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家王灬作品印象
·李劍華(海外旅日藝術家 )
王灬,原名:王旻,一位善於思考、活躍於中國美術前沿的現代藝術家。
他及其作品走進日本觀眾視線、走進我的視野正是從2018年1月,於百年歷史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開始的。
隨後,他先後入選數場於日本國內重要美術館舉辦的現代中國藝術作品展活動。他的作品很搶眼,引起日本藏家們關注。近年他主攻架上繪畫,運用坦培拉材料、融合現代水墨技法的方式,將古老的坦培拉畫法同天然大漆、水墨等形式相結合,採用宣紙、畫布作為載體,創造充滿現代意識的繪畫作品。
王灬,70後生人。在湖北武當山度過青少年時代,2008年畢業於央美油畫系材料學科,後入北師大讀博。
王灬做架上繪畫很投入。5歲時隨父研習水墨畫。包括黃賓虹、張大千等前輩的繪畫藝術。
青年時代,有機會接觸到趙無極的藝術思想、並受其影響。嘗試用埋筆法、以幹筆枯彩、疏淡蒼勁的特點,尋求繪畫相互融合與新砌點。
近年中,他以「混沌」繪畫為系列,嘗試一種新的繪畫形式,運用網狀的細線,油彩、墨等混合材料進行表現,構成現代繪畫藝術。
作品變幻的構圖,圖形中的物象世界有山林、樹木、海浪、礁石等風景繪畫。他試圖運用現代畫材、融入傳統與現代繪畫觀念,尋找藝術之間相互的存在感。
「混沌藝術是一種自我的藝術,一種內修的藝術,一種傳承的藝術、還是一種敵對的藝術!
有關對王灬的了解,是隨著我們在日本國內做展、交流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他為人真誠,做藝術作品很投入。
兩年前,我們在東京、箱根、伊豆、京都等地的展覽交流活動中,我加深了對王灬的了解。
特別是2018年10月那一次,在伊豆海邊寫生,我和聶憲、王灬一塊順著海灘徒步而行,步行十餘公裡地去畫海,走進了海濱潛水俱樂部記憶。
王灬看見大海、他格外想在海裡「玩」一次行為藝術,將架上繪畫「搬入」海底的想法。
讓人想起、杜尚對待創作者與觀眾有過非常精闢之論述:藝術家對藝術的創造只有二分之一,另一半的創造來自於觀看者。
在解決繪畫中的技法問題,很難迴避共性與個性兩者之間的關係。作品是畫家與觀眾溝通的精神界面,而技法是構建精神界面的實現手段。創作意圖和技法常常渾然一體,彼此構成靈肉關係。畫家與觀眾的互動,也正是從創作者的作品一旦進入美術館陳列開始產生的。
王灬作品中的線、混沌的原力在藝術家生命的支點上刻畫屬於這段生命的標尺。線穿越了內心和時代,留在無法釋懷的空間中。
王灬創作構思似乎都在圍繞自然與生活這個主體展開的。他試圖通過繪畫、圖形世界踐行著藝術家欲實現的繪畫夢。
在西方美術史中有記載抽象藝術以前,人類對抽象審美、抽象的創造與發現早已開始了。
王灬希望自己有一個編織繪畫夢、能防護時間創傷的藝術網,另一方面抵禦時代對山水的侵蝕,以藝術家對大自然的一片痴情與熱情,編織了「混沌」這張抽象、單純而又神秘的藝術網。
寧願捨去以往熟能生巧的方式,力求探索與創造中、重新發現內心所需要的那份寧靜,或尋求精神的釋放與解脫。
並深刻意識當一種材料和表現形式的誕生、嫁接、交替、復現出另一精神與行動的舍琍,亦是階段生命的結晶。
他視創作與心性、觀察與體驗本是一種實踐。藝術家似乎是在困與遁中遊走,又通過反覆磨合、甚至遭遇各種體驗獲得成功的。透過藝術家內心深處、專注與執著的熱情,欣慰地看見王灬在不斷思考與探索中收穫了成功。
王灬主要藝術經歷:
2019年8月,首屆東京藝術雙年研究展暨中國現代國際交流展,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獲學術獎;
2018年1月,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東京都美術館;
同年10月,現代中國藝術東京展, 東京世田谷美術館;
2015年,作品《蛻·生》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 義大利 威尼斯;
2014年,「象·玄」王灬個展, 香港 垂直藝術中心; 2013作品《染系列》參加香港國際展覽, 香港國展中心;
2012年作品《觀系列》參加義大利雙年展, 義大利 米蘭。
下圖: