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空之城》看育兒:把孩子當替代品,是父母最高級別的自私

2020-12-09 曉露爸爸

前兩天,因為朋友的強烈推薦,我去看了一個關於教育題材的韓劇—《天空之城》。

對於平時不怎麼看韓劇、一直對韓劇保持中立狀態的我來說,這部劇真地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該劇圍繞著一座名為「天空之城」的韓國上層名流居住的城堡展開,講述了這裡的太太們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而進行各種鬥爭的故事

執念太深的人很恐怖

裡面的主人公都令人印象深刻:那個偽善的讀書會會長,他是法學院的高材生,從大學到博士,從小職員到檢察長,他已經到達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他卻因為自己是洗衣店老闆的兒子,出身卑微,所以許多年來一直心存自卑。

他因為自己今生難以到達金字塔的頂端,所以,他強迫自己的兒子學習,逼迫自己的兒子來繼承他的夢想,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

他用近乎變態的方式逼迫他們突破極限,當孩子沒有在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他布置的題目,他居然鎖上門,一把按住兒子的脖子,發了瘋似的大吼大叫。

孩子嚇得魂飛魄散,瑟瑟發抖地流著眼淚;他依然逼迫孩子說出他的夢想,讓孩子把他的夢想當做自己人生的目標。

強迫孩子的現象就在我們身邊

看到這裡我瞬間一身冷汗,因為我仿佛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身邊人的影子。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父母自以為是地以愛的名義,早早地就「綁架」了孩子的思想,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父母很恐怖,他們自己都沒什麼主見,喜歡跟風。當下流行什麼,他們就強迫孩子去學習什麼,他們從來沒有意識、沒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地想法。

當他們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輔導班,花了很多冤枉錢,卻看不見孩子的明顯進步,他們就會變得既焦慮又暴躁。

他們心中或許有疑惑,也會懷疑的孩子是否不夠認真、不夠努力。可他們很少會反思自己,很少會去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如此一來,孩子們勢必會產生抵抗心理,孩子越叛逆,父母越強硬,大家僵持到最後,勢必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就反應了我們的國家,這樣的現象也十分普遍,必須引起我們家長的高度重視。

急功近利的選擇是悲劇的開始

該劇中,另一位女主角更恐怖,她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女人,父親是菜市場賣牛血的酒鬼,這導致了她的內心也是非常地自卑。

因為長期被她出身醫學世家的婆婆看不起,她改了名字、換了身份,給自己定了一個書香門第、貴族千金的人設。

即便如此,外表的浮華,依舊無法抵消或掩蓋她內心的自卑。所以,她用盡一切辦法,想讓她的女兒考上最好的醫科大學,來為自己爭口氣。

她的女兒雖然沒有牴觸她的教育方式,卻被她不擇手段的功利教育培養成了一個霸道、小氣、自私的人。

在學校裡,沒有人願意跟她女兒玩兒,學校開展的小組學習,她也沒辦法參加,因為沒有人願意跟她成為一組。

而她的,那個出身卑微的女人,依舊活在她為女兒編織的「天才夢」中,不願意醒來

即使她已經知道,有個輔導老師用仇恨教育導致了朋友一家「家破人亡」的悲劇,為了讓女兒順利考上醫學院,為自己爭光,就算讓悲劇重演,她也在所不惜。

都不用再往下看,我就知道,她女兒的結局一定是很慘澹的。

每個孩子都該為自己而活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可能不會像劇中的母親那樣極端,他們往往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忽略界限、失去自我。

在我們傳統的家庭中,很流行一句話:孩子,你要努力,你是把爸爸媽媽的希望。每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要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夢想、壓力。

正因如此,孩子們往往活得很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

從小到大,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為孩子們安排好一切,而父母對孩子們,似乎也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好好學習。

然而,這樣的觀念,往往會導致很多問題。每次接送寶寶上下課時,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很多小朋友哭著來上興趣班。

每次見到這種情形,我都會覺得難過。看著那些流著眼淚的小朋友,我都會想到被父母剝奪課餘時間的自己。

想想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願意接受接受父母的強制和安排嗎?為什麼我們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呢?

回想一下,那些喜歡強迫孩子、喜歡從眾,給孩子們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急於求成地想要孩子出人頭地、成龍成鳳的父母,往往是狹隘和自卑的。

他們對自己的現狀和人生有諸多不滿和遺憾,他們覺得自己今生可能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終極夢想了,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然而,他們忘了,孩子雖是父母生的,卻從來都不是父母的所屬物品,更不是父母的替代品。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們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他們是自己的主人,有權利掌控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而活。

教育孩子要保持理性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會儘量讓自己保持理性。雖然,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長大以後有自己的特長,在報特長班這個問題上,我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他自己不確定要報什麼樣的特長班,我會多花些時間帶他去體驗,在所有的嘗試都進行完了,我相信他會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他暫時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也不必著急,但是如果他確定了喜歡的東西,就要引導他堅持下去,而不是強迫。

有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一次性學很多東西,我也會在心裡犯嘀咕:萬一孩子被落下怎麼辦?

我也會帶著主觀的傾向,覺得學畫畫很有用,想要送孩子去繪畫班,覺得學舞蹈的男生很酷,想要送孩子去學舞蹈……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猛然一驚:冷靜,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孩子的,孩子不應該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而是應該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再想想《天空之城》裡那些主人公,除了那個尊重孩子想法的作家一家幸福美滿,其他的家庭,有的自殺,有的瘋掉,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妻離子散。

儘管這不是他們原本想要的結果,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替代品,是父母最高級別的自私。

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和家庭的幸福美滿,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理性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選擇,可以引導和建議,千萬別強迫和威脅,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天空之城豆瓣評分是多少 天空之城劇情簡介
    天空之城豆瓣評分是多少 天空之城劇情簡介時間:2018-12-07 12:5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空之城豆瓣評分是多少 天空之城劇情簡介 最近看了兩部韓劇《男朋友》和《天空之城》,一個是女總裁愛上小鮮肉,一個是不擇手段培養孩子的精英家庭。
  • 《天空之城》現實主義韓劇
    接下來就是一場媽媽們的對決,從補習班,到學習小組,再到一對一高考協調專員,天空之城的每一位家長都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為自己的孩子充電補課,只為孩子能夠在高考中拔得頭籌,繼續家族榮耀。可即使是這樣,父母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結局卻一點都不圓滿,剛考上韓國首爾醫科大學的樸英才叛逆依舊,在考上學之後,就和父母斷絕關係,把自己的母親逼上了絕路,造成了家庭成員關係破裂、妻離子散的悲慘境遇,英才媽媽,在一個雪夜裡開槍自殺,倒在了白色雪地中。隨後丈夫立馬辭職迅速搬出天空之城,英才也不見蹤影。
  • 《天空之城》:生在起跑線上
    《天空之城》無疑是當下最具話題性的電視劇。故事看似並不離奇。一群居住在高尚社區「天空之城」的中產太太,處心積慮要輔助丈夫事業成功,培養子女成為人中龍鳳。在國內,《天空之城》也是輿論焦點,引發升學壓力、職場競爭、親子情感等多個熱門議題,被稱為「現象級韓劇」。最能引發共鳴的,應該是劇中走火入魔式的育兒焦慮吧。補習班、名師,甚至天價難求的「高考協調員」,只要能提高孩子的成績排名,家長可以傾囊而出,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小論文、讀書研討、社團活動、志願服務,所有課外活動的最終目標也是為了排名——履歷表上不可或缺的漂亮裝飾。
  • 中國版《天空之城》殺青,看了主演陣容,收視穩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直是家長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執念,為了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父母們盡心竭力、勞碌奔波。2018年韓劇《天空之城》便是圍繞這一問題。此劇一經播出,不僅贏得收視佳績,劇中荒誕情節、畸形規則也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 《天空之城》:中產階級的教育到底有多攀比?看這部韓劇就知道了
    文/羅小可《天空之城》這部韓劇在豆瓣評分高達8.8分,是一部接地氣的黑色喜劇。故事簡單來講就是「千萬年薪家庭送小孩去名校」的故事,既真實又扎心。劇的開始,是圍繞韓國一個高端的社區開始的。住在這裡的人都是社會的精英。他們不僅僅要求有錢,而且要受過高等教育,擁有社會地位。
  • 韓劇《天空之城》把殘酷的教育競爭講透了:折騰孩子得不償失!
    在現象級國民大劇《天空之城》中,為了孩子的應試成績,韓國媽媽把孩子折騰了個遍,最終卻只落得個政亡人息。《天空之城》的悲劇帶給我們一個啟迪:教育孩子,要多念阿彌陀佛,保持平常心。圍繞這SKY王座,從補習班,到學習小組,再到一對一高考協調專員,天空之城的每一位媽媽都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為自己的孩子充電補課,只為孩子能夠在高考中拔得頭籌,繼續家族榮耀。
  • 韓劇《天空之城》戳中教育痛點:「唯成績論」成毀掉孩子的根源
    最近宅在家裡看了一部叫做《天空之城》的韓劇,看完這部劇之後,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這部韓劇不僅僅講的是劇情,背後還揭示了一些教育的真理,給許多的父母一個嚴重的警告,那就是"唯成績論"成為了毀掉孩子的根源。韓劇《天空之城》背後的教育真理天空之城指的是韓國的一個高端社區,想要入住這社區的人,要麼名校畢業,要麼有家世背景,要麼有能力前途無量。
  • 《天空之城》主角希望孩子未來光明,但卻遭世人唾棄!?看完驚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較為黑暗的韓國網劇——《天空之城》。為什麼說這部劇很黑暗呢,啊劇認為有三點:第一點呢,啊劇覺得是這部劇的題材很現實,往往孩子的教育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第二點呢,電視劇整體的色調偏黑,並且背景音樂沉重,啊劇覺得很有壓抑感;第三點其實也不能說是黑暗,只是這部劇中的角色選擇都不是普遍的明星,大多是演技被認可的,所以看上去不會有青春劇那般。
  • 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通過犧牲自我而付出的愛,都註定以悲劇收場。因為,在愛裡,我們都需要「自私」一點。01愛,從不是埋葬自己昏黃的天空,乾枯的樹枝,地上滿是起伏如墳頭般的土堆。而Maye彪悍的人生,正是源於她在成全孩子的時候,也「自私」的成全了自己。在愛孩子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應該「自私」一些。這個「自私」並不是只顧自己,而是應該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自由。
  • 韓劇《天空之城》,為了孩子上名校,豪宅裡的主婦們拼了
    繼承就意味著縮水,想要維持榮耀,就必須幫助孩子自己爬上金字塔頂端,於是頂級名校就成了向上爬的天梯。這部韓劇《天空之城》講的就是,媽媽們如何把孩子送進頂級名校。天空之城(SKY )是劇中人物生活的地方。這裡自然環境優美,依山傍水,山林環繞,草地綠油油,家門口就是野餐聖地。這裡現代設施配備齊全,咖啡館,健身房,高級餐廳,甚至有專門的圖書館。
  • 不想讓孩子吃虧,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否則會活得很累
    所以,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雖然,自私這件事任何父母都不喜歡孩子擁有,因為,自私的性格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但是身為父母卻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仔細,因為不懂得自私光會分享的孩子,為了會生活得很累,很痛苦。
  • 8.9分韓劇《天空之城》:收視破22.3%,父母們都該看看
    神賜給我們孩子,並不是讓我們為所欲為。孩子的存在,是讓我們這些傲慢的人類明白,原來有些事情,連我們人類都無能為力。韓國0.1%頂流聚集的富人區——天空之城裡,正舉行著一場慶功宴。四戶家庭推杯換盞,祝賀英才考上了首爾醫大。父親秀昌一邊謙虛回應其他父親的馬屁,一邊貼心讚揚妻子明珠是賢內助。其他幾位母親都盤算著同一件事:拿到英才的生活作品集。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如果一方堅持不給,另一方強硬搶奪,父母再不做出合適的勸導,現場一定會變成哭鬧大戰。然而,如果大人用權威逼迫孩子把手中的東西讓出去,並不能養成分享的好習慣,相反,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安全感,反而變得更自私。所謂「自私」,源於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大概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產生了「自我」的意識,也逐漸建立了「所有權」的概念。用孩子的眼光來看,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他們只顧建構自己的自我意識,想不到別人也有「我的」。此時的「自私」是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自私還是另有原因?很多家長都錯怪孩子了
    大部分寶媽都希望看到孩子主動和他人分享,充分享受友誼的快樂,因此會極力避免孩子獨佔玩具,假若孩子仍舊不肯分享,便會被扣上「自私」的帽子。莉莉媽媽帶著莉莉去小區公園玩滑板車,碰到了一個奶奶帶著四歲左右的孫女,小女孩一直盯著滑板車看,莉莉看出了女孩的「不懷好意」,跟媽媽說:「我們去那邊玩吧,我不要跟她一塊玩。」
  • 深度解讀《天空之城》,宮崎駿與《天空之城》的故事!
    ,《天空之城》並沒有獲得日本本土觀眾們的青睞。不過根據發行商東寶那邊的數據來看,上映之時《天空之城》的觀眾滿意度高達 97.7% ,觀影人群覆蓋了各個年齡層。這在當時的動畫市場還是比較少見的。作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部動畫,《天空之城》開啟了吉卜力老少鹹宜合家歡的路線。
  • 韓劇《天空之城》將翻拍為美劇,看美國精英怎麼花式教育孩子
    據報導,韓劇《天空之城》將被翻拍成美國無線電視臺NBC的試播節目,名字叫做《Tribeca》。韓劇《天空之城》國內大火,對於美版《天空之城》,你會期待嗎?Tribeca是位於紐約曼哈頓南部的知名的「富人村」,美版《天空之城》將會延續韓劇的富人設定。
  • 中年再讀《紅樓夢》,發現這其實是一部育兒寶典...
    但如今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孩子,回過頭來再看,竟發現它竟然是一部育兒寶典。 擔心隔代育兒,孩子就得自己養 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很多父母選擇將孩子託付給老人。但隔代育兒卻同時會產生很多問題,賈寶玉就是最好的例子。
  • 盤點:宮崎駿最出名幾部動漫,天空之城上榜,它至今有人看
    Top.5風之谷這部影片的原著、導演、編劇等工作都是宮崎駿所擔任的,主要講述了大戰毀掉了人類的文明,千年後的人類,生活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更加要命的是這個世界裡面生活著非常多,能散發毒氣的巨蟲,還有菌類的森林威脅著人類。人類也只能在風之谷這片淨土上謀取生存的故事。這部影片主要想通過熒幕向人們傳達,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 「三腳凳」理論告訴你:育兒的本質與孩子無關,與父母自身有關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雖然我單身且沒有孩子。開始讀這類書並不是要為育兒做準備,我的初衷是想尋找一些答案。有一句話說「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能從童年找到答案。」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讀的這本書。當然,我也從這本書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我覺得所有要組建新家庭,準備養育寶寶的人都應該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