綱領的指引下,起義軍一路高歌而進,天下反秦勢力紛紛響應。空前強大的秦帝國變得風雨飄搖,最終被反秦起義埋葬。儘管陳勝的起義軍失敗,陳勝被叛徒殺害,但這給我們的影響很大。

這三句話的現實意義:

苟富貴勿相忘,不管是個人的成就,還是企業的發展,忘本你不會走的很遠。個人忘本你聚不來朋友,企業忘本你聚不來人才,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就如劉強東當年帶著鄉親們資助的500元錢和76個雞蛋去了人民大學就讀,成功了以自己的能力回報家鄉和鄉親們。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個時代有了更多的改變命運鑄就成功的機會,你的志向實現的機率更大,但是不被別人理解的情況依然很多。如今阻礙你成功的因素,好多情況下是別人理解不了你的志向,不是你堅持了你的志向,而是被不理解你的人說服,放棄了志向回歸平淡。能堅持你的志向並堅持到底就可以改變命運。就如馬雲,當初別人眼中的網際網路騙子,今天的商界巨子。當然堅持你的志向需要水平更高的人對你的志向做一個診斷,值不值得去做,堅持不是盲目去做。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已成為當今無數想創業,在創業年輕人的座右銘,他們不甘心出身的命運,敢於挑戰人生的不平凡,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失敗了,也有難忘的記憶,也有無悔的青春。

古人已去,名言猶在。鑑古而知今,助力前行。

相關焦點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會背一些重要的文言文,那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場農民起義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要記住的。其中一支隊伍由陳勝吳廣帶領,走到了大澤鄉,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就算趕到漁陽郡也註定會延期。按照當時的秦朝法律,凡是延期的一律問斬。陳勝吳廣自知難逃一死,為了自我救贖,就借著天下人對秦朝的不滿,殺死了將尉,鋌而走險領帶著九百多人造反了。也正是在這次號召大會上,陳勝有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陳勝領導的起義是歷史上第一次以農民為主導起義的事件,所以這次起義在歷史上的影響很深遠,尤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名言流傳。可為什麼作為農民的陳勝和吳廣要一起反了秦朝的統治呢?並且明明是謀反的起義,但這次起義卻被認為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又是為什麼呢?
  • 《史記》中精妙的一篇文章,貢獻三句經典名言
    這篇文章記述了農民陳勝吳廣首舉義旗,推翻秦朝強暴統治的歷史。陳勝,字涉,雖是一個農民,卻有著不同反響的人生,在《陳涉世家》中,他說過的三句話,振聾發聵,流傳千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今天詩詞君就給大家分享這3句經典名言,每次品讀,都有不同的感悟。
  • 《史記》寫陳勝精彩至極,簡直就是一個鹹魚翻身的勵志故事
    陳勝吳廣是一對失敗的英雄,司馬遷卻詳細的從陳勝的出身,一直到起義前期的準備,再到企業的失敗寫得惟妙惟肖。仿佛一個現代版的農民企業家的成長故事。掩卷沉思不得不佩服司馬遷老人家寫故事的高超本領。把歷史寫成暢銷讀物,估計司馬遷絕對是第一人。
  • 細談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反秦的真相,我們是不是被忽悠了?
    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一些古代歷史上的事件也被人發現並不是我們所傳頌的那樣,最近一段時間,對於陳勝吳廣的起義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按照我們所了解的記載,陳勝吳廣之所以選擇造反,是因為根據秦律,如果拖延時間,900多人將被斬首。所以,陳昇造反的原因是:「既然我們去是要被殺頭的,逃也是要死的,為什麼還要等著被秦朝殺呢?為什麼不站起來反抗?」在中國歷史上,這種說法可以說一直是人們心中定論,毋庸置疑。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吳廣同陳勝一起出生入死,為何卻被陳勝除掉?《史記》記載了真相
    這是陳勝和吳廣在起事之初提出的號召,這個號召凝聚了許多像陳勝和吳廣那樣走投無路的人們。他們二人所率領的隊伍也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內,由幾百人發展到了幾十萬人,並建立了以陳勝為王的張楚政權,吳廣的地位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史記》裡最精妙的一篇文章,三句名言,影響千年
    在《史記》中,《陳涉世家》記述了農民陳勝吳廣首舉義旗,推翻秦朝強暴統治的歷史。 陳勝,字涉,雖是一個農民,卻有著不同反響的人生,在《陳涉世家》中,他說過的三句話,振聾發聵,流傳千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 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三句話。
  • 湖北出土秦簡,陳勝起義之謎終揭開,專家:我們誤會秦始皇2000年
    讓我們回到2000多年前的秦末看看,秦始皇是怎麼逐漸被一堆負面評價淹沒的。 公元前209年,900多名戍卒被徵發前往北方漁陽,走到大澤鄉時秋雨連綿,道路不通,眼看誤了日期,不能按時到達,戍卒中的兩名屯長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他們聚在一塊商量怎麼辦。兩人眉頭都擰成了疙瘩,因為按當時通行秦律,誤了徵召入伍時間是要被定罪斬首的,可他倆都不想死。
  • 2021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名言佳句素材:公平公正,靈活運用
    因此,中政教育專家為廣大考生提供一部分好的詞彙,分享一些作文當中常常能夠用到的關於公平公正的名言。 公務員考試資料和技巧不斷更新中 第一、名言警句:關於公平公正 公其心,萬善。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勝吳廣是如何謀划起義造反的?
    陳勝是秦二世時期的陽城縣望雲鄉人,這個陽城縣在戰國時期屬於楚國(今河南方城縣東)。有一天,陳勝和幾個同鄉的百姓一起在王侯貴族的土地上耕地,有個同鄉指著遠處一支穿著赭色衣服的隊伍,問陳勝:「涉子,你看,那是幹什麼的」?
  • 陳勝吳廣是秦朝的「士大夫」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界通過對出土的秦簡研究,基本上對秦代政治制度和社會運行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認知,這其實就包括對引發了秦帝國覆滅的陳勝、吳廣身份的新的解讀。 傳統觀點認為陳勝與吳廣是「平民」,主要依據是《史記·陳涉世家》裡「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這句話,認為都給人做僱農了,那麼陳勝肯定是平民百姓無疑。
  • 陳勝、吳廣為起義做了什麼準備?
    陳勝又分析形勢,認為:「天下苦秦久矣。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本來不該立為皇帝的,該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諫惹怒秦始皇,被外派領兵。聽說他沒罪行,卻被二世設法殺了。百姓都喜歡扶蘇,很多人不知道他已經去世。另外項燕是楚國將領,多次立功,愛惜士卒,很受楚人喜愛,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亡了。如果我們能冒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對。 於是陳勝、吳廣合力殺死了隊伍中的兩個軍官,隨即召集屬下號召說:」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
  • 陳勝兵敗被殺,但有多少人知道吳廣的結局?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重視的就是等級制度,周天子式微,全國的諸侯虎視眈眈,完全忽視了禮法,孔夫子一生都在克己復禮,要說我國第一場農民起義,挑戰等級權威的,就是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於是窮朋友到了陳勝那裡就沒拿自己當外人,十分沒有眼力見兒的瘋狂向陳勝手下爆料陳勝以前的糗事,氣得陳勝直接命人將窮朋友處死了。窮朋友之死,寒了無數手下的心。將領們不再親近陳勝,曾經與陳勝一起打天下的故交也紛紛自動離去,這無疑埋下了陳勝失敗的伏筆。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志大才疏的陳勝終究不能成功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第一個站出來的是陳勝和吳廣,即使是後來的項羽和劉邦都或多或少受到陳勝的影響。為了彰顯其意義,《史記》專門給陳勝一個「世家」。陳勝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曾經為別人耕田時對邊上的人說,如果我富貴了,絕對不會忘記你。那人一笑,就他這樣幫別人耕田的人怎麼可能富貴了!陳勝微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可現在,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暴雨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因素。離朝廷規定的期限越來越近,陳勝等人也越來越絕望。到了後來,陳勝眼見生還無望,於是,毅然對吳廣說道:「朝廷的刑罰已經苛刻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現在我們繼續去漁陽是死,逃跑被抓也是死。既然沒有活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地作一番大事業呢?
  • 陳勝吳廣起義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卻成全了劉邦項羽他們?
    最先揭竿而起的是陳勝吳廣,本來他們兩個是要去服役的 ,卻因為大雨沒有辦法按時到達,在當時,如果不能按時到達就要被處死,陳勝吳廣兩個人商量一下,決定要起義,畢竟橫豎都是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