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電影愛好者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國產恐怖片人嚇人,日韓恐怖片鬼嚇人,歐美恐怖片噁心人。
雖然有幾分調侃的意味,但不得不說,相當真實。
單說歐美恐怖片。
傳統的歐美恐怖片憑藉視覺衝擊刺激觀眾的眼球,恨不得直接把血漿潑在觀眾臉上。
以至於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它的印象依然停留在血腥暴力的層面。
但其實自從1999年的《第六感》開始,歐美恐怖片就已經開始了由視覺衝擊到氛圍營造的內部轉型。
近些年來更是誕生了許多驚喜之作。
——《無名女屍》。
01
主人公奧斯丁和父親湯米同為小鎮上的驗屍官。
某天,警方送來了一具查不出身份的女屍,希望二人在天亮之前弄清她身上的秘密。
然而這具女屍十分怪異。
一般人死後幾天血液早已凝固,可湯米一刀下去,鮮血直流。
身上沒有任何淤青和傷口,內臟和骨骼卻傷痕累累。
舌頭被割斷,嘴裡纏著一條棉線,胃裡藏著一塊畫有古老文字和圖案的布條。
種種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現象不斷挑戰著二人豐富的經驗和好奇心。
2016年,可以說是近些年來難得一見的恐怖片大年。
各國恐怖片行業佳作頻出,簡直是「神仙打架」。
在坎城電影節一經展映就被譽為神作的《哭聲》。
北美地區一上映票房就力壓《魔獸》的《招魂2》。
還有被中外專業媒體和影評人紛紛力薦的國產小成本恐怖片《中邪》等等。
而本片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匹黑馬。
當年眾多國外媒體就像撿到寶了一樣給予它極高的評價,甚至稱其精彩程度堪比《招魂》。
何德何能?原因有二。
其一,本片很好地利用了人們對於密閉空間的恐懼。
影片中段,暴風雨來臨,解剖室的出口被堵死,父子倆出不去,求救電話也打不通,一系列恐怖詭異的事情接踵而至。
二人明知道是那具女屍在作怪,卻絲毫沒有辦法,人家是金剛不壞之身,就連火也燒不壞一根頭髮絲。
人們對於密閉空間的恐懼通常來源於焦慮,即不自覺地胡思亂想、擔心會突然發生未知的恐怖。
本片在這一點的基礎上直截了當地告訴了你,恐怖的源頭就是那具女屍。
你無法逃脫、不能拿她怎樣,又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以什麼方式置你於死地。
怎麼辦?等死唄。
其二,本片十分具有創造性。
影片結尾,父子倆不出所料地雙雙陣亡,然而收音機裡卻播報:今天是連續第四個大晴天了。
如果暴風雨不存在的話,也就不存在大風吹倒大樹堵住解剖室出口,以及暴風雨引發的電力等一系列問題。
當警方趕到時,只發現了父子倆的兩具屍體,而且湯米全身只有一處傷,就是插在心口的那把刀。
這說明湯米誤殺兒子女友、四肢骨折、燒肺剜心等情節同樣也不存在。
由此可見,之前父子倆經歷的一切都是幻覺,女屍的殺人方式就是製造幻象,讓人自殺或自相殘殺。
或者說,她只是表象的屍體罷了,哪怕換成布娃娃和錄像帶之類的效果也一樣,本質上都是一種詛咒和獻祭。
這正是本片的創造性所在。
屍體在恐怖片裡通常都以詐屍的方式來製造威脅,本片偏偏讓她靜止地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就像刀未出鞘蓄勢待發一般給人造成強烈的壓迫感。
而且用屍體解剖的形式來推動劇情發展,無疑是給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加上了科學的推手。
這種從理性到非理性的打擊,比單純非理性的故事更加震撼,讓人不寒而慄。
十分難得。
02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這具女屍究竟是誰?
或者換一種問法,這具女屍究竟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父子倆根據她胃中的布條上的文字和圖案分析出來的是《舊約聖經》中的利末記·20章·27節。
即無論男女,是交鬼的或行巫術的,總要治死他們,人必用石頭把他們打死,罪要歸到他們身上。
由此推斷出,這具女屍,實際上是一名女巫。
女巫一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歐美國家更是與狼人、吸血鬼等超自然生物並駕齊驅的存在。
那麼問題就來了,真的有女巫存在嗎?
會法術的女巫倒是沒人說得準,但在中世紀的歐洲,卻真的有被稱為女巫的人。
在15至18世紀長達3個世紀的時間裡,歐洲曾一度興起聲勢浩大的「獵巫」運動。
數以萬計無辜的人被教會和民眾誣陷成巫師、迫害致死,其中大多是女性。
為何?
教會是為了壟斷信仰,鎮壓並制裁所謂的異教徒,樹立自身的威望。
普通民眾則是為了將各種天災人禍追根溯源,以尋求心理安慰,甚至藉機報復、滿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一場以上帝之名展開的獵殺行動,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很多人公報私仇、剷除異己的大好機會。
由此可見,片中女屍傷痕累累的內臟和骨骼從何而來?
她生前遭受過各種虐待和折磨,可她真的是女巫嗎?
真不好說。
這也是本片的第二層可怕之處。
從以屍體解剖為出發點的現代恐怖片,轉變到涉及歷史問題的宗教恐怖片。
由對於死亡的恐懼,轉變到對於魔鬼的恐懼。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死亡和魔鬼嗎?
和某些東西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