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京城出現一隻40斤的大公雞,官員看後感慨:明朝要亡了

2020-12-17 程紅梅家常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中國幾千年來的朝代,每一次的消亡,都有各自的原因,然而,出於迷信,過去一直不乏著名學者,將之解釋為天意。通常人們都認為天子是「受天命而立」,但是如果出現德不配位的情況,上天就會對異兆或災難作出警告。

此亦能說明為什麼發生災禍後,包括漢武帝、宋理宗等人,皆以己有罪,自以為罪過。

談到明廷滅亡的原因,無非有三點,第一,一是關內農民起義,二是萬曆皇帝時期開始的,幾十年間兩朝之間連綿不絕的戰爭,三是崇禎時期的失誤指揮。

但也有人記載了崇禎時期的一些奇事。明末清初,京城出現了一隻40斤的大公雞,官府看後感慨:明朝就要滅亡了,這是怎麼回事?一六三七年,在北京城玄武門外,有一家專門養雞、鴨子的人家,養了一隻雞冠鮮紅的大公雞,其羽毛潔白,重量更是令人稱奇,竟達40斤,從而引起眾人好奇,紛紛跑去看。

而且一個出身孝廉、知識淵博的官吏在見到應延吉之後,也不由得長嘆一聲:「這就是明君啊,看來明君就要死了!」在《山海經》中有一種動物,《廣韻》中有云:「白首赤口;不祥鳥,白首赤口」,因此也被宣傳為極不吉利的象徵,應延吉發出此感嘆。

這則傳說,被收錄在《二申也錄》中:「京師宣武門外斜街家家戶戶的白雞,羽毛鮮嫩,啄距純赤,漸大,重達四十斤。慈禧、孝廉應延吉見之,遂遂然曰:「此騖也,所見之地皆亡。」事實上,這本書詳細地記錄了明朝出現的各種異像,並且,在崇禎年間,異像出現的次數,似乎有了顯著的增加。遠在崇禎登基之時,葉夢珠就曾說過:「天啟七年丁卯八月,崇禎帝即位,南行正中,將就寶座,聲聲發於殿之西,若天崩地塌。戰馬既驚,百僚震恐,上身亦震.」

在作者看來,這句話並沒有被視為一種吉兆。

與此相對應的是,崇禎滅亡的最後兩年,這場災難發生的頻率更高:

十六年正月二日,大風天晦,五鳳樓前門閂風斷三載,又風吹建極殿...殿瓦皆碎。

17年,南京孝林夜哭。

正如大家所知,崇禎皇帝在十七年間結束了他的統治,《燕都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是午時,白光起東北,閃爍久之,人以為帝之靈氣達於天也。」明王朝的滅亡,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天象,為什麼這些作家們,還會樂此不疲地記載?以上資料,完全出於清代,也不排除後清統治者在政治上的需要,只有從多方面否定明朝的延續,才能保證其統治的正統性。

並且從科學上講,明朝從萬曆皇帝開始,逐漸進入明清時期的小冰期,在此期間氣溫下降,降雨量減少,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如此眾多的奇特現象出現,也就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相關焦點

  • 農戶家出現一隻40斤的雞,一道士見後大驚明朝要亡,後果真應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甚至競爭對手清朝也稱其為「遠邁漢唐、盛隆唐宋」。他們認為,在古代歷史上,明朝比漢唐更強大,文明更繁榮。但是王朝再強也逃不了滅亡。朱元璋建立於1368年,明朝經過276年的繼承,最終於1644年滅亡,末代皇帝朱幼劍(崇禎)成為明朝末代皇帝。
  • 明朝亡於小冰期?氣象學家:明朝冬天頻打雷,違反氣象規律,詭異
    所以人們對於環境的關心歸根結底是在關心自己,而環境也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影響深遠,就有論調認為明朝亡於小冰期。而在明末,崇禎即位後災情不斷,愈演愈烈,全國糧食產量急劇下降,百姓民不聊生,秦晉、河洛、齊魯、吳越全部出現大旱災。 在《閱世篇》中就記載,原本江西的柑橘是皇家貢品,家家種植,可小冰川時期,橘子全被凍死,農民也不敢再種。
  • 大明末期曾出現異象,預示明朝即將滅亡
    像明朝在即將滅亡之時就出現過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是崇禎,崇禎可以說的上一個很不錯的皇帝,他看著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回想起當年大明的光輝歲月,讓周邊宵小為之折服,更有永樂盛世,鄭和帶領大明軍隊下南洋,宣揚國威,那時的大明風光無限,幾乎沒有人敢打大明的主意,否則就是自取滅亡,每當翻到大明當年輝煌的歷史,崇禎內心都是激動不已,再看看眼前的大明,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心中是暗下決心一定要重振大明昔日輝煌
  • 明朝為什麼那麼窮?淺析明朝制度,一手好牌打稀爛
    但就是這樣的明朝,整個國家的財政從中期開始就一直是辛苦支撐。即便軍費開支不算巨大(晚明另說),外加明王朝的官員薪水已經是歷代最低,朝廷仍然常常發不出薪水,經常以折色代之。 何謂折色,就是以實物代替銀兩發給官員,最著名者,便是在萬曆元年由張居正主導的胡椒蘇木折俸事件。
  • 明朝于謙被殺93年後,蒙古再次兵臨京城下,奸臣嚴嵩如何保衛北京
    詩文之中唱到:西湖是英雄最後的歸宿,它埋葬了宋朝的嶽飛,收斂了明朝的于謙。南宋一個靖康之變後建立起來的國家,本靠著以嶽飛為首的中興四將可以再度恢復北宋時期的疆域,直搗黃龍也是有可能,可卻因為趙構與秦檜的一意求和而使得宋朝軍民與金軍十多年的戰爭結果毀於一旦。
  •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
    明神宗萬曆皇帝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相對於其他幾位皇帝而言,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當然,他的出名源於偷懶和怠政。萬曆帝死後24年,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宣告了結束。而明實亡於萬曆這個觀點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深層解密: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也就是這種種因素,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其實我覺得,萬曆年間,有很多問題,但我卻不覺得是這些問題導致明朝滅亡。為什麼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始於萬曆呢?朝廷沒錢,而朝廷需要錢,明朝從武宗之後,就一直缺錢,哪怕是張居正的變法,也只是飲鴆止渴而已!萬曆三大徵,有人說耗費了明朝國力,對,沒錯,的確耗費了國力,但如果不做的話,一旦放任,就是小號的明末局勢!其實,明亡的命運,從天啟皇帝死後,就已經註定了!因為天啟皇帝,才是明白人啊!不管局勢再敗壞,有錢有人的勢力,才能笑到最後。
  • 明朝後期迅速衰落,與這兩個君主的荒唐有關,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的統治者,在朱元璋創立明朝之初,明朝的疆土面積特別的大,軍事實力也很強大,但是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卻出現了衰敗的跡象,有個別皇帝還創下了幾十年不上朝的記錄,使得權利落到了太監的手中,為日後王朝覆滅埋下了伏筆。
  • 錦衣衛橫行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錦衣衛望風歸降 明朝末期社會矛盾激化,雖然皇帝有心挽回,但明朝已經壞到骨子裡,最終還是難擋滅亡的命運,明朝數百年的國運註定結束於此 李自成的農民軍所到之處,明朝官員大部分望風歸降,包括京城城門都是降將打開的,李自成軍隊入宮也是太監引路的,可見明朝的頹敗之勢已經不可挽回。 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而明朝守城的將士實際上只有一萬人,其餘的全部是吃空餉的「虛擬人」。即使沒有降將和太監,從守城軍隊的人數來看,北京城被攻破也是必然的。
  • 錦衣衛橫行霸道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錦衣衛望風歸降明朝末期社會矛盾激化,雖然皇帝有心挽回,但明朝已經壞到骨子裡,最終還是難擋滅亡的命運,明朝數百年的國運註定結束於此。李自成的農民軍所到之處,明朝官員大部分望風歸降,包括京城城門都是降將打開的,李自成軍隊入宮也是太監引路的,可見明朝的頹敗之勢已經不可挽回。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而明朝守城的將士實際上只有一萬人,其餘的全部是吃空餉的「虛擬人」。即使沒有降將和太監,從守城軍隊的人數來看,北京城被攻破也是必然的。
  • 明朝的錦衣衛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大明滅亡之際,他們都不出現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或許是對明朝最高的評價了吧。打個比方,皇帝想了解某一個官員某天的所作所為,他吃的什麼飯菜,跟誰吃的,期間說了什麼話,這都被錦衣衛的犬牙所記錄,可以說縱觀明朝兩百多年,錦衣衛這個軍事機構一直存在。
  • 老外直言:要是明朝沒亡,我敢打賭我們現在說的不會是英語
    不僅國人認為如此,曾經在9年前,就有一個老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明朝沒亡,我敢打賭我們現在說的不會是英語。" 這是對明朝的軍事實力高度的認可,同樣也加強了我們自身的民族認同感。那拋開這一切,明朝是否真的可以在足夠長的時間中一統天下呢?
  • 19幅圖看完明朝版圖演變,看看明朝皇帝組成的「創業團隊」
    引言最近伴隨著《大明風華》電視劇的上演,重新在人們視野中勾勒出明朝初年的大明風貌,五帝六庭,展現出泱泱大明的王朝盛世。對於明朝呢,它是中國古代史上是一個口碑很高的朝代,明朝驅除韃虜,恢復漢家衣冠,讓幽雲十六州時隔百年重新光復,配得上「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的評價。
  • 這個明朝官員的名字被刻在月球背面,因為挑戰極限成敗
    70年代,國際社會一致通過,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以中國明朝時的一位官員名字命名為「萬戶」,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尤其在中國,很多人根本都沒聽過這個名字,翻遍《明史》《大明會典》也沒有此人的記載。 知道後來才發現,原來記錄「萬戶」事跡的是一個美國科學家,後來根據他的記載,在浩如煙海的明朝資料中,這個「萬戶」人才逐漸清晰起來。
  • 明朝言官偶像:硬懟朱元璋三十年,善終後明朝建廟供奉!
    明朝的言官可以說是歷史上一種奇妙的存在。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是不怕死的「噴子」,以「用語言犯罪」為榮,讓明朝皇帝們非常為難。朱元璋當政時,它阻止了神,阻止了佛殺佛。但是有這樣的大臣,老珠強行仰望生活了30年的瓦茨,甚至在犯罪後被殺的時候,老珠親自去死囚區救了他。
  • 明朝廷杖打爛了官員的屁股,也打折了國家的脊梁
    就是皇帝下令對於違背旨意的官員進行棍棒體罰,通常都會擊打受刑者的臀部,由錦衣衛在午門外執行。再說得通俗一點,廷杖就是「扒了褲子打屁屁」。據《後漢紀》記載:明帝時政事嚴峻,故卿皆鞭杖。可見,漢朝時期已經存在廷杖,但作為一種明確的刑罰和制度卻是形成於明朝。
  • 一個官員能窮到什麼地步,明朝三位神仙級別的清官!
    導言很多人一提到明朝就會想到貪腐,這一點無可置疑,客觀來說是朱元璋超低的工資制度,但這並不能成為官員貪腐的藉口,內因才是最主要的,官員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在明朝,官員貪腐的必修技能就是火耗和淋尖踢斛,這兩個好處他一個都沒利用。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活,家裡窮得叮噹響。
  • 于謙做了什麼,救了明朝卻使明朝由強轉弱
    其中京城禁軍是大明軍隊的主力,朱元璋、朱棣多次北徵蒙古出動的都是京城禁軍。京城禁軍又由京城三大營和親軍二十六衛組成。京城三大營即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總兵力15到20萬。親軍二十六衛由洪武年間初建得上十二衛經過建文、永樂、宣德年間3次擴軍而來,每衛兵力約5600人,總兵力約15萬。
  • 明朝有件比黃金還貴重的物品,朝廷用來發工資,今隨處可見很便宜
    從歷史上看,如果要評價一個最窮的朝代,那麼自然屬於明朝,常年戰亂,開銷巨大,崇禎拼命地喊窮,竟想把賦稅加到底層,最後導致農民起義的轟轟烈烈,明朝也因此滅亡。大明真的很窮?在進入京城之後,李自成挨個審問京城大吏,結果在他們家裡共搜出「三千七百萬銀錠、一千萬金錠」的巨大財富,足以說明,之所以有這麼多窮人,只是人太多而已。
  • 清朝入關後,曾令人聞風喪膽的明朝錦衣衛,到底去了哪裡?
    很多人在看完《錦衣之下》以後,都開始四處找資料,想要對明朝真實的歷史事實進行簡要了解,想知道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是否真的令人聞風喪膽,清朝入關以後,錦衣衛這一群體,又到底何去何從?最恐怖的特種組織在明朝,只要提起錦衣衛這三個字,無論男女老少,臉色都會為之驚變。因為在當時,錦衣衛是個非常恐怖的特種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