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華晨汽車已經宣布破產重整,這個有寶馬撐腰的自主車企,崩塌起來的速度比很多人想像的要更快。但是,華晨並非倒下來的第一家,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家。比如海馬汽車,它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車企,今年車企累計銷量還不如部分主流車型一個月的銷量。那麼海馬汽車究竟是怎麼撐到現在的?】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11月20日本該是所有車企在為廣州車展開幕忙碌的時候,但是華晨集團卻以進入重整程序的方式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作為自主陣營的老牌選手,華晨汽車破產無疑是為國內自主車企敲響了警鐘。在這段期間,不少的車友都會發出疑問,華晨之後,下一家倒下的自主品牌會是誰?就今年的銷量情況來看,前十個月銷量僅為3540輛的海馬汽車無疑是最有可能步華晨汽車後塵的車企。
躺贏時代
談到汽車界的「山寨」車企,很多人第一反應會聯想到眾泰汽車。但是,在海馬汽車面前,眾泰只不過是個「弟弟」。作為一家擁有三十二年歷史的自主品牌,海馬汽車可以說是國內元老級的汽車品牌,成立於1988年,那時候吉利汽車的創始人李書福還在賣冰箱、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還在改裝廠,長安汽車也還沒有正式進入到汽車領域。1992年,陷入發展困境的馬自達與海南汽車廠成立海南馬自達。雖然生產的產品廣受消費者認可,但是海馬汽車依舊缺乏生產資質。
2001年,海馬汽車下線海馬普力馬MPV,在短短的7個月時間裡,普力馬產銷量達到了萬輛以上。有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只有770.78萬輛,MPV市場當時候還沒有像今天這麼火爆。從中可以看出,海馬汽車在當時的實力是非常強勁的。2002年,海南馬自達將第八代馬自達323引入國內市場,命名為福美來,同樣受到了市場的好評。由於馬自達在華投產的車型備受消費者追捧,馬自達開始把注意力投向了一汽集團。2005年1月,一汽馬自達正式成立,並開始生產馬自達6。
海南汽車製造廠被馬自達拋棄之後,開始改名為海馬汽車,並開始了自主研發之路。不過,筆者從海馬汽車當年生產的產品來看,其實並沒有成功踏上自主研發之路,依舊活在馬自達的影子下,成為了「山寨車」的開山鼻祖。2007年,海馬汽車生產海馬3轎車,外觀酷似馬自達3;2009年,海馬汽車推出的海馬2兩廂轎車,外觀酷似馬自達2。有句話說的好,「點子不怕舊,最重要是實用」,憑藉著海馬3和海馬2,海馬汽車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跟風,跟了個寂寞
海馬汽車自2013年開始,好日子似乎就到頭了。2013年前後,SUV市場處於紅利期,海馬汽車雖然推出了騎士和S7兩款SUV,但是仍然深耕轎車市場,推出了海馬M3、海馬M6、海馬M8等車型,所以沒有成功進軍SUV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海馬騎士由於質量問題,出現了被停產的危機。2014年,海馬汽車推出了全新車型—緊湊型SUV海馬S5,這款車型似乎也沒有為海馬汽車進軍SUV市場帶來好運。
2019年,SUV市場開始開始逐漸飽和,哈弗H6等多款自主品牌SUV已經成為了自主陣營中強有力的產品。而轎車市場再度火爆,不少自主品牌已經在轎車市場成功布局,比如領克03,名爵6等車型,已經有了和合資陣營中的卡羅拉、思域等車型一拼之力。但是,海馬汽車卻在此時推出了海馬S8,轎車領域沒有強有力的產品推出。總的來說,在過去近十年裡,海馬汽車幾乎沒有抓住任何一個風口,其產品布局完全滯後於市場。相比之下,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順勢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下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
海馬的奶牛
很多人會好奇,海馬汽車的戰略如此落後,為什麼會在華晨汽車破產重組之後,仍然能夠立足於市場?如果說華晨汽車的「奶牛」是寶馬的話,那麼海馬汽車的「奶牛」無疑是它的房地產板塊。以海馬汽車2010年規劃的第三工廠為例,按計劃,第三工廠投資30億,後期將形成250億產值規模的生態鏈,其宗旨是打造中原經濟核心增長。這個項目原定是在2012年就建成,但是直到2016年才建設成功。可以參考的是,特斯拉上海臨港超級工廠的建設只花了一年時間。海馬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大家不得不感到疑惑,難道海馬集團的資金鍊在那時候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海馬集團投資的「海馬公園」住房項目,恰好就在2010年到2016年期間紛紛落地。關於海馬房地產,對於河南等地的人來說,無疑是奢華、頂級的象徵。海馬公園的房價輕輕鬆鬆就突破了兩萬,其中海馬集團在鄭東新區投資的房產甚至突破了3-4萬元,而鄭州當時的房價不過1-2萬元。2017年年末,鄭州最後一波房價大漲,讓海馬集團大賺了一筆。
相比於汽車,房地產對於海馬來說更像是主業。房地產的紅利雖然為海馬集團帶來巨額的財富,但是卻嚴重影響了海馬汽車在汽車領域的發展,導致海馬汽車失去了太多的發展機會以及資源。造車確實是一件苦差事,需要時間的積累才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而房地產的投入可以在短時間之後獲得大量的財富。海馬在長遠的發展和觸手可及的利潤中作出的選擇,選擇踏上了房地產的快船,忘記了其是一家集團式的,以汽車為主板塊的企業,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海馬難翻身
關於海馬的主業汽車板塊的真正狀況,我們可以借用其生產和銷售數據進行分析。生產方面,2019年海馬公司生產各類車型累計2.89萬輛,同比下滑了52.06%;銷售各類車型累計2.95萬輛,同比下滑56.41%。之所以會出現產銷不均等,是因為海馬汽車在2018年積壓了一定的庫存。從數據來看,海馬汽車的整體銷量還不如一些主流車型一個月的銷量,比如長城哈弗H6,今年10月份的銷量就達到了52734輛。
雖然海馬汽車後期實力表現得非常一般,但是其整個發展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少「貴人」,前有馬自達,後有小鵬。海馬代工的小鵬G3在2019年的累計銷量達到了16608輛,佔據了海馬整體銷量的一半以上。另外,今年一月份海馬8S和海馬5S的銷量共計517輛,而小鵬G3今年一月份已經售出了620輛。好景不長,小鵬汽車的肇慶工廠已經完成,海馬代工生涯預計會很快結束。為此,小鵬汽車方面也發出了公告,相關合作還會持續到明年年底再結束。所以,給海馬汽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還是不能及時實現轉型,那麼將會面臨和華晨汽車一樣的下場,甚至是跌得更慘。
點評
房地產目前已經基本告罄、小鵬汽車明年年底將結束合作、自身汽車產品銷量低迷等等,這一切都猶如一塊巨石一般壓著海馬汽車。歸根到底,海馬汽車的落敗更多是因為其沒有把重心放在其主業上,沒有長遠的發展方向。按正常的汽車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推出新產品需要三年的時間,如果海馬汽車能夠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支撐下去並推出符合消費者的產品,那麼便可以存活下去,否則將會是退市收場。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