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南極築「城」記——在長城站讀《中國南極長城站》

2020-12-22 新華社

新華社「雪龍2」號2月15日電記者手記:南極築「城」記——在長城站讀《中國南極長城站》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北京時間15日零時10分,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完成長城站卸貨任務。35年前的今天,這一中國首個南極考察站順利建成。

連日來,記者在長城站採訪,閱讀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隊長、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撰寫的《中國南極長城站》,感受著第一代南極考察隊員們的拼搏與進取,以及中國南極科考的艱辛與進步。

(小標題)「搶運」物資:17天艱難卸貨

「兩條小艇在波浪中前進,經過30分鐘,航行2.2海裡,順利到達菲爾德斯半島南部,於15時16分54名隊員勝利登上了島,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洲!」郭琨在書中寫道。

1984年12月31日,郭琨等54名隊員搭乘「長城1」號和「長城2」號艇,登上南極洲喬治王島,長城站在這裡奠基。

奠基典禮後,是建站物資卸運。由於水淺,大船無法靠岸,只能靠小艇卸運。南極自然條件惡劣,一天之中,大風、大浪、大霧、大雪說來就來,加上潮位變化,基本「靠天吃飯」。

「我們就是抓住每一個風暴減弱或暫時停止的空隙,這個空隙不管在什麼時候,就馬上在貨倉、甲板、登陸艇上組成一支支突擊隊,搶運物資,經常是夜以繼日地連續奮戰。」

「雪龍2」號此次在長城站卸運236噸物資花了7天時間,而根據書中描述,當時的建站物資和儀器設備重達500噸,卸貨之難可想而知。但考察隊員花了17天時間,搶建碼頭、搶運貨物,終於成功將全部物資搶運到岸。

(小標題)火速建站:26天苦戰建成

1985年1月20日,長城站開始主體工程施工建設。這是決定長城站建設成敗的關鍵階段,南極只有夏天和冬天,夏天只有3個來月,是一場爭時間搶速度的苦仗。

長城站的兩棟主體建築,從澆灌混凝土地基、安裝鋼框架、組裝牆板,到內裝修等十幾道工序,僅牆板就500多塊,螺栓15000多個。

「用了七天七夜的時間,兩棟主體房屋的外殼就建成了,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大家稱為『南極速度』」,郭琨寫道,七天七夜建成兩棟主體房屋的外殼,又三天三夜完成了內部裝修。緊接著,氣象站、冷凍房、儲油罐等主要工程建設也相繼完成。

經過26天苦戰,最後一道工序——長城站的銅質站標順利鑲嵌在了第一棟房子大門的正上方。1985年2月15日10時,考察隊宣布「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

郭琨在書中稱「長城站的衣食住行樣樣齊全,猶如一個微型城鎮」。如今,長城站的主體建築增加至12棟、近4000平方米,科研設備增多、科考項目繁多、科考隊員眾多,已成為建立在南極大地上的一個微型「科學小鎮」 。

(小標題)保護生態:實施「綠色考察」

坐小艇到長城站碼頭,或乘直升機到長城站停機坪,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的「賊鷗湖」,這裡生活著一群怡然自得的賊鷗。在賊鷗湖邊及長城站相鄰的海邊,不時有企鵝光顧。

長城站內的這種人與動物和諧、融洽相處的場景,源於科考隊員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中國首次南極洲考察隊登上菲爾德斯半島的時候,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用中、英文書寫的『生物保護區』木牌,豎在長城站站區南北兩端的幾個小山的周圍(非考察人員嚴禁進入),以保護山上各種鳥類平靜地生活和繁衍後代。」

郭琨寫道,科考隊員在長城站的南端建立了垃圾焚燒場。把易燃垃圾焚燒處理,不可燃垃圾封存,由船隻運出南極。同時,建立了汙水處理站,並把生活廢棄物封存,由船隻運出南極。

「雪龍2」號長城站卸貨期間,科考隊員同樣把長城站站區清理的建築廢棄物、考察站運行遺留生活廢棄物等10個貨櫃運至船上,帶回國內處理,避免留在南極地區造成汙染。

長城站建成35年來,中國的南極科考事業獲得快速發展。就考察站而言,已經在東南極、南極洲大陸、大陸高原上建成了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第5個考察站——羅斯海新站也在建設中。「雪龍2」號完成長城站卸貨任務後的下一站,正是建設中的羅斯海新站。(完)

相關焦點

  • 與自然和諧相處:南極長城站的企鵝與賊鷗
    長城站賊鷗湖裡戲水的賊鷗(2月10日攝)。  近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停泊在南極長城站附近海域卸貨。卸貨期間,記者在長城站採訪,看到這裡的科考隊員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長城站是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1985年2月建成,位於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上。站區裡生活著一群怡然自得的賊鷗,它們的家——賊鷗湖,與長城站科考隊員的生活區相鄰,相距不足60米遠,兩者之間是一片難得的黃綠色苔蘚地相連。  在賊鷗湖邊及長城站附近的海邊,不時有一隻或一群企鵝光顧。
  • 與自然和諧相處 南極長城站的企鵝與賊鷗 (1/8)
    與自然和諧相處 南極長城站的企鵝與賊鷗1/8) "← →"翻頁 長城站賊鷗湖裡戲水的賊鷗
  • 不會種菜的醫生不是好科考隊員 南極長城站蔬菜長勢喜人
    而在同樣冰天雪地的南極,駐長城站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醫生胡淼還肩負著種菜的任務。「這幾天天天下,到今天平地積雪已經一米多深了,不過大棚裡的蔬菜長勢喜人。」從去年12月4日抵達南極長城站,胡淼轉眼已經駐站近9個月了。作為一名駐站醫生,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種菜。你沒看錯,南極環境嚴苛,幾乎看不到綠色,而人一天也離不開蔬菜水果。
  • 歷史|南極科考隨隊記者:我寄出了中國首個南極郵政包裹
    這是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郵政局掛牌開業那天拍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有一個銅牌,上面是「中國南極長城站郵政局」的字樣。它的左下方,掛著我們熟悉的一個草綠色的郵政信箱。那位身著綠色郵政人員制服、頭戴大沿帽,右手緊握鋼戳的男子,正是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隊長兼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的郭琨,不過他此刻的身份變成了中國南極長城站郵政局局長。當然也是首任。
  • 吳有音:在南極繪中國,在中國講南極(速寫)
    電影史上第一部實景拍攝南極的電影——《南極之戀》即將公映。在此之前,導演吳有音已經4次踏上南極大陸。  2010年和2011年,吳有音作為國家極地文化中心「極地文化建設」項目組成員,先後前往南極中山站、長城站。當時,中山站、長城站多以板房材料建設,色彩單一。
  •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極長城站2月10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部分成員9日前往與中國南極長城站同位於喬治王島上的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學考察站(簡稱費拉茲站),代表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這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科考站。
  • 黑龍江省南極科考隊員圓滿完成第36次南極科考測繪任務平安回家
    劉沼輝在長城站搶修基準站接收機。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雪龍」船隊返回上海,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順利完成,由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執行長城站測繪任務的劉沼輝也隨船返回,科考隊員韓惠軍、唐鑄先期隨「雪龍2」號經澳大利亞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國內。
  • 從雲南到南極,不再「難及」,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擬赴長城站開展旅遊的企業,可在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期間的工作日,向自然資源部遞交申請。也就是說,遊客在中國的南極科考站裡感受南極美景的場景,將很快實現。 南極近年來已成為中國遊客新寵,但要注意的是,環保是南極遊中最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 我省南極科考隊員回家
    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雪龍」船隊返回上海,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順利完成,由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執行長城站測繪任務的劉沼輝也隨船返回,科考隊員韓惠軍、唐鑄先期隨「雪龍2」號經澳大利亞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國內。
  • 中國南極考察隊「海陸空」科考過新春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5日電(記者劉詩平)25日正值農曆大年初一。在浩瀚的南大洋和遼闊的南極陸地上,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正進行「海陸空」全方位的科學考察,在工作中迎接鼠年新春的到來。「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5日航行在南大西洋上,沿著東經18度12分向南穿越西風帶,前往長城站。航行期間,有的科考隊員在觀測海底地形,有的隊員為在西風帶布放浮標做準備工作。
  • 目標南極!3位氣象科考隊員隨第37次南極考察隊出徵
    出徵南極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在上海出發。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選派的山西省氣象局五臺山氣象站董劍、陝西省氣象局華山氣象站武維剛以及安徽省壽縣氣象局凌新鋒將隨「雪龍」號分別前往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開展為期18個月的常規氣象觀測和大氣成分觀測。
  •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出徵南極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消息,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10日從上海出發,開始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
  • 南極考察隊數百名科考隊員在南極迎新年
    1月1日,中國第三十六次南極考察隊數百名科考隊員在遼闊的南極迎來新年第一天。「我們在升國旗中開始了新的一天,今天主要進行雪下汙水處理系統和無人值守系統的調試。」泰山隊隊長姚旭在衛星電話中告訴記者。第三十六次南極考察泰山隊將完成泰山站區工程全面收尾,以及冰川運動觀測等有關冰川學、天文學等多學科綜合科考。
  • 「雙龍探極」歷時198天 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
    來源標題:「雙龍探極」歷時198天 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 記者今日(4月23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任務圓滿完成,「雪龍」「雪龍2」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
  • 中國南極科考站試驗自產蔬菜:16平屋內長近20種
    原標題:中國南極科考站試驗自產蔬菜:16平屋內長近20種   原標題:南極科考站開展初期調研實驗自產新鮮蔬菜   當地時間2月7日上午,中國第三十一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圓滿結束任務返回到中山站大本營。此次科考期間,「南極極端環境溫室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在中山站、長城站同時開展初期調研實驗,自產新鮮蔬菜。
  • 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
    此次南極考察隊由394人組成,於2019年10月9日出發,歷時198天,兩船行程共7萬餘海裡,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既定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本次科考中,考察隊員分組執行了「海陸空」全方位科學考察。
  • 在南極種菜是什麼體驗?上海醫生讓科考隊員每天吃上了新鮮蔬菜
    綠油油的大片菜葉,毛茸茸的黃瓜花……在南極長城站的蔬菜大棚內,五六種蔬果長勢良好。種植好這些蔬菜,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駐南極長城站的胡淼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南極環境嚴苛,幾乎看不到綠色,但人一天也離不開蔬菜水果。
  • 198天7萬餘海裡,中國南極科考首次「雙龍探極」凱旋!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隨著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昨天,中國南極科考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雪龍」號和「雪龍2」號自去年10月先後出發駛向南極,經歷了198天,兩船共7萬多海裡航程,完成了62項既定任務。 受國際疫情影響,我國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等考察站從1月下旬開始實施封閉管理,加強疫情防控,切實保障隊員安全。此外,自然資源部介紹,目前已回國的考察隊員和長城站、中山站越冬隊員身體健康、狀態良好。
  • 中山站:打造南極溫室「生態園」
    中山站:打造南極溫室「生態園」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7 14:4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2月7日電(記者 白陽)綠油油的生菜、鮮嫩的黃瓜、珠圓玉潤的小番茄……曾幾何時,吃到新鮮蔬菜是南極科考隊員最為「奢侈」的夢想之一,而今得益於先進的溫室栽培技術,這一夢想正在中國南極科考站逐漸成為現實
  • 波司登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踏徵程 徵戰南極絕不後退
    前段時間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聯合推出了全新系列——專業保暖系列,通過高潮的製作工藝和保暖技術,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踏上新的徵程。第37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南極波司登以專業姿態 擔任我國考察隊的「禦寒守護者」自90年代開始,波司登就開始隨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與科考隊出徵南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