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謙被殺93年後,蒙古再次兵臨京城下,奸臣嚴嵩如何保衛北京

2020-12-14 假如我是狐城

詩文之中唱到:西湖是英雄最後的歸宿,它埋葬了宋朝的嶽飛,收斂了明朝的于謙。

南宋一個靖康之變後建立起來的國家,本靠著以嶽飛為首的中興四將可以再度恢復北宋時期的疆域,直搗黃龍也是有可能,可卻因為趙構與秦檜的一意求和而使得宋朝軍民與金軍十多年的戰爭結果毀於一旦。

明朝一個靠著驅逐外敵,恢復華夏建立起來的國家,從朱元璋開始就俘獲了無數的人心,雖然說有朱棣這種靖難之變改變繼承順序。但終究是帶來了七徵蒙古,內外盛世。

可到了土木堡之敗的時候,幾乎就是明朝版本的靖康之變,幸好有于謙挺身而出,守住了北京城,擊退了蒙古人,但後面奪門之變復位的正統皇帝卻殺掉了于謙,使得天下人為之流淚。

但戲劇化的是,南宋在嶽飛死後二十年就再次遭遇了金人的入侵,使得百姓無不懷念我嶽飛。而明朝自明英宗冤殺于謙之後93年,也遭遇了蒙古人的大局入侵,正所謂國家有難思忠臣,93年之後的嘉靖皇帝時代正是奸臣嚴嵩當道,那他是如何擊退蒙古人的入侵,保住北京城的呢?

嘉靖皇帝之前的蒙古興衰

瓦剌首領也先自己都可能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如此輕易地擊敗明朝的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勝利使得本已在朱棣手上被打殘的蒙古有了再次復興的契機,他們甚至還做了進入明朝京城,恢復元朝的夢。

可很快就被于謙擊敗,在留下幾千具屍體之後迅速北歸,而隨著也先的死亡,被強行凝聚在一起的蒙古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而明英宗之後的明孝宗皇帝吸取了土木堡之變的教訓,不再對外興起戰事,而是休養生息,發展國內民生,到明武宗的時候有了再次打擊蒙古的力量,可是這兩代皇帝都英年早逝,沒有子嗣使得求仙問道的嘉靖皇帝上了位。

蒙古南侵的真正原因

嘉靖皇帝出自明朝藩王,因為明武宗沒有後代,才使得他有了機會。在早期他也是兢兢業業,為明朝去除了許多弊端和腐敗。到到了中後期之後就沉迷享受,每天所做的事情不是「求仙問道」就是對於「古代大禮儀」制定,因為他忽略了關外蒙古,使得蒙古人再次做大,而明朝267年,幾乎有兩百年的時間都是與蒙古的來回戰爭,明朝強則蒙古弱,蒙古強則明朝弱。

明朝邊境市場的關閉的蒙古南下的導火線。本來從永樂皇帝朱棣以後就有與蒙古人「互市」的習慣,一方面是通過互相貿易從蒙古購買高大的蒙古馬來作為明朝騎兵軍馬的重要補充,一方面是通過將「茶葉」「鹽」「部分鐵器」與「絲綢布匹」賣給蒙古人來減少他們對於邊境百姓的掠奪。

本來這個「互市策略」是十分好的,但難就難在需要有人監督,如果在皇帝指令大臣嚴格監督之下可以正常進行,但失去了監督之後機會陷入危機。像嘉靖皇帝忽略邊境互市之後使得許多邊境官員紛紛加大了對於貿易的徵稅,從中進行剋扣。

後面導致了許多中原百姓因為被剝削的太過厲害,根本無利可圖,互市的人越來越少,很多邊境市場不得不關閉,而邊境市場關閉之後的蒙古人失去了鐵器,鹽巴,布匹這些生活必需品之後就向明朝皇帝上書請命,卻被貪冠扣下,在得不到嘉靖皇帝答覆之後,他們只好率領大軍南下搶奪這些物資。

嘉靖皇帝與奸相嚴嵩主導下的守城之戰

嘉靖二十九年(公曆1550年)六月,經歷了無法生活,求開邊市使臣北斬之後的蒙古俺答汗終於忍不下去了,率領著十萬騎兵直撲山西的大同城。

當時鎮守大同的總兵仇鸞是明朝內閣首輔嚴嵩的乾兒子,他平時帶著士兵欺壓百姓的確有一套,但真正抵禦外敵,率兵打仗卻是一竅不通。在看到蒙古騎兵大軍壓境之後他想出了一條所謂的「妙計」,送了俺答汗一大批金銀珠寶,讓他不要攻打大同,說旁邊的宣府不僅富有,守備還十分薄弱,俺答汗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情,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一大筆錢,還知道了明朝守軍的虛實,當時就率領著大軍撲向了宣府。

宣府守軍被大同總兵賣了之後很快告破,蒙古騎兵長驅直入,一直殺到了北京城郊密雲地區的古北口長城,這下子使得嘉靖皇帝和朝中大臣都慌了神,急忙下令天下各地勤王。而這個時候距離于謙去世僅僅93年而已。蒙古人的騎兵就再次殺到了京城。

各地勤王之師到達之後,嘉靖皇帝讓內閣首輔嚴嵩輔助這件事情,而嚴嵩又讓自己的乾兒子仇鸞作為「平虜大將軍」,讓他主導天下軍隊。並告訴他你心中的小九九我都知道,在邊境地區打了敗仗可以掩蓋過去,但在京城要是再敗那就真的亡了。

而仇鸞根本不敢與蒙古人交戰,就帶著十萬大軍瞎晃,每天吃不飽飯,後面與蒙古人發生了遭遇戰,戰死了幾千人,無數的百姓遭到屠勠,紛紛逃到了北京城周圍,而俺答汗在北京城周邊地區大肆掠奪了一番之後感覺這次收穫已經足夠自己好幾年用的了,又覺得還是沒有把握攻下北京城,就自己退兵了。

見到蒙古人退兵之後的仇鸞就宣揚是自己擊退了蒙古人,並追殺了幾十個落單的蒙古士兵。並在周圍殺了幾百個老百姓冒充蒙古人人頭,嘉靖皇帝得知之後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第二年,蒙古與明朝重新開放邊境互市,而嚴嵩也與俺答汗達成了一種默契,即任由蒙古人進入搶劫,而俺答汗每次也只是搶掠物品不殺人。可憐明朝上百年軍威就這樣蕩然無存。邊境百姓成為了蒙古人的羔羊,而奸相嚴嵩的這種行為也被世人唾棄,和93年之前的于謙差之甚遠。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上,那些手段強硬又足夠「帥氣」的男人有哪些?
    明英宗朱祁鎮時期,蒙古騎兵南下,宦官王振力主明英宗親徵,而後,因王振的幹預,大明二十萬大軍葬身土木堡,朱祁鎮被俘。朝廷內外一片譁然,百姓驚慌失措,兵士士氣低落,還有人建議南遷,兵部尚書于謙一言穩定了局面:「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 朱坤明: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上疏彈劾仇鸞、嚴嵩五奸十大罪
    咱們中國歷史上的諫臣主要就是比幹、包拯、寇準、于謙、魏徵等,還有一些人大家不是很熟悉,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大大地宣傳他們的豐功偉績,性格剛烈,不怕得罪人的高尚品格。即使被免官,被下到大牢,甚至被屈打致死,也絕不改變自己的初衷,有魄力的英雄人物。
  • 因人廢字的「奸臣書法家」嚴嵩
    北宋的蔡京是一例,南宋的秦檜是一例,今天我們要說的明朝的嚴嵩,因奸邪而廢字,也是一例。嚴嵩,字惟中,江西人,自幼聰穎好學,才智過人。5歲在祠堂受啟蒙,9歲入縣學,10歲縣試拔擢超群,19歲中舉,25歲殿試中二甲進士,入翰林院。
  • 明朝第一功臣于謙為何否決楊俊北伐奏疏?無奈的選擇,永恆的寂滅
    明朝趁機鞏固了都城北京周邊的堡壘要塞,防備瓦剌等蒙古部族的再次入侵。而為了保衛北京城,被于謙徵調而來分布在京畿附近的明朝大軍不下數十萬,完全可以將主力列陣於大同、宣府等重鎮要塞,「奇正以待,誘使來攻」,然後內外夾擊,可收全功。 瓦剌此時是蒙古各部盟主,瓦剌一敗,明軍自然可以旌旗北指、掃穴犁庭,重現明成祖五次北徵的榮光。
  • 明朝民族英雄于謙,當時為何眾人想要他死?舉世皆濁唯他獨清
    這時于謙站了出來,他布置各道防線,阻擊瓦剌軍。不久後,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全權處理阻擊瓦剌軍的行動。但是這時明軍主力已經損失殆盡,瓦剌軍兵鋒直指北京,京城保衛戰打響。在于謙的指揮下,明軍眾志成城,加固京城防禦工事,堅決抵抗住了瓦剌軍的進攻。瓦剌軍糧草不足,只得後撤,在于謙的指揮下,京城保衛戰獲得成功。瓦剌撤軍後,派遣使者,用朱祁鎮威脅明王朝。
  • 于謙做了什麼,救了明朝卻使明朝由強轉弱
    朱厚照悄悄溜出京城,跑到應天,率軍擊敗蒙古,取得應天大捷。其中京城禁軍是大明軍隊的主力,朱元璋、朱棣多次北徵蒙古出動的都是京城禁軍。京城禁軍又由京城三大營和親軍二十六衛組成。京城三大營即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總兵力15到20萬。親軍二十六衛由洪武年間初建得上十二衛經過建文、永樂、宣德年間3次擴軍而來,每衛兵力約5600人,總兵力約15萬。
  •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個是明君?哪個是昏君?
    無論是帶兵打仗、衝鋒陷陣還是治國安邦,他的雄才大略都在明朝皇帝中屈指可數。他在位期間做了很多事,鄭和下西洋、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等等,他勤政愛民,開創永樂盛世。可以說明朝之所以能得以延續二百七十多年,和朱棣為大明朝打下的良好基礎是分不開的。三、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古明君。
  • 明朝第一奸臣嚴嵩發跡史: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我一人受皇帝信任
    嚴嵩是明朝開國以來最大的奸臣,他的貪婪程度和清朝的和中堂不相上下。作為明朝排名第一的貪官,嚴嵩在落魄之後被抄出的財富也是相當驚人的。《明史》記載皇帝查抄嚴嵩家底之時,僅僅在他名下的黃金就高達一萬三千多兩,這一數目僅僅是單純的金錠和金條。
  •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大奸臣嚴嵩專權20年,死時卻十分悲慘
    張居正,男,漢族,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1525年5月26日出生於今湖北省荊州市。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公元一五五四年,三十歲的翰林院編修張居正突然辭職,離開錦繡之地。
  • 這場戰爭,讓明朝軍隊的顏面蕩然無存,連皇帝都覺得是奇恥大辱
    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北京,在長城以北蒙古部落集中的地區,設立衛所20多處。 可以說,元朝在被明朝取代以後,蒙古國力迅速衰敗,體制也在倒退,從而,逐漸被分化為了數個小型部落。到了十六世紀中葉,蒙古諸部中的特土默特部逐漸崛起,成為了蒙古草原上實力最強大的部落。
  • 明朝大臣被冤殺,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影響力為何如此大?
    在明朝中期也有一位為國為民的忠臣,他叫于謙,可他最後沒有得到安詳的生活,被朝廷冤殺而亡。▲于謙祠正門近照在如此嚴苛的刑罰下,明朝初年的官員們清正廉潔,貪汙腐敗的風氣得到強有力地杜絕。然而,朱元璋逝世之後,貪汙腐敗之風又漸漸興盛起來。
  • 奸臣嚴嵩遺臭萬年,兒子被斬首,為何家鄉百姓為其修祠堂紀念
    而其中隨著朝代更替,更是有數不清的忠臣良將和姦臣國賊。而到了明朝,因為權力高度集中,更是出了魏忠賢和嚴嵩這種耽誤國家的大奸臣。這些奸臣的命運結果大多都很悽慘,基本上每個都被老百姓當作仇人恨之入骨。不過嚴嵩卻是個例外,雖然是大奸臣,但是他家鄉的鄉親們卻為了他修建祠堂,還不允許外人對他說三道四。
  • 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明朝三無」?
    我們就說說,明朝這個朝代,怎麼就是「三無朝代」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這幾位論武功、講文治都算得上明君了吧;「誅十族」的方孝孺、「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山陰青藤」徐渭這三位為君為國為民,千古名士無出其右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徐達、「捕魚兒海一戰滅元」的藍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三千精銳,敢踏倭軍」的李如松,他們北擊蒙古、東平日本,算得上是名將了吧!
  • 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讓大明朝續命三十年
    于謙一生錚錚鐵骨,兩袖清風,無論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無一不對他讚嘆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個于謙,可以讓我大明朝再續命三十年。被貶去京郊石灰窯當時孫太后對于謙說:「現在你還不能死,我得為皇帝留下你,得為大明朝留下你」。歷史證明孫太后是正確的,在北京保衛戰中,于謙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 小店請奸臣為店鋪題匾,奸臣因為多寫一筆,造就了500年的老字號
    嚴嵩,出生於1480年,是明朝著名的權臣,後來嚴嵩父子奪取了實權長達20年,逼害忠良、四處斂財,《明史》直接把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老百姓們非常討厭他,所以很多典籍、
  • 明朝歷史上的那些奸佞權臣
    嚴嵩,明代政治家、權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胡惟庸,是中國史上最後一位丞相,在朱元璋起兵的第三個年頭便追隨左右,算得上是一位「老革命」。
  •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此時的于謙,剛剛升任兵部尚書,因此負責統領兵部事宜。他先扶持監國的朱祁鈺當皇帝,同時召集城中的老弱殘兵,組成堅固的防線,接著下令全國各地的軍隊紛紛趕往北京勤王。當時的明朝雖然中央的禁軍已經損失殆盡,但是依然沒有傷其筋骨,在于謙下令勤王之後,山東備倭兵,河南備操軍,江北運糧官軍都被填充到北京中,短短數天時間,北京就聚集了22萬官兵,在人數上形成了對瓦剌的優勢。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 明朝蒙古使者為何頻繁進京
    也先起初抓到英宗後,蒙古人都非常高興,逼英宗寫信回去索要財物,被拒絕後,也先挾英宗南下進攻北京。結果在北京保衛戰中,明軍大敗也先,也先的弟弟孛羅卯那孩當場陣亡。明蒙雙方關係瀕於破裂,不僅進京朝貢完全中斷了,連三邊互市的市口也被關閉,蒙古人空抓了一個毫無用處的皇帝,卻把自己逼得騎虎難下。若是殺了他,接下來必將是曠日持久的戰爭,不殺,也先豈不是白挨了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