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蔚
2019-02-18 23:11 來源:澎湃新聞
陳丹燕在《上海的弄堂》開篇寫道:「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
作為在老南市長大的上海小姑娘,我一直覺得,上海有一種「被誤解」的美。正如不了解上海的人們會認為,上海女人一定都是又「作」又「嗲」的。這也不難理解,某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上海人和實際相去甚遠。外灘、東方明珠和陸家嘴,乃至老城廂的弄堂,它們都是上海的一部分,讓你感受一座城市不一樣的風貌。
消逝的弄堂。 蔚蔚 圖每次在弄堂裡穿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弄堂的名字。
有的弄堂取自人名,比如毛家弄、裘家弄;有的取自地名,比如高巷頭街、萬豫碼頭街。
有的弄堂名很親切,張家小弄;有的就比較霸氣了,青龍橋街。
有的弄堂名,起得很有吃貨的風範啊,火腿弄、雞毛弄、羊腸弄。
有的不知是否與西施有淵源,南施家弄。
最最不嚴肅的,要數我家的弄堂名了,豬作弄。
每次路人經過這條弄堂門口,總會吃吃地笑,因為這個名字的緣故。
已經消失的豬作弄。 蔚蔚 圖那為什麼叫豬作弄呢?
查了下地方志,才知道,原來在清末,老北門福佑路以北一家小巷,有多家「殺豬作坊」,城中老百姓每天能吃到鮮豬肉。因為殺豬作坊越來越多,那條巷子被定名為「殺豬弄」。後來因為殺豬擾民,經過協調,全部作坊被搬到小南門外一條小巷,就是後來的「豬作弄」。當時這塊地方相對偏僻,而且靠近碼頭,生豬運輸比較方便。
而「作」,有「奈伊作特」(滬語:把它幹掉)的氣勢。
其實,「烹羊宰牛且為樂」,豬作弄也沒有什麼特別可笑之處。
可關鍵是——姑娘我姓朱啊。
偶爾有朋友得知此名,還會跟我開玩笑說,蔚蔚,你姓朱,住在「豬作弄」會不會覺得背脊發涼呢?
我說,哈哈哈哈,旁友,儂幫幫忙好伐。
心裡卻忍不住越想越好笑。
記得小時候還不太願意告訴周圍的同學朋友我家住在「豬作弄」,總覺得它不夠好聽,不夠「高大上」,如果叫「珍珠」的「珠」,那該有多好啊!
直到2014年,我家搬遷,曾經在此生活了28年,那條小小的,讓我覺得好好笑,甚至帶著一點點「不好意思」的「豬作弄」,後來,居然真的從上海的地圖上消失了!
我小心翼翼地取下這個門牌號,一直保留至今。
新家離得並不遠,記得有一次下班,竟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豬作弄」。
可迎面而來的,是一堵嚴實的牆。
心裡覺得猛地一堵。
也許失去了才會格外珍惜,回想起來,當時我真應該多給我可愛的「豬作弄」多拍一些美照呀!
華麗麗的石庫門門頭。 蔚蔚 圖在老南市,這樣有故事的路名、弄堂名還有很多。比如「洗帚弄」曾是加工洗帚的,「塘坊弄」因做麥芽糖得名,「引線弄」專門賣縫衣針,而「麵筋弄」就是製作麵筋的。篾竹路(這個名字篾竹路一小的小夥伴們不陌生吧)是加工竹籃的,之前提到的火腿弄是醃臘業的主要集聚地。只是我們之前對它們「關心」得太不夠了。
2018年底,偶然得知澎湃新聞市政廳和上海雙年展聯合發起的「你的地方」,我心中對「老南市的弄堂」的探索熱情被點燃了!於是趕緊報了名,而我發起的項目名稱就叫——老南市的弄堂。
感謝「上海門牌研究所」張淵源老師推薦給我的寶貴資料。在《南市地名地方志》裡,我還查到很多有趣的弄堂名的由來。一邊閱讀著這些熟悉的名字,兒時記憶躍然紙上。我想,僅有史料是遠遠不夠的,曾經在南市生活、工作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兒時回憶和有趣故事吧。因為這些獨特而有共鳴的故事,才真正構成我們心中的老南市。
個麼,重點來了!
這裡,我想發起一個故事徵集,邀請曾經在南市區生活、工作或者白相過的朋友們,無論您的家鄉是哪,期待您分享與南市區的弄堂/路名的故事。故事的多少和長短並不限,
如果您對「老南市的弄堂」感興趣並願意分享,請添加項目發起人蔚蔚的微信254486821,將您的故事發到ecnuzjw@163.com郵箱。2月27日前有效哦。徵得您的同意之後,您的故事將在本屆上海雙年展「你的地方」項目中展出,與更多朋友們分享。
(註:向第12屆上海雙年展總協調人施瀚濤致謝)
關於「你的地方」(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南市區,南市,上海,老城廂,老南市,黃浦區,城隍廟,豬作弄,你的地方,路名,門牌號,弄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