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嶽飛外,南宋還有兩位名將也稱為「武穆」,他們是誰?

2020-12-05 陶慕劍地球觀察

大家都知道,嶽飛諡號「武穆」,所以有「嶽武穆」之稱。但是,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武穆」並非只是嶽飛一個人的專用諡號,而是遵循著內在的標準。

不僅如此,「武穆」的諡號也被用於歷史上好幾位人物。其中甚至包括與嶽飛同時代的名將。

「武」和「穆」都是中國古代諡法常用字。《諡法》稱:「剛強直理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又稱:「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兩個字都屬於上諡。

在歷史上,被諡號稱「武穆」的名人有:唐代李光弼、五代十國的楚王馬殷、北宋開國功臣高懷德、北宋名將曹瑋,元朝名將博羅歡。但最令人意外的是,與嶽飛同時代的另一個南宋一流名將——劉錡,以及名將吳挺(名將吳璘之子),也諡號為「武穆」。

劉錡「劉武穆」——痛擊鐵浮屠

劉錡,是南宋紹興年間的抗金名將,在順昌之戰中大敗完顏宗弼而一戰成名。紹興年間的南宋名將,以嶽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錡五人軍事才能最強,戰績最為輝煌。

劉錡,出身將門,是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北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年-1125年),在高俅推薦下,朝廷特授予劉錡為閤門祗候。

後來,劉錡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富平之戰,紹興十年(1140年)的北伐之戰,紹興十一年的柘皋之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抵抗完顏亮南侵的戰鬥中都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順昌大戰中,劉錡率領兩萬八字軍,背靠順昌城池,在野戰中痛擊金軍鐵浮屠,給十多萬金軍造成慘重損失,嚴重挫敗了完顏宗弼的南侵之舉,為嶽飛、韓世忠等其他宋軍的北伐,創造了有利的戰機。

《宋史》稱:「劉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又稱:「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錡姓名者,罪不赦。枚舉南朝諸將,問其下孰敢當者,皆隨姓名其答如響,至錡,莫有應者,金主曰:吾自當之。然錡卒以病不能成功。」

在紹興三十一年的宋金戰爭中,劉錡帶病出戰,在激烈戰事中病情惡化。次年(1162年)二月,劉錡病死於臨安,後獲諡「武穆」。宋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吳挺「吳武穆」——令金兵喪膽的黃旗兒

吳挺,是南宋名將吳璘的第五子。吳挺早年隨父從軍,某年少年吳挺受派遣到行在臨安呈送文書,得到宋高宗親自召見。趙構向他詢問西邊地勢、兵事及戰守情況,吳挺對答如流。高宗十分驚奇,對左右大臣說:「真是將門出虎子啊!」當即下詔提拔吳挺為右武郎、浙西路兵馬都監,賜金帶。

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宋金戰爭中,吳挺作為中軍統制隨父親吳璘在西線抗擊金軍。在秦州之戰中,金兵大舉來攻,吳挺以前軍統制梅彥據守城門,自己則率領背嵬騎兵打著黃旗繞道金軍背後,突然發起衝擊。金兵大亂,呼喊著:「黃旗兒至矣!」,全軍潰敗。吳挺在這場大捷中,反而將功勞讓給了梅彥,父親吳璘也為了避嫌隱瞞了他的功勞。但是,「黃旗兒」的勇名卻在宋金兩軍中流傳開來。

此後,吳挺在陝西戰場屢立戰功,二十五歲時便官拜武昌軍承宣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熙河路經略安撫使中軍統制。由於宋金重新和談,吳璘的西路軍也不得不放棄收復的陝西失地,撤回了蜀中。

吳璘在1167年去世後,吳挺被宋孝宗召至臨安,擔任左衛上將軍,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成為了中央禁衛部隊的主將之一。隨後,吳挺又被派遣到鄂州,出任御前諸軍都統制。

吳玠和吳璘兄弟先後主持蜀中軍事長達二十多年,威名很大。因此朝廷大臣們為避免武將坐大,均反對吳氏後人繼續擔當蜀中主將。因此,吳挺一直在四川以外任職。

但是,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朝廷重新將吳挺派往四川,並擔任定江軍節度使,同時出任興州諸軍都統制。如此一來,吳氏又重掌四川兵權。宋孝宗可以說非常器重吳挺,並表示:「挺是朕千百人中選者。」吳璘生前也曾說,只有吳挺能夠擔當大任。此後,吳挺又擔任了利州西路安撫使、興州知州,並於1183年特加檢校少保。在蜀中主持大計的吳挺,不僅治軍嚴謹,部隊訓練有素,而且他積極興修水利,屯田備戰,是以蜀中諸軍「糧糗不乏」。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春,吳挺不幸病逝於軍中,終年五十七歲。同年,朝廷追贈少師、開府儀同三司,後諡號「武穆」。

但不幸的是,吳挺之子吳曦雖然後來也成為宋朝在四川的軍事主官,但卻在抗金戰爭中叛變投金,結果被部下所殺。吳曦的可恥行為,導致名將吳璘、吳挺的後人全都遭到連累(吳玠子孫免於連坐),吳氏家族數十年精忠報國換來的榮譽也毀於一旦。(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南宋有位抗金名將,諡號為「武穆」不是嶽飛,人生卻同樣憋屈無奈
    說起南宋時期的抗金英雄,大家想必能列舉出一大串名字,其中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嶽武穆」。這是宋孝宗趙昚(shèn)取《諡法》中「折衝禦侮曰武,布德執義曰穆」之意,用以褒揚肯定嶽飛功績。其實在這一時期,還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名將,諡號同樣為「武穆」,但名氣卻遠不如嶽飛。他就是劉錡。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風波亭,一代名將就此被冤殺,後人為了紀念嶽飛,為嶽飛立廟,並在嶽飛廟前設置了幾個銅人跪像
  • 誰說《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來看看嶽飛填詞過程及時人的品評
    除了將牛皋、董先撥歸嶽家軍統屬外,趙構考慮到嶽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全面負責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兵力嚴重不足,便再命江南西路兵馬鈐趙秉淵將駐守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一萬多兵馬併入嶽家軍。
  • 歷史上那些一起赴死的父子名將,第一個無人不知,影響至今
    說起歷史上的名將,可以說多得數不勝數。這些名將在當時都是非常耀眼,為國家立下了重大功勞。這些名將的下場大家也多數都知道,有的得以善終,有的下場卻很慘。我們今天看一下那些父子共同赴死的名將,可以說每一對都非常慘烈。前兩對更是無人不知,影響至今。第一對就是關羽父子。
  • 他前世是佛教大鵬鳥,死後卻成了道教神仙,嶽飛是護法四帥嗎?
    他前世是佛教大鵬鳥,死後卻成了道教神仙,嶽飛是護法四帥嗎?(王建安 攝影)介休市后土廟史稱「道家地」,位於山西省介休市舊城西北隅廟底街,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休市,山西省晉中市下轄的縣級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全市常住人口43.6萬。介休后土廟包括三清觀及呂祖閣、關帝廟、土神廟等,形成了一座廟中有廟的龐大的道教古建築群落。
  • 嶽飛父子受害之時,監斬官是楊家將的後人,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
    少時讀《 說嶽 》,書中第六十一回講到:南宋愛國名將嶽飛、 嶽雲父子,與張憲一道被秦檜勒死在風波亭。於是掩卷棄書,泣不成聲。心想:當忠臣最慘的下場,莫過於此。 等長大了才知道,原來當年趙構、秦檜,還不肯給嶽飛留下一具全屍!
  • 名氣不如嶽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南宋有所謂「中興四將」,一般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及嶽飛。明代柯維騏《宋史新編》卻有另一說法:「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嶽並稱,劉蓋指錡雲。」無論劉錡是否是「中興四將」之一,在南宋初年那樣的危急存亡之秋,他確實為南宋立下汗馬功勞。
  • 看南宋大大小小的戰爭,解析嶽飛為何最終難成大事!
    無論對於老人還是孩子,甚至是那些未曾在中國生活過的海外華人,他們都對這樣的民族英雄,還有著一種飽滿的熱情和至高無上的崇敬,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的民族英雄,正像我們民族精神的標杆和豐碑,他們永遠的屹立在後世人的內心深處,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在北宋和南宋這樣重文輕武的歷史背景下,一位著名的武將嶽飛他竭盡一生的精力,希望能夠將北方的金國打敗,救回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可是他畢生的心血都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最終也沒有獲得成功。有人認為這是嶽飛過於執拗,也有人認為是當代皇帝不作為。
  • 南宋名將率領20萬人投靠金朝,卻被認作大英雄供奉了幾百年
    賣國賊是中國傳統道德中最可惡的,他們甚至比敵人更可惡。如三姓家奴呂布,忠良殘害秦檜。但宋朝時,有一位抗金將軍,與嶽飛同時代,明明是漢人,卻率部投靠金人。此後又跟隨金人一起進攻南宋。這位是南宋將軍——酈瓊。北宋滅亡後,公元1126年,金軍佔領東京(今河南開封),劫掠了宋徽宗、宋欽宗、皇后、公主、皇子及眾多大臣。歷史上稱為「靖康之恥」。唯一倖免的康王趙構,是1127年建立南宋的。但是南宋自建都之初,就受到金朝的威脅和侵犯。此後的幾百年中,南宋與金朝多次交戰,產生了大量抗金名將。他們中最有名的,一位是忠臣嶽飛,另一位是「叛徒」酈瓊。
  • 古代四大頂級戰神:嶽飛關羽姜子牙資歷都淺,第一位供奉了三千年
    戰神,不是所有大將都可以這麼叫的,也不是誰都可以為古代大將冠以「戰神」之名的。戰神的封號,出自古代皇帝之口,也就是受過皇封,建祠立廟供奉的大將才可稱為戰神。自黃帝起,到清朝止,被建祠立廟供奉的大將不勝枚舉,但在這些被奉為戰神的大將中,有四位是頂級的,或可稱為戰神之神。
  • 在對抗金國的戰場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南宋軍隊根本沒有多少戰馬,所以連輕騎兵都很少更別說重騎兵了,史料記載,南宋軍隊共有大概40萬人,而騎兵總數僅僅不到三萬,連十分之一都湊不夠。面對戰場上實力懸殊的情況,南宋的名將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等都在積極摸索克制鐵浮屠的辦法。嶽飛發現,在鐵浮屠馬腿的關節處,有一大部分是沒有護甲的,這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 嶽飛要處決40個逃兵,因心軟放走一個,結果此人成聞名世界的名將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名將,但是被冠名為「XX家軍」的卻很少。而其中最著名的估計就是嶽家軍和戚家軍。嶽飛是北宋和南宋之間的名將,尤其是在1127年左右,金兵大舉南下,嶽飛更是大顯身手,把金人打得抱頭鼠竄,悲吟:「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 史上最傳奇「常敗」將軍:南宋最牛的名將們,他都打過
    提到金兀朮,大概很多人會想起嶽飛,想起金兀朮是怎麼敗在他手裡的。誠然,在金兵南下的數次戰爭中,金兀朮一直周旋於南宋諸多名將之間,討不得半點好處。但縱觀金兀朮這一生,不管是被韓世忠、嶽飛暴揍,還是是被吳玠、劉錡痛打,每次他都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智慧。
  • 為何嶽飛、文天祥從03年過後,歷史教材中就不再稱其為民族英雄
    其時康王趙構在江南很多士族的幫助下,建立南宋,即建炎元年。從此戰役後,靖康之恥就一直銘刻在宋朝百姓之中,所以南宋與金國也一直處於對抗與戰爭狀態。由此時勢造英雄,南宋逐漸湧現出一大批名將,其中最著名的抵抗派便是嶽飛、文天祥,他們英勇頑強的鬥志可歌可泣,為民族的血脈之中注入了一股強烈的家國情懷。
  • 國號都是「宋」,南朝宋和南宋誰更強大?網友:誰弱誰尷尬
    ——雨果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南宋",一個便是南北朝時期劉裕建立的南朝宋,一個是趙構建立的南宋,按照法統來說,這兩個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而還都割據在南方地區,北方也都有著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那麼既然國號都是"宋",南朝宋和南宋誰更強大一些呢?網友紛紛表示:誰弱誰尷尬!
  • 2003年後,歷史教材為何不再稱嶽飛、文天祥為民族英雄?
    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擄走,金銀珠寶,妃妾女人統統被搶奪走。在歷史上,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靖康之難。經此一役,北宋滅亡。殘餘勢力逃往南方,並成立了南宋政權。可是,宋高宗趙構只圖歡樂。大宋朝蟄伏一方,面對金人的猛攻,他們一味妥協,不敢應戰。朝堂之上,他提拔了秦檜等人。一時之間,昏臣遍地,朝綱顛亂。嶽飛縱然有百般本領,可他也躲不了小人的陷害。
  • 論宋朝的名將到底多不多?
    宋朝名將最出名的莫過於嶽飛和韓世忠,但唐朝有李靖和李績啊!嶽飛和韓世忠跟他們兩個比比呢?宋朝開國的時候,功勞最大的就是曹彬和潘美,但是你把這兩個人和唐朝號稱宗室功勞第一的李孝恭與跟李靖和李績並稱唐初軍事三大家的薛萬徹比比呢?這兩個人不比他們牛啊!
  •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嶽飛?一代名將嶽飛,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害死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嶽飛?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親自下旨,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以軍法斬首。一代名將嶽飛不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而是被宋高宗和秦檜害死,令人扼腕嘆息,感慨繫之。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辛棄疾本是金國人,為什麼成為南宋的抗金名將?
    辛大人又是誰?這讓郭靖更糊塗了。於是黃蓉耐心地解釋:「辛大人就是辛棄疾。我爹爹說他是個愛國愛民的好官。北方淪陷在金人手中,嶽爺爺他們都給奸臣害了,現下只有辛大人還在力圖恢復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