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介紹過狼牙棒,今天講講戟。戟是由矛和戈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兵器,既可以直刺又能夠橫擊。功能多,威力大。三國時期的猛將呂布,尤其擅長使用一桿方天畫戟。三英戰呂布這個橋段中,呂布憑藉方天畫戟,以一敵三。最早的戟出土於河北藁城商代遺址,簡單地在長矛的矛頭下綁上戈。
西周時期,冶金技術的發展,戟演變為青銅鑄成的矛革一體化兵器。朝廷制定了戟標準化製作工藝,明確了合金比例,「四分其金(銅)而錫居一」。由此可見,西周時期戟已經普遍使用。到了戰國秦漢時期,戟已經是軍隊的標準武器,史記中描寫楚國強大時稱「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戟功能全面,適合單兵使用。也成為當時將領們最常見的作戰兵器,楚霸王項羽就酷愛這種兵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可見項羽上陣時,所使用的兵器是戟。
公元215年,著名的逍遙津之戰中,曹魏大將張遼率領7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張遼親率800敢死隊衝擊孫權的陣營「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這段精彩的描述出自<三國志 張遼傳>。張遼衝鋒時使用的兵器是戟,孫權退守高地,也是持長戟自衛。張遼一戰成名,威震江東,民間甚至有了「張遼止啼」的故事。曹操手下的名將典韋,也是一位使用戟的高手,不同常人的是典韋喜歡使用雙戟。「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最精彩的橋段莫過於三英戰呂布了,「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手持方天畫戟的呂布最終沒有敵得過劉關張的車輪戰。史料中確有呂布使用兵器的記載,「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這段出於王粲《漢末英雄記》的描述,呂布使用的兵器是矛,王粲是東漢末年人,他的話還是有一點可信性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趣聞小故事將為您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