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內由於暫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所以對於本土的恐怖、驚悚、犯罪等題材電影的審查相當嚴格,對於國外電影的引進也是精挑細選,容不得半點紕漏。
而在如此嚴苛的審查環境下,竟有一部國外限制級恐怖片曾被國內引進過,拓寬了內地引進類型片的「保守」思路。
——《孤堡驚情》。
01
故事的主人公蘿拉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直到某天被人領養。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她與丈夫和兒子重新回到荒廢已久的孤兒院,決定重建這裡幫助更多孤兒。
可自從搬來以後,兒子西蒙就開始變得有些不對勁,不僅常常半夜驚醒,還經常對著空氣說話,聲稱自己認識了幾個新朋友。
某天,一個女社工不請自來,表示想要留在這裡工作,並拿出了一份西蒙的資料,卻被蘿拉當即趕出家門。
原來西蒙不是她和丈夫的親生兒子,而是兩人領養的、患有愛滋病的孤兒。
她本以為趕走女社工就萬事大吉,沒想到西蒙還是找到了那份資料……
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影評人老師曾說過:恐怖片市場就像是一座不斷在搭建、日益精緻的迷宮,前人走的路越多,留給後人的路越少。
什麼意思?隨著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製造驚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很多國家都展開了本土恐怖片的變革與轉型,但大多最終都被市場的洪流所淹沒。
不過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就比如西班牙恐怖片。
近些年來,西班牙恐怖、驚悚佳作頻出,憑藉種種鮮明的特點自成一派,甚至成為了業界標杆般的存在。
畫面精緻冷冽,演員顏值高、演技好,劇情反轉多、腦洞大,而且一部電影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看之前以為是愛情故事,看著看著卻背脊發涼;看一半以為是恐怖故事,到最後卻感動到哭。
而本片作為西班牙電影的早期作品,同樣如此。
孤兒院裡究竟有沒有鬼?西蒙口中的新朋友是否真實存在?女社工的行為又為何如此怪異?
影片前半段對於這些疑問隻字未提,後半段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拋出更多疑問。
西蒙急著帶媽媽去看的「託馬斯小屋」在哪裡?走廊裡頭戴麻布面具的孩子是誰?莫名失蹤的西蒙又究竟去了哪裡?
看得抓心撓肝?但這正是本片的高明之處。
扣人心弦、求而不得,方能令觀眾產生極大的好奇和興趣,從而產生看下去的欲望。
02
一般來說,傳統恐怖片為了避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直觀上的恐怖感,往往會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劇情簡單明了,不會設置太過複雜的懸念和線索。
而本片的導演J·A·巴亞納卻劍走偏鋒、另闢蹊徑,用環境和故事本身調動氣氛,在現實與虛幻、真實與想像的縫隙裡將整個故事講得詭異陰森。
全片每一處看似閒置的布景、空鏡頭甚至風景細節的變化都在無形中起到了推進劇情的作用。
比如矗立在海邊、已經停用的燈塔,從頭到尾都沒有主動參與事態發展,可它的燈光卻成了觀眾分辨現實與虛幻的風向標——三十年前燈塔是亮的,而現在已經不亮了,預示著鏡頭是現實還是回憶,或是人物死後的景象。
最重要的是全片決定劇情走向的兩處反轉,巧妙地使得觀眾想要在觀影過程中猜測劇情走向基本都會被無情打臉。
(劇透時刻,沒看過的小夥伴請自行撤退。)
第一處,女社工被車撞死,警察調查發現,她曾在孤兒院工作過,還有一個因面部畸形整日戴著麻布頭套、被孤兒院的孩子捉弄意外死亡的兒子——託馬斯。
當年女社工為報復那些孩子將他們全部毒死,而蘿拉恰好在那天被領養,逃過一劫。
知道了這層設定,片中大部分疑問迎刃而解。
西蒙所謂的新朋友,正是女社工死去的兒子託馬斯和當年的孤兒們,女社工拿西蒙的身世說事,則是怕蘿拉發現她毒害孤兒的真相。
那失蹤的西蒙究竟去了哪裡呢?自此影片開始了第二處反轉。
蘿拉找到了兒子口中的「託馬斯小屋」——孤兒院儲藏室下面的一間密室。
可她在那裡發現的,只有一具頭戴麻布面具、已經乾癟的小孩屍體。
9個多月前,西蒙想帶媽媽看看這間小屋,結果被忙於孤兒院重建儀式的蘿拉打了一巴掌,賭氣之下將她鎖在衛生間,然後躲在密室裡等待著被發現。
不幸的是,蘿拉擺放的金屬管正好堵住了密室的出口,她不知道密室的存在,西蒙也出不來,最終死在裡面。
這兩處反轉使得影片具有了更加寬泛的解讀,不管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整個故事。
按照有神論者的推論,當年被女社工毒死的孩子們本能地依賴幸運活下來的蘿拉,也將西蒙當成了同類,本身的疾病和交友方式導致他被困而死,而他的死亡也引導蘿拉回歸了幾十年前就該完成的死亡。
按照無神論者的推論,西蒙本身的疾病和交友方式促使他找到當年託馬斯留下的頭套和私密空間,渴望躲避人群又想要親密朋友陪伴的他幻想了這麼一個傾訴對象,而蘿拉依據這些遺物自然而然地打開了塵封的記憶。
這兩種解讀各有道理,都能說得通,正是本片的高明之處。
03
影片最後,得知真相的蘿拉抱著兒子的屍體走出密室、坐在窗前,近乎崩潰地服用了大量安眠藥,永遠陪在了兒子和那些兒時玩伴的身邊。
結局一出,小嗨被虐得「體無完膚」,我似乎明白了國內引進本片的理由:突破了恐怖橋段的尋常運用,加入了「美麗」的色彩。
沒錯,作為一部恐怖片,本片顯然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驚嚇需求,可仔細想來,恐怖片就一定要嚇得觀眾吱哇亂叫嗎?縱觀整個恐怖片影史,還真不一定。
那些披著恐怖外衣實際卻講述了一個溫情故事的恐怖片不在少數,而本片,直接將恐怖片變成了傷感溫情片。
單純又有些任性的小兒子,因為一時衝動釀成悲劇的母親,兩者之間的情感被直接且精準地傳遞著,足以令人為之動容。
也許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吧,連死亡也分不開。
這大概就是西班牙電影的魅力所在。
讓你惴惴不安地開始,一臉淚水地結束。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