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900名貧苦農民,在兩名秦吏的看押下,去漁陽服徭役。結果半島上突發大雨,道路被山洪阻斷。
按照秦國律法,無法按期趕到者,一律會被處斬。這種情況下,遲到已經成為必然。陳勝和吳廣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逃,基本上死路一條;反,尚有一線生機。
於是在魚肚子裡藏綢帕,上面寫著「陳勝王」三個字。大家吃魚的時候,都感覺很驚訝。吳廣大晚上偷偷跑出去,點燃火把,幽幽喊到:「楚國將興,陳勝會成為楚國的王。「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
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
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他讓自己的心腹和大家說:劉邦是赤帝之子,喝醉了,殺了白帝的兒子。於是大家都認為劉邦是真命天子。
不得不說,陳勝吳廣相當聰明,一開始就借力打力,迅速拉起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起義軍浩浩蕩蕩地開近了陳縣,在這裡,陳勝做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決定。
第一個決定就是稱王。陳勝打出了「張楚」的旗號。因為有這面旗幟在,各地紛紛響應,殺掉當地的秦朝官員,響應陳勝的號召。
第二個決定就是四面出擊。封吳廣為假王,向西出擊,攻滎陽,取道函谷關,直搗秦都鹹陽。令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進而迂迴攻關中。隨後又任命武臣、鄧宗、周市、召平等為將軍,分別北渡黃河,進攻原趙國地區,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區;進攻廣陵、魏國舊地,攻取長江下遊、黃河以南大梁等地區。自己則坐鎮中央,享清福。
第三個決定就是殺掉投靠自己的髮小。曾經一起種地的時候,陳勝對大家說:以後富貴了,都不要忘了彼此。大夥們還嘲笑他:像我們這樣的種地的,怎麼會有富貴的時候。轉眼間,陳勝當了王,小夥伴來投靠他。因為以前的小夥伴口沒遮攔,陳勝惱羞成怒,而後殺了他。
陳勝這樣做,還有誰敢來投奔他?身邊的人必然都是一些兩面三刀的小人。
果不其然,這三個決定,讓天下稱王者層出不窮,北徵的武臣自立為趙王,蛻變為割據頭目。其部將韓廣在攻略燕地後也自立為燕王。攻取魏國舊地的周市雖未自立為王,卻立了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與此同時,群起響應的各地英豪也不再聽陳勝節制,直接孤立了作為反秦主力的陳勝「張楚」政權,給了秦軍反撲的機會。
而聽命於自己的吳廣大軍,在進攻滎陽時被秦軍擋在了滎陽城外。派出去的周文大軍在進攻時遇到章邯的囚徒軍,被擊敗,進而全軍覆滅。隨後吳廣軍中發生內訌,吳廣被部下殺死。這支部隊隨即也被消滅。
陳勝即將直面秦軍的刀鋒。不久之後,章邯率軍攻打陳縣,陳勝不敵,退守城父。隨後被馬車夫殺害。
縱觀陳勝吳廣起義,可以說,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
先看看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的例子。
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劉邦。
劉邦的成功,首先在於他有一幫信得過且忠於他的兄弟,這幫兄弟對他不離不棄。
其次是知人善任,懂得積累民心。
最後一點就是裝孫子,在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自己就是小弟,想方設法保全自己。
第二個成功的案例就是朱元璋。
他的成功,依然是有一幫信得過的兄弟,他的原始資本積累來源於他的嶽父。
其次也是知人善任,手下的劉伯溫、徐達、常遇春,均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世間大才。
最後一點依然是裝孫子,用劉基的話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王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想當。但當實力不夠的時候,那就是一杯毒藥。
但陳勝竟然早早都就稱王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尤其是起義初期,看起來軍隊數量動輒十幾萬、幾十萬,多的嚇人。但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戰鬥力和組織力的流民,如果沒有韓信這樣的千古名將指揮,戰鬥力完全不夠看。這樣的軍隊還分散開來,哪都想打,要能成功,那才叫天理不容。
農民起義能成功奪得天下,本就相當困難。大多數時候,只不過為他人做了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