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西夏的服飾藝術

2021-01-07 行走中的時尚

上一篇我們說到宋代的服飾,主要是官服制度,其實同兩宋並存的還有北方的遼、金、和蒙古等政權。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服飾文化。遼、金、元都是少數民族為主的政權。遼,以契丹族為主;金,以女真族為主;元,則是以蒙古族為主的政權。這個時期,既有民族間的矛盾,又有經濟文化上的交流。

(一)遼代官服制度

遼國官服繼承五代後晉的遺制,逢大的祭祀活動時戴金文金冠,白綾袍,紅帶懸魚,錯絡縫靴。小祀時戴硬帽,穿紅色刻絲龜文袍。朝服為絡縫紅袍,束犀玉帶,後改錦袍金帶。以穿新疆獐皮靴為貴。公服為紫皂幅巾,紫窄袍,束玉帶或穿紅襖。常服是盤領(即高圓領)左衽綠衣窄袖袍。

(二)遼代的服裝特徵

遼代服裝(主要指契丹族服裝),以長袍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這個時期的服裝特徵:一般都是左衽,圓領,窄袖。袍上有疙瘩紐襻,袍帶在胸前繫結,然後下垂至膝。長袍的顏色比較灰暗,有灰綠,灰藍、赭黃、墨綠等幾種。紋樣也比較樸素。貴族階層的長袍,大多比較精緻,如遼寧法庫葉茂臺出土的棉袍,以棕黃色羅為地,通體平繡花紋,領繡二龍,肩、腹、腰部分別繡有簪花騎鳳羽人及桃花,水鳥、蝴蝶等紋樣。龍鳳紋樣,是漢族的傳統紋樣,在契丹貴族的服裝上出現,反映了兩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從形象資料來看,契丹族男子的服飾,在長袍裡面,改襯有一件衫襖,露領子與外,顏色比外衣淺,有白、黃、粉綠、米色等。下穿套褲,褲腿塞在靴筒之內,在腰間系帶子。婦女也可穿裙,但多穿在長袍裡面,腳穿長筒皮靴。

遼國契丹服裝對漢民族也產生了影響,北宋時,京師洛陽士庶中就有許多人穿契丹服,由於當時遼宋對敵,北宋王朝曾多次下令禁穿契丹服。

(三)金代服飾

金國原為女真族,附屬於遼。自金太祖收國元(1115年)建國為金,至1234年滅亡,先後共存在了近120年。

金代服飾,基本還保留著女真族的形制。法定服飾在進入燕地以後,開始模仿遼國,分南、北官制,注重服飾禮儀制度。進入黃河流域後,則開始吸收宋代冠服制度。

官服的款式為窄袖、盤領、縫掖,即腋下不縫合,前後襟連接處作折襉而不缺胯。在胸部肩袖上飾以金袖。金世宗時曾按官職尊卑定花朵大小,三品以上花大五寸,六品以上三寸,小官則穿芝麻羅。

金代的婦女,服飾大多沿用遼制。據記載,女真族女子喜歡穿一種繡遍全枝花的裙子,內有鐵條圈架做的裙撐,使裙擺擴張蓬起,雖與歐洲貴婦所穿裙撐形狀不同,但誇張女性下半身體積這一點是共通的。外衣喜穿黑紫,皂色、紺色直領左衽的團衫,前長拂地,後長拖地尺餘,腰束紅綠色飾帶。皇后冠服與宋相仿,有九龍四鳳冠、腰帶、蔽膝、大小綬、玉佩、青羅舄等。貴族命婦披雲肩。五品以上官員母親和妻子允許披霞帔。冬季貧富都穿皮毛,衣帽褲襪都是皮製的,比較好的衣料有紵絲、納錦、綢、絹等。

(四)西夏服飾

西夏是党項族所建,原居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河曲一帶,後逐漸向周圍擴張。党項族原是遊牧民族,一向以武功立國。後來在經濟生活與文化上逐漸接受漢族封建體系的影響,到西夏中期,由於崇尚儒學,實行科舉取士,失去騎射尚武的傳統,逐漸沉湎於侈糜之中,自此走向衰敗。

當時,西夏與回鶴在軍事,經濟,宗教、文化方面關係密切,西夏王穿漢式服裝,因為他希望與中原皇帝平起平坐。而王妃則穿回鶴裝。

党項族的婦女戴尖圓領金冠,右邊插花簪子,穿交領,領口鑲寬花邊、右衽,窄袖、左右開褉的衣錦袍,袍內穿百褶裙,裙兩側和前方垂綬,腳穿翹尖履。男子頭戴氈帽,身穿圓領長袍,前兩身帽前有金花為飾,腰有腰袱,腰帶前有垂紳及地,腳穿皂靴。也有戴巾幘,穿圓領齊膝衣、長褲、綁腿、麻線鞋或皂靴的。下層百姓,男子一半穿短襦短衫,小口長褲,有的小腿束綁帶,足穿草鞋,女子則穿裙衫。

相關焦點

  • 中國史上貨幣演化過程:遼、金、西夏及元代的貨幣
    現發現最早的遼自鑄幣是:遼世宗時的:「天祿通寶」。其後遼穆宗鑄行:「應歷通寶」。遼景宗鑄行:「保寧通寶」。在金宣宗統治的十年間,紙幣急劇貶值,近於廢紙。金「正隆元寶」合背參考價RMB 500-3,000成交價RMB 9,775尺寸26mm金「正隆元寶」合背(26毫米),上美品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藝術形態,隋唐和宋遼金服飾藝術
    隋唐婦女髮飾宋遼金元明清,是「古典時期」中國服飾藝術歷經多種變動的時代。在這一大的時代中,儘管由前朝發展而來的服飾藝術體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是其間經歷的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卻為服飾藝術在微觀層面的學習互鑑,創造了一定的氛圍,最終為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風格嬗變提供了前提。宋代是中國封建統治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由外向進取走向內部整合的一個典型時期。
  • 疾馳的草原徵服者—遼、西夏、金、元
    《疾馳的草原徵服者》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的第八卷,本卷講述的,是與漢族的兩宋並存的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契丹族的遼、党項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以及更早的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建立的後唐等幾個政權,簡述了它們的創建和大致情況,同時根據他們與兩宋的交往,提出這些草原民族政權的建立,使「中華"的概念從一個國家擴大為一個「東亞國際體系
  • 「風物誌」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武威西夏木緣塔西夏人服飾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這件木緣塔造型奇特,保存完整,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是研究西夏葬俗以及佛教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西夏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這件木緣塔,為何讓國內外專家學者如此珍視呢?
  • 西夏對外戰爭的勝利絕非偶然,屢敗宋遼的背後
    宋欽宗本人隨身佩帶的寶劍也是「夏國劍」,後來將它賞賜給王倫,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西夏國部分的鍛造技術已經超過了宋朝,而鍛造技術對於西夏及西夏政權的建立,都有著不可否認的作用。《宋史·王倫傳》記載:「汴京失守,欽宗御宣德門,都人喧呼不已,倫乘勢徑造御前日:臣能彈壓之。
  • 西夏王朝的錢幣,你知道多少?
    西夏,是古代我國境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轄境在最盛時包括今天的寧夏、陝北、甘肅兩北部,青海東部和內蒙古一部分,共有22個州,與遼、金先後和宋代鼎持,自李元昊稱帝,共傳位10位帝王,歷經190年。
  • 人少地寡的西夏,憑什麼成為塞上強國,豪華的軍事武器讓宋遼眼紅
    ,從李元昊這一代首領開始建國稱帝,史稱西夏。說起西夏的冷兵器,那就不得不說說西夏的刀劍了,刀劍自古以來就是百兵之王,是屬於戰爭中的利器,據說西夏的刀劍不僅無堅不摧,在韌性與鋒利上亦是超出當時其他國家刀劍鑄造的平均水平不少,造型上也十分精美。
  • 「30秒懂幣」盤點遼代金鈔和西夏我國發行的貨幣
    前一期,小編為大家梳理盤點了南北宋貨幣,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遼金和西夏我國主要流通的貨幣。公元916——1234年,兩宋時期,我國北方、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契丹、党項、女真等少數民族,同時或先後建立過遼(契丹)、西夏(党項)、金(女真)等政權。
  • 延續千年的正統之爭,宋、遼、金為何都稱自己是正統王朝
    宋遼和解後,互稱正統,只不過宋稱遼北朝,遼稱宋南朝。中國王朝有兩種朝代,一種是中原王朝,一種是徵服王朝。宋朝以後的朝代,都是繼承遼一方的,金,元。後來以宋朝大小明王起義,明朝繼承徵服王朝元朝的正統性。金的正統性比遼強,金人和遼人本質不同。遼人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金人是東北的漁獵民族,但也事農耕。在政治上,遼漢律治漢,契丹法治契丹,南北兩院制,一定程度阻礙了漢契丹的融合,而金建國後逐步實行單一漢法治國,從政治上加速了金人漢化,並鞏固中華理念,以中華自居,稱南宋為島夷。
  • 319年的宋朝,經歷金代遼,元代金,為何最終無法躲過滅國之禍
    北宋與遼在國書中甘願互稱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稱臣稱侄,哪有一點天朝大國的風範。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還是將國祚延續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雖然不能盡復國土,依然是頑強的挨過了金代遼,元代金這兩次「上國」的權力交替,可為何還是無法躲過滅國之禍呢?
  • 看西夏文字、佛教雕塑及瓷器,探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主要集中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自建國以來考古發掘的西夏文物精品一百餘件套,通過對西夏文字、西夏工藝、西夏佛教、西夏建築等方面的展示,讓觀者領略西夏這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所創造的燦爛而獨特的文明。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6日。
  • 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大遼興盛二百餘年,為何因為一種鳥亡國
    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大遼興盛二百餘年,為何因為一種鳥亡國 《燕雲臺》的熱映,讓人對大遼的強盛印象深刻,遼聖宗在位的四十九年間,是遼國的鼎盛時期,整個北方幾乎都在大遼的統治之下。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遼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卻因為一種鳥而亡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 元朝人的困惑:遼、宋、金這三個朝代裡,究竟哪個才是正統?
    當時遼、宋、金三朝各自有著獨自的國史,蒙古混一天下後,覺得把諸史分開不符合大一統的需要。而且究竟元朝究竟是繼承了誰的正統,議論也不一。議者或欲仿《東觀記》及《晉書》之例,以宋朝為正統,遼、金附於載記;又有人想以遼、金為《北史》,北宋為《宋史》,南宋為《南史》,各持論不決。
  • 西夏鐵鷂子,古代最強的重甲騎兵,為何沒能擋住蒙古人?
    西夏冷鍛甲作為重騎兵護甲,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遼、宋兩國馬鎧。與兩國馬鎧相比,西夏人用三分之一的鎧甲厚度和重量,達到了更佳的保護效果。 西夏帝國有三支王牌部隊,分別是潑喜軍、步跋子以及鐵鷂子。 這其中,鐵鷂子騎兵部隊對於西夏帝國而言是最重要的,畢竟西夏帝國也是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帝國,沒有一支實力過硬的騎兵部隊,他們是不可能建立起這麼強大的西夏帝國的。 據史書記載,鐵鷂子部隊就是一支敢死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衝擊敵人的陣型。
  •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二、西夏:党項再起呂梁西 公元883年黃巢起義被鎮壓後,唐僖宗封党項族平夏部首領李思恭為夏州節度使
  • 《天龍八部》裡西夏國真的存在嗎?
    涉及宋,遼,大理,西夏等政權並立。但你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西夏」這個王朝前後經歷了200多年,但在二十四史中,卻找不到任何關於該王朝的記載。從元朝一直到清朝晚期,近600年的時間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西夏這個國家的任何消息,知道1804年,有個叫張澍的讀書人,有一天跟朋友出去玩,無意中中發現了一座被封死的亭子,他們打開封條,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兩面各印著兩種不同的文字,一面漢字,一面西夏文。直到那時,人們才確定西夏國的存在。
  • 恃強凌弱|西夏靠這四字,扛住成吉思汗6次攻伐,拖了蒙軍22年
    公元前1227年,蒙古帝國的建立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遠徵西夏途中染上了疾病,死於六盤山,終年66歲。在成吉思汗彌留之際,任命三子窩闊臺為繼承人,並制定聯宋滅金戰略,同時通知部下大將們,在攻克西夏都城後,務必將西夏皇帝和大臣一網打盡。為什麼成吉思汗如此痛恨西夏朝堂呢?
  • 黑水城——西夏邊防軍事重鎮的前世今生
    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額濟納旗境內的鄂木訥河東岸,距旗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35公裡的戈壁,有一座西夏古城的遺址。每當人們慕名來此遊覽,行至距古城十餘裡時就能望見高聳在古城西北角上的那座著名的白塔,在縹緲的浮雲中時隱時現,神秘莫測,這便是那座古老的西夏軍事重鎮——黑水城。
  • 《清平樂》中的這場戰爭是大宋的不幸,卻是西夏的榮耀
    劇中說元昊反了,強令百姓剃髮,還推行了西夏文字,這就要從党項人的歷史說起了。党項人來自青藏高原,在先後被鮮卑人和吐蕃人驅逐後他們都向當時的唐朝求了助,唐朝給他們賜了國姓「李」,還把黃土高原給党項人讓他們安居樂業,因此党項人的命運於唐朝的命運緊密相連。
  • 直播間觀眾看過來:關於金史的N個問題,程妮娜老師解答如下
    元世祖忽必烈時設立翰林國史院,以金朝遺民王鶚主持修纂《金史》,然而直到王鶚致仕,這部《金史》雖然基本成型,但未能最後完成。之後,元仁宗、英宗、文宗、成宗多次議修三史,但始終沒有完成。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開局修史,史官以王鶚所修《金史》初稿為底本,參用《金實錄》、元好問、劉祁、王鶚等金朝遺民的著作,加上歷朝做了一定的修史工作,儘管修史時間不長,由於《金史》纂修有較好的基礎,所以質量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