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卜字戟發展簡史,呂布用的戟到底是什麼樣的?

2021-01-11 冷兵器研究所

  西漢時期,戟的材質和形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秦代及其以前的戟都是聯裝青銅戟,而從西漢開始,軍隊使用的戟都是鋼鐵製成的合鑄戟,這種戟的外形呈卜字狀,因此也被稱為卜字戟。從記載來看,西漢時,戟是軍隊的主要武器之一。漢代每十裡設一亭,每亭有一亭長,亭為西漢的基層單位,同時也是準軍事單位。《後漢書百官志》中說,西漢亭長配備五種兵器,其中之一就是戟。

  

  ▲秦俑坑中的戟

  在當時,戟被廣泛的應用於各個兵種,騎兵使用的戟被稱為馬戟,步兵使用的戟被稱為步戟。漢初平定七國之亂時,漢軍著名將領灌夫「披甲持戟」,率眾衝鋒,灌夫使用的戟,便是騎兵使用的馬戟。馬戟都是長戟,步戟則有長有短,長戟的通長多在2~2.5m左右,短戟的長度不定。從春秋戰國時期步兵戈的長度來看,應該在1~1.5m左右。劉勝墓出土過兩件長戟,一件長2.26米,一件長1.93米,戟頭均為鋼製。

  

  ▲遊戲王者榮耀中呂布截圖

  馬戟和步戟的戟頭沒有區別,通高多在35~37cm之間。浙江杭州古蕩西漢末墓、江蘇盱眙東陽漢墓、西安大劉寨村漢長安武庫遺址、山東菏澤巨野紅土山漢墓、陝西長武等地都出土過西漢時期的卜字鐵戟。這些戟的形制大體相同,沒有明顯區別。長戟一般是雙手使用,短戟在使用時通常要搭配盾牌,也有人會雙持短戟作戰。

  

  ▲漢畫像石拓片-持手戟的護衛

  馬王堆三號墓出土過兩件帛畫,一件描繪的是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另一件描繪了墓主和他的隨從軍隊出行時的狀況。隨葬簡牘中記載有這些隨從人員的數量和裝備情況,其中「卒」300人,弩手、長戟盾、長矛盾各三分之一;「從」196人,其中有60名短戟盾和60名短矛盾。除了常見的步戟和馬戟,漢代還有一種手戟,手戟相當於不裝柄的戟,末端以繩子纏繞方便持握,也有一說是短柲戟。手戟一般用於防身,也可以作為投擲武器使用。

  漢代貴族官吏的房間裡經常會放置武器架,這種武器架被稱為蘭錡,又稱兵蘭或兵闌。從出土的畫像石上看,蘭錡上放置的兵器有刀、劍、手戟和弓弩。除了卜字戟外,漢代還有一種鉞戟,為鐵斧和鐵矛組裝而成,均為熟鐵打制。這種鉞戟最早發現於朝鮮半島古樂浪郡墓葬,國內發現的鉞戟多出土於河南一帶的墓葬。東漢時期,卜字戟仍然是軍隊的主要武器之一。

  

  ▲漢畫像石上的兵闌

  河南滎陽河王水庫、江蘇泰州新莊東漢晚期墓、河南鶴壁冶鐵遺址、洛陽澗西七裡河東漢墓、江西南昌市區東漢早期墓、洛陽東漢光和二年墓、浙江長興、湖南郴州市郊東漢墓、徐州銅山駝龍山建初二年墓等處都出土過東漢時期的鐵戟。

  東漢的戟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戟枝和戟刺均平直;第二種,戟枝平直,戟刺向枝彎曲;第三種,戟刺平直,戟枝向上翻翹;第四種,戟刺平直,戟枝伸出後明顯上翹。

  第一種戟與西漢時期的鐵戟形制相同,其餘三種則是東漢出現的新型鐵戟,其中後兩種戟的戟援上翹,與過去的鐵戟存在明顯區別。這種戟援上翹的戟利於叉刺而不利於勾啄。現有研究認為,在東漢時期,戟的用法開始發生緩慢變化,勾啄的功能逐漸弱化,叉刺成為主要攻擊手段,當時的不少記錄中都有使用戟叉刺敵人的記錄。

  

  ▲東漢鐵戟

  劉秀派耿弇,馬武等人率軍討伐隗囂,但被隗囂擊敗。軍隊撤退途中,隗囂派兵一路追擊。為了擺脫追兵,馬武披甲持戟,親率精騎反擊,殺死敵軍數千人,最終將追兵擊退,平安撤回長安。

  戟除了作為武器使用職位,還是重要的禮儀用具。從漢代開始,貴族為了彰顯身份,開始在門前陳列長戟。這些戟被稱為棨戟,戟頭上套有紡織品製成的套。顏師古曾經說過說過:棨戟便是使用赤黑絲綢包裹頭部的戟。根據漢代儀注,將領重臣可以持戟侍立皇帝身邊,如東方朔便留下過持戟侍立的記錄。

  

  ▲劉勝墓鐵戟

  東漢末期有不少關於戟的記錄,董卓和孫權都使用過手戟,典韋的兵器是一雙大鐵戟,呂布替劉備解圍時,也曾經留下過轅門射戟的事跡。

  在當時,雖然長戟仍然是騎兵的常見武器,但另外一種騎兵武器——馬槊也開始逐漸流行,如張飛、呂布都是善用馬槊的將領。隨著馬槊的普及,戟開始逐漸走向衰落,到了魏晉時期,馬戟的數量相對過去有所減少,不少騎兵都使用馬槊作戰。

  魏晉時期,戟頭的形狀延續著東漢時期戟援上翹的趨勢繼續發展,新型的戟頭呈偏向一側的雙叉型,戟援平直伸出之後再折而向上,折角在九十度左右。

  

  ▲持戟武士浮雕

  甘肅嘉峪關新城鄉魏晉墓中壁畫、冬壽墓(冬壽為前燕將領,墓葬位於朝鮮半島)壁畫、莫高窟五百強盜成佛圖中都有使用雙叉型鐵戟士兵的形象。其中新城魏晉墓中有兩幅壁畫,一幅為手持戟盾行軍的士兵,另一幅為夜間的步兵營地,在描繪步兵陣地的這幅壁畫中,每個士兵的帳篷前都插有一柄戟,同時立有一面盾牌。

  祖逖佔據太丘時,軍中缺糧,敵將樊雅派遣六十餘人夜襲,敵軍潛入營地後,拔戟大呼,直撲祖逖營帳。軍中一時大亂,士兵都想逃走,祖逖認為敵人不多,便命左右軍士抵抗敵軍,最終擊退敵軍。

  南北朝時期到隋唐時期,作為武器使用的戟的裝備量越來越少,並最終退出軍隊。在這段時間裡,戟依舊是官方標準的禮儀用具。北周時期,高級官吏的門前都有列戟;隋朝時期,三品以上官員均有資格列戟,且形成了專門的列戟制度。

  

  ▲南越王墓中的戟

  關於戟為什麼會被軍隊淘汰,歷來存在多種看法,經筆者整理,大概有如下觀點。

  1.由於小枝的存在,戟的穿刺力不如長矛,無法有效穿透鐵甲,作戰效果不如長矛。

  2.戟的小枝殺傷力有限,存在價值不大。

  3.戟的頭部太重,操持不便。

  4.戟頭的形狀不利於密集編隊。

  5.打造戟頭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6.北方民族沒有使用戟的傳統,隨著五胡十六國的興起,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廣泛融合,戟被淘汰是民族融合的結果。

  筆者認為,上述這些原因可能都有道理,但戟消亡的核心原因可能與鎧甲形制變化有關。

  

  戟的用法包括直刺和勾啄,和直刺相比,啄擊的殺傷力較小。由於古代的醫療水平較差,因此輕傷也有可能感染致死,因此作為一種武器來說,多一種攻擊手段總歸是好的。但由於啄擊的殺傷力小,所以如果啄擊的對象是身著重甲的敵人,那麼效果就會比較差,而直刺就不一樣了。整個冷兵器時代,大部分鎧甲都無法阻擋直刺兵刃的全力一擊。

  

  戟枝向上折翹,這種行為的初衷可能是為了增加一個刺擊的鋒刃,但實際而言,對於直刺來說,多出一個鋒刃並沒有什麼必要,在這種情況下,戟和長矛相比,優勢便不明顯了,戟枝的存在,反而增加了學習成本,對於基層士兵來說,武器要簡單好用,因此戟被軍隊放棄,也是應有之意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戟隨著戰車消失了?大宋和大明:明明是這款換名字的步戰利器
    編者按:戟是中國特色武器。從商周時代,我國就出現了青銅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戟大量用於車戰,為「車戰五兵」之一。漢代出現的鋼鐵製作的卜字戟更是一直到三國時期都是廣為流行的制式兵器。這種中國特有的武器,可鉤、可啄、可刺,使用技法豐富,但是在漢代之後戟則好像慢慢的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 呂布:我用矛可大家只愛看我舞宋代大戟
    就算是街口的老大爺也能說幾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作為三國第一武將,手中的方天畫戟自然讓人覺得威力無窮。但是用方天畫戟的武將實在太少,這就導致現在很多小說描寫方天畫戟是一種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練好了威力無窮的武器。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戟。
  • 呂布的名兵器是戟嗎
    上次介紹過狼牙棒,今天講講戟。戟是由矛和戈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兵器,既可以直刺又能夠橫擊。功能多,威力大。三國時期的猛將呂布,尤其擅長使用一桿三英戰呂布這個橋段中,呂布憑藉最早的戟出土於河北藁城商代遺址,簡單地在長矛的矛頭下綁上戈。西周時期,冶金技術的發展,戟演變為青銅鑄成的矛革一體化兵器。朝廷制定了戟標準化製作工藝,明確了合金比例,「四分其金(銅)而錫居一」。由此可見,西周時期戟已經普遍使用。到了戰國秦漢時期,戟已經是軍隊的標準武器,史記中描寫楚國強大時稱「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戟功能全面,適合單兵使用。
  • 方天畫戟那麼厲害,除了呂布為何少有人用?其實呂布也不喜歡用它
    呂布的方天畫戟雖然是長武器,卻被呂布使得如同短兵器一般靈活,而且準頭特別強,這裡的穆順也不是泛泛之輩,居然被呂布一方天畫戟就刺死;而另外一個使鐵錘的武安國也是和呂布打了10個回合就呂布的方天畫戟砍斷了一隻手腕。這方天畫戟能刺能砍,無比強大,為何除了呂布很少有人用呢?
  • 門戟、手戟與方天畫戟:三國時代最流行的的兵器,是如何沒落的?
    呂布的兵器是什麼?看到這個問題,或許大多數讀者都會想到那柄威風凜凜的方天畫戟。隨著《三國演義》的爆火,呂布還成為了方天畫戟的「代言人」。小說《水滸傳》中,便有一好漢名叫呂方,因他善用方天畫戟,所以人送外號「小溫侯」。
  • 三國第一傳奇武將——呂布,三國的代言人
    這不,昨天小編無意中得到了傳奇武將一呂布,第一武將可不簡單,他的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尤其是頭上兩根巨大的羽毛,在戲曲界管這個叫做"翎子",古代人認為頭上的"翎子"與之強大的武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戰鬥力越高,羽毛就越長,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齊天大聖的"翎子"。這個三國第一武將呂布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呂布形象的藝術性始於宋元時期,一直延續到今天。
  • 豪傑梟雄們都用手戟?
    既然給呂布按上了一把大戟,也叫方天畫戟,那就用對也行,但不少畫本甚至是電視劇裡還是弄錯了。戟可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的才叫做方天戟。那又為什麼叫畫戟呢?是因為在戟杆上又加了些彩繪裝飾,原稱畫杆方天戟,後來被改為方天畫戟,名字好像更響亮些。第一猛將不用方天畫戟,威風似乎減了不少。
  • 三國歷史上的呂布究竟有多強?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那麼在歷史上呂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真的是絕世猛將嗎?也就是說,呂布是以勇猛善戰在并州出名的,盛名在外,而且,弓馬嫻熟,力氣很大,被稱為飛將。當時,人們把呂布比作漢代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史記 李將軍列傳》中記載,因李廣驍勇善戰,匈奴恐懼,稱他為「飛將軍」。 此外,正史還記載了呂布轅門射戟,箭法如此精準,令人嘆服,堪稱一絕。
  • 張飛與呂布的二番戰,再無槍法散亂一說,張飛到底能扛呂布多久
    想要仔細的分析張飛與呂布之間的二番戰,那還是要從兩個人的一番戰說起,因為在兩次不同的鬥將中,張飛的表現判若兩人,是張飛短時間內槍法大漲,還是呂布因為沉迷於酒色戟法退步明顯呢?在此篇當中要對張飛為什麼越戰越勇做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首先來看看呂布在與張飛的一番戰之前都做了些什麼。
  • 呂布被殺後,方天畫戟到底去了哪裡,原來是被這個人佔為己有!
    說到三國的第一猛將,大家先想到的一定會是呂布吧,號稱單挑無敵,手持方天畫戟,胯下赤兔馬,橫掃三國幾乎無人能擋,但是呂布雖然打架厲害卻是是沒有頭腦,最後在睡覺時被手下的人給綁了,然後就投降了曹軍,曹操就直接把呂布給砍了,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那方天畫戟是去了哪裡呢?
  • 武器是戟的英雄就這幾位,我猜你只知道呂布,全部認識的都是大神
    而值得一提的是峽谷裡武器是戟的英雄並不多,目前就只有三位而已,那麼你知道是哪三位嗎?我猜你只知道呂布,全部認識的都是大神玩家!楊戩楊戩在現版本中也是比較冷門的,雖然這位英雄的線上對抗能力特別強,但他的團戰能力卻很一般,然後這位英雄的操作難度又特別高,所以很多玩家都不怎麼玩楊戩,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楊戩也是峽谷裡為數不多的武器是戟的英雄,楊戩的武器也就是三尖兩刃戟,這把武器也是非常炫酷的,他的永曜之星這款皮膚的武器造型就特別帥氣,不過可惜的是這款皮膚已經絕版了。
  • 呂布的方天畫戟威名遠揚,名動四方,為何後人很少用此兵器?
    而相對於遠戰兵器,中國在近戰兵器上的發展更是出類拔萃,品種多樣。別的不說,民間口口相傳的十八般兵器,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其中的刀、劍、槍、矛等,更是古代大多數將領常用的兵器之一。但也有一些近戰兵器,雖然也名列其中,卻甚少被將領們作為主兵器使用,比如說方天畫戟。
  • 戟是中國古代獨有武器?別忙著肯定!其實這種武器歐洲古代也有
    但其實歐洲人所使用的武器中也有一種兵器被稱為戟(歐式長戟,halberd),只不過中國的戟(中式長戟)指的是一種將戈和矛組合成的武器,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古代步兵、車兵和騎兵都多有使用,而歐洲人的長戟則指的是另一種形制的武器,外形更像是戟刀的變形,和中國傳統的戟外形相差很大,並且是步兵專用武器。
  • 塔防三國志呂布怎麼樣 呂布屬性技能詳細介紹
    塔防三國志呂布怎麼樣?塔防三國志呂布是個什麼樣的英雄?接下來18183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塔防三國志呂布的屬性技能詳情!
  • 呂布死後,他的三件寶貝去向如何?
    方天畫戟是他的武器,考慮到呂布出身貧寒,我們可以認為方天畫戟是他的第一任老闆丁原給他的;赤兔馬都知道,是第二任老闆董卓為了拉攏他而送給他的,呂布得了赤兔馬反身就把義父丁原給殺了;貂蟬是王允美人計的實施者,呂布為了貂蟬把新任的義父董卓給殺了……要說這三件對呂布來說可以說是真寶貝,因為呂布為了他們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可以認賊作父。
  • 《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和方天畫戟真的是用在戰場上的武器嗎
    可以說,青龍偃月刀基本上成了關羽象徵,還有呂布的方天畫戟,也相當於呂布的象徵。但是,這些武器真的是應用於戰場的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要質疑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首先從武器的通用化程度來說。一般來說,應用於戰場的武器,往往有標準化、通用化的特點,為的是便於後勤保障。古代雖然比不了現代軍隊的大規模後勤供給,但是大體的思路是一樣的。
  • 《三國演義》中呂布是見利忘義之徒,那歷史上呂布究竟怎麼樣?
    針對於大家的這個問題,小編就為大家說說《三國志》裡的呂布吧。究竟歷史上的呂布和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差別有多大呢?下面分為幾個方面為大家介紹歷史上的呂布,希望大家對他能夠有更多的了解。首先說長相:《三國志》對呂布的長相沒提,說明呂布長得確實沒有很突出。
  • 呂布武力有多強?正史中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
    演義中的呂布誰是三國(包括東漢末年)第一猛將有人會說了,這還用問麼?當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呂布「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在《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武力第一是當之無愧,輕而易舉的斬殺方悅、穆順、重傷武安國,數會合敗公孫瓚,面對劉備關羽張飛的圍攻也不落下風。
  • 除了呂布, 還有這4個人使用方天畫戟這個武器
    方天畫戟是一種古代重兵器,一說到這種武器大家第一反應就會想到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因為此武器和赤兔馬是呂布的標配!正所謂英雄配寶刀,所以方天畫戟為呂布增添了幾分威風!那麼這種武器到底是什麼來頭呢?方天畫戟戟杆上是用彩繪裝飾的頂端呈「井」字形,據記載,呂布的畫戟重24斤,長一丈二,所以一般使用方天畫戟的人必須力大無窮,同時還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此武器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那麼除了呂布,歷史上還有哪些人物也使用方天畫戟呢?第一位:薛仁貴薛仁貴是唐朝名將,大家對他的「三箭定天山」都很熟悉,所以可能以為他的武器是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