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的目的就那麼單純嗎?他們其實被忽悠了,都是棋子啊

2020-12-14 沉墨I方之城

「大楚興,陳勝王(wàng)」,這是秦末農民起義首領陳勝玩的一個鬼把戲,這種把戲自他開始,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軍幾乎都耍過這些手段。無論是造反,還是起義,總是封建迷信開通,要不,沒人信。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意義重大,而且還刻上了碑。其實,我們仔細地分析、解讀,陳勝、吳廣起義有很多事情是說不通的,至少邏輯上比較混亂。

秦二世元年,陳勝等900多人被徵兵戍守漁陽,他們從陽城出發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途中遇到暴雨把道路衝毀,無法通行。根據行程計算,他們肯定無法按時抵達漁陽,根據秦律,不能按時抵達戍邊地點,所徵兵丁一律處死!

據史料記載,押送陳勝、吳廣等900戍邊兵丁的只有兩名秦吏。既然秦法如此嚴苛,制定法律者肯定會想到違法的後果相當的嚴重,如果指派兩名秦吏押送,戍邊兵丁隨時都可能逃跑和造反。大家覺得秦法有連坐,不怕他們跑。難道制定法律者不考慮執法的成本嗎?很顯然,只有兩名秦吏押送的邏輯是說不通的。

同樣在《史記》中記載的劉邦起幾乎和陳勝是一個套路,都是戍邊延誤,玩了一把封建迷信(劉邦自詡赤帝之子),然後率領一幫窮弟兄們反他娘的。但是,有個細節大家注意沒有:劉邦很明確是造反了,而是他就是執法者,是他押送戍邊兵丁途中有人逃跑,也是無法交差,同樣說了一句: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不如反了。

劉邦反了以後,他的家人並沒有受到到任何牽連,劉老太公好好在家逗孫子玩兒,劉邦的老婆呂雉不單單要養家,還時不時的來芒碭山「探班」造反的劉邦。這完全不符合史書上記載的秦法嚴苛的說法啊,造反謀逆那絕對是滅族的重罪,為何同樣造反的劉邦家人卻活得有滋有味呢?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設壇盟誓,以秦太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起義。這就很奇怪了,扶蘇是秦國的原太子,而項燕是楚國的大將。陳勝他是如何利用這兩個人的名頭呢?打著扶蘇的旗號,說是因為扶蘇被秦二世胡亥所害,為其報仇,那麼打著楚國項燕的旗號是為了在楚地有更強的號召力,讓楚地的農民加入他們隊伍。

問題的是,楚地的人是仰慕項燕的強大號召力加入到隊伍來,卻發現陳勝作戰的目的是為了秦國的冤死太子報仇,這如何給楚人解釋呢?畢竟秦、楚是世仇,楚國被秦所滅有多麼的慘烈,楚地的百姓是清楚的。秦滅楚的時期還相當的短,楚地的人民不可能那麼早忘記,現在讓他們冒著殺頭的風險去給秦國太子復仇,這能說得通嗎?誰願意呢?

那麼陳勝、吳廣起義到底是為何讓他們寧願冒著殺頭的風險煽動戍邊兵丁造反呢?根據現在考古出土的秦律條例來看,無法在規定時間到底戍邊地點,懲罰其實相當的輕,至少不可能是殺頭,更不可能連坐牽連。

陳勝吳廣造反的原動力其實還是他說過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二世初年,秦國其實是相當的混亂,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扶持下登上皇位,秦朝廷發生了內訌,扶蘇、蒙恬被殺,李斯被奪權,宦官趙高把權。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是反對秦國的勢力並沒有消亡,而那時恰逢秦始皇剛剛駕崩,二世皇帝胡亥登基,秦國內訌,讓原本隱於地下的各國諸侯蠢蠢欲動,都期望能夠反秦復國。

各國的復國貴族們都暗中積蓄力量,但是沒有一股力量第一個站出來振臂一呼,那幫貴族相當的精明,誰都不願意當那個出頭鳥。那麼陳勝會不會受到某位楚國落魄貴族的蠱惑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話應該不會是一個種地的農民說得出來的。

陳勝身邊有那種人嗎?仔細翻看史書,還真有,那就是陳勝吳廣起義軍裡著名的將領周文,他原是在項燕帳下為視日(一種官職,負責推算日期的兇吉),以前更是侍奉過春申君黃歇。周文算不得是楚國的貴族,但他一定是「士」,他既有和楚國沒落貴族打交道的經歷,也有復楚興國的願望,他與陳勝相識,可能他作為「士」的思想逐漸的影響了陳勝,也可能是蠱惑陳勝,給陳勝的心裡種下了一個顆不安分的種子。

從陳勝起義以後的經歷來看,他幾乎毫無政治經驗和素養,稱王以後迅速地墮落,根本無法承擔起改變時代的責任,他也沒有那個志氣和願望,反觀其他諸侯國的貴族們,如同雨後春筍似的湧現出來,沒有哪一路起義軍像陳勝、吳廣那樣毫無作為。

因此,陳勝其實就是一個傻大個農民,被人煽動、忽悠著造反了,沒過多久就瞬間被滅,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做了一回導火索,快速的把自己燃完,連爆炸的那團煙花都無權看到。

相關焦點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辦事能幹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當他們的隊伍到達大澤鄉的時候,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過了規定的期限,到了也是死,逃走也是死,不如起義幹一番大事業,說不定還有一番作為!」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曾幾何時,語文課本中一篇《陳涉世家》,讓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陪伴了一代學子的青蔥校園生活。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氣概,「苟富貴,無相忘」的情誼,無不在一次次背誦與考試中,成了莘莘學子們最難忘的回憶。然而,課本中的陳勝吳廣起義雖然豪情萬丈,可歷史上陳勝吳廣的下場並沒有那麼美好。
  • 細談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反秦的真相,我們是不是被忽悠了?
    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一些古代歷史上的事件也被人發現並不是我們所傳頌的那樣,最近一段時間,對於陳勝吳廣的起義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古代人有名有字不正常嗎?如果你想這麼想的話那可就錯咯。古代農民的名字大概都是這樣的——朱重八(朱元璋之前的名字),朱五四(朱元璋的父親,後更名朱世珍),朱初一(朱元璋的祖父)。張三、李四、王二這些粗俗的名字,在當時基本上應該是這個階層的常態。而且,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不會有字。
  • 陳勝吳廣起義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卻成全了劉邦項羽他們?
    大家都知道,秦朝的統治非常殘暴,秦始皇號稱是我國第一個皇帝,雖然統一了天下,卻也做出了很多殘暴的事情,秦朝不斷壓迫和剝削人民,朝廷和黎民百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還能夠震懾住一些想要造反的人,秦始皇一死,各地的暴動就此起彼伏,秦二世也是難以鎮壓。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但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這場起義僅僅維持了六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陳勝吳廣起義一、陳勝吳廣起義的發展大澤鄉起義的經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是陳勝還是吳廣,兩人均是出身貧民。
  • 陳勝起義後兵敗被殺,但卻少有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2000年前,陳勝、吳廣高舉反抗的大旗,說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的話,開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 秦時明月十四集預告:陳勝吳廣起義拉開反秦大戰?時間對不上啊!
    雖說表面上和好了,不過朱家與田言內心有多少的算盤,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看了預告片之後,小編對下一集的劇情挺期待的,不過下一集是下周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和各位小夥伴聊一聊第十四集的預告片。預告推測一:神農堂在春分澗對帝國軍隊的埋伏!在朱家和田言握手言和之後,朱家便告訴田言,神農堂為王離準備了一份禮物。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勝吳廣是如何謀划起義造反的?
    陳勝抬頭看了一眼,氣憤的說:「朝廷叫他們『刑徒』,都是被判處勞役刑罰的人,押送到鹹陽,修建阿房宮的,這個胡亥只知道貪圖享樂,害得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公元前209年七月初一的那一天,這支900人的戍卒隊伍出發了,他們的目的地是遠隔3000裡之外的漁陽(今河北密雲縣西南),限期兩個月之內到達,縣令命李慶、張祥押送900戍卒,又指派陳勝和吳廣為隊長。900個貧苦百姓,離開了父母妻兒,一個個都懷著憤怒的心情,向北進發。
  •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因素|自我為中心,手下不以為然,敗於舊知
    陳勝、吳廣兩人起義失敗的因素,莫過於妄為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勝給人家當長工時,從他口中講出的「苟富貴,勿相忘」,卻被身旁的人笑話,可後來陳勝逆天改命,真的取得富貴,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作為起義的首領陳勝,久攻不下的滎陽,究竟採取什麼措施呢?其實,陳勝召集了群臣商議對策,聽從了武臣的建議,把善於用兵的賢士周文曾拉出來,增援吳廣,但增援沒有起到作用,反而,造成了吳廣死亡。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要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是因為底氣不足嗎?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做足了宣傳功夫的,比如說為了讓那900個士卒相信,咱的起義是有奔頭的,特別找人在魚腹之中藏了個布條寫著——大楚興,陳勝王。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可現在,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暴雨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因素。離朝廷規定的期限越來越近,陳勝等人也越來越絕望。到了後來,陳勝眼見生還無望,於是,毅然對吳廣說道:「朝廷的刑罰已經苛刻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現在我們繼續去漁陽是死,逃跑被抓也是死。既然沒有活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地作一番大事業呢?
  • 陳勝兵敗被殺,但有多少人知道吳廣的結局?其實比陳勝還慘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重視的就是等級制度,周天子式微,全國的諸侯虎視眈眈,完全忽視了禮法,孔夫子一生都在克己復禮,要說我國第一場農民起義,挑戰等級權威的,就是公元前209年的大澤鄉起義,也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
  • 如果秦始皇帝不死,陳勝吳廣還會舉事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 秦末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各自的經營哲學!
    被苛政、被壓榨都可以隱忍,因為順服能換取性命。一旦服從都要被執行死刑時,百姓只能起而抗之了。在眾多的農民起義中,數秦末的最有意思。有陳勝吳廣,還有項羽劉邦,三種不同的力量進行角逐。 陳勝吳廣的起義,就是不得不的行為。當時陳勝、吳廣等900多名戌卒被徵發漁陽戌邊,因為途中遭遇大雨,不能如期到達。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讓六國野心家看到了機會,紛紛起兵響應,一時之間大江南北硝煙四起。其中,身為會稽郡守的殷通也蠢蠢欲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大家吃魚的時候,都感覺很驚訝。吳廣大晚上偷偷跑出去,點燃火把,幽幽喊到:「楚國將興,陳勝會成為楚國的王。「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
  • 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是什麼?陳勝、吳廣為起義做了什麼準備?
    不過,因為秦二世繼位後,曾加重了秦法,誤期的懲罰顯然比較嚴重,至少會讓戍卒們都背上罪行,斷送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這場大雨,澆滅了陳勝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爭取富貴的夢想。吳廣感同身受,對陳勝的分析深表認同,兩人一拍即合。古人比較迷信,做大事前喜歡佔卜,陳勝、吳廣也不例外。他們找人佔卜吉兇。佔卜的人嘛,最擅長拿捏人心,那人對他們一番奉承和糊弄,說:「你們的事都能成,會建立功業。不過,你們像鬼神問過吉兇了嗎?」。翻譯一下就是「你們問的事能成功,如果不成功那就是鬼神作怪」。
  • 吳廣同陳勝一起出生入死,為何卻被陳勝除掉?《史記》記載了真相
    揭竿而起,是當時走投無路的陳勝和吳廣為了活下去唯一的選擇。在殺死幾名秦朝的官員之後,由陳勝和吳廣率領的大澤鄉起義,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反對秦朝暴政的農民起義的序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和吳廣提出的這個振聾發聵的呼喊,像一記驚雷,震醒了在秦朝暴政之下苦苦掙扎的窮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