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酒?
喜歡喝酒的人,都能說出一大串「好酒」的名字,不過,多數人眼裡的好酒,即是大品牌,又是高價格,這並非普通消費者日常消遣的杯中物。
如果拋開品牌和價格,大家對好酒的評判可就千差萬別了:有人說,度數高的是好酒,有人說度數低的才是好酒;有人說綿柔的,有人醇厚的;有人說後味淨爽,有人說後味豐滿持久的……
即便是同樣一瓶酒,不同的人喝了,會說出不同的評價:甲說喜歡它,因為口感厚;乙則說不喜歡它,因為口感薄。
那麼,到底什麼是好酒?
專家眼裡的好酒
我們都知道,中國酒界自1952年以來,國家層面曾組織過五次全國性評酒會,評出了老四大名酒、八大名酒等,五屆評酒會下來,共有17種(有些酒連續獲得)國家名酒稱號,53種酒獲得國家優質酒稱號。此後,各地及酒行業也舉辦過規模不等的質量檢測活動,向市場推廣優質產品。
這一類評酒活動,都由評酒專家們品評鑑定,如連任全國第三、四、五評酒會評委的梁邦昌,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委李克明,第六屆全國白酒評委龍則河等。
由於他們對本行業各種酒的風味、風格、個性(色香味格)了如指掌,經他們品評鑑定的優質酒,成了久經市場檢驗的好酒,已被人們所公認。
消費者眼裡的好酒
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文化、習俗、氣候環境都有差異,人們的口感偏好也各不相同。
因此,人們對好酒的標準,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偏好來判斷,認為自己喜歡喝的就是好酒。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款酒,甲說是好酒,而乙說不是好酒的主要因素。
自己的口味自己說了算,適合自己的好酒,能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享受,那種愉悅感和舒暢感,妙不可言。細品時,體現出一種高雅、樂觀、豪放、愜意的人生態度,使人羨慕。
好酒的標準
專家認為的好酒,是對酒本身的客觀評價,他們有更敏銳的感覺器官,如視覺、嗅覺、味覺,同時,他們經過長期的專業實踐,了解各種產品的個性和細節,再加上理化檢測和技術分析,使得他們對酒的判斷標準更加客觀。
而消費者眼裡的好酒,則是一種主觀的判斷。他們為的是滿足自我嗜好,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來選擇不同風格的酒。
但不論是專家,還是消費者,對好酒釀造工藝的標準都有一致共識。
以濃香型白酒為例,釀酒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在精選原料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八個方面:
勻:是拌料,上甑,打量水,下曲,入窖溫度要均勻一致。
透:則是潤糧要透,打量水使糧食吃透水分,蒸糧糊化要透,丟糟發酵要透。
適:是各種生產條件、糠、水、溫、酸、澱、曲等入窖條件適宜於微生物正常繁殖,有利於糖化和發酵。
穩:生產條件不輕易變動,在一定季節條件下,各種配料比(如糧醅比,糧糠比,糧曲比,糧水比)和入窖條件(如溫度,水分,澱粉,酸度)要相對穩定。
準:挖糟估堆、配料、打量水、下曲、溫度、時間等計量都要非常準確,嚴格操作。
細:各個工序環節的操作與管理要精細,釀酒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這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歷練,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淨:生產環境、場地、設備、公用具等要清潔乾淨以防雜菌汙染,這是尊重自然,尊重生態環境的體現。
少:好酒一定要大工匠嚴格操作各項流程,人力所限,加上去粗取精,每一批產量非常有限,但個性鮮明,香型突出,這非大批量產品所能比。
總得來說,釀出一杯好酒,需要在整個過程中,由大工匠依靠豐富的技術經驗,和高度細心的責任心,嚴格把控每個環節,拿捏恰到好處。決定酒質好壞的最主要因素,是釀酒的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