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戟、手戟與方天畫戟:三國時代最流行的的兵器,是如何沒落的?

2020-12-14 小宋古事匯

呂布的兵器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或許大多數讀者都會想到那柄威風凜凜的方天畫戟。

隨著《三國演義》的爆火,呂布還成為了方天畫戟的「代言人」。小說《水滸傳》中,便有一好漢名叫呂方,因他善用方天畫戟,所以人送外號「小溫侯」。

可在正史記載中,呂布的兵器並非是方天畫戟。雖說轅門射戟真實存在,但這裡的「戟」,並不是小說中的「方天畫戟」,而是一種同名的古老兵器。

一、門戟的「前世今生」

按《三國志·呂布傳》記載: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這是轅門射戟的經過,可以看見,這裡提到的戟,原是在門外的。而這種一般放置在營帳大門口的戟,就叫做「門戟」。

令人意外的是,門戟雖然是一種兵器,但大多都是用來裝飾的。漢代儀仗隊中最流行的,便是這種門戟。當時的不少貴族,都喜歡在陳列兵器的架子上插上這種套上「鞘」的戟,以示威儀之意。

按《後漢書·輿服志》記載:「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棨戟為前列。」

朝中有一定地位的官員出行,一定是要以門戟彰顯自己的排場。往往是門戟數量越多,便代表地位越高、分量越重。

一些功勳卓著的貴族,通常會得到皇帝的賞賜,而門戟就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禮物。皇帝為了以示恩寵,都會將門戟賜給大臣們,而後者也自然以此為榮。

說到這,有些人很奇怪:為何門戟這種肅殺的兵器,能成為儀仗隊中的重要表現工具呢?

對此,有個叫李尤的人,曾在《戟銘》中解釋說:

「鼓戟之設,以戒非常。秉持操持,邪暴是防。」

可以看到,戟最初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顯擺威風,它還有警戒邪祟的作用。

後來,隨著門戟的發展,它成為皇帝御賜之物,這也讓它的作用變得更加廣泛。因為是皇帝親賜,所以在有些時候,它還能被視作「斧鉞」,以示擁有著有執掌生殺之大權。

漢代的假節鉞,其權力是高於假節的。其原因便是「鉞」代表了皇權,相當於後世的「尚方寶劍」,有臨時應變之作用。而在一些場合下,皇帝親賜的門戟也有了這個作用,這就說明門戟已經是區分等級的象徵了。

由此可見,呂布在轅門外設立門戟,也是有彰顯自身身份的意圖。不管這門戟是不是天子賜給的,但它的確展現出了呂布的「小心思」:

邊地武人趁勢崛起,心中難免洋洋自得,欲向中原貴族看齊。

殊不知,卻是東施效顰,惹人發笑。

言歸正傳,門戟到了後世,依舊有很濃厚的象徵意識。例如隋朝時已經明確,三品以上的大員,門前都是列戟的。此外,唐代詩人陳子良的「高門羅虎戟,綺閣麗雕甍」,更是唐代森嚴門閥的象徵。

到了宋代,門戟依然存在,但已經成為了一種裝飾之物。

按《宋史·輿服志》記載:

「門戟,木為之而無刃,門設架而列之,謂之戟。天子宮殿門左右各十二,應天數也。宗廟門亦如之。國學、文宣王廟、武成王廟亦賜焉,惟武成王廟左右各八。臣下則諸州公門設焉,私門則府第恩賜者許之。」

有趣的是,此時的門戟已經完全脫離了兵器的概念,改成了木製之物。甚至,還會有專人在上面作畫與噴漆。聯想到宋代美輪美奐的漆器,便知此時的門戟有多美麗了。難怪,當時人們都把顯貴之家稱作「畫戟門」。

二、手戟——真·殺敵之器

戟的分類有很多,但最出名的,還是門戟和手戟。當然,與側重於威儀的門戟相比,手戟才是真正承擔「戟」家族兇殘之名的真·殺敵之器。

按《釋名·釋兵》:「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這裡提到的手戟,就是一種短柄的「卜」字型鐵戟,雖然短小,但勝在殺傷力驚人和攜帶方便。從外形上,它像是先秦時期的常用兵器「戈」。

手戟的長度,是非常短的,不足兩尺。按照現在的標準,也就四十多釐米。眾所周知,與人交戰之時,自然是以長柄兵器為主,人未到,兵先至,給敵人以雷霆打擊。

但奇怪的是,兩漢三國時期最受歡迎的兵器,恰恰就是手戟。在進行戰鬥時,人們或把它藏於袖中,或懸掛在腰上,要放置在背囊中,與敵進行近距離廝殺。所以說,手戟往往出現在近身、肉搏之戰上。

當然了,喜歡使用手戟的,還有很多名士清流。兩漢三國時期,或是因為門戟的象徵內涵,導致當時的不少人,都酷愛使用手戟。

尤其是三國時代,手戟一度成為最趁手、最流行的兵器。通讀《三國志》一書,便能發現其中端倪:在一些重要人物的特殊經歷中,手戟的出現率往往是很頻繁的,可謂出鏡率最高的兵器。

那習慣使用手戟的人,都有誰呢?按裴松之注《三國志》,筆者整理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此做一辨析。

首先要說的,自然就是曹操。在演義中,曹操曾孤軍刺董,而在歷史上,這件事也是由原型的。按《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異同雜語》:「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

年輕時候的曹操,有點像「混不吝」,而且膽大包天,自己就跑去刺殺宦官集團的頭目張讓。在被發現之後,曹操也不慌亂,熟練將手戟舞的飛起,竟然從容退去。當然那,也恰恰是因為手戟短小輕便,曹操才能隨時攜帶在身上。

後來,曹操得了一位壯士,專門為他拿著手戟,他就是被稱為「古之惡來」的典韋。在正史記載的數次戰鬥中,典韋手持雙戟,每次戰鬥起來猶如瘋魔,讓世人為之震撼。

將手戟運用在格鬥中的,還有呂布。這位真正意義上的「武林高手」,也是經常攜帶手戟。在三國時代為數不多的幾次單挑中,呂布便憑藉手戟將郭汜重傷。只可惜,呂布雖然神勇,但依舊不敵涼州軍,最終倉皇逃竄。

既然說到呂布,還要談起一場由手戟引發的「血案」。

按《三國志·呂布傳》記載:「然(董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

可以說,正是因為董卓這次的無禮行為,才讓呂布徹底倒向了王允。

一方面,呂布暗地裡與董卓的侍妾有染,擔心事情敗露;另一方面,因為并州集團和涼州集團之間的利益不均,呂布對董卓也不再感激。

恰好此時,董卓用手戟來投擲呂布,這讓後者十分驚怒。因為在當時的人眼裡,手戟是大殺器,董卓動用此物,呂布自然認為前者動了殺心。如此一來,他才下定決心,與司徒王允聯合。

此外,這件事還能看出手戟的另一個作用,那就是投擲。在當時,自詡臂力過人者,都善使手戟,一是它使用靈活、攜帶方便;二就是它的投擲作用,能精準追擊到敵人。

相比董卓的「年老體弱」,二十出頭的孫策,在投擲手戟時,便有如神助了。按《三國志·孫策傳》記載:江東豪族嚴白虎的弟弟嚴輿,便是孫策用手戟隔著老遠給「插」死的。可見孫策之神勇,史書所言不虛。

後來有一天,孫策碰上了個「對家」,後者同樣帶有手戟,孫策與之大戰,兩人雙雙扯掉對方的兵刃,然後肉搏相爭。一戰過後,兩人不打不相識,孫策還成功收服了這個「對頭」。沒錯,這裡說的就是「小霸王酣戰太史慈」。

除了太史慈、孫策、董太師之外,劉備也隨身攜帶著手戟。按《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記載:長坂坡大戰以後,有人說趙雲已經反叛,劉備大怒,將手戟扔向那說話之人,口稱「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

說到這,便能看出手戟在當時的一種地位了。可以說,三國時代最流行、最趁手的兵器,就是手戟。而演義中的方天畫戟,便是脫胎於此。畢竟,三國時代第一猛將,自然要用第一兵器。

三、小結

言歸正傳,我們再來看看手戟的象徵意義。從曹操、劉備、孫策、呂布等人的表現來看,手戟即便不是他們主要使用的兵器,但也是隨身攜帶的。這其中,固然是因為手戟短小的「身材」,但更多的,恐怕是它的身份彰顯。

曹、劉、孫、呂、太史慈等人,都有一個特點,要麼出身寒門,要麼家族名聲不顯。亂世的出現,給了他們「一遇風雲便化龍」的機會。因此他們在做事時,難免向著貴族靠近。

劉備少年時,不喜讀書,反而「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結交遊俠」,這說明他渴望世家子弟的生活;曹操、孫策在年輕時,同樣「飛鷹走狗,遊蕩無度」,至於呂布「輕狡翻覆」的做法,更是邊地武將乍貴之後忘乎所以的表現。

而聯想到「門戟」在當時的威儀之用,這些人在選擇兵器時,很容易有一種「虛榮」心理。在他們看來:貴族世家用的「戟」,自個同樣是可以用的。

原來,門戟是有威儀之象徵的;而這些三國時代的梟雄,也將手戟納入了這個範圍內,反而導致麾下眾人紛紛效仿。於是,魏晉年間的手戟,也逐漸成為了貴族專用的兵器,成為了一種「潮流」。

當時的朝廷也下令:按照武將的等級,賜予他們斧鉞、手戟等兵器。這其中,只有達到了將軍之職的,才有這個機會。可見此時的手戟,已經不是一般士兵便能使用的了。

如張協《手戟銘》中記載:「錟錟雄戟,淬金煉鋼。名配越戟,用遇幹將。嚴鋒勁枝,摛鍔耀芒。」可見此時的手戟,已經脫離了兵器的範疇,精美的工藝加上高級的材料,反而讓它成為了一件值得收藏和傳世的珍品。

可惜的是,一旦手戟成為一種身份、等級上的象徵,那它必然只會在小圈子中流行。魏晉以後,手戟雖然還是貴族的象徵,但它已經逐漸沒落,不再大規模流行在民間。

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更有殺傷力的兵器。因此,手戟的作用逐漸減弱,雖然在史料中偶有出現,但已經不再是主流兵器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戟銘》、《手戟銘》、《宋史》、《古今刀劍錄》

相關焦點

  • 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從沒用過方天畫戟?豪傑梟雄們都用手戟?
    他的出場描寫十分精彩:「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精彩倒是精彩,但可惜的是,呂布不用方天畫戟。這只是小說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或者說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並不了解三國時期長戟與手戟的使用情況。
  • 方天畫戟是打仗的玩意兒?呂布:我用矛可大家只愛看我舞宋代大戟
    編者按:只要說起戟,很多人大概第一印象就是三國時期呂布的方天畫戟就算是街口的老大爺也能說幾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作為三國第一武將,手中的方天畫戟自然讓人覺得威力無窮。但是用方天畫戟的武將實在太少,這就導致現在很多小說描寫方天畫戟是一種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練好了威力無窮的武器。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戟。
  • 三國十大兵器排行榜,張飛丈八蛇矛第五,呂布方天畫戟第四
    第十位:三尖兩刃刀 使用者:紀靈 三尖兩刃刀屬長兵器,也可稱二郎刀,相傳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成一套完整的套路。
  • 明月講故事:說說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神器「方天畫戟」的最終下落
    這裡的布就是指呂布而汜則指董卓舊將郭汜,可見呂布在上陣殺敵時用的兵器是矛並非方天畫戟。此外,呂布在刺死董卓時也是以矛刺之,而傳說中呂布的「神器」方天畫戟。方天畫戟只是後世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武器,實際上並非呂布所用的兵器。 上面說了正史,下面該來講故事了。在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以及後世有關三國的文學作品中,呂布都被塑造成為戰神級的人物,有三國「第一名將」之稱。
  • 三國最厲害的4大重型冷兵器,方天畫戟上榜,排名第一的無人可用
    在熱武器還沒有出現之前,在戰場之上主要所以靠的便是冷兵器,在拼武力的時代,如果力氣夠大的話重兵器無疑更加的具有優勢,一刀劈下來連人帶馬一起劈翻了這還怎麼打?今天要說的便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4大重型冷兵器,排名第一的無人可用。
  • 《三國演義》中十大名兵器 方天畫戟的威力太驚人
    《三國演義》中十大名兵器 方天畫戟的威力太驚人三國中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都為大家所熟知,而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厲害的兵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波三國裡的十大兵器。鐵蒺藜骨朵人們口中的狼牙棒這種兵器類似長柄錘,木柄上安裝一個蒜頭或蒺黎形的重鐵器,憑藉重力錘擊敵人。習者需要有較大的力量,因錘法能硬砸,硬架,故有「錘,棍將不可力敵」之說,主要技法有涮、曳、掛、砸、蓋、擂、雲、衝等。三尖兩刃刀紀靈三尖兩刃刀三尖刀,古代兵器,紀靈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稱 三尖兩刃刀。
  • 方天畫戟、丈八蛇矛,三國演義中武將們使用的武器哪些真實存在?
    說起三國,人們第一印象就是關雲長與青龍偃月刀,「人中呂布」與方天畫戟,張飛與丈八蛇矛。這些武器,已經和這些三國名將們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成了其形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偃月刀最早出現也是已經到了幾百年後的宋朝,並且是作為訓練、儀仗,或宮殿侍衛的武器存在,並非是實戰兵器。顯然真實歷史上的關雲長是不可能使用的。
  • 《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和方天畫戟真的是用在戰場上的武器嗎
    一提起三國,人們很容易想到關羽。一提起關羽,人們很自然地就想到那把讓人聞風喪膽的青龍偃月刀。可以說,青龍偃月刀基本上成了關羽象徵,還有呂布的方天畫戟,也相當於呂布的象徵。但是,這些武器真的是應用於戰場的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要質疑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首先從武器的通用化程度來說。
  • 方天畫戟和赤兔馬是三國最有名的寶物,呂布死後,它們都哪去了?
    第一樣就是美人貂蟬,第二樣是神器方天畫戟,這第三樣就是神馬赤兔。當然,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並不是他和美女貂蟬的愛情故事,而是後面那兩樣神秘的事物。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對於方天畫戟,我想許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 三國時期十大武器排名,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也只能屈居第二名
    縱觀歷史,每位著名的英雄豪傑手裡都有一把神器,自古「寶劍配英雄」像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每一把武器都可謂是上古利器,今天王先生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三國時期的十大武器吧!第十 雙股劍雙股劍,還叫鴛鴦劍,是三國蜀漢霸主劉備的兵器,這把寶劍被稱為「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古代文人學者都比較講究佩劍。
  • 它才是三國第一兵器,秒殺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
    三國時期的英雄非常多,關羽、張飛、呂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武將中的極品。不過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有著名武器的武將卻並不多。這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到呂布的方天畫戟。方天畫戟的設計非常高明,在長槍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側鉤,鉤上還帶有月牙。
  • 三國時期最強冷兵器排行前5名、方天畫戟第二、第一名歸趙雲所有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武將、謀士數不勝數。當然最重要的是三國時期每一位武將都有自己的武器,文官也基本都隨身佩戴寶劍,冷兵器盛行的時代。那麼在三國時期的冷兵器中最強的冷兵器,哪些能排在前五名呢?我們今天來盤點一下,我們以《三國演義》為主。你心中的那把冷兵器之王是誰呢?
  • 歷史上關羽、張飛、劉備的兵器是什麼?別再相信《三國演義》了!
    綜合這兩處記載,可見劉備的兵器或者是環首刀,或者是手戟。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三國時期最常用的兵器來找尋證據——環首刀、矛、手戟、槊。西漢是鋼鐵的時代,蓬勃興起煉鋼業將漢軍隊鑄成為那個時代罕見的鋼鐵雄師。除了鋼鐵打造的盔甲,鋼鐵還給兵器提供了更為堅韌的骨骼,催生出長度超過1米的環首刀,環首刀幾乎是兩漢軍隊的標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
  • 中國古代神話中八大神戟,方天畫戟只能排第二,第一名雖低調但已超神!
    原標題:中國古代神話中八大神戟,方天畫戟只能排第二,第一名雖低調但已超神!傳聞此戟為一日蜀地天降流星,有一隕石從空墜落,此隕石在深夜發出耀目神光,世人皆以為神物天降不敢私藏,獻給成都王司馬穎,後司馬穎萬金聘請當時頂級兵器大師,鍛造七年有餘方成,後以一百單八壯漢囚徒之血灌溉,開鋒後隱隱有雷火閃現,逢夜戟鋒有火如懸燭。 月牙戟
  • 三國時期,兵器有哪些?也許呂布沒有方天畫戟,關羽沒青龍偃月刀
    戟戟是一種戈矛混合一體的長柄武器。它前頭為直刃,側稜處有一橫枝。著名的呂布轅門射戟,射中的便是戟的橫枝。戟可鉤、啄、刺、割,可以說一種兵器四種用法,這也是戟被用於軍隊的主要原因。畢竟戰場形勢萬變,功能越權的兵器越能適應。但同樣的缺點也明顯:功能多了,那麼專一性就不強。戟的刺不如矛(以及後期的槊),割不如刀劍。
  • 你知道三國時期武將兵器的重量嗎?你都可以揮動方天畫戟!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三國、武將、兵器、歷史人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的武將兵器重量,你知道三國時期武將的兵器有多重嗎?其實你都可以揮動方天畫戟。在三國演義當中,有很多著名的武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關張三兄弟,還有呂布趙雲、馬超、典韋等等,都是這個時期頂尖級的人物,不知道大家最感興趣的是誰,他們使用的兵器,我相信大家也並不陌生,比如像劉備的雙股劍,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等等,要說清楚他們兵器的重量,我們就必須要來說一說這個重量的換算,在三國時期,他們的一斤相當於我們現在的220克左右,也就是說半斤都不到
  • 三國時期四大冷兵器:青龍偃月刀第3,方天畫戟第4,第一不可思議
    不過在那個時代與這個時代不同,在那個時代主要是以冷兵器為主,因此關於一個武將實力強弱的判定,有很大程度上都是與他們手裡的兵器有關。 而在那個時代,也是出現了不少神兵利器。其中就有四大重兵器到現在都是讓人嘆為觀止! 方天畫戟
  • 三國兵器譜:最著名的刀,劍,槍,戟,弩分別是什麼?
    他們上陣殺敵,靠的是英氣逼人的霸氣,絕世無雙的武藝,當然也需要有一件稱手的兵器。本文就說說三國中,最著名的幾件神兵利器,其中包括刀,劍,槍,戟,弩。第一,三國中最著名的刀--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足足有八十二斤重。此刀如雷貫耳,是蜀漢名將關羽的兵器。
  • 呂布的名兵器是戟嗎
    上次介紹過狼牙棒,今天講講戟。戟是由矛和戈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兵器,既可以直刺又能夠橫擊。功能多,威力大。三國時期的猛將呂布,尤其擅長使用一桿方天畫戟。也成為當時將領們最常見的作戰兵器,楚霸王項羽就酷愛這種兵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可見項羽上陣時,所使用的兵器是戟。公元215年,著名的逍遙津之戰中,曹魏大將張遼率領7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
  • 方天畫戟如此厲害,後世為何卻少有人用?拿著它上戰場很奇怪
    在三國時期,就有一位很厲害的人物,他所使用的武器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就算是這麼厲害的人物,後世的人們卻很少有使用他的武器去戰鬥的,這個人就是呂布。呂布在三國之中可謂是十分厲害了,他手中的那一把方天畫戟,也是不知道受過多少人的血,但是這麼厲害的武器,除了呂布之外,後世的人們卻幾乎沒有使用它的,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