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很多人一提到明朝就會想到貪腐,這一點無可置疑,客觀來說是朱元璋超低的工資制度,但這並不能成為官員貪腐的藉口,內因才是最主要的,官員應該從自身找問題。
大家可能會問,當時有沒有不貪汙的人呢?我回答大家,確實是有的。
俗話說得好,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光明,他們一生清廉,但是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三位神仙級別的清官!
說起清官,海瑞絕對是不能少的。
在明朝只靠俸祿過日子的人,最出名的莫過於海瑞了。這位仁兄實在是位天字號的正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幹活,沒有什麼奢侈的享受(主要是沒錢),不該拿的錢他一分也不拿。
在明朝,官員貪腐的必修技能就是火耗和淋尖踢斛,這兩個好處他一個都沒利用。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活,家裡窮得叮噹響。他最後的官職是南京右都御史,這是個二品官,大致相當於監察部部長,這算是官員中俸祿最多的了,因為明朝沒有一品官(都是死後追封),可他家裡還是請不起幾個傭人,很多事都得自己動手。海瑞吃的也不好,家中常年吃不到肉,甚至長期營養不良。
傳說海瑞也奢侈了一把,在他母親過壽時去家門口買了二兩豬肉,這大概是他好幾年裡吃到的最好的一頓了。
他死後,他的朋友僉都御史王用汲(這位老兄家裡是真的有錢)來處理後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哭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悽慘,家裡到處吊著舊布帘子,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裡人都穿著補丁衣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甚至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這樣的人在朱元璋的時代也有,還是兩個。
刷牆、插秧,清官的備用技能
當時的弘文館學士羅付仁,為人十分老實,家裡也很窮,但朱元璋對他仍不放心,有一天甚至跑去他家裡去突擊檢查。這個羅復仁買不起好房子,因此只能在北京城郊買個破房子艱難度日,朱元璋七拐八拐才在一個只角旮旯裡找到見兩間破瓦房,外面有一個人正提著桶刷牆。
朱元璋見此人灰頭土臉,粉跡滿面,以為是給羅復仁幹活的民工,便問他:「羅復仁住在這裡嗎?」沒想到,刷牆的這位聽到有人問他,回頭一看,大驚失色,慌忙跑過來跪拜,說道:「我就是羅復仁」朱元璋這才看清他的臉,原來這個人真是羅復仁,再看他的打扮,一手拿著刷子一手提著桶,衣衫襤褸,和叫花子沒什麼區別,頓時哭笑不得。
半天憋出一句話:"你怎麼住這樣的房子?"羅復仁回答到:「臣窮,住不起好房子。」,朱元璋也有點不好意思,就送了他一套大宅子。
羅復仁雖然非常清廉,但他畢竟官小,下面這位才是真的厲害。
在六部之中吏部的地位最為重要,吏部尚書吳琳為官清廉,後來退休回家。朱元璋派使者去打探他的近況,使者到吳琳家鄉,考慮到他當過大官,應該有很大的房子,便去尋找,但轉了一圈,沒有見到什麼大房子。
他便在路邊找到一個正在插秧的老農,問道:「請問吳尚書住在哪裡啊?」誰知那老農抬頭對他說:「我就是吳琳,啥事?」使者十分感動,便將此事回報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十分感慨。
這三個人道德很好,修養極高,但這樣的人著實不多。
現在有些人認為不需要清官,堅信所謂的「清官沒能力、太清廉會被人排擠」,在我看來這都是廢話。就以海瑞為例,誠然,他是靠徐階、張居正等人提攜才能混跡於明朝官場上,其先後在淳安、興國二縣任職,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他種種行為都是那樣完美無缺,後期更是玩了一出抬棺上疏,這樣的人怎麼能說什麼清官沒能力呢?
有人以張居正舉例,說什麼「像張居正這樣的人都貪,憑什麼別人不能貪」,更有甚者說小貪能治國、只要幹實事貪點無所謂。我非常討厭這種話,雖然在明朝確實有吃死工資能餓死的現象但最重要的還是人心。這邊有人小貪能幹實事,但大多數貪官都不幹正事只想著貪汙,這樣的國家怎能不滅亡。
在我看來,張居正是因為完全沒辦法改變才不得不與之同流合汙(純個人想法),這樣的改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所以說張居正等改革只是為明朝續命,卻永遠無法改變明朝走向滅亡的命運。可悲嗎?不,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