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隱匿的吉光片羽,山陰路,輕撫一磚一石(一)

2020-12-24 旅遊與攝影頻道

上海弄堂雖然私有,卻並不拒絕來客。隨意從哪條繁華大街拐個彎,找到一條小馬路,就能看到個三、四人寬的入口,花式的黑鐵閘門,門楣上寫著什麼裡,或是什麼坊,大抵是些長壽、安康之類的名字。再往裡是一排排兩三層樓的房子,緊密地聯體而立。通道常狹窄陰暗,只有毗鄰的小小陽臺上才會有陽光投射出斜斜的影子,望過去的一溜破花盆裡種著長得盎然的青蔥青蒜,或是好養活的鳳仙、寶石花。屋頂則大多是青灰的蝴蝶瓦,兩兩一隔之間,就是細窄的一方天空。

山陰路不長,不過600米,但這裡的一磚一石都濃縮著歷史人文的底蘊,即使是頭上飄來的一片落葉,也似乎比別的地方要來得更厚重更沉靜些。1911年闢築的山陰路也許是濃縮了上海歷史風情最多的一條馬路。南起熱鬧繁華的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兩邊種滿法式梧桐,稱得上是真正的鬧中取靜。也許這正是名人如魯迅、茅盾、瞿秋白、沙汀等不約而同選擇其作為自己生活、寫字地方的緣由。

毋庸置疑,這是繁華裡的一小方寧靜之地,既有生活的殷實氣息,又不乏低調優雅,同文人氣質最是相得益彰。山陰路132弄的大陸新村是魯迅先生和茅盾先生都曾經住過的地方,弄堂門口掛了魯迅故居的牌子,弄堂很短,大約十來米就走到了頭。魯迅的家是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坐北朝南的三層樓房,按照他生前居住時的情景復原,對外開放,遊人每天絡繹不絕。走進黑色的鐵皮大門就是小院子,種著幾棵桃樹和紫荊。

跨幾級臺階,第一間走進的是當年文人墨客匯聚的客廳和飯廳,客廳西牆還靠著瞿秋白留贈的書桌。二樓是魯迅的臥室和書房。三樓則是陽臺、客房和兒子周海嬰的臥室。這裡是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1933年4月他搬進這座小樓,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這裡去世。這條弄堂的正對面,是133弄四達裡。

這裡曾經住著瞿秋白和夫人楊之華,還有當年的左翼文學青年沙汀,如今也都是普通民居,唯有12號的門口還掛著並不起眼的牌子,上書「瞿秋白寓所舊址」。住在隔壁的祝阿婆看著我們對老牌子拍照,顫顫巍巍地過來告訴我們,這裡現在並不對外開放。

「瞿秋白在這裡住了3個月,當時是恐怖時期,他東躲西藏到了這個亭子間,後來就離開上海了。」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祝阿婆很是熱心地介紹起來。她搬到四達裡已經三十多年,「現在年輕人大概不會喜歡弄堂的,到底沒有新房子方便,但是我們年紀大的都住慣了,出門跟左鄰右舍都能打上招呼,樓下廚房間燒燒弄弄,樓上臥室困睏覺,門口院子裡廂種種花,蠻愜意的。妹妹,儂講是伐?」7歲從蘇州搬來上海的祝阿婆講一口上海話。「是額是額,阿婆,其實阿拉都懷念弄堂裏白相辰光的。」我回答。雖然這裡是老舊,可卻是充滿著人文情懷的老舊。在這些連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沉澱著歷史呼吸的弄堂裡,又有誰會不生出懷念之心?

相關焦點

  • 上海弄堂隱匿的吉光片羽,淮海中路,尋找隱匿珍珠(三)
    離開虹口,往上海的西南方向走,就來到了淮海中路。比起南京路來,這裡是上海人更情有獨鐘的地方。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裡還叫做霞飛路,當年法租界留下的痕跡依然從容地給人以無限遐想。淮海路上掛著「市級保護建築」銅牌的建築也許是最多的,就連路兩側的法國梧桐也似乎比其他地方要多幾分大氣。
  • 山陰路恆豐裡最大規模修繕即將完工,老居民年初特地從美國回來遊覽...
    「要帶回去,讓在美國的華人看看上海的老弄堂有多美!」    弄堂之於上海,如同血管之於人體,絕大多數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目前上海仍有730多萬平方米裡弄,包括150多個歷史風貌街坊。山陰路69弄恆豐裡始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為早期石庫門裡弄,是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一度,這裡環境惡劣,現在卻是綠意蔥蔥。眼下,這條百年老弄堂即將完成史上最大規模修繕。
  • 上海弄堂隱匿的吉光片羽,東平路,聆聽輕吟淺唱(四)
    東平路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陌生,但這條全長400米、不通公車、安靜平和的林蔭小道卻是上海著名的「情侶路」,曾經是法租界,現在屬領館區,老上海的歐化風韻和新上海的海派風情全在這裡。這棟房子後來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長辦公樓,1998年又改建成席家花園酒家。東平路11號,是宋子文的私宅,現在改為一家西餐廳,電影《大城小事》就是在這兒取景。但歷史最為顯赫的還是東平路9號。
  • 小小的山陰路和祥德路竟藏了這麼多秘密,這堂「四史」課太有料!
    小小的山陰路和祥德路竟藏了這麼多秘密,這堂「四史」課太有料!在山陰路和祥德路交界地帶,至今保留著一中一英兩塊越界築路界碑。其中,英文界碑嵌在山陰路340弄積善裡一處牆體中,中文界碑在祥德路25弄門口處。「英文界碑上的MCR三個字母分別代表Municipal Council Road,是當時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及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域內設置的道路邊界標誌物。」
  • 海派風情藝術畫還原老上海弄堂生活
    海派風情的藝術畫亮相上海南昌路上的善慶坊。 殷立勤 攝  海派風情的藝術畫亮相上海南昌路上的善慶坊。 殷立勤 攝  海派風情的藝術畫亮相上海南昌路上的善慶坊。 殷立勤 攝  12月7日,在上海南昌路上的善慶坊,一進大門的主弄堂最近換了新貌。
  • 上海「最隱秘」的弄堂,解放前是「特務迷城」,如今依舊容易迷路
    上海的弄堂好比北京的胡同,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地域風情。上海弄堂就像上海人的腸肚,曲裡拐彎,含蓄得很,上海的故事,大概就是上海弄堂的故事吧。比起田子坊這一被稱為上海「最文藝」的弄堂,上海其實有許多不為人熟知的弄堂,依舊屬於生活並各有各的特色。
  • 上海弄堂裡,一塊文藝草坪的「名堂經」
    長樂路672弄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建於1937年的長樂路672弄就是其中的典型,弄堂住宅東西兩側分別名為留園和履安村,弄堂裡的住宅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布局風格,留園有獨立小花園的洋房,履安村則是聯排式現代派風格,作為上海優秀歷史建築的代表,弄堂至今仍留著舊時的格調。
  • 弄堂裡的夏天
    直到繁星點點,乘涼的隊伍便陸陸續續撤退了,並在弄堂裡用涼水衝把澡,隨後回家睡一覺,第二天精神飽滿開啟了新的生活。那年頭,上海灘每一條弄堂口,或者街心花園之類的地方都有乘涼大軍,而最盛況空前的乘涼之地,一為外白渡橋北堍的上海大廈門前小廣場,二為市百一店側門的六合路一帶,三為人民廣場。那種壯觀的乘涼場面絕對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的。
  • 北京老胡同與上海弄堂,一個是帝都,一個是魔都,還是有些差距的
    在上海的歷史,上海並不多,只能被視為一個碼頭,但在現代,不到半個世紀,上海將成為國內領先的大都市,事實上,上海和北京胡夫相似的地方——上海弄堂,和上海也變成第一個城市在西方文化中,在建築風格也是一種現代的感覺。
  • 迷宮般的上海弄堂,曾住著名間諜頭目,獨特的歷史和風俗的感覺
    ,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走在上海街頭,你能感受到別樣的上海故事。在上海眾多繁華的街道中,愚園路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裡有著其他道路所沒有的氣質。在整個上海,愚園路的弄堂數量最多,也隱藏著許多歷史故事,其中不乏歷史名人曾經居住過的房屋。這些小巷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名字或亮點,但走進它們的那一刻,就會被深深吸引。
  • 你的地方·招募|請給我講講你與老南市弄堂的故事
    > 陳丹燕在《上海的弄堂》開篇寫道:「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
  • 沈佳妮:一個從弄堂走出的非典型上海女孩
    沈佳妮是1983年出生在上海弄堂裡。她的童年和我們差不多,在小夥伴家寫作業,玩香菸牌子,跳皮筋等遊戲。好景不長,她被選為藝術體操運動員。每天訓練,壓韌帶,她的骨頭比別人要硬,腿扳不上去。她笑著說,別人都說她的腿是南京長江大橋。
  • 海派原創話劇「弄堂」系列之一《金家花園》
    說起上海這座城市,有人喜愛她的繁華,有人痴迷她的風情,有人難捨她的情懷。今日上海的璀璨,則是以「弄堂」作為底色鋪陳開來的。可以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弄堂裡面,左鄰右舍,熙來攘往,充滿各種人情世態。那裡有數不盡的往事與記憶,搖曳著上海的「摩登」風姿。
  • 在上海閱讀建築,這些經典線路你可以漫步!
    全年免費開放,周一閉館 地址:黃浦區思南路73號 門票:免費 遊走城市文脈 靜安公園中福會少年宮(嘉道理公館外觀)穿行愚谷村體驗上海弄堂故事湧泉坊
  • 「中國笛王」陸春齡去世 上海弄堂走出一代民樂大師
    5月22日,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22日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陸春齡是上海弄堂裡走出的一代民樂宗師。1921年9月,陸春齡生於上海陋巷之中,機緣巧合,從小就向鄰居皮匠拜師學習音樂。天賦和勤奮使他在樂壇嶄露頭角,1937年參加紫韻國樂社,1940年又參與發起了中國國樂社。
  • 閱讀蘇河丨《偵探世界》是從蘇州河邊的這片弄堂裡飛出來的
    原創 SDPCUS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來自專輯閱讀蘇河編者按:上篇說到,誕生於蝴蝶灣的煤球爐,照顧了上海人的腸胃,而與蝴蝶灣一路之隔的這片弄堂,孕育出的鴛鴦蝴蝶派才子佳人小說,也給上海人的茶餘飯後增了不少談資。
  • 「么二角落」尋美食 魔都弄堂網羅天下味道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用在上海弄堂裡的餐館怕再合適不過了。無論是「高大上」的洋味,還是接地氣的本地小吃,在秘而不宣的腔調背後,各有各令人嚮往的味道。據說,能找到「么二角落」裡隱秘的美味,已成為考量一個吃貨是否資深的標準之一。
  • 馬伯騫黑色襯衫造型演繹ORANGE CUBE吉光片羽項鍊
    ORANGE CUBE吉光片羽項鍊 ORANGE CUBE吉光片羽項鍊 小時候總著急著長大,長大了卻又奢望著返老還童 時間滴答滴,催著我們不斷接受新的現實,新的心情,但幸好我仍有著頑孩的任性
  • 弄堂遊戲場升級!九子公園將打造「蘇州河邊的小客廳」
    成都北路1018號,九種上海老式弄堂生活中的傳統遊戲運動,深受不少年輕人喜愛。摜結子、抽陀子、跳筋子、滾輪子、打彈子、套圈子、頂核子、扯鈴子、造房子,九項遊戲皆以「子」結尾,故合稱九子運動。這座蘇州河畔的公園,也被稱為九子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