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2020-12-14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

人們對傳統的一些禮儀、習慣等,都遵循的非常好。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

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同事小萬家的孩子太懂事了,以至於每次大家聚會的時候,我們都會心疼這個坐在一邊,不打擾爸爸,也不打擾其他叔叔,阿姨的孩子。

小萬兒子從小就成績優異,不過看得出來,他很喜歡思考,在一些日常的生活裡,他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或者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是個十足的「好奇寶寶」。小萬也很樂意回答,孩子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可能是由於孩子比較喜歡想問題,所以思想上比同齡人成熟許多。每次遇到問題,小萬的孩子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緩和大家的矛盾,經常讓出自己的玩具、零食,化解小夥伴們之間的尷尬和爭吵。

有時,親戚家的孩子去家裡做客,孩子也會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玩具。一般來說,當對方要求孩子送玩具時,孩子都會不樂意,可是小萬孩子不同,再捨不得的東西,他多摸摸,也就送出去了。

這樣不會拒絕,一味順從的孩子,讓我們既心疼,又覺得自責。顯然,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和影響,他們才會這麼委屈自己。

所以,父母別再讓孩子當「聖母」了,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他們需要保護自己。

一、孩子為什麼學不會拒絕?

1.害怕父母不開心

其實看的出來,小萬的孩子之所以這麼懂事,是因為他太想做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了。而且從小就被誇,讓他不敢犯錯,一犯錯,就感覺自己對不起爸爸媽媽,辜負了他們。因而,害怕父母不開心,是這些人學不會拒絕的重要原因。

2.性格自卑,沒有自信心

有的孩子因為擔心父母而不拒絕,有的孩子則是因為不想失去小夥伴而不敢拒絕。

這些孩子大多不夠自信,做事謹小慎微,害怕因為自己的小動作而失去了朋友,這種自卑的心理,讓他們很難拒絕別人。

二、哪些事情上孩子需要學會「自私」?

1.物品所有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明知道自己不知道被強迫,卻還是會做強迫孩子的事情,比如分享玩具。在物品所有權上,孩子需要自私一點,這樣才能建立正確的所有權認知,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東西,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2.不是所有的忙都可以幫,孩子的主見很重要

有一個標籤叫做「便利貼女孩(男孩)」,他們總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卻不敢拒絕,沒有主見,不會對別人的要求說不。在主見這件事,建議家長們要多教孩子「自私」,沒有主見的孩子太容易被別人左右了,父母該知道。

三、家長怎麼教會孩子原則性問題

1.適度讓步

舉個例子,當兩個人在爭吵的時候,一方可以做出適當的讓步,比如平緩情緒,不跟對方計較。但是如果對方步步緊逼,佔有欲太強烈的話,就應該教孩子做出反抗,這個時候的「自私」很有必要。我們需要讓步,但是不是一味地忍讓、順從,這是原則,也是待人處事的底線。

2.就事論事

家長在碰到問題的時候,容易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而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需要理清這個關係,最好是能夠就事論事,正常對待,這樣的原則可以幫助孩子做出比較正確的決定,至少是不太會後悔的選擇。

3. 分析對錯

在原則性問題上,一份對錯很重要。因為孩子只有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才能做出下一步的選擇,判斷,否則就是盲目跟風,這樣自然失去了一個人的原則,不利於孩子解決問題。

主見,不盲從,是孩子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原則之一。

在這裡提醒大家,家長要教會孩子「自私」,別再讓孩子白白吃虧,學會拒絕很簡單,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不想讓孩子吃虧,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否則會活得很累
    每個孩子都父母的寶貝,都不希望孩子以後會活得很累或者是很痛苦。所以,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雖然,自私這件事任何父母都不喜歡孩子擁有,因為,自私的性格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但是身為父母卻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仔細,因為不懂得自私光會分享的孩子,為了會生活得很累,很痛苦。
  •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了。 世人皆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數,福報享盡,災到人亡。如此一來,人之福報則綿長不盡矣。 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有福報。 如果他的福報盡了,不論是升鬥小民,還是帝王將相,皆命終。 今人多無知,不孝父母,不敬長輩,唯獨溺愛子孫。 從小就給孩子錦衣玉食,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皆是最好。
  • 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不點藍字,我們哪來故事?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父母的愛,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無私」。願意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是很多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並且常常引以為傲。,但卻為了孩子放棄了;她每天都飽受失眠的折磨,可仍然為了不吵醒丈夫,夜裡躡手躡腳的起床,連鞋都不敢穿。
  • 「我把孩子養成老實人,不是為了讓你家娃欺負的」父母發言太心酸
    作為媽媽,王小騫自然非常心疼,想為女兒討回公道,然而小姑娘卻說小夥伴是鬧著玩兒呢,讓媽媽不要跟小夥伴計較,還說自己不告狀的。一番話看得網友心裡酸酸的,這得是多麼善良一個小天使,自己受傷了還為別人說話!於是紛紛主張王小騫尊重女兒的想法,畢竟同個幼兒園裡,將來還是要一起玩耍的。
  • 性格影響成長,這4種類型的孩子,將來容易吃虧,尤其是第3種
    因此,這類型的孩子,特別的惹人心疼,家長需要儘早地教會他們,維護自己的權益,畢竟這個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不懂得保護自己,往往會吃大虧。而對於自己的東西,即使不玩,也不讓其他孩子玩。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關係,其實這就是孩子自私、貪小便宜的性格原型的形成。如果家長不儘快糾正,孩子就會逐漸養成這樣的性格,不懂得分享,自私自利。長大後,很難有真正的朋友,也很容易被排斥和遭受損失。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一個「自私」的父母。孩子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自私的人,總想著自己的好,而忽視身邊人的感受呢?或許父母「愛計較」一點,孩子會變得不一樣。不必詢問孩子每天想吃什麼,更不必三餐都將好吃的擺在孩子面前。
  • 允許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小涵的爸爸媽媽對小涵有著嚴格的要求,凡事一定要她做到最好,否則就等於失敗。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時間一久,孩子可能會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感,抑制自己的想法,導致凡事都迎合其他人。這種扭曲的心理,會讓他們長大以後在人際交往中感覺很痛苦。如果孩子被別人欺負,父母的正確做法是怎樣的呢?明明建議:在孩子被別人欺負的時候,要教會他堅定勇敢地對對方說:「你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就打你了。」一方面,這句話能夠讓孩子提振信心,認為自己是能反擊的,不是任人欺負的軟柿子。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自私還是另有原因?很多家長都錯怪孩子了
    忍不住為莉莉媽媽的做法點讚,而奶奶完全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譴責「不分享」的人,就像是我有錢,就一定得把錢分給你一樣,這是沒有道理的。有些家長好面子,覺得孩子獨佔玩具會讓他們面子上掛不住,從而斥責孩子,強制孩子要分享玩具。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青春期父母必修:五彩青春,孩子教會我們哪些事?
    當我們曾經憤怒,曾經無助,最終我們還是要感謝這段五味雜陳的旅程,感謝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以下的每一段標題都還原自孩子在和我爭吵過程中的「脫口而出」。當時有氣憤,有啞口無言,現在看來,每一句都是教會我成長的「良言」。01別用今天來定義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的評價,對他來說是意義重大的。
  • 別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現在有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不知道體貼父母。那麼我想問孩子是誰教育的,孩子的思想觀念是誰灌輸的,別跟我說是老師沒教好,錯,是你們,是你們咎由自取。孩子是無辜的,他們從一張白紙變成你們討厭,抱怨的摸樣,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嗎?NO,是你們。
  • 低情商的娃誰不討厭?腦子不靈光,孩子不受歡迎,父母該咋幫忙?
    如果父母從小不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孩子多半會成為一個比較自私且自我為中心的人。因為缺乏情商教育的孩子,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處處都以自己的需求為先,這樣的孩子只懂得為自己著想,不懂得分享更不願意付出,因此將來也會是一個自私的人。 2、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情商比較低的孩子,人際關係也會更緊張。
  • 楊絳: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是養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不是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02不懂感恩的孩子再優秀也無用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優秀,對於家庭、對於社會也全無益處。還記得那個留學生殺母的新聞嗎?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文|文兒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裡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
  • 從《天空之城》看育兒:把孩子當替代品,是父母最高級別的自私
    都不用再往下看,我就知道,她女兒的結局一定是很慘澹的。每個孩子都該為自己而活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可能不會像劇中的母親那樣極端,他們往往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忽略界限、失去自我。在我們傳統的家庭中,很流行一句話:孩子,你要努力,你是把爸爸媽媽的希望。每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要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夢想、壓力。正因如此,孩子們往往活得很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
  • 孩子搶玩具,90%的父母無可奈何...
    其實,上面這種情況,小朋友爭東西,不給就哭,撒潑打滾,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比如遊樂場、幼兒園、公園,更是屢見不鮮。孩子愛搶東西這個行為看起來好像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長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出現特別尷尬的場面。 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參與孩子的「戰爭」呢,又該怎樣引導孩子化解矛盾?我們弄要清楚,孩子為什麼要搶東西。
  • 孩子孝順父母卻不領情,家長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一直沒說話的爸爸低聲道:「我不餓,我不吃。」媽媽更生氣了:「我也不吃,退回去兩份,現在,馬上!」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來,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這麼生氣,他只是單純的想和父母一起吃頓熱乎飯啊!如果他們能學會接受這份愛,孩子一定會比之前,更愛父母,也更能擁有幸福的能力。愛不是單行道,並行、相互的愛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總是習慣性付出,但卻忘了,孩子也天然有愛人的能力,孩子愛你的時候,別忘了感謝他,並且接受他的愛。
  •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平安健康才是福,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2.在路上以及公共場所首先,要教會孩子交通規則,時刻提醒走人行道,看紅綠燈,靠右通行不可以亂跑,要跟住大人一起走。其次,在公共場所易發生走失走散,擁擠踩踏,摔傷撞傷,這些安全問題在活潑好動的孩子當中,發生率更高些,孩子好奇心重,看什麼都覺得好玩有意思,所以家長一定要看緊我們的孩子,並且告訴孩子要遵守公共秩序,不湊熱鬧,如果發生走失走散可以找商場裡穿制服的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尋找父母。不能漫無目地隨意亂逛。
  • 亂發脾氣、自私小氣?父母學會這3個技巧,孩子情商遠超同齡人
    昨天晚上,她吃了一塊孩子的巧克力,沒想到孩子撒潑打滾、不依不饒,一定要她立刻出門給他重買。「自私不願意分享、老愛發脾氣,3歲的孩子這麼可怕嗎?」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或許跟叛逆期有關,但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