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每當讀起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就會想藤子京是何許人也,偶然翻閱《宋史》,還真找到了他。
嶽陽樓記
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與範仲淹同年考中進士。他為什麼會被貶嶽州呢?據《宋史》記載,他在涇州任職期間,花費公錢60萬貫犒勞邊關將士,祭奠英烈,撫恤遺屬。事隔一年,有人彈劾滕子京濫用公款,「其間數萬貫不明」。於是,「涇州過用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當時範仲淹任參知政事,極力挽救滕子京,於是就有了「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範仲淹
慶曆七年(1047)藤子京調任任蘇州知府,上任不久便卒於蘇州,時年56歲。《宋史》記載:「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無餘財,這是對藤子京最好的褒獎,可見當年「涇州過用公款案」 是一個冤案。更可悲的是,當年彈劾滕子京的那個御史,他的調查結果也是「滕子京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滕子京並未因此而悲傷氣餒,而是繼續勤政愛民、廣施教化,他所到州縣喜歡建立學堂,以湖州最出名,求學之人遍及江、淮之間。這讓我想起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藤子京何以不是「先憂後樂」精神的踐行者。
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