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大媽當街拜藝術雕塑大衛」的視頻在網上傳播,一臉虔誠的大媽引發眾多網友調侃,有網友就表示:「這拜得很有中國特色。」視頻顯示,大媽應該是在一家藝術品門店的櫥窗面前,裡面排放著著名雕塑作品《大衛》的半身像,很有可能是大媽誤把雕像當作了某一神像,雙手合十作揖,看上去十分虔誠。
除了調侃以外,也有網友表示,大媽不了解西方藝術品,將它誤當作神像,其實也沒什麼,那些有些過分的調侃,其實是一種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看不起底層人民。專家介紹,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人本身屬於「唯物主義者」,沒有具體的崇拜對象,同時,中國儒家文化講究要對鬼神之說「敬而遠之」,所以年輕一代中國人,在信仰文化上面展現出與過去幾代人截然不同的表現。
專家進一步解釋,視頻中出現的大媽應該已過花甲之年,由於時代和年齡的限制,她的行為確實可能與我們今天的觀點格格不入,如果只能以嘲笑、取笑的心態來看待,那其實似乎我們現代人的蹴狹。
據了解,梳理歷史不難發現,中國傳統信仰文化一直是非常多元化的,各個時代的統治階層往往對民眾的信仰持開放態度,也有的皇權統治者甚至會利用信仰的力量來進一步保持社會的穩定。魯迅先生也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批判——中國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們的對於神,宗教,傳統的權威,是『信』何『從』呢,還是『怕』和『利用』?
有社會學者的研究表明,多元化信仰文化讓中國老百姓與「神」之間的關係更加平等,神話傳說中有——遠古神鳥金烏,傳說是天帝的孩子,卻被凡人后羿所射;而就整體信仰文化來看,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自己的信仰神。這些案例都鮮明地展示出中國信仰文化的一個鮮明特點——你要讓我信你,總要能夠給我帶來益處。反之,如果我不是所謂的忠實信徒,那麼我看到其他的神像,處於趨利避害的本能,表示一下尊敬,也完全沒有問題。所以視頻中大媽的行為其實也可以理解了。
除了這次視頻中膜拜大衛的大媽,其實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比如就有網友扒出,有一大媽對著櫥窗裡的拿著大寶劍的蓋倫進行跪拜(遊戲《英雄聯盟》中的一人物)。
編者按:信仰文化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對於中國人來說,傳承幾千年的文化決定了我們在這一領域有著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厚度與深度。對於視頻中大媽的行為,其實沒有必要過度解讀,更應該展示出我們應有的包容與風度。畢竟,我們既然都允許各種戲說,改編歷史、神話人物,那麼對於一些不是很了解我們現代的生活、文化的大媽來說,又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