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一名扶貧路上的「調解員」|晴隆縣安谷鄉安谷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梁玉,是晴隆縣安谷鄉司法所工作人員,長期從事群眾矛盾糾紛調解。2019年8月,我被抽調到安谷鄉安谷村四組參與扶貧,成為一名幫扶幹部,一名扶貧路上的「調解員」,雖然都是調解工作,但也栽了不少「跟頭」。

我剛到安谷村四組時,就聽到了村民趙興國的言論:「那新來的網格員我很不滿意!」

這一句話,就好像將我長期無法照看八個月大孩子的心酸、每天起早貪黑走家串戶的辛苦全部歸零。當時,我幾近崩潰。有人安慰我說:「算了,這個老人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你別在意。」

但長期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我,不服氣啊。以前,我調解了多少人調解不了的矛盾糾紛,解決了多少閒置多年的疑難問題?在「不服氣」的性格驅使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嘴上說著「沒事兒」,心裡已經在計較著下一次的「調解」見面了。

梁玉(右一)走訪群眾

萬事開頭難,得做足準備。我捫心自問,是不是老人與我溝通少心存芥蒂了,是不是之前政策宣傳落實不到位讓他失望了……思來想去,我越來越睡不著,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熬了個「熊貓眼」。

再到趙興國家,哪怕做足心理準備,他滿是懷疑的眼神依然盯得我渾身不自在,我細細打量了一下,這個常穿著泛白布衣的老人,膚色偏黑、皺紋很深,但雙目極為有神。

於是,我試探著開口:「老人家,我剛來當網格員,很多工作不夠細緻,還望您多多理解……」在我主動向他「示弱」甚至是「道歉」後,他眼裡的謹慎減弱了一絲。

「是不是聽人說我對你有意見才來找我的?」

「怎麼會呢?您不滿意,肯定是有原因的嘛,我今天來,是來了解一下之前工作不足的地方,幫助今後改進。」

老人遲疑了一下,拉來了凳子,「既然你來了,那我就跟你好好說下……」

「你看,之前給我算的收入,只有進沒有出的,我做點小本生意不要成本的嗎?這不合道理!」

……

梁玉(左一)收集核實群眾信息

打開話匣子後,趙興國老人很健談,條理邏輯也很清晰,臉上的皺紋都松和了許多。

幾個小時一晃而過,談話也從簡單的回答解釋變成了深度交流,而我帶來的筆記本早已記得密密麻麻。臨走時他笑著對我說:「年輕人要少熬點夜,你看,你眼睛都是腫的。」

老人的一句話,暖進了我的心底。我明白,老人對我的工作態度已經是初步肯定了。

後來我又陸續到他家去了很多次,結合政策和他的個人想法完善了收入臺帳,對接搬遷問題、宣講政策、關心老人身體狀況……

現在,每次路過他家門口時,他總是先一步和我打招呼:「小梁,進來坐坐,吃了飯再走吧,多注意身體啊!」

同村組幹部閒聊時,他也這樣說我:「這個網格員小梁,是有些不一樣……」

有幾次正逢安谷村「趕集天」,我買了水果去看望他,老人卻總是拒絕,大聲吆喝:「我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該得的我才能得,不要你自己買東西來,四組這麼多戶人家,你一個人顧得了幾家!」

老人說這話時,既責備又心疼又「護短」的模樣,令人感動!

梁玉(右一)幫助群眾接水管

在幫扶路上,雖然崗位變了,不過我覺得我做的還是「調解員」的工作,我將自身所學充分運用到新的工作之中,我攻克了一個個矛盾,也一次次的獲得了群眾的認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掌好群眾的「就業直通車」丨晴隆縣人社局工作...
    之後,我們就一鼓作氣,帶著楊玉澤到晴隆縣騰龍嶺看房去了。當他看到騰龍嶺的新房後,立馬就心動了,回來後就對我們說:「政策真的這麼好啊,那你們幫我辦理手續吧。」,他們都被現在的好政策深深吸引,說做了一輩子的農村人,也想過城市人的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朵醫療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冊亨縣百口鄉衛生...
    「不折不扣落實醫療扶貧政策,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百口鄉醫務工作者將政策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裡的行動體現。我叫孫永水,是冊亨縣百口鄉衛生院一名醫務工作者。2019年5月,正值全縣脫貧摘帽工作最緊張的時刻,因工作需要,我從丫他鎮衛生院到百口鄉衛生院工作,見證了白衣天使們在脫貧戰役面前,無畏困難,不懼艱險,主動作為,犧牲自我打贏這場攻堅戰,以實際行動詮釋「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醫學生誓言。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個不能少」丨興仁市鳳凰中學校長周維
    也就是那一刻,我想: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我一定要想盡辦法,讓他們擺脫貧困,回歸正常人的生活。崔應海「老家」通過了解,得知崔應海由於患病,對任何人都懷有排斥戒備心理,此前當地幹部也多次上門動員他搞危房改造,但他就是不配合,他的妻子也常年在外務工,只是每年過節回家來看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從適齡兒童早早放棄學業,到青壯年好逸貪杯,再到貧困戶對現狀的「自我滿足」,來到谷坪鄉後,我重新審視了扶貧工作的難度。幫助群眾拆除舊房從第一次去走訪被「碰壁」,到後來把田間地埂和鄉間路旁都變成走訪現場,我實現了第一個轉變——要和村民做朋友,而且要做能說心裡話、能擺家長裡短的朋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丨晴隆縣雞場鎮木角村...
    2020年3月12日,我到了雞場鎮木角村新塘組擔任網格員,真正地成為一名衝鋒在前的「戰士」。因工作需要,3月底,我包保的區域從長流鄉楊寨村調整到雞場鎮木角村新塘組。到村的第一天,我就到我的包保戶郭登珍老人家,了解她家裡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我叫李希,是貴陽市清鎮市市委黨校選派到麥格鄉新廠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9年8月28日,接到下鄉扶貧通知的第二天,我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前往麥格鄉新廠村的扶貧之路。  記得2019年10月9日,國慶長假後的第二天,劉老爺子來到村辦公室很嚴肅地說:「我不當這個貧困戶了!」我一愣,心想是不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到位,讓老爺子不滿意。老爺子接著又說:「我申請退出,不當貧困戶了,你們在門口掛的那些卡(幹部對接幫扶卡)和我大門上的光榮之家太不配了。」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扶貧路上一「小兵」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祝開權我叫祝開權,是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的工作人員。一句簡單的「你辛苦了」,包含著我在扶貧路上的艱辛!戰鬥在全國脫貧攻堅一線的同志們何嘗不是?自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來,一直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開啟「5+2」「白+黑」的工作模式,加班加點是常態。好幾次愛人生病、住院,我因參加緊急會議,都不能陪在她身邊,因此她時常會埋怨:「你天天加班,只有你的工作你的扶貧,家裡的事情你什麼也不管,你就和你的工作過算了!」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親愛的勳兒:   抬頭看看,現在時間又到了凌晨一點,媽媽剛剛才忙完手中的扶貧工作,現在的你應該早已進入夢鄉了吧!夢裡見到媽媽了嗎?你感冒咳嗽好些了嗎?在家聽外婆的話嗎?在幼兒園聽老師話嗎?這段時間有沒有調皮........
  • 錦屏扶貧故事|細數扶貧路上我們那些感人的戰友
    劉光英 楊秀琴 攝 一輛國產車、四個「第一書記」的戰貧故事 幫扶村地處偏遠,為了節省奔波的時間,每人湊了1萬多塊錢買了一輛車,這輛車不僅成為了他們扶貧路上的助手,也成為了村裡群眾緊急送醫的「救護車」。陳先國 攝 一家三代一起駐村幫扶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責任與擔當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
    我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扶貧工作站站長。為了將扶貧工作做到更好、更完善,更符合鎮情實際,我利用整整兩個月時間,走遍全鎮15個村(社區),獨自將脫貧戶逐一走訪完畢,逐戶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形成一本全面的民情日誌臺帳,了解我們脫貧成效及鞏固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的一天夜裡,我在朦朧睡意中接到張祥勝的來電,電話那頭傳來他焦急的聲音,「小羅,能不能麻煩你趕緊幫我到市醫院急診科掛個號,你嫂子她快不行了」,沒來得及細問,我猛衝到樓下,騎上摩託車就往醫院飛奔,冷風像一把把刀割在臉上,到醫院掛完號才發現外衣都忘穿了。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在溪頭駐村的500多個日子裡,村幹帶著我一組一組地召開群眾會議,一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一遍一遍地講解政策,一路上都是驚喜。溪頭村的路燈亮了,進寨路硬化了,上千畝的中藥材基地建成了,搬遷戶入住移民房了……這樣的奮鬥歷程只有經歷了才會倍感欣慰。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王銘(右一)與村民交談我叫王銘,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一名黨支部書記,1999年從黔東南州衛生學校臨床專業畢業後,在款場村衛生室當了12年的防疫員,2014年1月擔任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羅靖斐:「95後」的我要把青春綻放在扶貧路上
    我叫羅靖斐,2017年11月參加工作,是永和鎮人民政府的一名「95後」青年選調生。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星期,黨委政府選派我到後壩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從懵懂的學子到扶貧幹部,三年扶貧路讓我褪去學生氣,融入村寨成為了後壩的一份子,難忘的扶貧經歷,已在我人生歷程中烙印下特別美好的印記,感恩這段經歷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扣好了我在工作歷程中這特別的「第一顆紐扣」。 在深學真訪上下功夫,找方法打開群眾心扉。
  • 「我的扶貧故事」義無反顧扶貧路 不獲全勝誓不休丨安龍縣海子鎮石...
    我叫丁富祥,安龍縣菸草局職工,2018年3月,我響應組織輪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號召,依依告別臨盆待產的妻子,從一名企業員工搖身變為一名駐村幫扶幹部。面對脫貧攻堅的嚴峻挑戰,我沒有退縮,勇往直前,用真誠去獲取群眾的信任,用實在去落實每一項工作,為脫貧攻堅大獲全勝而奮鬥。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