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因為朋友的強烈推薦,我去看了一個關於教育題材的韓劇—《天空之城》。
對於平時不怎麼看韓劇、一直對韓劇保持中立狀態的我來說,這部劇真地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該劇圍繞著一座名為「天空之城」的韓國上層名流居住的城堡展開,講述了這裡的太太們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而進行各種鬥爭的故事。
執念太深的人很恐怖
裡面的主人公都令人印象深刻:那個偽善的讀書會會長,他是法學院的高材生,從大學到博士,從小職員到檢察長,他已經到達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他卻因為自己是洗衣店老闆的兒子,出身卑微,所以許多年來一直心存自卑。
他因為自己今生難以到達金字塔的頂端,所以,他強迫自己的兒子學習,逼迫自己的兒子來繼承他的夢想,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
他用近乎變態的方式逼迫他們突破極限,當孩子沒有在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他布置的題目,他居然鎖上門,一把按住兒子的脖子,發了瘋似的大吼大叫。
孩子嚇得魂飛魄散,瑟瑟發抖地流著眼淚;他依然逼迫孩子說出他的夢想,讓孩子把他的夢想當做自己人生的目標。
強迫孩子的現象就在我們身邊
看到這裡我瞬間一身冷汗,因為我仿佛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身邊人的影子。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父母自以為是地以愛的名義,早早地就「綁架」了孩子的思想,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父母很恐怖,他們自己都沒什麼主見,喜歡跟風。當下流行什麼,他們就強迫孩子去學習什麼,他們從來沒有意識、沒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地想法。
當他們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輔導班,花了很多冤枉錢,卻看不見孩子的明顯進步,他們就會變得既焦慮又暴躁。
他們心中或許有疑惑,也會懷疑的孩子是否不夠認真、不夠努力。可他們很少會反思自己,很少會去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如此一來,孩子們勢必會產生抵抗心理,孩子越叛逆,父母越強硬,大家僵持到最後,勢必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就反應了我們的國家,這樣的現象也十分普遍,必須引起我們家長的高度重視。
急功近利的選擇是悲劇的開始
該劇中,另一位女主角更恐怖,她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女人,父親是菜市場賣牛血的酒鬼,這導致了她的內心也是非常地自卑。
因為長期被她出身醫學世家的婆婆看不起,她改了名字、換了身份,給自己定了一個書香門第、貴族千金的人設。
即便如此,外表的浮華,依舊無法抵消或掩蓋她內心的自卑。所以,她用盡一切辦法,想讓她的女兒考上最好的醫科大學,來為自己爭口氣。
她的女兒雖然沒有牴觸她的教育方式,卻被她不擇手段的功利教育培養成了一個霸道、小氣、自私的人。
在學校裡,沒有人願意跟她女兒玩兒,學校開展的小組學習,她也沒辦法參加,因為沒有人願意跟她成為一組。
而她的,那個出身卑微的女人,依舊活在她為女兒編織的「天才夢」中,不願意醒來。
即使她已經知道,有個輔導老師用仇恨教育導致了朋友一家「家破人亡」的悲劇,為了讓女兒順利考上醫學院,為自己爭光,就算讓悲劇重演,她也在所不惜。
都不用再往下看,我就知道,她女兒的結局一定是很慘澹的。
每個孩子都該為自己而活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可能不會像劇中的母親那樣極端,他們往往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忽略界限、失去自我。
在我們傳統的家庭中,很流行一句話:孩子,你要努力,你是把爸爸媽媽的希望。每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要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夢想、壓力。
正因如此,孩子們往往活得很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
從小到大,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為孩子們安排好一切,而父母對孩子們,似乎也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好好學習。
然而,這樣的觀念,往往會導致很多問題。每次接送寶寶上下課時,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很多小朋友哭著來上興趣班。
每次見到這種情形,我都會覺得難過。看著那些流著眼淚的小朋友,我都會想到被父母剝奪課餘時間的自己。
想想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願意接受接受父母的強制和安排嗎?為什麼我們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呢?
回想一下,那些喜歡強迫孩子、喜歡從眾,給孩子們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急於求成地想要孩子出人頭地、成龍成鳳的父母,往往是狹隘和自卑的。
他們對自己的現狀和人生有諸多不滿和遺憾,他們覺得自己今生可能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終極夢想了,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然而,他們忘了,孩子雖是父母生的,卻從來都不是父母的所屬物品,更不是父母的替代品。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們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他們是自己的主人,有權利掌控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而活。
教育孩子要保持理性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會儘量讓自己保持理性。雖然,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長大以後有自己的特長,在報特長班這個問題上,我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他自己不確定要報什麼樣的特長班,我會多花些時間帶他去體驗,在所有的嘗試都進行完了,我相信他會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他暫時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也不必著急,但是如果他確定了喜歡的東西,就要引導他堅持下去,而不是強迫。
有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一次性學很多東西,我也會在心裡犯嘀咕:萬一孩子被落下怎麼辦?
我也會帶著主觀的傾向,覺得學畫畫很有用,想要送孩子去繪畫班,覺得學舞蹈的男生很酷,想要送孩子去學舞蹈……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猛然一驚:冷靜,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孩子的,孩子不應該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而是應該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再想想《天空之城》裡那些主人公,除了那個尊重孩子想法的作家一家幸福美滿,其他的家庭,有的自殺,有的瘋掉,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妻離子散。
儘管這不是他們原本想要的結果,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替代品,是父母最高級別的自私。
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和家庭的幸福美滿,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理性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選擇,可以引導和建議,千萬別強迫和威脅,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