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中學課本上的「肌肉女」嗎?已被刪除,專家:內容不合適

2020-12-14 炅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於校園生活,相信很多人回憶起來總會有一些終生難忘的畫面,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其難忘的回憶也會有所不同。然而,對於80後、90後的人而言,有一張圖片卻成了共同的回憶。

這張圖片出現在中學生物課本當中,圖中是一位"肌肉女王"。使用這張圖片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蛋白質的作用,畢竟圖中這位女性的肌肉相當發達。

然而,這張圖卻也存在一處令人詬病的問題,那就是這位女性為了更好地展示身材,身上穿著的衣物十分暴露,這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好。

有專家表示,這本教材適用於中學授課,學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3歲到16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恰好是青春期。讓孩子看到這樣一張圖片,其實並不合適。

後來,隨著群眾呼聲的不斷增大,教育部決定將這張圖片徹底從書本當中刪除。從那以後,"肌肉女王"的圖片也就徹底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青春期是孩子身體生長發育、心智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但也正是在這個信息量大爆炸的年齡階段,孩子很可能從各式各樣的途徑中無意間接觸到一些不良的內容,這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接觸不良內容的影響

·引發性早熟

在步入青春期以後,孩子的機體將開始分泌產生性激素,在其作用下,孩子的身體將出現二次發育,同時還伴有第二性徵的出現。

在正常情況下,不同孩子之間性激素分泌速度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不會出現特別顯著的差量。而如果過早接觸不良內容,在其刺激下,機體的性激素分泌將明顯增多。

如此一來,孩子的身體將出現超前生長,第二性徵也將提前出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性早熟。性早熟會導致孩子的生長提前結束,同時,這種異於常人的生長速度也會給抗挫能力比較薄弱的孩子帶來心理打擊,甚至因此產生自卑心理。

·作出錯誤舉動

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較薄弱,再加上見識閱歷有限,因此經常會作出一些過於衝動的行為,導致自身成長受到影響。這一點,在兩性方面的表現更為顯著。

如果孩子過早接觸一些不良內容,那麼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超齡"的衝動舉止。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孩子的未來必然會受到牽連。

·影響正常學習

青春期是孩子接受新知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基本完成,對於知識的吸收速度也達到了一個相對頂峰的狀態。

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沉迷於不良內容,經常花費時間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那麼必然會對學習產生影響。

雖說不良內容的來源十分廣泛,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無法阻止孩子瀏覽這些不良資訊。只要採取恰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即便孩子真的碰到了這些不良內容,他們也能做到理智看待。

應對不良內容的方法

·進行性教育

為了讓孩子在接觸到不良內容時能夠以更為理性、科學的眼光進行看待,父母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

性教育不僅能讓孩子了解兩性相關的一些知識,同時還能為孩子的很多行為舉止提供參照。這樣,孩子才不會受到不良內容的誤導而作出一些越過兩性界線的行為。

·強調正確用網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之一。但是,網絡的迅猛發展也導致了其所包含的內容良莠不齊,很多不良內容的主要來源其實正是網絡。

因此,要想讓孩子避開不良內容的危害,比較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跟孩子強調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當孩子明白網絡的正確用途後,他們即便真的碰上不良內容,也能抵制住誘惑。

·避免造成性暗示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具備了性意識,此時對於一些簡單的兩性行為,他們其實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但由於孩子的閱歷比較有限,所以這種認知其實存在被推翻的風險。

如果在平時生活當中,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作出一些過於親密的舉動,那麼孩子對於兩性行為的界定將發生改變。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父母那些親密舉動是男女間的正常行為,進而對其他異性也採取類似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將是不良內容的源頭。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父母應該注意自身言行舉止,以免對孩子造成性暗示。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學課本上「肌肉女王」被教育部門刪了,家長支持,學生表示懷念
    但是課本中的圖片和內容也並非一成不變,有些內容因為不合時宜,沒有帶來正面的教育意義,而被刪除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學課本上的「肌肉女王」也被教育部門刪掉了,怕扭曲學生的「三觀」。對於中學生物課本上出現的這一張不符合格調的圖片,還被學生拿來惡搞,有調皮的學生還特意把圖片裁剪下來,使得「肌肉女王」立在書本上,上課時,不時拿來調侃和戲弄,分散了其他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而有的學生還樂此不疲,一到上生物課,就翻開23頁,秀出這張圖片,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 中學課本「肌肉女」被刪,專家怕學生把持不住,學生:誰會有興趣
    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這才是擺在專家們面前的難題。 在我國的課本裡,曾經有一張滿是肌肉的女性照片,後來卻因為奇葩的原因被移出課本,這位女性是誰呢? 這張照片被印刷在了中學生物課本裡,而這位女性也被學生們稱之為「蛋白質女王」,她就是加拿大健美運動員克裡斯·維斯伯格。
  • 高中課本「肌肉女」慘遭被刪,因專家怕男生早熟,男生:認真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大量教科書的內容受到了教育部門的嚴查。很多不恰當的教育課題與書本插圖都被替換或移除,其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改動就是刪除了高中生物課本上的「肌肉女」照片。不得不說,高中生物課本是一部奇書,很多學生都把這張照片中的肌肉女稱為蛋白質女王,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然而有些專家在審核過程中認為,這張圖品可能會引起部分學生把持不住,屬於不良內容範疇,所以將其刪除以絕後患。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發育的高中生來說,這樣的顧慮是非常合理的。
  • 「肌肉女插畫」被刪除的背後,一味地逃避性教育真的好嗎?
    而最近的關於部分教材中刪除肌肉女插畫的事情也在網絡端引起了巨大爭議,由於上面的肌肉女插畫,太過於露骨,而且舉止誇張,這種秀肌肉的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想入非非的想法,而與此同時,在近期,某學校舉行的舞臺演出時,體育學院表演的清一色肌肉,男生女生赤膊上場,因為尺度過大,也被緊急叫停,直播間被封,也讓無數的人開始質疑,真的有必要這樣嗎?
  • 課本為什麼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前言提到愛國教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我們小學到大學的很多課本中都有愛國教育的內容。尤其是一些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也是很多課本的必學內容。很多孩子從小就知道革命先輩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換來的。
  • 為什麼課本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從課本中學到許多的革命課文,江姐無畏酷刑,拋下了自己的孩子,用生命捍衛了共產黨的機密;十三歲就有勇有謀,淡定自若地將日寇帶入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最終死於日軍槍尖上的小英雄王二小;有在行軍途中,將自己的棉衣給了戰友,自己卻被寒冷的冬季奪取了生命的軍需處長;更有為了不暴露軍隊的行蹤,選擇英勇跳崖,犧牲自我的狼牙山五壯士。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老教授指出,某版本的語文教材上刪掉了太多優秀作品,除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還有《黃繼光》、《劉胡蘭》,這些都是好文章啊!老教授的觀點很明確,入選《愛迪生救媽媽》等國外文章沒有問題,文章主旨本身值得孩子學習。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刪除那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現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崇洋媚外的作品,這是不對的。
  • 《狼牙山五壯士》要從課本中刪除?專家給出解釋,網友:這是忘本
    可就在近日,上海市教材編輯部決定要將這篇課文從教科書中刪除,引發不小的爭議。對此,有專家站出來做出解釋,認為現代教育更應該多元化,同時貼近現實。相比於狼牙山五壯士,不如在課文中講講運動健兒劉翔的故事更能與孩子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奮勇向前。對此,有網友毫不客氣地指責這些專家,稱他們這叫忘本。《狼牙山五壯士》到底應不應該從課本中刪除?
  • 中學課本上的「倒牛奶事件」在美國重現,這是經濟衰退的開始嗎?
    記得讀書那會,曾在歷史課本上讀到過這樣一個場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出現蕭條,美國農場主為了保證牛奶的利潤,把大把的牛奶紛紛倒進了密西西比河,瞬間,河水染成了白色。早在疫情初期,很多居民為了規避風險,早早地在家囤了不少奶,現在,很多供應牛奶的學校和餐廳都關閉了,導致了市場上牛奶的需求量不高,而且不少牛奶廠家也囤積了不少牛奶,無須再從奶農處購買。而位於威斯康星州附近的一個農場,打開了水龍頭,把牛奶衝進了一個廢水湖,已經連續持續了好幾天,每天至少約22萬加侖(一加侖約3.78升)。
  • 「二次元文化」回憶殺,你的高中校服,還記得上面畫著什麼嗎?
    最初由課本塗鴉形成的「杜甫很忙」的梗,可能現在很多人還記得。語文課本上的杜甫頭像在不同的人手中賦予了不同的「身軀」。所以,杜甫可能成為了一個超人,也可能成為了一個戴著墨鏡打扮潮流的司機,也可能是一位搖旗吶喊的將軍。現在想起來,可能會覺得有些幼稚了。但是,那份幼稚也已經是現在很多人身上已經消失不見的存在了。
  • 入選課本的《口技》,刪除的「少兒不宜」內容反映了原生態的相聲
    《口技》是一篇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的古文,很多人都應記得其中的描寫:舞臺上只有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圍在一扇屏風之後。這段文字前後還有內容,是講幾個人探討什麼聲音最讓人印象深刻,有個人說是「女子織布聲、男兒讀書聲」,遭到反對說是「太正統了」;又有個人說是「為官吏開道的呼喊聲、宴會笙歌之聲」,也遭到反對說是「太華麗了」;還有個人說是「婆媳對弈棋子敲打棋盤的聲」,還是遭到反對說是「太冷清了」;最後一個人便講了這段口技表演,方引起讚嘆。
  • 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插圖,你還記得幾張,全部看過的起碼也有20歲?
    童年時光總是無比美好的,在咱們上小學摸得最多的便是語文書了,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上有許許多多美麗的插畫,這些插畫幫助同學們理解文章,現在回憶起來,很多時候大家把文章都忘記了,但還記得課本上的插畫,有一些插畫十分的經典,不知道大家現在還記得幾幅呢?一起來看看!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
  • 專家建議課本中移出文章,五代之後我們的文化之路是否越走越窄
    所以我們的課本中大多數為古文,近代中也出現了很多詩人和作家,在幾代人學習之後,突然有相關專家建議從課本中移出這些文章,具體是什麼原因我們一起分析分析。專家建議從書中移出這些文章,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第一點:對於現代一些法製法規的相矛盾。
  • 那些年課本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可還記得閏土和猹?
    站在今天回顧多年以前,包書皮、新文具、新書包,這似乎是每個孩子都曾擁有的強烈的開學儀式感,一路走來我們讀過無數本書,看過數不勝數的課文,你還記得那些年讓你心想深刻的課本人物嗎?杜甫作為一屆詩聖,除了出現在課本上的詩很多以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他多變的形象吧。
  • 將《阿長與》踢出課本?專家:內容太過汙穢,毒害學生
    此外,文章還通過「長毛」的故事,在中間過程中製造了一個小起伏——對阿長有了敬意,但敬意又消失了。 學生寫敘事類文章,普遍存在平鋪直敘、缺乏起伏的問題。《阿長與》這種波瀾起伏、先抑後揚的整體結構,對學生是很有啟發意義的。這其實不完全是散文筆法,還摻入了一些小說筆法。
  • 五萬年以後,歷史課本會不會變得非常厚?
    我國最早的自編小學歷史課本是1903年由文明書局出版、丁寶書主編的《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厚度大約1釐米。民國時期,劉師培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共兩冊,每冊61頁。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每本的厚度大約只有1釐米。
  • 因交規刪除《背影》,又剔除民族英雄嶽飛,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人不學,不知義」。一個人的成長以及三觀的建立,正是從青少年時代開始的。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正是知識教育,在課堂教授、以及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的專家、學者自然十分重視中小學教材內容的選編。
  • 《狼牙山五壯士》被從教科書中刪除?你聽聽專家都說的什麼話
    2005年3月,一則重磅消息直接引爆了國內輿論——上海市新語文教材刪除了課文《狼牙山五壯士》!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本中也已經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課本中移除!稍微年長一些的讀者,肯定都還記得那曾經令人悲憤不已而又熱血沸騰的《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肯定都還記得那五位站在山巔用手雷用石頭頑強抗敵最後英勇跳崖的英雄!
  • 《出師表》《滿江紅》《誰是最可愛的人》被教材刪除,原因是啥?
    很多人都在為中國未來的棟梁努力,他們編著著課本、習題、課外書,讓纖纖學子能夠好好讀書,但不知你們發現沒有,曾經編著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消失在了課本和大家的視野中,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也被從教科書之中刪除,徹底將嶽飛存在過的痕跡抹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 課本上的《牛郎織女》,刪減了太多內容,完整版的內容才真精彩
    ——明 朱名世《牛郎織女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駱駝直到現在還記得開頭的幾句,「古時候有個孩,爹媽都死了,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葉聖陶版)。這個故事在當時的課本中相對簡單,說的是一個叫牛郎的人,跟哥嫂分家後,分得了一頭老牛,老牛指點牛郎追到了天上的織女為妻,但是因為仙人有別,牛郎織女只能被迫分開,只有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才能憑藉喜鵲搭的「鵲橋」相會。其實這只是這個故事的刪減版,完整版裡的內容才是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